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学者朱永新说:“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史。”据不完全统计,太师三附小学生的阅读量人均每年21册,虽比不上犹太人的64本,前苏联的55本和美国的50本阅读计划,但远超于我国每人每年的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
太师三附小的读书活动怎样开展的?学生们对读书课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老师们又是怎样看待读书活动的?让我们一同随记者走进太师三附小,亲身体验书香校园带给我们的感动。走进校门扑面而来的书香气息,映入眼帘的读书美景点缀着校园四季景色,阅览室、楼道里、花园边到处是同学读书的身影,谁也不愿打破这里宁静致远的气氛,平日校园里少了一份浮燥和喧哗,多了一份文雅和书香。
太师三附小2002年建校,3700多名学生。从2009年开始,太师三附小有了一个传统——每天下午第一节课为全体师生集体阅读的时间。这个传统,源于2009年全校启动的读书习惯养成教育,也源于全校师生的一致目标——“读书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底色。”
读书成为校规——“三个共读”雷打不动
学生感言:“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千本好书一千轮太阳,灿烂的骄阳,自然会为我们指明正确的人生道路。”
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养成教育就好比在白纸上落笔,为长长的人生奠基,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太师三附小从建校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养成教育,从上下学到课堂课间,
移動盡城
欢迎广大读者登陆移动书城阅读《青少年日记》手机版,网址:wap.mbook.cn从广播体操到卫生清扫,时刻不放松,坚持找规范,从而形成了较好的校风和学分。
把读书习惯的培养纳入养成教育系列活动置于核心位置,以读书促学习,以读书促习惯,以读书促行为。“三个共读”工程是:领导与教师共读,让领导增加内涵,提升管理能力;教师与学生共读,给学生起榜样作用,与学生有共同交流的语言;家长与孩子共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家校配合更好地教育孩子。
教师感言:通过这三个共读工程,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办有品位的学校,做有内涵的人民教师。
读书成为任务——漂流的图书,温暖的行动
学生感言:书是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它逐渐改变着我的生活,它让我学会了爱、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自强自立。
在老师身后,一张张生动的幻灯片演绎着故事的场景。在老师面前,50多个孩子一动不动地认真听讲,这是一本刚刚“飘”到孩子们手里的书——《彼得王子和泰迪熊》。大家早就在盼望着,特别是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像磁铁一样吸引了一双双专注的眼睛,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孩子们手上一本本书都按照要求包上了书皮,不折角不图画,既干净又整洁,让孩子们从小爱护公物,爱护书籍。既是读书的好习惯,更是做事的好习惯。这是太师三附小读书漂流行动,让书籍在班与班之间流动,在年级与年级之间接力,要想让孩子们喜欢上读书,就得有好看的书,为买到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太师三附小经常召集各个年级组的老师,讨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爱看什么书,列出书目,由学校统一采购。有多少个班级,就有多少种书,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本书。一个班级的学生看同一本书,看完后和别的班级交换,这样书籍在班级之间流动起来,读书的热情也在班级之间互相传递。
一位老师这样评价读书漂流行动:当一本本的开启心灵智慧的书库,在孩子们手中传阅时,当文明的犁铧在耕耘时,把知识插在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用思想和形象去影响孩子、感染孩子,所以我常常对孩子说,要亲近母语,热爱阅读,做个有根的人。读书成为期待——幸福的午读时光
学生感言:歌德说过一本好书就犹如一位良师益友。自从学校开展了读书活动之后,我接触到了许多的书,《成长的故事》让我树立了很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忙,读书的时间总会有;再累,读书的力气总会有。在太师三附小,每天下午刚到校的前20分钟,是全校师生共同读书的时间,有人给它取了一个烂漫的雅称——“午读时光”。每当午读的铃声一响,校园就会立刻安静下来,每位同学都会手拿书籍,姿态端正、津津有味地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刚开始,有的同学不能一下子进入状态,有得甚至是兴味索然。但在集体读书氛围的熏陶下,在日积月累的培养下,他们渐渐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午读课上,不同的年级,读书的方法也迥然不同。一年级是以激发兴趣为主,阅读彩色绘本图书,书籍内容由视频播出,老师指着大屏幕,给孩子们读书,这叫指读。二年级学生边看边对着文字听老师读,老师读到哪里,小手指就指到哪里,这叫滑读。三年级以上开始练习默读,教室里静悄悄地鸦雀无声,只能听到翻书的细微声响。午读课重要,读到好书更重要,为了避免盲目阅读,太师三附小除午读课之外,专门安排了阅读指导课,在开始的好书推荐环节,老师会向学生推荐书目,接下来的两周时间,老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读出精髓,最后一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互相交流,谈阅读感悟和心得体会。
教师感言:通过和学生共读一本书,我发现不仅自己知识涉猎面广了,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语言更多了,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讲台变得更大、更活了。
