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为“高效课堂”教学法(即学案教学法),它在继承传统进行创新。教师由编写教学教案变为制作编写导学案。在传统的教案教学中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而在学案教学中设计制作好导学案则是先决因素。那么制作出好的导学案则是我校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前提,才能使得“增效与减负”成为可能。
要制作出好的导学案,仅仅正确认识什么是导学案是不够的,还有许多修要考虑的和思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建议编写导学案时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围绕着一个中心,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
2.问题化原则
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设计问题应注意: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6.可行性原则
由于学科特点及教学客观因素,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完成“典例巩固”和“拓展延伸”,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这样势必会加剧学生“负担过重”。我们只要学生课前花2-3分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就可,为上课“热身”,所以在编写时难度不大,应要具备基础性、可行性。
要制作出好的导学案,是否能“增效与减负”,还要看教师是如何使用导学案。通过实践与反思,建议使用导学案时应注意一下两个方面:
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主动性原则
主动“热身”, 主动参与讨论。
2.及时复习原则
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二次备课原则
导学案不能代替老师的备课,要上好每节课,老师需二次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
2.为与不为原则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教师时刻洞察课堂、准确把握学情,做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3.教学相长原则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4.四精四必原则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反馈信息,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
5.创新性原则
就是要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性使用导学案,使得同学案不同的教法、学生不同的学法。让学生充分受益于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
6.合作性原则
强化一个“研”字。在导学案教学的模式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教师要加强对其他教学方式的研究。要研究如何结合学校和数学学科及自身实际,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教研组集中攻关,遵循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观察诊断——课后共同反思的课例研究路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增效与减负”,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振宣. 建议开展增效与减负的大讨论[J]. 中小学数学(高中),2009,4.
[2] 章建跃.增效与减负——数学教师的责任与使命[J]. 中小学数学(高中),2009,4.
要制作出好的导学案,仅仅正确认识什么是导学案是不够的,还有许多修要考虑的和思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建议编写导学案时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围绕着一个中心,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
2.问题化原则
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设计问题应注意: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6.可行性原则
由于学科特点及教学客观因素,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完成“典例巩固”和“拓展延伸”,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这样势必会加剧学生“负担过重”。我们只要学生课前花2-3分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就可,为上课“热身”,所以在编写时难度不大,应要具备基础性、可行性。
要制作出好的导学案,是否能“增效与减负”,还要看教师是如何使用导学案。通过实践与反思,建议使用导学案时应注意一下两个方面:
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主动性原则
主动“热身”, 主动参与讨论。
2.及时复习原则
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二次备课原则
导学案不能代替老师的备课,要上好每节课,老师需二次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
2.为与不为原则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教师时刻洞察课堂、准确把握学情,做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3.教学相长原则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4.四精四必原则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反馈信息,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
5.创新性原则
就是要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性使用导学案,使得同学案不同的教法、学生不同的学法。让学生充分受益于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
6.合作性原则
强化一个“研”字。在导学案教学的模式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教师要加强对其他教学方式的研究。要研究如何结合学校和数学学科及自身实际,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教研组集中攻关,遵循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观察诊断——课后共同反思的课例研究路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增效与减负”,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振宣. 建议开展增效与减负的大讨论[J]. 中小学数学(高中),2009,4.
[2] 章建跃.增效与减负——数学教师的责任与使命[J]. 中小学数学(高中),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