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预测控制在暖通空调领域应用研究综述与展望

来源 :建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先进绿色技术与系统的应用推广,模型预测控制作为一种前馈控制方法,在暖通空调领域逐步得到重视,以弥补传统控制方法的不足.为了充分了解模型预测控制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暖通空调领域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首先,本文阐述了暖通空调领域应用模型预测控制的意义,阐明了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其次,对比分析了白箱模型、灰箱模型和黑箱模型3种预测模型建立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模型预测控制中常用的优化算法,综合分析了模型预测控制在模拟仿真研究和实验测试研究的应用效果;最后,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暖通空调领域模型预测控制研究应积极探索预测模型建立的新方法,并加强模型预测控制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以储能投资置换成本和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计及电池寿命损耗的家庭储能容量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内层模型通过运行策略的优化对储能容量进行配置,外层模型对系统运行总成本进行规划,在规划阶段详细考虑家庭储能用户的经济优化运行,并构建电池寿命损耗模型,对运行中的电池寿命损耗进行量化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降低家庭光伏储能系统投资成本,提高家庭用能的经济性.
针对建筑业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预警机制不够健全这一难题,文章介绍了 4D CAD模型的施工安全管理集成系统,即在设计、施工计划和实施阶段,建筑构件设计信息和计划施工信息被收集、建立4D CAD模型.并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分析组合信息、自动识别高风险作业危险源,制定出必要的安全措施,并融入到4D CAD模型中,实现可视化.以此提高项目各参与方的安全意识,提前做好安全措施,促进设计图纸、施工计划及方案修订更符合安全要求.
结合某大型国际商业项目工程案例,对火灾探测器设置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容量预留、UPS供电、应急照明、室外反恐升降柱等电气特殊做法展开探讨,阐述与国内常规大型商业项目做法的不同点,以及与国内标准及设计理解存在的差异等.
对18款不同类型LED灯具的谐波含量进行测量,依据 IEC 61000-3-2:2018《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Part 3-2:Limits—Limits for harmonic current emissions(equipment input current≤16 A per phase)》对灯具总谐波畸变率(THD)限值进行判定.同时对比不同类型LED灯具在调光状态下的谐波含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针对房间实际通风状况的量化描述,本研究提出基于人体释放的C02作为示踪气体的房间动态通风量的计算方法.选取北京市2户自然通风住宅卧室进行为期1 a的连续测量和记录,计算确定房间全年逐时的通风换气次数,并以此开展居住建筑通风换气状况的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开窗时段换气次数在0~10次/h之间,关窗时段换气次数在0~2次/h之间.同时,房间换气次数变化呈现出季节差异以及作息影响,并表现出与室内外环境不同程度的相互关联,其中,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对换气次数的影响最为突出.
针对会议中心各功能分区使用功能的需求,以及高大空间多功能厅等的特点,对宁波国际会议中心的市政供电电源系统、应急备用电源系统、高大空间火灾自动报警及灭火系统、余压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等的设计逐一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保证本会议中心电气消防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持续性、前瞻性;尽早消除火灾隐患,使火灾造成的危险及损失降至最低,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建筑物的安全.
通过学习及使用RCD的心得体会,对RCD的用途、分类,以及工程设计中RCD的选用、防电击RCD额定剩余动作电流30 mA规定的由来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指出:RCD在TN系统电击防护中不是万能的;等电位联结与RCD作为自动切断电源的附加防护两者兼用,相辅相成.
利用吸收式风洞实验台对空气源热泵用开圆孔翅片换热器表面霜层生长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计算了换热器的阻力、换热量、当量对流换热系数和结霜量,通过录像观察了换热器表面霜层生长过程,并与平直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结霜初始阶段,2种片型换热器表面霜层生长速度基本一致;霜层快速生长阶段,圆孔翅片管式换热器表面霜层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平直翅片管式换热器.相比于平直翅片管式换热器,圆孔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换热量、当量对流换热系数分别提升了11.7%、35.1%,但是结霜量也增加了11.7%.其主要原因是,
提出了1种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协同蓄能建筑供能系统,该系统将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热电联供组件以及蓄能技术有效结合,通过夜间蓄能白天供能,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节能经济运行.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夏季典型日工况时在夜间蓄能模式下机组平均性能系数(coefficent of performance,COP)为3.2,水箱的蓄冷量可以满足用户在白天峰电时段的需求.冬季典型日工况时夜间为空气源热泵耦合水源热泵制热蓄能模式,系统平均COP为2.3且能将蓄能水箱提升至57.5℃,蓄能水箱的蓄热量可满足办公建筑全
建筑热负荷通常在设计之初即被确定,然而随着建筑的使用以及室外天气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筑实际所需热负荷时刻变化,造成建筑热网热力失调,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建筑热力入口智能调节方法,首先基于能耗监测平台的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子空间模型辨识方法对某建筑热力系统进行模型辨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热力入口智能调节方法的控制特性,并与传统PID控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控制建筑室内温度;与PID控制相比,在同等室外天气条件下,模型预测控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