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国内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保险行业发展面临多方挑战。业内人士指出:保险行业应在传统营销渠道变革中寻求突破,打造具备互联网基因的黄金卖场,开启保险行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而第三方保险平台“大家保”网的探索实践,或将为相关产业人士带来一些启发。
2012年,我国保险行业跨过前一阶段的高速增长期,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挑战。保险与互联网的跨界整合成为产业热门话题,保险业与电子商务的相互渗透推进,险种和渠道的开拓创新,给消费者带来了更便捷、更新颖的体验。
面对下一轮发展,保险行业“十二五”规划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着力强调“信息化建设要积极深入推进经营管理由‘保单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移,提高数据资产价值,推动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要适应业务创新的要求,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和提高服务的及时性和便利化,强化对保险标的风险的事前管理,建立稳定、持续和可控的销售渠道。”
商业保险的快速增长期
与社会保险不同,商业保险又被称为金融保险。众所周知,社保主要为个人提供生活基础保障,而商业保险的根本出发点是令被保险人享受最大程度的经济保障。
我国商业保险经历了“入世”十年黄金发展期后,开始被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及人口老龄化等各方面因素所裹挟,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
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大病医保靠政府到惠及10亿人的大病保险再报50%由商业保险承保……走向民众的商业保险,其庞大的市场前景和国民的刚性需求,足以撑起保险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对此,第三方保险平台大家保网CEO方玉书表示:“一个新增的、有消费能力的市场,居民消费习惯,都在悄然改变环境,为商业保险的后30年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根据即有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及以上时期,商业保险需求会进入转折期,即“后黄金发展期”。
我国保险行积累第一个1万亿资产耗时24年,积累第二个1万亿资产却仅用了3年。2012年1月至4月,我国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5922.07亿元,保险业总资产已达6.33万亿元之巨。而援引国家统计局2012年8月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这意味着我国的消费结构仍处于一个可升级的区间,加之作为消费主体的25~49周岁人口比重由90年代初的32%上升到近期的45%,以青年为主体的年龄结构决定了我国将进入商业保险消费快速增长期。
黄金十年培育“黄金”卖场
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保险业飞速发展,并未受到过多的外界干扰,即使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2011年,仍实现了1.43万亿的保费收入。但细心的产业人士分析发现,10.4%的年保费增长率较之2010年高达30%的大幅增长,仍可谓大幅回落。故有专家指出:走到今天的保险业,不得不迎接逆周期成长的挑战。
从“大家保”网的访客数据可以看出,年龄结构所折射出的商业保险消费比例变化尤为明显,25~40周岁的青年族群构成了“大家保”网站商业保险的主流消费群体,此外男性访客占据了60%,而在职业分布方面,教育、金融、IT等行业人士较为密集。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每天有近20万保险用户,超过90万次的保险需求检索正在网络上实时发生。艾瑞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十大热门服务中保险排名第五,超过了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B2C网上商城、分类信息和P2P视频。
面对这样一个蕴藏巨大需求的互联网“蓝海”,保险机构却仍保留着已被沿用了数十年的传统保险销售模式,而无法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网销模式。在忍痛看着成千上万的网民投保无门之时,保险公司不得不把大量时间、精力、金钱花在“网下找客户”上。
对于这种需求与供给倒挂现象,不少保险客户苦笑:“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你在网下卖,而我在网上找。”
事实上,网销渠道的突破,对于今天的保险行业而言,并非一个难以承受之重的愿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以一种合理的互联网模式来搭建、满足各方所需?
