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国前,心想北美国家环境好,一定是因为人家注视节能环保的结果。但在那些国家呆久了才发现,他们根本没有把节能环保当回事,许多北美人丝毫没有环保意识,甚至浪费成性,否则,为什么美国人口占世界的5%,却用掉了世界25%的能源?
p 杯子、纸巾和过度包装
我刚到一家IT 公司上班几天,就发现了一件令我很不舒服的事。一个名叫夸克的同事,长得金发碧眼,仪表不凡,是耶鲁大学毕业的硕士。办公室墙角有饮水机,夸克很喜欢喝水,每次喝完一杯水,就会随手把一次性纸杯扔进纸篓里,从不重复使用。我仔细看过纸杯,质量非常好,连续用一个月都不会坏,可是,夸克却只用一次就扔掉。他日复一日地喝水、扔杯子,平均每天都要扔掉八个以上的杯子。
奇怪的是,同一个办公室里的其他十二个同事,也是只喝一次水就扔掉纸杯,只是没有夸克喝得那么多。这些人好像根本没意识到,这些纸杯是用地球上日益减少的植被作为材料制成的。
加拿大和美国,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设备很高级的洗手间,里面有免费使用的纸巾和卫生纸。在卫生间时,我常常听到隔间的老外从卷筒上往下拽纸,纸筒会响很长时间,有时甚至接近一分钟。我估算了一下,用这么长的时间从纸筒上拽下来的纸,至少会有五米长!用温水和洗手液洗完手,大多数人不使用烘手机,而是使用纸巾。
到了北美,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家里的生活垃圾多了许多,这个要到超市里找原因。进北美的超市里看看,你会感到浪费惊人。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进行了过度包装。很多冷冻食品,不仅用塑料袋包好,而且外面再加上一个大的纸盒子,青菜、鲜肉、鲜鱼,一律用泡沫盒子再包上几层保鲜膜。连商店里卖的盆花,也多此一举地包上了三四层彩纸。即使你到花店买盆花,临走时工作人员也会用一个巨大的硬纸板将盆花包起来。
这些过度的包装,带回家里,只能当垃圾扔掉。这样一来,生活垃圾岂能不多?
p 长明灯、玉米粒和粗水长流
北美土地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最不愁的就是吃。产的粮食多了,人们便开始想方设法地暴殄天物了。记得有一次,政府在一个社区公园里举行活动,请了几十个厨师,硬是制成了一块三十多米长、半米高的大蛋糕,现场的人一拥而上,你一口我一块,把蛋糕吃得七零八落。散场后,来了一辆垃圾收集车,把剩下的大半块蛋糕装了满满一车都没有装完,没办法,主办方只好又叫了一辆车,才把剩余的蛋糕运走。
即便这样浪费,在言论自由的国度里,也没有媒体指责,大家似乎都习以为常。
我女儿每次放假前,都会收到一封教师给家长的信,信上附了一份清单,列出下个学期需要的各种文具,要求家长去商店买。我曾打电话给老师,问是否可以用旧文具,老师的回答非常干脆:“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买新文具。”
没办法,为了女儿在学校不受岐视,我只好去商店按清单买来新文具,而上学期没用完的铅笔、橡皮、粘纸、本子等一大堆文具,只好扔掉。
加拿大随处可见的就是长明灯了。学校、办公大楼、工厂,甚至公寓楼里的公用仓库,都是24小时不熄灯。刚来加拿大时,我对此很不习惯,去公用仓库里取东西,临走时总是习惯性地把仓库里的灯关掉。但时间长了,每次开门进去,灯总是亮着。
有一次,我约了几个朋友去旅游,回来的路上,住在一个小镇的旅馆里。夜里没事,房东请我们去他家里喝咖啡。室外-30℃,室内温暖如春,大家只穿衬衫就可以了。厅里的壁炉闪着光芒,把大家的脸照得红扑扑的。房东用一把木勺,从角落里的一个木槽子里舀出一大勺黄灿灿的玉米粒,扔进了壁炉里,干透的玉米粒,立刻冒出串串火苗。
天哪,他们原来在用玉米粒烧火。我看着实在心疼,便问房东:“你们为什么不烧木材?”房东说:“木材烧起来很麻烦,要劈开才行。”原来为了省力,他们才不烧木材而烧玉米粒!
