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至今,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一股清风。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实施新课程标准,但一些教师几乎完全摒弃传统教法,把重心放在对新知识的探讨上,在课堂上不停地讨论,把大容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思考,常常忽略在教学中的落实。在语文学习中,不能摒弃传统教学,而应该在汲取中不断前进。
笔者谈一谈新课改下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1 误以为新课改就是要完全摒弃传统教法
人们常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可是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往往误解成“除旧立新”,认为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必然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所破才能有所立”,这样往往会走极端。新课改绝不意味着对旧的优秀理念的完全背弃。虽然它在课程结构设置、目标设计等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在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也应该不要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法,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教法。更何况新课标中并不是排斥这些方法的,如多读、多背、多写。语文课堂中应该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而不是不停的讨论、争执声。
学习语言就是多读多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改是在强调阅读的基础上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关注學生的独特体验。没有丰厚的阅读体验,所谓的能力培养只是无源之水。要提高语言,必须多读,应该把课堂的1/3时间交给学生来读。可是在现在的课堂上,读书声是少之又少,而大量时间甚至2/3的时间都用在讨论上。课堂上学习的新知识应该在笔尖书写出来,课堂不仅动嘴,更要动脑思考,动手写出来,写不出来,讨论犹如纸上谈兵。试想,没有讲授的课堂,没有诵读的课堂,没有书写的课堂,语言能讨论出多深刻的思想来。
2 注重形式,忽视落实
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学习的生动性,注重小组学习的互动性。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也就活跃起来,学生不再是“让我学”,而是“我要学”,这样就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把重心放在讨论、互动上,而忽视传统课堂的落实,一节课看起来有声有色,可是课后考查其知识时却漏洞百出。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内涵,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去互动,而是在课堂上要张弛有度,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要注重讨论过后的积累、落实。平时要准备一个字词本子,作为阅读积累本,在课堂上互动的时候要时不时地书写,要注重字词的识记。课后也要多积累,把平时看到的有用的知识摘抄下来,晨读时多背多记,在稳固中创新。
3 在多媒体运用中产生的误区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教学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多媒体的频繁使用,有时候成了一种装饰门面的标志。多媒体课件异彩纷呈,学生上起课来也是兴高采烈,可是下了课一问,记住了精彩的图画、动听的音乐,而对课堂内容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另外,多媒体在课堂中随处可见,仿佛没有多媒体就上不成课,这其实是打着新课改的旗号,行形式主义之实。这些都值得教师警惕。
多媒体始终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一种工具,工具是为人所用的,而不能让人变成工具的奴隶。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最终不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课堂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多媒体运用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让课堂既有直观性也有时效性,让学生一节课下来不仅动眼、动口,更要动手,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在新课改过程中,不能摒弃传统教学,而应该在汲取中不断前进。在语文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互动学习上;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内容的时效性,以及学生的学情,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三中学)
笔者谈一谈新课改下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1 误以为新课改就是要完全摒弃传统教法
人们常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可是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往往误解成“除旧立新”,认为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必然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所破才能有所立”,这样往往会走极端。新课改绝不意味着对旧的优秀理念的完全背弃。虽然它在课程结构设置、目标设计等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在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也应该不要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法,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教法。更何况新课标中并不是排斥这些方法的,如多读、多背、多写。语文课堂中应该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而不是不停的讨论、争执声。
学习语言就是多读多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改是在强调阅读的基础上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关注學生的独特体验。没有丰厚的阅读体验,所谓的能力培养只是无源之水。要提高语言,必须多读,应该把课堂的1/3时间交给学生来读。可是在现在的课堂上,读书声是少之又少,而大量时间甚至2/3的时间都用在讨论上。课堂上学习的新知识应该在笔尖书写出来,课堂不仅动嘴,更要动脑思考,动手写出来,写不出来,讨论犹如纸上谈兵。试想,没有讲授的课堂,没有诵读的课堂,没有书写的课堂,语言能讨论出多深刻的思想来。
2 注重形式,忽视落实
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学习的生动性,注重小组学习的互动性。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也就活跃起来,学生不再是“让我学”,而是“我要学”,这样就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把重心放在讨论、互动上,而忽视传统课堂的落实,一节课看起来有声有色,可是课后考查其知识时却漏洞百出。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内涵,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去互动,而是在课堂上要张弛有度,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要注重讨论过后的积累、落实。平时要准备一个字词本子,作为阅读积累本,在课堂上互动的时候要时不时地书写,要注重字词的识记。课后也要多积累,把平时看到的有用的知识摘抄下来,晨读时多背多记,在稳固中创新。
3 在多媒体运用中产生的误区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教学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多媒体的频繁使用,有时候成了一种装饰门面的标志。多媒体课件异彩纷呈,学生上起课来也是兴高采烈,可是下了课一问,记住了精彩的图画、动听的音乐,而对课堂内容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另外,多媒体在课堂中随处可见,仿佛没有多媒体就上不成课,这其实是打着新课改的旗号,行形式主义之实。这些都值得教师警惕。
多媒体始终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一种工具,工具是为人所用的,而不能让人变成工具的奴隶。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最终不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课堂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多媒体运用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让课堂既有直观性也有时效性,让学生一节课下来不仅动眼、动口,更要动手,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在新课改过程中,不能摒弃传统教学,而应该在汲取中不断前进。在语文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互动学习上;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内容的时效性,以及学生的学情,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