浅谈新入职高校教师如何提高职业素养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yyqq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教师当具备的素养包括一般素养、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新入职高校教师提升职业素养,成为优秀教师的途径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从事科学研究,开展社会服务,参加学术团体,经常自我反思和拓展非专业知识。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职业素养;培训;科学研究
  一、 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
  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包括一般素养、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
  (一) 一般素养
  良好的基本素养和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优秀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教师自身具有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也有正向的带动作用。
  (二) 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其专业素养既包括学科专业素养,也包括教育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是高校教师对所从事专业领域系统知识、基本技能、前沿发展的掌握程度。教育专业素养指教师的基本教育科学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 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是教师素养中最为重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 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成为一流教师的途径
  作为一名新教师,唯有通过接受专业的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才能逐步成长为优秀乃至一流的教师。接受训练和主动学习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岗前培训
  高校教师大部分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学培训。初进入高等院校工作,从学校获得信息只是“教什么”,而并不知道“如何教”。《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提到“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是为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其核心目的就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 在职培训
  教师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教学和科研工作过程中逐渐增长的。这种增长是一个长期的和常态化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变化发展过程。可以说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教师能力增长的过程中,在职培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高校继续教育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电脑、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而且学习过的课程还可以反复的复习。除了继续教育机构提供的培训,网络资源也为在职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是目前中国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在线免费课程学习平台。“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www.icourses.edu.cn/imooc)从2014年5月8日开始正式开通。爱课程网,免费公开了思政、计算机、经管、心理学、外语、文学历史、艺术设计、工学、理学、哲学、法学、教育教学、生命科学、创新创业等几乎所有专业的精品课程。
  (三) 从事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能力是研究型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教师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源于研究工作中理论和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高校会为高校教师的科研发展提供最大可能的扶持,如建立健全科研制度,规范科研团队,立项院级课题,增加教师的实训机会,加大对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优化绩效考核,通过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科研等。国家更加鼓励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发展,设立了各类资助高校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基金。比如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各地科技部门设立的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等。
  (四) 开展社会服务
  高校教师应具有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服务社会的自觉性,能够积极地参与社会服务,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确立服务社会的意识与信念。根据我国《高等学校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服务社会”是教师的职业责任和道德原则。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大学与社会之间存在“资助与服务”的关系。社会给予大学经费支持,大学对于这份支持予以回报,服务社会是“回报”的最好方式。作为大学教师,应该确立服务社会就是“回报”社会的理念,将服务社会作为自身应尽的义务和重要职责。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和经验得到提升,个人成就感增加,社会地位得到认可,是提升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 参加学术团体
  参加各类学术团体、学术会议有利于教师的交流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全球最早的学术性团体始建于1962年的美国,从此之后,全球学术团体的数量和规模快速发展,涉及各行各样,这些团体吸纳了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会议是以科学发展动态,课题研究最新进展,成果转化新技术等前沿性学术成果为主题的会议。在学术会议中,相关领域中的一些知识分子集中在一起,讨论各自最新的学术收获与观点,在会议上学者的观点能够得到快速的评论和回应,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科和教师的发展。
  (六) 经常自我反思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使一个人通过自我修煉提升心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经常反思,对自己曾经有过及正在进行的所思所为进行感知、分析、评价和质疑。反思的内容包括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可取之处,发现问题与不足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更为重要的是坚持教育信念。
  (七) 拓展非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的构建,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基于综合知识的提升,因此非专业知识的拓展,对于教师的全面进步尤为重要。
  (通讯作者:白东清)
  参考文献:
  [1]程敬恭.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再论[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44-47.
  [2]王林毅,于巧娥.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再造发展[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
  [3]“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J].中国教育网络2015年刊,2015.
  [4]徐贵伍.高校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评《教师身边的教育科研》[J].当代教育科学,2015.
  [5]朱卫东,陈波.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政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13-16.
  [6]梁永平.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主体化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93-98.
  [7]教师反思的意义和内容[J].现代特殊教育,2008:44.
  作者简介:
  王洋,朱国霞,石洪玥,方珍珍,李丽,白东清,天津市,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天津农学院水产生态与养殖实验教学中心。
其他文献
在立体声平版印刷术(SL ) 瞄准部分质量和大楼时间问题由无理的大楼取向引起了,在 SLrapid 原型(RP ) 的一个部分大楼取向决定方法被执行。带进变丑的完整的考虑,走楼梯的效果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是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最大程度地体现公益与效率的平衡与协调,始终坚守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文章以管理学理论为
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对当时的社会思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随之引起了我国近代社会历史的重大变革,到目前为止的几十年中,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衍生了很多创新理论成果,是当前社会中的主流思想。本文首先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分析当代社会思潮的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可能性,并寻找及总结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关键
人才培养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医院战略发展,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年来,我院将人才培养确立为医院战略发展的关键目标,就
摘 要:为了迎合新时代下受众的阅读习惯、满足受众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的视听需求,众多互联网移动短视频产品不断涌现。短视频越来越替代了图文信息,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浏览和阅读的对象。不仅如此,移动短视频还被赋予了社交属性。一时间,短视频行业成为了各大互联网巨头争相进驻的领域。本文笔者从移动短视频的阶段发展、传播因素以及未来发展态势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移动短视频;碎片化时间;社交  一、
建设乡村卫生一体化中,存在着卫生行政部门、乡镇卫生院、乡村诊所与村民等多方的利益博弈。其中,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利益冲突与变动最为激烈。乡镇卫生院因受县级卫生行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