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进“大城时代”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470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合肥为中心,四方辐射、带动全省的格局已基本构建起来。8年来的连横合纵,不仅诠释着合肥经济圈动态开放式的演进,更是合肥战略地位升级的过程。
  
  “在经济总量连跨四个千亿元台阶之后,合肥没有自满停顿,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紧瞄准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与时俱进提出并践行‘新跨越、进十强’的新目标。”安徽省长王学军在合肥深入考察后形成的调研报告中,对合肥锲而不舍扭住发展不动摇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连跨四个千亿元台阶”,是合肥市经济总量“十一五”以来的简洁概括。尤其是2011年,合肥市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跻身“三千亿俱乐部”,标志着迈入大城市的门槛。2014年,合肥市经济总量将突破5000亿元,向特大城市行列迈进。
  对合肥来说,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与“进十强”两者之间,是战略统一的:要实现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进入省会城市前十强;另一方面,成功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十强,也就意味着合肥成为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那么,以合肥为坐标原点,放在不同的区域坐标系上,合肥迈进“大城时代”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格局?
  安徽需要大城市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合肥在整个中国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中,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却承担了太多的希望。
  从安徽省来看,合肥在区位上是安徽的“天元”,在拉动安徽经济发展的区域增长极中,合肥连接皖江、沿淮南北两大区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合肥体量小,缺乏大城市带动一直是安徽发展的“软肋”。
  再从周边省份看,各省会城市“跑马圈地”后,合肥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以至于安徽在区域经济中的形势同样严峻。
  比如,在东边,南京都市圈把马鞍山、芜湖、滁州和宣城市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南边,杭州都市圈的影响范围己基本上覆盖整个宣城市、黄山市;在东北边,徐州都市圈把宿州、淮北纳入。
  安徽各地市纷纷转身向外,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寻找自己最优方向的必然选择,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安徽省内的城市群缺少吸纳力,尤其是省会合肥没有承担起牵引全省发展的作用。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处长钱良信研究发现,2005年时,合肥在安徽省内的经济首位度为17.3%,在中部省份中,低于当时的武汉、长沙、南昌等省会城市。不仅合肥单体实力不强,合肥经济圈的整体实力与周边省会经济圈相比,也不处于领先位置。
  因此,合肥要突破这种“城市群之围”,实现发展空间的拓展,必须把体量做大做强。
  2006年,“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合肥成为“千亿俱乐部”的新成员,并以17.5%的增速位居全国第二。此后8年,合肥一路奔跑,到2013年,经济首位度上升到24.5%,接近占安徽全省的1/4。
  合肥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背后,还暗含一个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趋势,即“十一五”以来,中西部省份的“省会经济崛起现象”,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热点。
  这种经济发展现象,在中西部省份具有普遍性。省会城市占据一省经济的龙头地位,相比本省域内经济第二位的城市,占有领先优势。比如,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四川的成都、河南的郑州、陕西的西安、云南的昆明、甘肃的兰州等。它们不同于东部沿海省份的“省域双中心城市”格局。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合肥成功抓住了中西部省会城市经济崛起的大趋势。
  合肥经济领先全省并保持龙头优势,对整个安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安徽终于有座具备搏动能力的中心城市。
  区域坐标上的多视角观察
  站在区域经济大格局的高度来审视合肥,又会是什么样的?
  首先,放到宁汉之间来看,南京、武汉之间需要一座大城市。宁汉之间500公里的广阔腹地,提供了一座特大城市崛起的充足空间,具备大城崛起的资源条件。安徽省政府参事程必定介绍说:“在国家层面上,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地区,都是重点发展区。”
  另一方面,从宁汉之间的现有城市来看,合肥是唯一具备综合实力的城市,其他的芜湖、安庆、九江都还不具备应有的城市体量。2013年,芜湖市经济总量刚突破2000亿元,同期安庆、九江仅达到1500亿元。
  其次,放在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战略连接点上看,合肥是长三角经济区向长江中上游内陆腹地进行产业转移的门户,同时也是中西部省份面向长三角开放必经的门户。“在这种向东向西‘双门户’的格局中,如果没有合肥崛起,就会出现经济断裂,进而影响到资源的高效流动。”程必定告诉《决策》,“合肥在区域经济上的战略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只要梳理一下2006年以来,合肥争先进位的过程,就清楚地表明合肥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意义。
  2010年3月,合肥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正式成员,“合肥速度”成为赢得长三角俱乐部的最佳入场券。此后,合肥在长三角中的座次持续上升,目前在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南京、宁波、南通之后,位于第8位,与第7位南通的差距只有366亿元。按照新的战略定位,合肥要打造成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真正成为长三角的重要一极。
  再从长三角扩大到长江经济带上来看,2012年12月,合肥成为沿江城市经济协调会的第5个主席城市,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并列。同时,合肥也被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行列,经济总量仅次于武汉、长沙。
  当这些变化叠加在一起,标志着合肥进入到“左右逢源”的政策机遇期。
  在合纵连横中增量提质
  当下,城市竞争已经进入城市群时代,在新一轮“合纵连横”中,合肥面对的将是什么样的责任与担当?
