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和增强施工作业技术来优化和完善建筑工程质量。下面文章重点以后浇带施工技术为例,通过分析现阶段后浇带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来改善其施工技术的不足,进而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
1 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1.1 后浇带施工技术
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为了有效避免现浇筑钢筋混凝土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施工作业具体情况的需求,进行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是指底板、梁、墙等部位的施工作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作业时,因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天气变化等都极易引起混凝土钢结构的变形或是发生变形等质量问题。这种现象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不仅仅影响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更加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极为重要的。
1.2 后浇带施工技术功能特征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其施工作业中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也会暴露的越来越多,如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形、裂缝等问题。针对此问题的出现作为管理者必须明确发生该事故的原因,并通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合理规范进行不同程度上的质量控制,此时后浇带施工技术就尤为重要。下面则针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特征进行详细阐述:
一是解决沉降差问题。在高层建筑施工作业中,因建筑结构在设计期间有时会缺乏一定的实践性,这就导致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设计难以在现实施工作业中加以呈现,这就会出现沉降问题,此时采取后浇带施工技术措施,便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的发生,甚至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浇灌弥补高低层之间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是降低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出现混凝土收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一般情况下会放置一段时间才能充分得以使用。但是在这段时间内混凝土也是最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出现变形情况,甚至是收缩现象。所以需要提醒施工作业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完成后,要在规定范围内对混凝土加以保护,因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变形的发生则需要针对不用的变形程度,合理选择后浇带施工工艺,使得整体上确保施工作业的质量安全,并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作业成本。
2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2.1 材料和时间选择
材料和时间对于后浇带施工技术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后浇带施工作业前必须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合理清洁,确保后浇带施工环境是干净整洁且干燥的,同时确保后浇带两侧的施工作业部件其表明细润度超过24小时以上。此外,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作业时,要选择较好地施工作业材料进入施工作业现场,严禁不合格施工作业材料进入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为了有效确保后浇带施工作业的质量要求,可以尝试在混凝土施工作业中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这样能够很好地确保混凝土搅拌、配比的合理性。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施工中裙楼和建筑主体是作为同一主体进行同时施工作业的,但是两者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差异性。作为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增强对其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后浇带施工作业。
2.2 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作为建筑工程中最为基础的施工,在施工作业期间如何进行有效地后浇带设置则是施工人员必须注意的重点问题。因为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后浇带施工作业并不是完成相同的。所以作为施工技术人员要从实际施工作业环境出发,进行合理选择。针对不同时期和不同施工作业流程进行合理设置。
2.3 后浇带施工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作业时必须明确施工位置以及施工作业流程,通过优化施工作业来改善施工作业质量。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施工作业在100米范围内即可改善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收缩变形等现象,接缝的主要方式是由施工作业环境所决定。
2.4 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要按照施工方案以及规范要求来确定浇筑厚度,避免较大的浇筑厚度造成侧向部位的压力增大,导致整体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出现失误。在浇筑的时候要进行及时的振捣,另外为了避免在振捣混凝土的时候造成水泥浆的流失,要将模板与振捣器的距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2.5 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手段
保证混凝土材料质量。依据建筑工程结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选择,添加膨胀剂或者减水剂应当保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满足制定标准,同时对混凝土搅拌时间予以适当延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结合设计施工方案开展浇筑,同时结合规范标准开展振捣密实。对后浇带浇筑偏差开展科学调节。
3 后浇带现场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