当前,日益扩大的保险需求、传统的保险体制及诸多行业偏见诟病,把很多潜在的保险消费群体阻挡在了门外。作为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平台“大家保”网站的掌门人,方玉书指出:“保险存在比较突出的供需矛盾,因此特别适合通过互联网来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和降低成本。”根据其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5万人及1.2万家公司成功通过“大家保”网站定制了保险计划。
O2O催生保险网络2.0版本
目前,网销保险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保险公司自行开发的网络平台,只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第二种是类似淘宝的综合网购类平台,第三种则是第三方保险资讯类网络平台。
这三种网销方式或因险种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对保险多样性选择的需求,或忽略了代理人在保险销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无法涉足一些复杂的险种。换言之,这些被称为“1.0版本”的保险资讯类网站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各方的需求究竟在哪里?简而言之,保险公司(代理人)和投保人需要的无非是一个网络“大卖场”,区别仅在于:投保人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把保险像商品一样摆在货架上供自己挑选并比较的大卖场;而保险公司或代理人则需要一个有庞大客流及超人气的大卖场。
如何把双方所需的“大卖场”通过互联网模式进行合理搭建?“大家保”网站所试水的“2. 0版本”,通过O2O模式满足了产品的多样性需求。
在该系统中,不同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可以不受限制地把自己专注的优势险种、保险方案,像商品摆放在货架上一样,发布在“大家保”网站平台上进行展示。 其次,用户的自主选择和精确匹配大为提高。借助互联网技术,网络平台可以把一个复杂的保险产品按险种类别、保费和保额、适用人群、险种所属公司、需要服务的代理人所在区域、年龄、性别等进行细分,让消费者看得明白,并能根据需求更客观、更快速地搜索到产品与代理人。而网站的盈利模式,是向保险代理人收取固定月租(广告展示费),而不参与交易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平台的独立性。
O2O模式的双赢效应
O2O模式带来了双赢效应。首先,O2O模式为企业降低了销售成本。长期以来,保险公司特别是人寿险公司及代理人通常会采取传统营销方式开展业务,譬如酒会、电话、陌生拜访等,其销售费用占保单总价格的33%左右,而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保单,可以大幅降低保险机构的经营成本。
据美国学者Booz-Allen和Hamilton测算,通过互联网向客户出售保单或提供服务要比传统营销方式节省58%~71%的费用。因此,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服务越多、保险公司节省的费用也就越多。
其次,长期以来的保险过度推销,令很多消费者对“被动消费”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而O2O模式则是基于投保人的自身意愿,把被动需求变为主动需求。让投保人自主搜索、比较、挑选的网络平台,能更精确地匹配投保人需求,成交率自然更高。
此外,由于网络平台所提供的保险产品具有多样性,且服务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所以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及保险代理人将业务拓展到以前未曾涉足的区域,获得增量客户。
对于消费者而言,O2O模式优势同样明显。首先,消费者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对众多保险公司及代理人提供的不同保险产品和服务进行综合比较,因此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适合自己的保险,既不必忍受没完没了的电话骚扰,也不会再投保无门。其次,随着保险公司及代理人的销售成本降低,企业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来更好地服务客户,这对消费者而言,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好处。
本地化服务的纵横格局
对于保险行业的电子商务而言,其未来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保险消费引导的技术,二是对保险服务及周边服务的整合能力。
随着保险网销渠道的发展,更多的保险生产商、产品、服务加入进来,第三方平台的优势会逐渐凸显。以“大家保”网站为例,其已在全国10个城市布局了站点,以上海、北京、重庆、广州等经济相对发达、上网人群较多、保险深度较广的城市为代表,这些站点的构建也形成了网站本地化服务格局的基本蓝图。
网站会根据各个站点数据,把保险经纪人按区域就近分配给用户,深度细化地实行本地化服务。以上海市场为例,按照当地的行政区域划分,用户和保险代理人在注册个人资料时即登入了自身所属的区域信息,并保存在平台数据库中。
对于用户而言,如需直接联系保险代理人,网站系统可以按照用户的具体需求,如保险公司品牌、保险产品优势、保险代理人的服务年数及资质等,在数据库中筛选与之匹配程度最高的代理人进行推荐。此时,同等条件之下的推荐原则是按区域就近分配。这既减少了保险经纪的机会成本,也让用户可以在最快时间内约到经纪人。对于提交了具体需求,希望免费获取保险定制方案的用户来说,也是同样流程,在满足了用户所有需求条件下,依然需要考虑代理人区域的就近分配原则。对于保险代理人而言,可以在网站注册资料必填选项中选定服务区域,并根据其不同租金和合同约定选择一个或多个服务区域。