最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北美的自来水,或者免费,或者象征性地收一点费。这样的用水消费,简直就是跟自然资源开玩笑。这里到处可以看见长流水,我就亲眼看见房东用很粗的胶管冲洗车库,冲完了,就放在那里,任水到处流。夏天时,草坪上的自动喷水机,时时刻刻喷出水雾,从早到晚,从不停息,即使下雨,也没人去关掉。
一些媒体呼吁取消免费用水政策,但是,政党们为了取悦大多数低收入选民,从不接受这个呼吁。
一茬烂和冬天热死、夏天冻死
到北美,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茬烂。
什么叫一茬烂?就是你的用品坏了,不能修,只能扔掉。刚来加拿大时,别人送给我一盏台灯,很不错。用了一段时间,开关不太好使了,我便想修一修,结果拆不开,没法维修,只好扔掉。
那时,我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可是,我渐渐地发现,在加拿大,电饭锅坏了,不能修;冰箱有毛病了,不能修,因为,修比买新的还贵。
可能有人要问:“汽车出毛病了,也扔掉?”汽车贵重,出了毛病,自然不会扔掉,那就进维修部去修吧。可是,进了维修部,你会发现,维修工人能干的事只有两件:第一,查找哪里出了毛病;第二,换个新的。在北美,绝对没有任何一个汽车维修工人真的去帮你维修汽车,他们能干的只是把出了毛病的部件换掉而已。
来加拿大之前,听说这里的针织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所以,我去之前,准备多带几件毛衣毛裤,但加拿大的朋友打电话告诉我:“毛衣毛裤千万别带,用不上!”
我很奇怪,加拿大不是很冷吗,为什么毛衣毛裤用不上?我不信,还是带了好几套。来加拿大的第一个冬天,我才发现,朋友的劝告是正确的,毛衣毛裤真的用不上。
这里的地铁、公交车、商店、办公楼、地下通道……只要不是室外,全部用电暖气烧得热烘烘的,人们在外面穿着厚厚的外套,进室内后,必须马上脱下来,否则就会出汗。所以,在许多公共场所,你会看到人们大多手里提着自己的外套,身上只穿一件衬衣。如果你穿毛衣,脱下来就很不方便了。
我很奇怪 ,为什么要烧到这么高的温度,以至于人们不得不脱掉外套?
我一直在困惑,到了炎热的夏季,我的困惑更达到了顶峰。
办公大楼里都是中央空调,温度调得很低,穿一件短衫,冻得直发抖。我问同事:“能不能找人调一下温度?”同事苦笑了一声,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已经找过N次了,但没人理睬。你只有穿厚一点的衣服上班,下班后再脱掉。”
近几年,西方国家极力渲染中国的污染和碳排量,可是,从人均排碳水平上看,西方国家才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而且,一个易被人忽略的问题是,中国的碳排量很多都是为西方国家生产消费品而产生的,归根结底,西方国家仍然要为中国的碳排量负责。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p 杯子、纸巾和过度包装
我刚到一家IT 公司上班几天,就发现了一件令我很不舒服的事。一个名叫夸克的同事,长得金发碧眼,仪表不凡,是耶鲁大学毕业的硕士。办公室墙角有饮水机,夸克很喜欢喝水,每次喝完一杯水,就会随手把一次性纸杯扔进纸篓里,从不重复使用。我仔细看过纸杯,质量非常好,连续用一个月都不会坏,可是,夸克却只用一次就扔掉。他日复一日地喝水、扔杯子,平均每天都要扔掉八个以上的杯子。
奇怪的是,同一个办公室里的其他十二个同事,也是只喝一次水就扔掉纸杯,只是没有夸克喝得那么多。这些人好像根本没意识到,这些纸杯是用地球上日益减少的植被作为材料制成的。
加拿大和美国,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设备很高级的洗手间,里面有免费使用的纸巾和卫生纸。在卫生间时,我常常听到隔间的老外从卷筒上往下拽纸,纸筒会响很长时间,有时甚至接近一分钟。我估算了一下,用这么长的时间从纸筒上拽下来的纸,至少会有五米长!用温水和洗手液洗完手,大多数人不使用烘手机,而是使用纸巾。
到了北美,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家里的生活垃圾多了许多,这个要到超市里找原因。进北美的超市里看看,你会感到浪费惊人。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进行了过度包装。很多冷冻食品,不仅用塑料袋包好,而且外面再加上一个大的纸盒子,青菜、鲜肉、鲜鱼,一律用泡沫盒子再包上几层保鲜膜。连商店里卖的盆花,也多此一举地包上了三四层彩纸。即使你到花店买盆花,临走时工作人员也会用一个巨大的硬纸板将盆花包起来。
这些过度的包装,带回家里,只能当垃圾扔掉。这样一来,生活垃圾岂能不多?
