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柯达、绿富士、红乐凯:中国胶卷市场中鼎立的三足。
7月初,传言日本富士与乐凯胶卷(600135)合资谈判成功,一石激起千重浪,业内人士称,三足鼎立即将转为两强争雄。
“98协议”,三足鼎立
纵观中国感光行业,提及三足鼎立就不能不提及“98协议”,从某种角度而言,正是该协议促成三足而立、柯达一家独大的格局。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感光行业的7家主要企业整体陷入困境。累计近百亿元的亏损和负债使政府下决心对整个感光行业进行整合。而自1994年初,柯达高层向中国政府表达了全行业收购中国感光材料工厂,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水平感光工业的意图。经过近4年时间70多轮艰苦谈判,涉及5省2市7家企业的“全行业”合资终于在1998年3月以“98协议”的面目呈现:中国7家感光厂,只保留保定乐凯一家,厦门福达、汕头公元、无锡阿尔梅3家感光企业与柯达组建合资公司,上海感光、天津感光和辽源胶片3家感光企业在合资公司3年基建期内不与其他外商合资合作。
根据“98协议”,柯达投资12亿美元,收购上海、厦门的全部感光生产设施,收购广东公元的彩色胶卷生产线以及对合资公司进行改造。柯达还得到了三年的中国市场专营权:成为惟一能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感光材料的外资企业。98协议奠定了中国感光行业的格局,就如同人们现在看到的那样——富士的市场占有率由最高的80%下降为20%,而它最大的竞争对手柯达胶卷则达到了60%。柯达利用三年专营权在中国大陆市场开发了数千家快速彩色连锁冲印店。
“98协议”的签订是柯达在中国命运的转折点,1996年,中国还是柯达胶卷的第17大市场,2001年就上升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而柯达的高层预计,5年之后中国将变为柯达的全球第一大市场。
“98协议”在促成柯达成功的同时也盘活了国内的感光厂,锻炼了本土企业乐凯的筋骨。正如乐凯老总杜昌焘说,“由于柯达的存在,乐凯也更强大了”。据透露,“98协议”中有一附加条款:柯达必须在国内建一个原料厂,帮助乐凯掌握胶片制造中的核心技术,柯达最后把片基厂设在了新疆。但业内人士认为,乐凯更多的是“自己发展了自己”。乐凯这些年的研发水平一直很高,与美国相差不大,市场步伐稳健,加上拥有低成本的优势,乐凯的市场空间一直在稳步拓展。据了解,推崇儒家之道的乐凯,在技术竞争中保持着自身优势,同时还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在美国市场已有5亿美元左右的出口额。
相对柯达与乐凯的成功,“98协议”成为富士在中国战略最失误的一步,对此富士的体会可能深过他人。事实上此份协议本应属于富士而不是柯达。从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上来说,富士早于柯达,作为开拓中国市场的先驱者,富士凭其领先、精湛的技术和富有创意的产品很受顾客欢迎。1998年国内的感光材料行业陷入困境,当时政府有关方面首先向富士提出了合作意向,但富士却表示没有兴趣。也许日本企业更注重投入和产出的正比,喜欢采取“短平快”式的竞争策略,从而导致当时的富士没有对本土产业做出实质性承诺,拒绝了政府的橄榄枝,把合资的机会拱手让给了柯达。“一招棋错,满盘皆输”。当年参与该协议的一位中国官员说:“富士没想过来中国合作建厂,但柯达却是主动找上门来的。”
借助数码,杀出新路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传统的胶片业受到巨大冲击。如今,柯达、富士、爱克发、柯尼卡都将战略重心转向了数码影像,而乐凯在这场数字大潮中却似乎无所作为。
从胶卷市场看,乐凯限于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一直难以拉近与柯达、富士间存在的差距,只能以低价和生产专用胶片来维系国内市场三角竞争格局。有分析说,胶卷是乐凯的一大主营方向,但胶卷早已不是乐凯惟一的利润支柱。近几年来,乐凯胶卷所带来的利润不再大幅增长,市场份额也徘徊不前。公司的利润也多年持续下滑。2000年其利润是2.1亿元,2001年为1.39亿元,2002年下挫到了1.24亿元。今年一季度最新的报告表明,乐凯的主营收入和利润再次下滑。乐凯必须寻找出路。
对于富士而言,近年来则因“98协议”及涉嫌走私等因素渐渐在胶片等耗材方面一蹶不振。