综上所述,创新是保险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推动保险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双进步,促进产品、服务、销售同步创新。而在保险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还需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紧密联系行业特点,来挖掘新技术与保险业务的结合点,抓住高新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产业变革时机,积极引入和应用各种新技术为保险创新服务。
2012年,我国保险行业跨过前一阶段的高速增长期,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挑战。保险与互联网的跨界整合成为产业热门话题,保险业与电子商务的相互渗透推进,险种和渠道的开拓创新,给消费者带来了更便捷、更新颖的体验。
面对下一轮发展,保险行业“十二五”规划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着力强调“信息化建设要积极深入推进经营管理由‘保单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移,提高数据资产价值,推动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要适应业务创新的要求,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和提高服务的及时性和便利化,强化对保险标的风险的事前管理,建立稳定、持续和可控的销售渠道。”
商业保险的快速增长期
与社会保险不同,商业保险又被称为金融保险。众所周知,社保主要为个人提供生活基础保障,而商业保险的根本出发点是令被保险人享受最大程度的经济保障。
我国商业保险经历了“入世”十年黄金发展期后,开始被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及人口老龄化等各方面因素所裹挟,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
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大病医保靠政府到惠及10亿人的大病保险再报50%由商业保险承保……走向民众的商业保险,其庞大的市场前景和国民的刚性需求,足以撑起保险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对此,第三方保险平台大家保网CEO方玉书表示:“一个新增的、有消费能力的市场,居民消费习惯,都在悄然改变环境,为商业保险的后30年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根据即有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及以上时期,商业保险需求会进入转折期,即“后黄金发展期”。
我国保险行积累第一个1万亿资产耗时24年,积累第二个1万亿资产却仅用了3年。2012年1月至4月,我国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5922.07亿元,保险业总资产已达6.33万亿元之巨。而援引国家统计局2012年8月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这意味着我国的消费结构仍处于一个可升级的区间,加之作为消费主体的25~49周岁人口比重由90年代初的32%上升到近期的45%,以青年为主体的年龄结构决定了我国将进入商业保险消费快速增长期。
黄金十年培育“黄金”卖场
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保险业飞速发展,并未受到过多的外界干扰,即使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2011年,仍实现了1.43万亿的保费收入。但细心的产业人士分析发现,10.4%的年保费增长率较之2010年高达30%的大幅增长,仍可谓大幅回落。故有专家指出:走到今天的保险业,不得不迎接逆周期成长的挑战。
从“大家保”网的访客数据可以看出,年龄结构所折射出的商业保险消费比例变化尤为明显,25~40周岁的青年族群构成了“大家保”网站商业保险的主流消费群体,此外男性访客占据了60%,而在职业分布方面,教育、金融、IT等行业人士较为密集。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每天有近20万保险用户,超过90万次的保险需求检索正在网络上实时发生。艾瑞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十大热门服务中保险排名第五,超过了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B2C网上商城、分类信息和P2P视频。
面对这样一个蕴藏巨大需求的互联网“蓝海”,保险机构却仍保留着已被沿用了数十年的传统保险销售模式,而无法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网销模式。在忍痛看着成千上万的网民投保无门之时,保险公司不得不把大量时间、精力、金钱花在“网下找客户”上。
对于这种需求与供给倒挂现象,不少保险客户苦笑:“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你在网下卖,而我在网上找。”
事实上,网销渠道的突破,对于今天的保险行业而言,并非一个难以承受之重的愿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以一种合理的互联网模式来搭建、满足各方所需?
