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青年服务中发光发热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培树先生
  以一名武术指导的身份年少成名,在武术指导的职业身份之外,他发扬着奉献精神,经年累月地参与公益服务,证明着自身的价值。他不辞辛劳,认为服务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他不求名誉,因在他看来,心境与眼界的改善和提升才是更为崇高的收穫。他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青年人的发展着想,为他们在社团中爭取更多的机会。就这样,他全身心地将自己投入到社会服务之中,直至同他所热爱的事业变得互相依存、难解难分。
  兢兢业业,自强不息
  当他作为华侨家属随母亲一起初到香港时,谁也料想不到,这名羸弱单薄的年轻人未来会作为一名武术指导,名噪一时。“我十六岁那年离开内地,此前我站在三分线外投篮,篮球甚至都夠不着篮筐。那时我瘦瘦小小的,还在病床上躺了半年。”回忆起少时的身体素质,姚培树先生笑着说。
  或许是由於一方水土的人傑地灵,或许是物质条件的大幅改善弥补了後天的不足,又或许是体能的成长期姗姗来迟,姚培树先生在来到香港後的短短几年间,就通过勤奋刻苦的身体强化训练,逐渐成长为一名体格健硕、身手灵活的青年人。
  那正是武术文化繁荣兴盛的年代。1999年,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公会第一届训练班以成龙为优秀学员代表面向社会招生,吸引了上千人报名,但仅从中甄选出三十名学员,姚培树先生就位列其中。半年训练下来,他更是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结业,並被冠以“武师”称号。
  自儿时起,受天生表演欲的驱使,姚培树先生便是各类文娱活动的积极响应者。“小时候组织六一儿童节演出,全班只有一个男生报名,那就是我。我很享受在舞台上的过程,这也是我投身电影行业的最初动机。”训练班毕业後,他成为了一名武打替身演员。他不仅热衷於表演,在业餘时间,还作为义工随著名武术指导、他的师父董玮先生出没於香港演艺界各类公益演出活动之中,逐渐获得了业界的认可。
  “一次,我师父夏占仕导演要我参加一部电影的拍摄,我以为又是替身演员,但到了拍摄现场,我看到我的职员表上竟然写着‘武术指导’四个大字,那时我刚毕业两年多。要知道,通常一名武师是要在行业里历练个三年五载,才有可能成为副武术指导的。”虽然《失枪72小时》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但姚培树先生将这次机会充分利用,从準备剧本、现场拍摄到後期剪辑等诸多大小事项都全心参与,得到了从业之初不可多得的製作经验。
  近年来,姚培树先生的工作重心已不再聚焦於影视行业,但入行之初便养成的义工爱好,倒至今未曾改变。香港演艺界举办的赈災义演他几乎一场不落,在东南亚海啸、5·12特大地震、玉树地震等关爱活动中,均能看到他的身影。
  香港演艺界有一个不成文的有趣规定:凡演艺界举办的赈災义演活动,演出後台不需要大规模聘请保安人员,而是通过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公会召集会员们负责安保工作,行业内部自给自足。这便是姚培树先生在义演中担任的工作。演出开始前後,他的老师董玮先生负责统筹安保队伍的对外沟通事项,而他则作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负责团队内部的组织协调工作,从人员登记,到工作交接,每一名武术指导都需分别对接。如此三番五次的活动下来,他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充分掌握了巧妙的团队管理技巧。
  发光发热,一往无前
  如今,在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公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特邀执委的个人身份之外,姚培树先生最热衷的事业便是青年服务。他常驻香港晋江社团总会以及香港晋江社团青年联合会,同时,由於对他个人工作能力的信任,他也时常会作为社团青委代表被委派到其他福建社团,参与公益活动。
  社团活动最常见的形式有探访老人之家、组织社会义工、开展主题讲座及筹备节日联欢等。在活动中,姚培树先生是充分发挥自己统筹能力的协调者,有他在,活动总能在井井有条中顺利进行,而如果活动受到意外干扰,他也总能临场应变,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如果说,通过青年服务产生积极影响,对社会有所贡献是姚培树先生的初衷,那麽,支持他坚守在服务岗位的理由,则是同乡会大家庭给人的温暖。“在同乡会可以寻觅到一丝熟悉的闽南风味,人们说同样的语言,吃同样的饭食,很温馨,有家乡的感觉。而且,热衷参加公益的人,往往都性格友善,关心他人,与这样的人相处,也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过程。”他接着强调,“估算下来,我是除秘书部以外出席率最高的成员,出席率有百分之九十以上。”