不过在数码相机领域富士得到了阻击柯达的王牌,在全球数码相机市场上,富士的占有率为20%,名列第三,也位于柯达之前。2001年4月,富士在苏州火速兴建数码相机生产厂;同年9月,富士声称拿到了数码相机在中国的内销权,本土生产的30~50%将内销中国市场;富士当年还在上海、北京、广州花1000万元竖起了路牌,并投资1500万元成为“九运会”的主要赞助商,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人们能够重新认识富士”;同时,富士的营销理念也越来越贴近本土环境,对渠道也有新的动作。为配合数码相机的快速成长,富士号称,三年内将在中国投资3个亿开办富士数码激光冲印店。
柯达在这场角逐中自然不会轻易松手。除了一方面维护其在国内传统影像行业中的老大地位外,另一方面同样加大在数码领域的市场步伐。早在2001年3月,柯达在中国的第一家全新数码影像店在上海开业,随后启动“9.9万计划”,即花9.9万可开一家柯达数码连锁店,向最大的竞争对手富士公司发起强有力的冲锋。在广州、深圳、北京和上海等三十几个城市,柯达数码网络已经扩大至1000多个柯达快速彩色店,在这一领域继续保持服务优势。
2001年9月18日,柯达与上海海鸥合资成立上海达海照相机有限公司生产数码相机;2002年7月24日,柯达与中国电子行业的主力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拓中国数码相机市场。柯达数码影像部大中华区及韩国总经理陈永兴说:“同方正的合作有助于补充柯达数码相机的销售渠道,解决了在国内进一步开拓渠道的问题;其次,方正是出版印刷领域的龙头企业,提供集成的数码影像解决方案,和国内外众多的媒体集团有着密切的合作。”
牵手乐凯,谁主沉浮
乐凯在“黄绿红大战”中所处的地位非常微妙。它既是中国感光材料业硕果仅存的民族品牌,也是平衡柯达、富士之争的重要力量。
在媒体曝出富士与乐凯达成合资方案内幕后,尽管乐凯董事会秘书李建新用“简直是瞎扯”等词句,否认有关报道,然而业内人士表示,市场上近期一直在传乐凯胶片要进军数码领域,先知先觉的市场主力资金早已提前介入了该股,股价也从最底部上升了近40%左右。
种种迹象表明乐凯与富士的合资可能性比较大。2003年6月13日,乐凯胶片(600135)召开董事会,修改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将“信息影像材料加工用药液及相关化学品、彩扩设备、与银盐产品相关的数码影像材料的研制、生产、销售”等业务,纳入了公司主要经营范围。
而富士作为数码影像的整体方案提供商,几乎囊括了数码影像的整条产品线,可以在硬件设备上大大充实弥补乐凯的不足。乐凯也同时希望通过合资,利用富士成熟的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及国际营销网络,将乐凯全面推向国际市场。富士曾雄心勃勃地要在中国建立1000家数码激光冲印店,与乐凯合资后,抢夺冲印市场的步伐会明显加快,其魔术手数码激光冲印设备也有望在市场上发挥更大的威力。据称,一旦富士与乐凯合资,乐凯的销售网络和市场也将为富士所用,而这正是富士与乐凯合资的最大目的。
对于乐凯与富士合资,业内人士看法有异。一种观点称其对双方有益,是“双赢”,可以对柯达造成有力的冲击。而另有观点则对此有所怀疑,首先,在胶卷业务上,柯达已遥遥领先,富士的追赶不会一蹴而就。柯达胶卷在北京超市里的占有率高达70%,余下的部分被富士、乐凯、爱克发、柯尼卡等瓜分。即使富士和乐凯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与柯达也存在“巨大差距”。其次,在相纸业务上,富士与柯达的差距也不小。因为相纸主要通过加盟的冲印店来销售,而目前柯达的冲印店全国已超过6000家,今年有望达到8000家。据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冲印店的数量已不足柯达的1/3。尤其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大的连锁冲印店几乎都挂在柯达名下,在柯达的攻势下,富士冲印店“倒戈”事件不断。而乐凯在大城市里的冲印店更是寥寥无几。第三,价格战已近底线。近年来,为了反击柯达,富士胶卷不断挑起价格战。目前富士胶卷的价格水平总体上都低于柯达,以富士100为例,有些超市只卖14元,而柯达100要卖到16元以上。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柯达目前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因此对于降价并不是很"热衷"。富士与乐凯合资后,降价空间已十分有限。而且,柯达有关人士表示"已做好降价准备",即使富士进一步发动价格战,也未必能占到便宜。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还只是推测与估计,未来的黄绿红大战将是很有看头的。
责任编辑 顾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