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生产率的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方式评价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dding_dop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碳生产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测算1997—2007年、2007—2017年两个阶段的我国省域碳生产率增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据碳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低碳型、中碳型和高碳型。通过对比前后两个阶段的碳生产率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高碳型为主转向中碳型和低碳型为主。“十四五”时期,应以提高碳生产率为主线,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实现由中碳型和低碳型为主全面转向低碳型为主。
  关键词:碳生产率;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碳达峰;碳中和
  中图分类号:F206,X1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21)04-0067-07
  收稿日期:2021-06-15
  作者简介:武义青(1962-),男,河北阳原人,河北经贸大学研究员,博士。
  一、引言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CO2占全球温室气体(GHG)总排放量80%以上[1-2],人类生产活动排放的CO2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Stern指出,气候变化影响造成环境成本占全球GDP的5%以上,加快全球气候环境污染治理,实现国家绿色发展符合各国利益[3]。同时,受世界范围内地缘政治影响,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质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实现国家低碳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制定低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影响[4]。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力争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相比于已经实现碳达峰的发达国家,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但这体现出我大国担当,治理全球污染积极性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实现经济增长奇迹。但在经济增长背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代价巨大。2005—2013年,我国CO2排放年均增长率7%[5],且随着经济发展,CO2排放量仍呈上升趋势。积极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是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我国政治影响能力的内在需要[6]。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为指向,实现国内产业绿色转型革新,有效缓解目前各省(区、市)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容量限制压力,突破经济增长局限。同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能源作为支撑我国建设最重要的资源,在支撑中国取得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主要根源。對化石能源的需求,使得经济增长步伐与能源利用需求协同;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7]。协调经济增长与碳减排的关系,为我国实现产业绿色转型,保障经济增长同时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将碳减排重点放在CO2治理上,这符合我国碳减排治理现实。与碳排放强度相反,碳生产率描述了在一定时期内,单位CO2贡献的生产总值[8]。描绘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加强碳减排力度同时协调经济增长,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经济增长与能源使用对碳排放的影响,例如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现状,深刻影响CO2排放规模[9]。Riti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从理论角度研究经济增长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但在其研究结论中发现倒“U”形曲线特征并未出现[10]。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碳生产率等发展关系以及研究方法,在不同学者间仍旧存在较大差异。He以全国为研究对象测算中国碳生产率,并对2005—2020年间我国碳生产率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我国碳生产率研究做出贡献,但是在国家层面对碳生产率测算涵盖范围较大,对省际差异以及政策制定指引作用较弱[11]。此后,多位学者分别应用多维分解技术[12]、非参数方向距离函数[13]、对数平均指数分解技术[14]等对碳生产率进行分解、测算。在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研究方面,利用碳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衡量判别经济增长方式,将经济增长方式按照低碳、中碳、高碳增长等方式划分[15],学者研究了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并提出了较为细致的经济增长方式界定方法,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判别,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导[16]。Meng M以国家碳排放与生产总值变化为基础,定位省份差异,从碳排放结构、碳生产率、碳排放量的角度判别省域经济增长方式[17],具备可行性。在此基础上,Wei Sun进一步将模型应用在经济增长与电碳生产率关系上,并将电碳生产率进一步细分为电力经济生产率、发电碳效率等,发现在省级层面电力行业排放严重制约电碳生产率提高,进而限制经济增长[18]。但在刻画经济增长方式分解影响因素时,人均GDP、能源消费结构对碳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效应[19]。邓小乐等研究发现,人均GDP是碳生产率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20]。许永兵等对河北省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具备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21]。
  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碳生产率、能源消费等联系密切,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方法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为本文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上提供一定借鉴。为阐明经济增长与碳生产率之间的发展关系,加强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中国1997—2017年省际数据,[JP+1]探索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终判别各省域经济增长方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厘清省域发展现状,为碳减排、各省域经济发展转型方向提供指导。首先分解省域经济增长模型,建立碳排放量、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次阐明各指标计算方法以及数据来源,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提供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在武义青[22]、Meng M[17]等相关研究基础上,基于省际1997—2017年数据,研究经济增长与碳生产率的关系。建立经济增长与碳生产率的数学模型: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重新解读的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以习近平关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论述为支撑,对新发展理念生成的理论逻辑进行研究;以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为逻辑主线,从经济史的视角揭示了经济发展理念产生的历史逻辑;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的视角论证了新发展理念生成的现实逻辑。以经济新常态为起点,构建了一个从新发展理念到高质量发展再到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样一条看似简单却包含深刻内涵的逻辑链
摘 要:  人工智能产权的形成为马克思产权思想的发展注入了新材料、新活力,是马克思产权思想当代发展的诠释。关于人工智能产权,从内涵到特点,从基本問题到当下的现实问题,都能从马克思产权思想中找到依据。人工智能产权不仅具有马克思产权思想阐述的一般特点,而且还具有时代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仅包含价值消亡的历史性,而且还凸显了财富涌流的现实性;既突出了人机对立的一面,又内含了人机融合的制度条件。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