  首先,从合肥自身来看,首要还是提升经济总量,继续争先进位。
  从全国省会城市来看,2006年以来,合肥连续赶超太原、南昌、昆明,从第18位前进到第15位。按照“新跨越、进十强”的战略,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处丁胡送博士研究发现,合肥前面是福州、西安、长春、哈尔滨、石家庄。2013年,合肥与哈尔滨、长春、西安、石家庄和福州5个省会城市,同处在4500亿元至5000亿元的区间。分别来看,福州超过合肥5.6亿元,石家庄超过合肥190.7亿元,西安超过合肥211.2亿元,长春超过合肥330.3亿元,哈尔滨超过合肥337.9亿元。
  合肥要想跻身省会城市“第一方阵”,就必须在同一梯队中脱颖而出,迅速提升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追赶上处在第9位的济南。实际上,从2013年的统计公报来看,合肥已有多个指标超过或与济南齐肩。
  其次,合肥不仅仅是改变自身,还要携手周边城市共同起舞。这是省会合肥当仁不让的担当。只有构建起属于安徽自身的发展格局,才是实现安徽崛起的必然出路。
  先从合肥经济圈的演变来看,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
  最早在2006年10月,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以合肥为核心的省会经济圈”战略,合肥、六安、原地级巢湖市组成“1 2”的格局,这是最初的发动。
  第一次改变发生在2007年下半年,淮南市提出“合淮同城化”;同一时期,桐城市也主动提出加入经济圈,于是形成“1 4”的格局。这种格局持续了5年,到2012年,定远县入圈;2013年12月,滁州市整体加入合肥经济圈。
  经过东向大扩容后,合肥经济圈总面积达到4.68万平方公里,地区经济总量占安徽全省比重超40%,空间幅员范围占到安徽全省的近1/3。
  再从城市间合作的角度来看,合肥已初步构建起多层面、全方位的发展轴线。2008年10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启动,在战略布局上借助高铁和高速公路,分别向南北两边的宣城、宿州延伸,形成安徽省纵向发展的一条主要轴线。
  在带动皖北地区方面,合肥—阜阳南北对接,形成紧密联系。从合肥向西南延伸,则形成了合肥—安庆发展轴。
  由此可见,以合肥为中心,四方辐射、带动全省的格局已基本构建起来。8年来的合纵连横,不仅诠释着合肥经济圈动态开放式的演进,更是合肥战略地位升级的过程。
  “高铁经济”便是这种改变的佐证。2008年8月1日,合肥开通第一列和谐号动车组,随着合宁、合武、合蚌高铁建成通车,再加上合肥—福州、商丘—合肥—杭州、合肥—安庆—九江高铁的建设,短短5年时间,合肥从“铁路盲肠”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处长王尚改认为,合肥即将形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络,以8个方向的高铁网和13条城际铁路,成为牵动全局的高铁中心枢纽,将成长为高铁时代的一座区域性特大城市。
  面向未来,我们已经能感触到合肥“大城时代”的新图景。■
其他文献
说起12分制,大家熟悉的是驾驶员违规扣分机制。倘若将12分机制用以考核官员作风,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在湖南省株洲县,干部作风“12分制”已实施3个多月,在第一次督查结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较
这次试验,最大特点就是不增设一个机构,而是对廉政机构进行整合,实施多部门联合办公和联席会议制度。
“宣州区任何时候都必须咬定工业发展不放松,要持续开展工业突破。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将宣州区的工业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骨代谢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19年6月于青海省第四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叙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梁浇筑前后采取的各项措施,养护完成后未出现温度裂缝,保证了大梁施工质量。
如果把黎瑞刚的人生分为上下两幕,上一幕是他在体制内的博弈与战斗;下一幕他继续战斗,却能左右逢源。正如熟悉他的人评价说,“黎瑞刚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2014年岁末,上海市政府的一份人事任免文件,激起层层波澜。  这份落款时间为12月28日的文件显示:上海市政府免去黎瑞刚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职务。虽为薄薄的一张纸,却迅速在文化传媒、资本市场和舆论场中成为热点话题。  黎瑞刚是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