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更是难中加难。由于农村的特殊的地域性,教师教学指导的片面性,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和语言运用技巧,致使学生习作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作文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更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因此,提高农村小学学生习作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特别加强对学生习作思维和技巧的指导。在教学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习作中密切联系所学课文,强调模仿运用
中低年级的习作都有相关的主题,如:写景作文,记事作文等。密切联系所学课文,积累丰富词汇,从中学习生动的修辞方法,在习作中对词汇和修辞进行模仿运用,指导学生不断尝试,从段落中的特定语句出发,从生疏到逐渐掌握,让学生自我感知好词佳句在作文中的美感,通过培养其成就感而激发习作的乐趣。
例:三年級习作《秋游》,一个同学是这样开头的:
十月的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郊游,我们早上九点种就起床了。我们吃过早饭后就出发了,我们高高兴兴地走在路上,一边走一边说话。我们还看到路边有许多果子,果子非常好吃,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这个同学能够结合所学的课文,明白这篇作文的写作顺序以及开头所要交代的时间,人物,地点。但文章显得罗嗦,并缺少对路边景物的描写。结合单元课文,我们发现,这一单元的课文是运用生动的词汇和优美的修辞方法来展示秋天的美好。在班内可以一起对该作文进行共同修改。如:我们什么时候出发?路边有什么景物?它们像什么?……
经过讨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原文作出修改:
国庆节长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郊游。
清晨,我们顺着一条小溪向山上爬去。小溪的水从高处落下,好似山岩上挂着一串串珍珠。几片黄叶漂浮在水中,象一只只小船。小溪两岸是一株株高矮不一、错落有致的白杨树,一片片落叶在晨风中偏偏起舞。溪水的尽头是一块草地,不止不觉中我们发现到达目的地了。
二、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对待定事物进行思考
仔细观察事物是获得习作材料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这并非是单一地对事物进行口头描述,需要在课余或生活中留心观察,观察动物的习性,观察不同季节的气候,植物生长,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情举止,并在观察中捕捉相关内容,在大脑中进行信息存在和加工。周期性作文教学或活动中,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思考,在交流中确定和完善自己的写作内容。
例: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中,一位同学写到:
我们村有个老奶奶,她已经80多岁了,穿着青色的衣服和帽子,她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地方是不方便的,她每天都要做饭,捡柴,非常辛劳。有一个小女孩觉得她很可怜,就经常去帮老人做饭,洗衣物,还给她捶背。小女孩还要上学,又要帮助老奶奶,她是多么善良呀!……
可以看出这位同学能够根据画面内容进行细致地观察,并联系生活实际对可能发生的事进行分析。然而由于观察积累过少不能对事情进行细致描述,所描写的事件和人物神态不够清晰,不知从什么地方来抓住要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再在黑板上共同修改:
我的邻居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她的双颊已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它时常穿臆见青色长褂,头上盘一条灰色的头巾。老人一个人在家中,身体还算硬朗,但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很多事情做起来都很吃力。
每到周末,姐姐总要到老奶奶家看看——有没有柴火了,有没有白菜了,有没有生火了,有没有要洗涤的衣物……
三、在日常训练中,练习不同句式修辞,从语感上升华作文境界
在山区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习作的点评,并遴选出较好的文章进行辅导和修改,并时常与全班学生共评。在此过程中不断使学生取长补短,并感受语巧妙组织构思语言所形成的独特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和创新欲望。
例如,五年级一同学的习作《责根草甸》,全班师生共同对原文进行修饰:
它似乎没有香山的秀美神采,没有泰山的雄浑富贵,没有桂林的热闹非凡,也缺少雪山的气势磅礴。它躲在一个偏远的角落,它默默地保持着低调的自我——宁静,淡泊。
大多游人到了鸣音揽雪亭就嘎然止步,辄归城市。只有少许探险者继续徒步北上,虽只享受片刻的责根草甸的惬意阳光,带走的却是几多缱绻,几多留恋……
责根草甸静静地卧在湛蓝的天空下,杜鹃花海簇拥在周围。不止是我,在这流连忘返的还有那一群群的黑头山羊,还有那站在花海里的大牛。不止是我,在这辗转徘徊的还有那一朵朵轻盈的白云,还有那飘荡在山间的彝家民歌。
静静地坐在责根草甸上,眼前就是灿烂的花海,高大挺拔的冷杉林。花儿在林中悄然绽放,现在哪个角落还是一片翠绿,明天就有几枝或红或白的杜鹃从绿荫中挤出来。看,那一串串花儿爬上了树梢,攀上了岩石,游过了溪水,飞过了山涧!放眼远望,便是丛林后一座座被雪浸得发白的悬崖,高高的崖顶时常钻入缥缈的云雾中。我们不必再追求那顶峰是否有如金字塔般宏伟,单单垂挂在崖壁上的身批点点白绒的虬枝,就足以令我们惊叹令我们感慨!
不被人注意的角落往往藏着最美丽的风景,最悠远的地方往往蕴涵着最别致的韵味!
别了,责根草甸——但愿我们还能不期而会!