读书成为荣耀——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生感言:“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句话说得没错,原来我的知识面不是很广,写作文的时候也很困惑。自从学校开展了这次读书活动,我阅读了很多书籍,也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开拓了视野,还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和名人名言。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到。学校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读书的机会。
班级读书星、年级读书星、校级读书星。在开展“三级读书星”评选活动中,太师三附小已经有1013名学生成为读书明星。学校设计印制,并给每一个学生发了“读书星级证书”,记录每一个学生每学期的读书情况,并评选出“读书星”,不同级别的读书星会登上不同级别的“读书星榜”。在醒目的展板里粘贴“读书明星”,可爱的笑脸可以想见这些孩子经过这样的展板时,该是多么的自豪。不仅激励了自己,而且像火种一样照亮了更多的同学,感染了更多的伙伴。同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各班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不断发放读书记录卡,并在学生填写后及时收回。低年级学生,每人两月填写一张。高年级学生,每人每月填写一张。然后在教师楼道内展出,供学生们相互学习借鉴,史书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修辞逻辑使人善变。随着读书量的增加,太师三附小还不断增加书的种类,引导学生读多种多样的书,开卷有益,书香致远。读书使孩子变得更知书达理,更加聪明睿智。课前预习能力增强了,课上听讲变专注了,讨论问题有深度了。课间休息,楼道小书架成为集结点。课后交流书中主人公成为话题和焦点,这就是读书的作用。读书活动的效果,学生不仅从书本中读到了感人的故事,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学会了做事的方法、做人的道理,而且自觉形成了良好行为习惯,实现了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校长感言: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英国思想家、教育家培根所说的,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基于这点认识,我校始终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我们太师三附小育人的基础工程。以读书习惯的养成为抓手,在提升师生内涵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各项习惯的养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批批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成长受益,习惯了读书,爱上了读书,实现了书香人生初养成。
读书是一件乐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陇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原来,读书能让人一辈子在成长,让人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让人灵魂得以净化,让人心灵变得高尚。
当书香浸润整个校园的时候,每个太师三附小人,都可以成为博雅之人。
太师三附小的读书活动怎样开展的?学生们对读书课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老师们又是怎样看待读书活动的?让我们一同随记者走进太师三附小,亲身体验书香校园带给我们的感动。走进校门扑面而来的书香气息,映入眼帘的读书美景点缀着校园四季景色,阅览室、楼道里、花园边到处是同学读书的身影,谁也不愿打破这里宁静致远的气氛,平日校园里少了一份浮燥和喧哗,多了一份文雅和书香。
太师三附小2002年建校,3700多名学生。从2009年开始,太师三附小有了一个传统——每天下午第一节课为全体师生集体阅读的时间。这个传统,源于2009年全校启动的读书习惯养成教育,也源于全校师生的一致目标——“读书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底色。”
读书成为校规——“三个共读”雷打不动
学生感言:“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千本好书一千轮太阳,灿烂的骄阳,自然会为我们指明正确的人生道路。”
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养成教育就好比在白纸上落笔,为长长的人生奠基,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太师三附小从建校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养成教育,从上下学到课堂课间,
移動盡城
欢迎广大读者登陆移动书城阅读《青少年日记》手机版,网址:wap.mbook.cn从广播体操到卫生清扫,时刻不放松,坚持找规范,从而形成了较好的校风和学分。
把读书习惯的培养纳入养成教育系列活动置于核心位置,以读书促学习,以读书促习惯,以读书促行为。“三个共读”工程是:领导与教师共读,让领导增加内涵,提升管理能力;教师与学生共读,给学生起榜样作用,与学生有共同交流的语言;家长与孩子共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家校配合更好地教育孩子。
教师感言:通过这三个共读工程,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办有品位的学校,做有内涵的人民教师。
读书成为任务——漂流的图书,温暖的行动
学生感言:书是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它逐渐改变着我的生活,它让我学会了爱、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自强自立。
在老师身后,一张张生动的幻灯片演绎着故事的场景。在老师面前,50多个孩子一动不动地认真听讲,这是一本刚刚“飘”到孩子们手里的书——《彼得王子和泰迪熊》。大家早就在盼望着,特别是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像磁铁一样吸引了一双双专注的眼睛,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孩子们手上一本本书都按照要求包上了书皮,不折角不图画,既干净又整洁,让孩子们从小爱护公物,爱护书籍。既是读书的好习惯,更是做事的好习惯。这是太师三附小读书漂流行动,让书籍在班与班之间流动,在年级与年级之间接力,要想让孩子们喜欢上读书,就得有好看的书,为买到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太师三附小经常召集各个年级组的老师,讨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爱看什么书,列出书目,由学校统一采购。有多少个班级,就有多少种书,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本书。一个班级的学生看同一本书,看完后和别的班级交换,这样书籍在班级之间流动起来,读书的热情也在班级之间互相传递。