3.1 留设后浇带时未考虑底板钢筋保护层混凝土的断开优化
针对底板施工作业与预留后浇带位置的空隙,作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清楚了解模板与保护层之间的距离,经过测量及计算在其混凝土距离合适的位置进行断开。然后在混凝土扎板上进行合理部位的钢筋固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钢结构的质量,同时可以减少混凝土施工作业不必要的工序流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质量。
3.2 止水钢板的设置以及在止水钢板处上下混凝土的断开优化
底板钢筋安装完毕以后就进行止水钢板等工序的施工,事先预制一定高度的混凝土支座(与结构混凝土标号一致),下端为混凝土垫块上端预埋短钢筋作为固定止水钢板的焊点。在底部钢筋绑扎好之后将止水钢板支座的混凝土端绑扎固定在底板钢筋上。支座安放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以保证能固定止水钢板即可,固定好支座后在支座上沿止水钢板方向绑扎密目钢丝网作为止水钢板下部混凝土断開的设置,随后焊接止水钢板,在合适的位置焊接钢筋桩用于绑扎密目钢丝网,钢筋桩应该与上部钢筋等高。最后绑扎上部钢筋,在上部钢筋面以上混凝土断开处绑扎与钢筋保护层等高的木方条。
3.3 接触面凿毛处理施工工艺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待混凝土施工作业完成后在初凝阶段,可以通过有效的施工作业措施加以处理干净,此时则可以采取钢刷针对表明进行处理,这样能够使得混凝土表明出现凿毛的现象,然后用清水擦洗管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想在混凝土表明形成一层凿毛,这样在进行现场施工作业混凝土配比时就可以清晰找到相应地位置,很容易在出现沉降后对其进行后浇筑的处理。在其保护层中形成一定程度的保护膜。在浇筑完成后可以通过木板的方式来完成对后浇带位置的密封处理,防止灰尘进入,最终影响质量。
传统做法中凿毛是将所有旧混凝土表面全部剔除,混凝土没有松动的或没有严重污染的只需要凿毛即可满足受力要求,因为后浇带的封闭一般是在主体结构封顶之后,此时对于混凝土虽然已终凝,如果不是松动或者污染不会影响接触面的受力。优化做法中不仅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省去了后期清理凿毛的施工,明显节约工期与成本。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作业中,由于国民经济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建筑工程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强施工作业质量控制,通过合理化的解决措施来解决施工作业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同时,还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可以不断学习和创新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真正意义上推动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王传亮.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探析[J].江西建材,2014,27(18):42.
[2] 朱炳芳.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的后浇带设置与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8,40(2):87-88.
[3] 余琼,等.旧混凝土与新混凝土结合的抗剪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26(4):47-50.
[4] 郭玉龙.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
(身份证号码:130181198510287128)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
1 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1.1 后浇带施工技术
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为了有效避免现浇筑钢筋混凝土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施工作业具体情况的需求,进行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是指底板、梁、墙等部位的施工作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作业时,因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天气变化等都极易引起混凝土钢结构的变形或是发生变形等质量问题。这种现象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不仅仅影响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更加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极为重要的。
1.2 后浇带施工技术功能特征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其施工作业中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也会暴露的越来越多,如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形、裂缝等问题。针对此问题的出现作为管理者必须明确发生该事故的原因,并通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合理规范进行不同程度上的质量控制,此时后浇带施工技术就尤为重要。下面则针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特征进行详细阐述:
一是解决沉降差问题。在高层建筑施工作业中,因建筑结构在设计期间有时会缺乏一定的实践性,这就导致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设计难以在现实施工作业中加以呈现,这就会出现沉降问题,此时采取后浇带施工技术措施,便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的发生,甚至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浇灌弥补高低层之间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是降低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出现混凝土收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一般情况下会放置一段时间才能充分得以使用。但是在这段时间内混凝土也是最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出现变形情况,甚至是收缩现象。所以需要提醒施工作业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完成后,要在规定范围内对混凝土加以保护,因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变形的发生则需要针对不用的变形程度,合理选择后浇带施工工艺,使得整体上确保施工作业的质量安全,并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作业成本。
2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2.1 材料和时间选择