p 长明灯、玉米粒和粗水长流
北美土地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最不愁的就是吃。产的粮食多了,人们便开始想方设法地暴殄天物了。记得有一次,政府在一个社区公园里举行活动,请了几十个厨师,硬是制成了一块三十多米长、半米高的大蛋糕,现场的人一拥而上,你一口我一块,把蛋糕吃得七零八落。散场后,来了一辆垃圾收集车,把剩下的大半块蛋糕装了满满一车都没有装完,没办法,主办方只好又叫了一辆车,才把剩余的蛋糕运走。
即便这样浪费,在言论自由的国度里,也没有媒体指责,大家似乎都习以为常。
我女儿每次放假前,都会收到一封教师给家长的信,信上附了一份清单,列出下个学期需要的各种文具,要求家长去商店买。我曾打电话给老师,问是否可以用旧文具,老师的回答非常干脆:“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买新文具。”
没办法,为了女儿在学校不受岐视,我只好去商店按清单买来新文具,而上学期没用完的铅笔、橡皮、粘纸、本子等一大堆文具,只好扔掉。
加拿大随处可见的就是长明灯了。学校、办公大楼、工厂,甚至公寓楼里的公用仓库,都是24小时不熄灯。刚来加拿大时,我对此很不习惯,去公用仓库里取东西,临走时总是习惯性地把仓库里的灯关掉。但时间长了,每次开门进去,灯总是亮着。
有一次,我约了几个朋友去旅游,回来的路上,住在一个小镇的旅馆里。夜里没事,房东请我们去他家里喝咖啡。室外-30℃,室内温暖如春,大家只穿衬衫就可以了。厅里的壁炉闪着光芒,把大家的脸照得红扑扑的。房东用一把木勺,从角落里的一个木槽子里舀出一大勺黄灿灿的玉米粒,扔进了壁炉里,干透的玉米粒,立刻冒出串串火苗。
天哪,他们原来在用玉米粒烧火。我看着实在心疼,便问房东:“你们为什么不烧木材?”房东说:“木材烧起来很麻烦,要劈开才行。”原来为了省力,他们才不烧木材而烧玉米粒!
最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北美的自来水,或者免费,或者象征性地收一点费。这样的用水消费,简直就是跟自然资源开玩笑。这里到处可以看见长流水,我就亲眼看见房东用很粗的胶管冲洗车库,冲完了,就放在那里,任水到处流。夏天时,草坪上的自动喷水机,时时刻刻喷出水雾,从早到晚,从不停息,即使下雨,也没人去关掉。
一些媒体呼吁取消免费用水政策,但是,政党们为了取悦大多数低收入选民,从不接受这个呼吁。
一茬烂和冬天热死、夏天冻死
到北美,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茬烂。
什么叫一茬烂?就是你的用品坏了,不能修,只能扔掉。刚来加拿大时,别人送给我一盏台灯,很不错。用了一段时间,开关不太好使了,我便想修一修,结果拆不开,没法维修,只好扔掉。
那时,我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可是,我渐渐地发现,在加拿大,电饭锅坏了,不能修;冰箱有毛病了,不能修,因为,修比买新的还贵。
可能有人要问:“汽车出毛病了,也扔掉?”汽车贵重,出了毛病,自然不会扔掉,那就进维修部去修吧。可是,进了维修部,你会发现,维修工人能干的事只有两件:第一,查找哪里出了毛病;第二,换个新的。在北美,绝对没有任何一个汽车维修工人真的去帮你维修汽车,他们能干的只是把出了毛病的部件换掉而已。
来加拿大之前,听说这里的针织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所以,我去之前,准备多带几件毛衣毛裤,但加拿大的朋友打电话告诉我:“毛衣毛裤千万别带,用不上!”
我很奇怪,加拿大不是很冷吗,为什么毛衣毛裤用不上?我不信,还是带了好几套。来加拿大的第一个冬天,我才发现,朋友的劝告是正确的,毛衣毛裤真的用不上。
这里的地铁、公交车、商店、办公楼、地下通道……只要不是室外,全部用电暖气烧得热烘烘的,人们在外面穿着厚厚的外套,进室内后,必须马上脱下来,否则就会出汗。所以,在许多公共场所,你会看到人们大多手里提着自己的外套,身上只穿一件衬衣。如果你穿毛衣,脱下来就很不方便了。
我很奇怪 ,为什么要烧到这么高的温度,以至于人们不得不脱掉外套?
我一直在困惑,到了炎热的夏季,我的困惑更达到了顶峰。
办公大楼里都是中央空调,温度调得很低,穿一件短衫,冻得直发抖。我问同事:“能不能找人调一下温度?”同事苦笑了一声,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已经找过N次了,但没人理睬。你只有穿厚一点的衣服上班,下班后再脱掉。”
近几年,西方国家极力渲染中国的污染和碳排量,可是,从人均排碳水平上看,西方国家才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而且,一个易被人忽略的问题是,中国的碳排量很多都是为西方国家生产消费品而产生的,归根结底,西方国家仍然要为中国的碳排量负责。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