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书画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齐鲁自古名士多,有着悠久的书画艺术传统。而书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又面临着现代性与全球化思潮的洗礼与冲击,这为书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与更大的空间。为了弘扬民族艺术,传承书画文明,发现培育新人,山东书法家协会与本刊联合推出《盛世书画》栏目,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展示书画创作精品,探索书画艺术理论,敬请各位方家赐稿。
联系人:胡姝颀
联系电话:0531-85193526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故宫博物院李文儒先生祝词的开场白充满着感动、感激、感慨。
2006年8月27日,“吴冠中历年捐赠作品汇展暨传统与创新·收藏与弘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由文化部主办,故宫博物院承办,来自法国、美国、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位学者及知名人士深入研讨了吴冠中先生的艺术创作和人格精神,从吴冠中先生作为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代表的独立人格,到他在艺术上不拘成法锐意创新,从他热爱艺术、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到他生活上甘于恬淡,思想上不断为时代注入新的创见等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继承鲁迅先生的独立自由精神传统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鲁迅研究会会长郑欣淼认为,吴冠中先生在热爱人民、祖国、在艺术上的叛逆精神、在人格上的独立自由是与鲁迅先生一脉相承的,这种继承主要是精神上的,而鲁迅先生的影响也确实融会到吴冠中的艺术和思想中去了,鲁迅先生当年弃医学文就是为了发挥文学比医学对人的心灵的更大作用,而吴冠中1949年离开巴黎回国时,在给吴大羽老师的信中写道,绘画不如文学的作用大。这正是吴冠中写下100多万字优美散文的动力。
吴冠中热爱鲁迅,先后捐给鲁迅博物馆6件精品。鲁迅先生去世的那年,吴冠中弃工从艺进入杭州国立艺专。吴冠中对著名学者陈寅恪所主张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十分推崇。他对记者说,我一辈子不受利益诱惑,年轻时,不因政治而改变自己的艺术主张去迎合时风,改革开放以后不因金钱而去迎合市场,以全部的心身去追求艺术的真谛。
以自己充实而持续的艺术成果去敲击时代的音响
“他是先行的守望者,他是塑像造型的时代诗人。他要让自己的艺术生命来呼唤那正在远去的精神传统,从而见证这一传统如何重新活在遍布生机和危机的生活世界中。这个榜样是多方面的,又是合一整体的;这个榜样不属于某一界别,而属于这个时代。”中国美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许江深情地把他的发言定格在一片浓浓的诗意中。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翟墨把吴冠中的创作分为“四步”,第一步,20世纪70年代以前是“银灰”时期,吴冠中的银灰不脏,是敲得响、透亮的,到了70年代已发展到高层次,达到了极致。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了素白时期。在历史中沉寂了30年后,吴冠中心情随着改革开放变得开朗、亮堂了,他的作品明快、素白,用中国水墨的效果,达到了极少见的素白的极致。90年代,是吴先生的艳黑时期,他在作画时不留神印章摔坏了一个角,夫人中风抱病在床。他谓之不祥。此时作画显得沉重,黑如太阴,达到了黑的极致。进入了21世纪,到今天吴先生已87岁高龄,他进入了悟通时期。在经过了近十年的反刍,靠回忆,历经了黑白灰的艺术阶段和种种人生的酸甜苦辣,吴冠中开发出了自留地“汉字田园”。吴冠中说,汉字田园是要创造一些让群众看得懂,专家也拍手的作品。
“要把一生最重要的作品捐给国家”是吴冠中的心愿,也是他创作的动力,他已经把100多件精品捐给了国家和世界各国的公立机构。
在大师的行列中检录出44.7万条索引
香港艺术馆前总馆长朱锦鸾博士提出了一个新视角:“我在美术界30多年了,我一直研究美术如何影响社会的问题。最近我在互联网GOOGLE上作了个搜索比较。我选了潘天寿、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陆俨少、高剑父、石鲁和吴冠中等12位大师级的画家,在这些画家中除吴冠中以外几乎都是已故的,其中吴冠中可检索的条目多达47.7万条,居前列。”
互联网所呈现的现象是带有颠覆性的,在这个平台上,是由广大群众参与、放大的,是群众的仲裁。不是艺术家大幅度人为地可以去构建的,它较客观地反映了美术生态链的循环。
香港艺术馆馆长司徒元杰介绍了一场在香港的别开生面的吴冠中展览。那是一场以构图与速写为主题的展览,同时还展出了吴冠中的画具,播放了录像。最后还在屋顶邀请香港市民,现场观摩吴冠中速写,并与吴冠中对话。来人太多一直不得不有所限制。这是香港艺术馆史上很创新的一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说,看到吴冠中的画就像看到婴儿的脸一样,透明、新奇、自然。他是个从文学和美术两个出口喷涌的画家。早在1995年出版的美国世界艺术史大学教科书中,已把吴冠中列为当代的著名画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