  与此同时,姚培树先生也会积极把握同乡会组织的外出学习机会。几年来,他以同乡会青年代表的身份参与过数场交流讲座,足跡遍佈福建、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其中,最为他所津津乐道的活动是举办於上海行政学院的“香港同乡社团领袖培训班”。
  与姚培树先生同期进修的同学之中,不乏全国或各省市政协委员,以及各界精英,成员年龄自20岁到60岁不等。出於自身出众的统筹协调能力,他在培训第二天便成为班级里的主心骨,自主任、教师到班长、秘书都对他印象深刻,並纷纷委他以组织班级活动的重任。他不负众望,成功带动了集体的热情。“参加的公益活动多了,人自然而然便带有一种亲和力,这或许是我可以快速获得他人信赖的原因。”讲述到这段经历时,他不无自豪地说。
  因为享受青年服务的过程重於名望,姚培树先生多次拒绝了在同乡会中担任职务的邀请。在他看来,接受职务所带来的荣誉,就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恪尽职守;但有了外界的压力,心理上的负担便会干扰到他对公益活动那纯粹的热爱,为他横添负担。唯有拒绝职务,他才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青年服务当中。
  继往开来,革故鼎新
  谈到青年服务的未来,在姚培树先生看来,青年人投身服务的热情是如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社团现在面临的情况是,经费充足,人手不足。年轻成员後继乏力,造成青黄不接的局面。”
  为了改善问题,姚培树先生认为,首先应当从身边人开始推广,如父母号召子女参与到青年服务中来,让青年人在社团的学习及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其中的趣味,受到潛移默化的影响。如此由老到少的一脈相传,对社团内部的文化积淀也能起到良好的承接作用,使社团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姚培树先生同时强调,青年服务是一件辛苦的工作,它需要义工对私人时间做出一定程度的牺牲,参与到团体活动中来。但香港的生活压力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不爭的事实。“因此,社团也应当酌情处理,为年轻人的现状多做考虑。如果想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义工的行列,应当準备适当的奖励措施。”他从社团交流中寻找值得借鉴的经验,並参考其他社团的做法,向社团提出建議,认为应当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深造学习的机会。因而在地区交流活动中,为青年人準备了额外的名额。如此一来,社团成为一座桥樑,它不仅为成员提供了向社会输出贡献的途径,还能给予成员们提升个人素养的机会。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姚培树先生不仅希望可以通过社团地区交流为青年人提供更多见识世界的机会,提升他们的眼界,也号召青年人去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他看来,只有在了解了自己的血缘与文化渊源之後,才谈得上拥有了认识自己的能力。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18年9月7日,悠然墨韻(书法学会)假座香港文化中心举办了《八十醉墨》柯世复师生书画展。莅临活动的主礼嘉宾有香港书法爱好者协会余寄抚会长、香港文化艺术推广协会刘若仪会长、油尖区文化艺术协会梁启明主席、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广州站特约记者李伟辉先生、香港柯蔡宗亲会柯成睦会长、香港书法协会冯万如会长、香港硬笔书艺会舒荣孙会长、香港中国古文字艺术学会揭建章副会长、香港海涛彩墨画会陈彩金会长、悠
期刊
李焕霞女士  香港云浮同乡总会会长,拥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三十多年投身公益事业以来,她参加了多个同乡会、慈善团体,並为之默默付出。在这个过程中,她既学习了前辈身上的优秀品质,日益娴熟地开展社会工作;同时又让善举的感染力不断扩大,润泽更多人的心灵。  乡情 开启社会工作的大门  依傍西江,地处两广交界的云浮,是李焕霞女士心心念念的故乡。即使出生在香港,那块素有“石材王国”“沙糖桔之乡”之称的土地,
期刊
