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家长对幼儿游戏概念理解存在偏差,不明白游戏对与孩子成长的价值;由于老师运用游戏的操作困难等各方面因素使得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价值并为发挥出其本身的大小。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幼儿游戏实际价值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游戏价值;教育
一、提高幼兒游戏实际价值的意义
家长对于游戏的概念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幼儿老师运用太多游戏在教学中,孩子回到家,父母一问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孩子说玩,那么家长就会对幼儿园和老师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去玩了没有学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游戏在幼儿园里实际运用的情况中出现不良情况:面对学前儿童,不用游戏的话教学会变得枯燥乏味,但是游戏用多了也没有什么意义。大多数的教学都由游戏穿插起来,这导致孩子们的游戏变成了一种学习任务,渐渐失去对游戏的期待和憧憬。
儿童的游戏与成人的游戏不同。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对成人,游戏只是一种陪衬和调剂。对儿童,游戏是最主要的活动或基本的活动形式。游戏的目的不同:成人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休息或放松;儿童游戏是通过游戏来积累经验,促进发展。游戏的内容不同:成人游戏多有竞争意味的规则游戏,带有相当的功利性。儿童的游戏多为带有想象色彩的象征性游戏,较少功利性。
二、提高幼儿游戏实际价值的策略
1、明确原因
我们都明确的知道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非常大,也知道要把游戏放入幼儿园中,但是老师一味地懂得这些理论而用力过猛,将游戏编织到各种教学环节里,即“重上课、清游戏”,表面看似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实际上却丢失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如果出来课堂业余的游戏角落开展的情况良好那么这种负面会相对降低,但是幼儿园一日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业余的游戏开展往往被忽视。这些都是幼儿游戏实际价值发挥不大的原因。
2、将游戏自主权交给孩子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首先作为支持者要支持幼儿的游戏,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游戏材料,还有一个和谐的游戏环境。其次作为一个观察者,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观察,只有在幼儿游戏的时候才是展现幼儿能力的时候,所以教师不要错过发现幼儿能力的好时机。教师还是游戏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参与干涉,使他们的游戏发挥到最大的价值。走进孩子的世界不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才能更好的伴随幼儿共同成长。
孩子本身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点不同,持续关注一件事物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孩子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他们的自我满足自我控制,放手让孩子尝试,让孩子去探索,让孩子去发现,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孩子可以学习得更多,更愉快,更轻松。在这样的培养方式下,孩子进行的游戏才是自己喜欢的,身心愉悦最后其他方面的发展才能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发展。
3、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虽然幼儿游戏实际价值不大的原因里也有家长的认识偏差问题,但是家长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游戏的理论,所以改变现状的重任还是要落到幼儿老师的身上。
所以幼儿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教学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专业精神,提升自己的情操,用一颗炽热真诚的心对待自己所面对花朵,为他们创造舒心而美好的游戏氛围,而不是时刻想着自己的教学任务。同时更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这里着重指的是游戏理论的专业知识,多学习关于游戏实践的理论并学会对游戏的运用收放自如,避免过分操纵和放任。
最终的目的是要增强实践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之下,幼儿老师要具备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选择和安排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的能力。在实践中要能够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给予幼儿选择的机会与权利,努力使游戏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内在动机的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来维持和调节幼儿活动。 能够激发幼儿内在动机的活动必须是幼儿自愿参加的的活动。幼儿只有在能够有权利自主支配自己的游戏、能够自主选择游戏伙伴和游戏方式的情况下才能维持自己的游戏兴趣。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选择的机会与权利。在游戏教学活动开始前,给予幼儿自主选择去哪个游戏区,和谁坐在一起的时间,这个过程可能会占用一些游戏教学时间,但幼儿需要时间进行思考,这能提高幼儿的判断思维。
结语
儿童的生活并不缺乏游戏,老师家长包括儿童自己都没有遗忘游戏,存在的问题在于对于游戏的利用。游戏有很多,利用的好,即使是娱乐游戏也能发挥促进作用,相反,利用的不好则是负面的作用。作为教育者,在看待游戏的角度上,一方面应该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不要太将其特殊化操作会适得其反失去原本的美好;另一方面要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努力让游戏在课堂里不再是因为用多了、用错了而显得无趣和低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何影仪.混龄分班一一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J].教育导刊.1999(55)
[3]王晓芬.国外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3)
[4]玛丽亚·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208.