当前,日益扩大的保险需求、传统的保险体制及诸多行业偏见诟病,把很多潜在的保险消费群体阻挡在了门外。作为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平台“大家保”网站的掌门人,方玉书指出:“保险存在比较突出的供需矛盾,因此特别适合通过互联网来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和降低成本。”根据其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5万人及1.2万家公司成功通过“大家保”网站定制了保险计划。
O2O催生保险网络2.0版本
目前,网销保险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保险公司自行开发的网络平台,只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第二种是类似淘宝的综合网购类平台,第三种则是第三方保险资讯类网络平台。
这三种网销方式或因险种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对保险多样性选择的需求,或忽略了代理人在保险销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无法涉足一些复杂的险种。换言之,这些被称为“1.0版本”的保险资讯类网站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各方的需求究竟在哪里?简而言之,保险公司(代理人)和投保人需要的无非是一个网络“大卖场”,区别仅在于:投保人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把保险像商品一样摆在货架上供自己挑选并比较的大卖场;而保险公司或代理人则需要一个有庞大客流及超人气的大卖场。
如何把双方所需的“大卖场”通过互联网模式进行合理搭建?“大家保”网站所试水的“2. 0版本”,通过O2O模式满足了产品的多样性需求。
在该系统中,不同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可以不受限制地把自己专注的优势险种、保险方案,像商品摆放在货架上一样,发布在“大家保”网站平台上进行展示。 其次,用户的自主选择和精确匹配大为提高。借助互联网技术,网络平台可以把一个复杂的保险产品按险种类别、保费和保额、适用人群、险种所属公司、需要服务的代理人所在区域、年龄、性别等进行细分,让消费者看得明白,并能根据需求更客观、更快速地搜索到产品与代理人。而网站的盈利模式,是向保险代理人收取固定月租(广告展示费),而不参与交易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平台的独立性。
O2O模式的双赢效应
O2O模式带来了双赢效应。首先,O2O模式为企业降低了销售成本。长期以来,保险公司特别是人寿险公司及代理人通常会采取传统营销方式开展业务,譬如酒会、电话、陌生拜访等,其销售费用占保单总价格的33%左右,而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保单,可以大幅降低保险机构的经营成本。
据美国学者Booz-Allen和Hamilton测算,通过互联网向客户出售保单或提供服务要比传统营销方式节省58%~71%的费用。因此,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服务越多、保险公司节省的费用也就越多。
其次,长期以来的保险过度推销,令很多消费者对“被动消费”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而O2O模式则是基于投保人的自身意愿,把被动需求变为主动需求。让投保人自主搜索、比较、挑选的网络平台,能更精确地匹配投保人需求,成交率自然更高。
此外,由于网络平台所提供的保险产品具有多样性,且服务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所以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及保险代理人将业务拓展到以前未曾涉足的区域,获得增量客户。
对于消费者而言,O2O模式优势同样明显。首先,消费者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对众多保险公司及代理人提供的不同保险产品和服务进行综合比较,因此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适合自己的保险,既不必忍受没完没了的电话骚扰,也不会再投保无门。其次,随着保险公司及代理人的销售成本降低,企业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来更好地服务客户,这对消费者而言,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好处。
本地化服务的纵横格局
对于保险行业的电子商务而言,其未来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保险消费引导的技术,二是对保险服务及周边服务的整合能力。
随着保险网销渠道的发展,更多的保险生产商、产品、服务加入进来,第三方平台的优势会逐渐凸显。以“大家保”网站为例,其已在全国10个城市布局了站点,以上海、北京、重庆、广州等经济相对发达、上网人群较多、保险深度较广的城市为代表,这些站点的构建也形成了网站本地化服务格局的基本蓝图。
网站会根据各个站点数据,把保险经纪人按区域就近分配给用户,深度细化地实行本地化服务。以上海市场为例,按照当地的行政区域划分,用户和保险代理人在注册个人资料时即登入了自身所属的区域信息,并保存在平台数据库中。
对于用户而言,如需直接联系保险代理人,网站系统可以按照用户的具体需求,如保险公司品牌、保险产品优势、保险代理人的服务年数及资质等,在数据库中筛选与之匹配程度最高的代理人进行推荐。此时,同等条件之下的推荐原则是按区域就近分配。这既减少了保险经纪的机会成本,也让用户可以在最快时间内约到经纪人。对于提交了具体需求,希望免费获取保险定制方案的用户来说,也是同样流程,在满足了用户所有需求条件下,依然需要考虑代理人区域的就近分配原则。对于保险代理人而言,可以在网站注册资料必填选项中选定服务区域,并根据其不同租金和合同约定选择一个或多个服务区域。
综上所述,创新是保险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推动保险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双进步,促进产品、服务、销售同步创新。而在保险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还需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紧密联系行业特点,来挖掘新技术与保险业务的结合点,抓住高新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产业变革时机,积极引入和应用各种新技术为保险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