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教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种精神指导下,作为铸造青少年思想灵魂的思想品德课如何实现教学的高效互动,从而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这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为此我进行了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情境教学模式就是“情境—设疑—说理—运用”的教学过程,它以情境为背景,以问题为纽带,以说理为核心,以运用为目标,整个课堂教学以师生、生生互动贯穿始终,最终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散思维,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实际相联系,有意识地设计和营造与教学主题相适应,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学的情趣,体验到课堂生活的丰富多彩,藉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并从中获得切身体验和感悟。
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师生生活的再现,实物演示,小品表演,案例分析,图片显示,音乐渲染,播放录像,讲故事等。
创设情境的要求:(1)要与教学内容贴切,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社会时政热点等。如:在八年级的“功亦逆境,过亦逆境”的教学中我播放了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张洪宇的故事,这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反映社会热点。(2)能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感受,着眼发展,渗透教育,贯穿实践。
二、巧设疑
在设定的情境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设疑署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设疑时要求:(1)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2)问题要贴近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3)问题设置应讲究一定的开放性、承续性、层次性和启发性。
三、师生说理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思想品德的教学都是以理论观点为主框架来构建和组织的,因此,“说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环节。
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当包括课堂上人际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也包括深入的探究、理性的思辨。在这个环节中首先组织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师生、生生根据第一环节创设的情境并结合第二环节提出的问题,以事说理,充分发表意见,探讨问题,运用从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把有关教学内容中深刻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说理时要求:(1)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充分议论、讨论、辩论。(2)教师积极引导,诱发争鸣,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通过生生说理、师生说理的多维互动过程,使真理越辩越明,最终共同解决有关疑难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说理,教师用简洁、生动、富有逻辑的语言分析论证、阐释说明,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概念、原理。如在“功亦逆境,过亦逆境”的教学中,第二环节设计的问题通过这个环节的说理,得出的原理:功亦逆境,过亦逆境,逆境是磨炼人意志的熔炉。使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社会,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最终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实践运用
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这就要求:(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思想实际以及社会时政热点的综合联系,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或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思考、内化,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能力。(2)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的发挥,要看到不同学生的个性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3)学生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开拓创新,不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感悟、内化,从而强化对思想品德素质的塑造,使学生日益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总之,思想品德课运用情境教学,通过“情境—设疑—说理—运用”的教学模式,积极创设灵活多样,形式多变、真实、具体、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不同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品德得到塑造,能力得到提高。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由抽象变形象、由被动变主动,教育与教学并举,知识与能力兼顾,情感与觉悟并重,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袁 妮)
情境教学模式就是“情境—设疑—说理—运用”的教学过程,它以情境为背景,以问题为纽带,以说理为核心,以运用为目标,整个课堂教学以师生、生生互动贯穿始终,最终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散思维,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实际相联系,有意识地设计和营造与教学主题相适应,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学的情趣,体验到课堂生活的丰富多彩,藉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并从中获得切身体验和感悟。
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师生生活的再现,实物演示,小品表演,案例分析,图片显示,音乐渲染,播放录像,讲故事等。
创设情境的要求:(1)要与教学内容贴切,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社会时政热点等。如:在八年级的“功亦逆境,过亦逆境”的教学中我播放了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张洪宇的故事,这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反映社会热点。(2)能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感受,着眼发展,渗透教育,贯穿实践。
二、巧设疑
在设定的情境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设疑署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设疑时要求:(1)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2)问题要贴近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3)问题设置应讲究一定的开放性、承续性、层次性和启发性。
三、师生说理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思想品德的教学都是以理论观点为主框架来构建和组织的,因此,“说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环节。
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当包括课堂上人际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也包括深入的探究、理性的思辨。在这个环节中首先组织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师生、生生根据第一环节创设的情境并结合第二环节提出的问题,以事说理,充分发表意见,探讨问题,运用从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把有关教学内容中深刻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说理时要求:(1)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充分议论、讨论、辩论。(2)教师积极引导,诱发争鸣,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通过生生说理、师生说理的多维互动过程,使真理越辩越明,最终共同解决有关疑难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说理,教师用简洁、生动、富有逻辑的语言分析论证、阐释说明,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概念、原理。如在“功亦逆境,过亦逆境”的教学中,第二环节设计的问题通过这个环节的说理,得出的原理:功亦逆境,过亦逆境,逆境是磨炼人意志的熔炉。使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社会,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最终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实践运用
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这就要求:(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思想实际以及社会时政热点的综合联系,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或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思考、内化,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能力。(2)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的发挥,要看到不同学生的个性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3)学生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开拓创新,不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感悟、内化,从而强化对思想品德素质的塑造,使学生日益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总之,思想品德课运用情境教学,通过“情境—设疑—说理—运用”的教学模式,积极创设灵活多样,形式多变、真实、具体、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不同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品德得到塑造,能力得到提高。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由抽象变形象、由被动变主动,教育与教学并举,知识与能力兼顾,情感与觉悟并重,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