【关键词】:幼儿;游戏价值;教育
一、提高幼兒游戏实际价值的意义
家长对于游戏的概念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幼儿老师运用太多游戏在教学中,孩子回到家,父母一问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孩子说玩,那么家长就会对幼儿园和老师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去玩了没有学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游戏在幼儿园里实际运用的情况中出现不良情况:面对学前儿童,不用游戏的话教学会变得枯燥乏味,但是游戏用多了也没有什么意义。大多数的教学都由游戏穿插起来,这导致孩子们的游戏变成了一种学习任务,渐渐失去对游戏的期待和憧憬。
儿童的游戏与成人的游戏不同。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对成人,游戏只是一种陪衬和调剂。对儿童,游戏是最主要的活动或基本的活动形式。游戏的目的不同:成人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休息或放松;儿童游戏是通过游戏来积累经验,促进发展。游戏的内容不同:成人游戏多有竞争意味的规则游戏,带有相当的功利性。儿童的游戏多为带有想象色彩的象征性游戏,较少功利性。
二、提高幼儿游戏实际价值的策略
1、明确原因
我们都明确的知道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非常大,也知道要把游戏放入幼儿园中,但是老师一味地懂得这些理论而用力过猛,将游戏编织到各种教学环节里,即“重上课、清游戏”,表面看似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实际上却丢失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如果出来课堂业余的游戏角落开展的情况良好那么这种负面会相对降低,但是幼儿园一日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业余的游戏开展往往被忽视。这些都是幼儿游戏实际价值发挥不大的原因。
2、将游戏自主权交给孩子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首先作为支持者要支持幼儿的游戏,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游戏材料,还有一个和谐的游戏环境。其次作为一个观察者,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观察,只有在幼儿游戏的时候才是展现幼儿能力的时候,所以教师不要错过发现幼儿能力的好时机。教师还是游戏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参与干涉,使他们的游戏发挥到最大的价值。走进孩子的世界不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才能更好的伴随幼儿共同成长。
孩子本身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点不同,持续关注一件事物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孩子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他们的自我满足自我控制,放手让孩子尝试,让孩子去探索,让孩子去发现,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孩子可以学习得更多,更愉快,更轻松。在这样的培养方式下,孩子进行的游戏才是自己喜欢的,身心愉悦最后其他方面的发展才能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发展。
3、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虽然幼儿游戏实际价值不大的原因里也有家长的认识偏差问题,但是家长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游戏的理论,所以改变现状的重任还是要落到幼儿老师的身上。
所以幼儿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教学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专业精神,提升自己的情操,用一颗炽热真诚的心对待自己所面对花朵,为他们创造舒心而美好的游戏氛围,而不是时刻想着自己的教学任务。同时更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这里着重指的是游戏理论的专业知识,多学习关于游戏实践的理论并学会对游戏的运用收放自如,避免过分操纵和放任。
最终的目的是要增强实践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之下,幼儿老师要具备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选择和安排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的能力。在实践中要能够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给予幼儿选择的机会与权利,努力使游戏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内在动机的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来维持和调节幼儿活动。 能够激发幼儿内在动机的活动必须是幼儿自愿参加的的活动。幼儿只有在能够有权利自主支配自己的游戏、能够自主选择游戏伙伴和游戏方式的情况下才能维持自己的游戏兴趣。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选择的机会与权利。在游戏教学活动开始前,给予幼儿自主选择去哪个游戏区,和谁坐在一起的时间,这个过程可能会占用一些游戏教学时间,但幼儿需要时间进行思考,这能提高幼儿的判断思维。
结语
儿童的生活并不缺乏游戏,老师家长包括儿童自己都没有遗忘游戏,存在的问题在于对于游戏的利用。游戏有很多,利用的好,即使是娱乐游戏也能发挥促进作用,相反,利用的不好则是负面的作用。作为教育者,在看待游戏的角度上,一方面应该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不要太将其特殊化操作会适得其反失去原本的美好;另一方面要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努力让游戏在课堂里不再是因为用多了、用错了而显得无趣和低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何影仪.混龄分班一一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J].教育导刊.1999(55)
[3]王晓芬.国外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3)
[4]玛丽亚·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