一位老师这样评价读书漂流行动:当一本本的开启心灵智慧的书库,在孩子们手中传阅时,当文明的犁铧在耕耘时,把知识插在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用思想和形象去影响孩子、感染孩子,所以我常常对孩子说,要亲近母语,热爱阅读,做个有根的人。读书成为期待——幸福的午读时光
学生感言:歌德说过一本好书就犹如一位良师益友。自从学校开展了读书活动之后,我接触到了许多的书,《成长的故事》让我树立了很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忙,读书的时间总会有;再累,读书的力气总会有。在太师三附小,每天下午刚到校的前20分钟,是全校师生共同读书的时间,有人给它取了一个烂漫的雅称——“午读时光”。每当午读的铃声一响,校园就会立刻安静下来,每位同学都会手拿书籍,姿态端正、津津有味地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刚开始,有的同学不能一下子进入状态,有得甚至是兴味索然。但在集体读书氛围的熏陶下,在日积月累的培养下,他们渐渐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午读课上,不同的年级,读书的方法也迥然不同。一年级是以激发兴趣为主,阅读彩色绘本图书,书籍内容由视频播出,老师指着大屏幕,给孩子们读书,这叫指读。二年级学生边看边对着文字听老师读,老师读到哪里,小手指就指到哪里,这叫滑读。三年级以上开始练习默读,教室里静悄悄地鸦雀无声,只能听到翻书的细微声响。午读课重要,读到好书更重要,为了避免盲目阅读,太师三附小除午读课之外,专门安排了阅读指导课,在开始的好书推荐环节,老师会向学生推荐书目,接下来的两周时间,老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读出精髓,最后一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互相交流,谈阅读感悟和心得体会。
教师感言:通过和学生共读一本书,我发现不仅自己知识涉猎面广了,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语言更多了,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讲台变得更大、更活了。
读书成为荣耀——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生感言:“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句话说得没错,原来我的知识面不是很广,写作文的时候也很困惑。自从学校开展了这次读书活动,我阅读了很多书籍,也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开拓了视野,还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和名人名言。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到。学校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读书的机会。
班级读书星、年级读书星、校级读书星。在开展“三级读书星”评选活动中,太师三附小已经有1013名学生成为读书明星。学校设计印制,并给每一个学生发了“读书星级证书”,记录每一个学生每学期的读书情况,并评选出“读书星”,不同级别的读书星会登上不同级别的“读书星榜”。在醒目的展板里粘贴“读书明星”,可爱的笑脸可以想见这些孩子经过这样的展板时,该是多么的自豪。不仅激励了自己,而且像火种一样照亮了更多的同学,感染了更多的伙伴。同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各班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不断发放读书记录卡,并在学生填写后及时收回。低年级学生,每人两月填写一张。高年级学生,每人每月填写一张。然后在教师楼道内展出,供学生们相互学习借鉴,史书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修辞逻辑使人善变。随着读书量的增加,太师三附小还不断增加书的种类,引导学生读多种多样的书,开卷有益,书香致远。读书使孩子变得更知书达理,更加聪明睿智。课前预习能力增强了,课上听讲变专注了,讨论问题有深度了。课间休息,楼道小书架成为集结点。课后交流书中主人公成为话题和焦点,这就是读书的作用。读书活动的效果,学生不仅从书本中读到了感人的故事,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学会了做事的方法、做人的道理,而且自觉形成了良好行为习惯,实现了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校长感言: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英国思想家、教育家培根所说的,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基于这点认识,我校始终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我们太师三附小育人的基础工程。以读书习惯的养成为抓手,在提升师生内涵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各项习惯的养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批批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成长受益,习惯了读书,爱上了读书,实现了书香人生初养成。
读书是一件乐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陇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原来,读书能让人一辈子在成长,让人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让人灵魂得以净化,让人心灵变得高尚。
当书香浸润整个校园的时候,每个太师三附小人,都可以成为博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