材料和时间对于后浇带施工技术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后浇带施工作业前必须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合理清洁,确保后浇带施工环境是干净整洁且干燥的,同时确保后浇带两侧的施工作业部件其表明细润度超过24小时以上。此外,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作业时,要选择较好地施工作业材料进入施工作业现场,严禁不合格施工作业材料进入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为了有效确保后浇带施工作业的质量要求,可以尝试在混凝土施工作业中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这样能够很好地确保混凝土搅拌、配比的合理性。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施工中裙楼和建筑主体是作为同一主体进行同时施工作业的,但是两者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差异性。作为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增强对其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后浇带施工作业。
2.2 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作为建筑工程中最为基础的施工,在施工作业期间如何进行有效地后浇带设置则是施工人员必须注意的重点问题。因为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后浇带施工作业并不是完成相同的。所以作为施工技术人员要从实际施工作业环境出发,进行合理选择。针对不同时期和不同施工作业流程进行合理设置。
2.3 后浇带施工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作业时必须明确施工位置以及施工作业流程,通过优化施工作业来改善施工作业质量。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施工作业在100米范围内即可改善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收缩变形等现象,接缝的主要方式是由施工作业环境所决定。
2.4 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要按照施工方案以及规范要求来确定浇筑厚度,避免较大的浇筑厚度造成侧向部位的压力增大,导致整体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出现失误。在浇筑的时候要进行及时的振捣,另外为了避免在振捣混凝土的时候造成水泥浆的流失,要将模板与振捣器的距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2.5 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手段
保证混凝土材料质量。依据建筑工程结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选择,添加膨胀剂或者减水剂应当保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满足制定标准,同时对混凝土搅拌时间予以适当延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结合设计施工方案开展浇筑,同时结合规范标准开展振捣密实。对后浇带浇筑偏差开展科学调节。
3 后浇带现场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
3.1 留设后浇带时未考虑底板钢筋保护层混凝土的断开优化
针对底板施工作业与预留后浇带位置的空隙,作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清楚了解模板与保护层之间的距离,经过测量及计算在其混凝土距离合适的位置进行断开。然后在混凝土扎板上进行合理部位的钢筋固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钢结构的质量,同时可以减少混凝土施工作业不必要的工序流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质量。
3.2 止水钢板的设置以及在止水钢板处上下混凝土的断开优化
底板钢筋安装完毕以后就进行止水钢板等工序的施工,事先预制一定高度的混凝土支座(与结构混凝土标号一致),下端为混凝土垫块上端预埋短钢筋作为固定止水钢板的焊点。在底部钢筋绑扎好之后将止水钢板支座的混凝土端绑扎固定在底板钢筋上。支座安放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以保证能固定止水钢板即可,固定好支座后在支座上沿止水钢板方向绑扎密目钢丝网作为止水钢板下部混凝土断開的设置,随后焊接止水钢板,在合适的位置焊接钢筋桩用于绑扎密目钢丝网,钢筋桩应该与上部钢筋等高。最后绑扎上部钢筋,在上部钢筋面以上混凝土断开处绑扎与钢筋保护层等高的木方条。
3.3 接触面凿毛处理施工工艺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待混凝土施工作业完成后在初凝阶段,可以通过有效的施工作业措施加以处理干净,此时则可以采取钢刷针对表明进行处理,这样能够使得混凝土表明出现凿毛的现象,然后用清水擦洗管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想在混凝土表明形成一层凿毛,这样在进行现场施工作业混凝土配比时就可以清晰找到相应地位置,很容易在出现沉降后对其进行后浇筑的处理。在其保护层中形成一定程度的保护膜。在浇筑完成后可以通过木板的方式来完成对后浇带位置的密封处理,防止灰尘进入,最终影响质量。
传统做法中凿毛是将所有旧混凝土表面全部剔除,混凝土没有松动的或没有严重污染的只需要凿毛即可满足受力要求,因为后浇带的封闭一般是在主体结构封顶之后,此时对于混凝土虽然已终凝,如果不是松动或者污染不会影响接触面的受力。优化做法中不仅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省去了后期清理凿毛的施工,明显节约工期与成本。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作业中,由于国民经济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建筑工程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强施工作业质量控制,通过合理化的解决措施来解决施工作业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同时,还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可以不断学习和创新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真正意义上推动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王传亮.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探析[J].江西建材,2014,27(18):42.
[2] 朱炳芳.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的后浇带设置与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8,40(2):87-88.
[3] 余琼,等.旧混凝土与新混凝土结合的抗剪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26(4):47-50.
[4] 郭玉龙.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
(身份证号码:13018119851028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