近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高分十一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光学遥感卫星,主要应用於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災减災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信息保障。  高分十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製,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
期刊
近日,一项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研发的宫颈癌快速筛查技术——careHPV检测,成功获世界卫生组织资格认证,这意味着它将能夠进入国际市场,惠及全球更多贫困地区的妇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乔友林教授表示,中国的这项HPV快速筛查技术必将为消除宫颈癌,造福人类做出积极的贡献。数据显示,careHPV快速筛查技术的敏感度为89.7%,特異度为84.2%,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的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此外
期刊
凌羽一博士  是香港资深教育策略家,畅销书作家,著书五本,深耕教育策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凌博士”。他先後获一个学士、两个硕士、一个博士;担任多所国际著名大学讲师,十五年教学桃李满天下,帮助无数学子发挥所长,实现学分逆袭;又是电台主播,致力於在节目中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无限传播。然而其令人艳羡的人生背後,恰恰是从克服读写障碍的学习困难开始的,他本身的学习故事就是掌握恰当方法,实现学分逆袭的最佳典范。 
期刊
邱伟铭博士是一位有着强烈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傑出企业家。他出生於福建,八十年代初定居香港,在香港开创了一片事业天地,並带领昊天集团在短短十几年间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他说,一个企业家应当胸怀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在事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牢记自己是梅林走出去的孩子,牢记爱国、爱港、爱乡的信念,尽己所能,支持家乡发展,融入国家发展。  谈昊天:走可持续发展,冀更上一层楼  
期刊
林旺佳先生  “潮兴正宗打冷小厨”负责人。祖籍潮州的他,靠着“诚信、奋斗、拼搏”六字箴言,凭着能做出一手正宗潮州打冷的好厨艺,他立足香港,扬名香港。三十多年前,他两手空空来到香港,坚持“做事要做到最好为止”的宗旨,成为一名厨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年无休;三十多年後,他烹饪的“名牌陈年滷水无味精”享誉香港,其拥趸更是遍及全港,连聘请过他的老闆们都自发出资邀请他开店,为此,他由衷地说:“我的成功,实
期刊
谢利先生(Jerry.C)  是一个多面才子,遊遍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700个城市,他是主持界的旅遊达人,旅遊界的生活洞察者。跑马拉松、游泳、潛水,运动赋予他能量;探索陌生世界,带领观众寻访美食美景和民俗风情,世界带给他震撼,他带给观众正能量。对他来说,时刻保持最好的状态,遍访世界的绚烂,将生活导演出想要的样子,即是对生命最好的敬畏和尊重。  多面才子,纵横职场遊刃有餘  谢利先生身上有很
期刊
李志雄先生用音乐怀念自己这一代人特有的青春岁月,多年前“上山下乡”的往事,有苦有甜、有笑有淚,今日皆一一揉进各种乐器之中,待一起演奏,引起共鸣,交织成同样的情愫。这位服务香江艺术界多年的艺术家,用自己锺爱的音乐,留存了那个年代最美的芳华,也用动听的旋律,再一次奏响属於他和同龄人共有的振奋与激扬。  艰苦岁月的赠礼  2018年7月12日,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高朋满座、观众们的视线都聚焦在舞台上,那里
期刊
郑美恩女士  是活跃在香港社会服务领域的傑出女性。出生於医学世家,受到家庭的薰陶,自小已怀着大爱,抱着施比受更有福的观念,活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她的人生在成长的历程中愈发丰盈。事业稳定後她常思服务社会,在社团工作中发挥光和热,为女性、学生及儿童等弱势群体送去关爱,只为将奉献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她言女性既要回归家庭又要走向社会,活出现代女性的刚与柔,善与美。  有成後投身社会服务  郑美恩女士是广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