总之,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长期与学生共同参与习作环节,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做到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积累和反思运用的全面结合。农村小学有它自身的客观环境的局限,教师只有通过与学生共同持久地观察,讨论,想象,运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思维能力和培养语言运用技巧。
一、在习作中密切联系所学课文,强调模仿运用
中低年级的习作都有相关的主题,如:写景作文,记事作文等。密切联系所学课文,积累丰富词汇,从中学习生动的修辞方法,在习作中对词汇和修辞进行模仿运用,指导学生不断尝试,从段落中的特定语句出发,从生疏到逐渐掌握,让学生自我感知好词佳句在作文中的美感,通过培养其成就感而激发习作的乐趣。
例:三年級习作《秋游》,一个同学是这样开头的:
十月的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郊游,我们早上九点种就起床了。我们吃过早饭后就出发了,我们高高兴兴地走在路上,一边走一边说话。我们还看到路边有许多果子,果子非常好吃,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这个同学能够结合所学的课文,明白这篇作文的写作顺序以及开头所要交代的时间,人物,地点。但文章显得罗嗦,并缺少对路边景物的描写。结合单元课文,我们发现,这一单元的课文是运用生动的词汇和优美的修辞方法来展示秋天的美好。在班内可以一起对该作文进行共同修改。如:我们什么时候出发?路边有什么景物?它们像什么?……
经过讨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原文作出修改:
国庆节长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郊游。
清晨,我们顺着一条小溪向山上爬去。小溪的水从高处落下,好似山岩上挂着一串串珍珠。几片黄叶漂浮在水中,象一只只小船。小溪两岸是一株株高矮不一、错落有致的白杨树,一片片落叶在晨风中偏偏起舞。溪水的尽头是一块草地,不止不觉中我们发现到达目的地了。
二、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对待定事物进行思考
仔细观察事物是获得习作材料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这并非是单一地对事物进行口头描述,需要在课余或生活中留心观察,观察动物的习性,观察不同季节的气候,植物生长,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情举止,并在观察中捕捉相关内容,在大脑中进行信息存在和加工。周期性作文教学或活动中,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思考,在交流中确定和完善自己的写作内容。
例: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中,一位同学写到:
我们村有个老奶奶,她已经80多岁了,穿着青色的衣服和帽子,她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地方是不方便的,她每天都要做饭,捡柴,非常辛劳。有一个小女孩觉得她很可怜,就经常去帮老人做饭,洗衣物,还给她捶背。小女孩还要上学,又要帮助老奶奶,她是多么善良呀!……
可以看出这位同学能够根据画面内容进行细致地观察,并联系生活实际对可能发生的事进行分析。然而由于观察积累过少不能对事情进行细致描述,所描写的事件和人物神态不够清晰,不知从什么地方来抓住要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再在黑板上共同修改:
我的邻居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她的双颊已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它时常穿臆见青色长褂,头上盘一条灰色的头巾。老人一个人在家中,身体还算硬朗,但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很多事情做起来都很吃力。
每到周末,姐姐总要到老奶奶家看看——有没有柴火了,有没有白菜了,有没有生火了,有没有要洗涤的衣物……
三、在日常训练中,练习不同句式修辞,从语感上升华作文境界
在山区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习作的点评,并遴选出较好的文章进行辅导和修改,并时常与全班学生共评。在此过程中不断使学生取长补短,并感受语巧妙组织构思语言所形成的独特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和创新欲望。
例如,五年级一同学的习作《责根草甸》,全班师生共同对原文进行修饰:
它似乎没有香山的秀美神采,没有泰山的雄浑富贵,没有桂林的热闹非凡,也缺少雪山的气势磅礴。它躲在一个偏远的角落,它默默地保持着低调的自我——宁静,淡泊。
大多游人到了鸣音揽雪亭就嘎然止步,辄归城市。只有少许探险者继续徒步北上,虽只享受片刻的责根草甸的惬意阳光,带走的却是几多缱绻,几多留恋……
责根草甸静静地卧在湛蓝的天空下,杜鹃花海簇拥在周围。不止是我,在这流连忘返的还有那一群群的黑头山羊,还有那站在花海里的大牛。不止是我,在这辗转徘徊的还有那一朵朵轻盈的白云,还有那飘荡在山间的彝家民歌。
静静地坐在责根草甸上,眼前就是灿烂的花海,高大挺拔的冷杉林。花儿在林中悄然绽放,现在哪个角落还是一片翠绿,明天就有几枝或红或白的杜鹃从绿荫中挤出来。看,那一串串花儿爬上了树梢,攀上了岩石,游过了溪水,飞过了山涧!放眼远望,便是丛林后一座座被雪浸得发白的悬崖,高高的崖顶时常钻入缥缈的云雾中。我们不必再追求那顶峰是否有如金字塔般宏伟,单单垂挂在崖壁上的身批点点白绒的虬枝,就足以令我们惊叹令我们感慨!
不被人注意的角落往往藏着最美丽的风景,最悠远的地方往往蕴涵着最别致的韵味!
别了,责根草甸——但愿我们还能不期而会!
总之,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长期与学生共同参与习作环节,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做到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积累和反思运用的全面结合。农村小学有它自身的客观环境的局限,教师只有通过与学生共同持久地观察,讨论,想象,运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思维能力和培养语言运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