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引入历史地方资源,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历史课堂;地方资源;临清
地方史
地方史是指在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记录。地方史是历史细节所在。布罗代尔说,这就是“历史”,历史就在这无数细节中暗自运行。这就是说没有细节,就没有历史。所以我们要关注地方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地方史资源包括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既有物质,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为博物馆,名人故居,历史建筑等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为反映该地精神生活的民俗文化,宗族制度,思想观念等。地方史资源蕴含的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对于长期生活在该地的学生具有无可比拟的亲切感。我们应善于搜集,积累地方史的资料,发掘地方史资源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单一的依靠教材来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是有限的。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些地方史资源,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能提升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感。
临清历史资源
临清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期,临清凭借大运河漕运兴盛而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中国30个大城市之一,素有“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美誉。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临清之名始于后赵,取临近清河之意。西汉初始建清渊县,先隶巨鹿郡,后属魏郡,三国魏晋属冀州阳平郡。十六国后赵建平元年,改清渊置临清县,属司州建兴郡。后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析清渊县西部复置临清县,属司州阳平郡。
隋开皇六年复置临清县,属清河郡。唐大历七年析临清另置永济县,先后属毛州、瀛洲、贝州、清河郡统领。宋代先后属于大名府、兴唐府、广晋府、大名府。金属大名府路恩州。元属中书省濮州。明属山东省布政使司东昌府,弘治二年升为州,辖馆陶、邱县,属东昌府。清顺治元年不领县。乾隆四十一年升为直隶州,隶属山东省,辖武城、夏津、邱县。春秋时期,临清属卫国。战国时期,临清改属赵国。秦行郡县制,属东郡。汉承秦制,西汉初曾封王建国,郡国并称。至武帝始设州部,分全国为13个刺史部(州)。是时,临清属冀州部魏郡。国袭汉制,属魏地,临清属司州部阳平郡。晋朝仍为州、郡、县3级制,临清属司州部阳平郡。南北朝时期仍承晋制。临清属济州部济北郡。齐周,临清属清河郡。隋初废郡存州,后又废州为郡,临清属贝州清河郡。唐朝,州郡之上增设道,始分全国为10道,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改为15道。是时,临清属河北道贝州清河郡。宋初,废道设路,路辖府、州,府、州辖县。是时,临清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
辽、金承宋制,分其所辖治的北方为19个路。临清属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元代,全国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下设路、州、县。是时,临清属濮州,隶山东省。明代,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废路存府、州,全国分统于15个布政司,亦称15个省。是时,临清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清代通称为省,全国初为18个行省,后增至22个行省,省下为府、县两级。是时,境内今属8个县市均隶山东省。临清初属东昌府、后为直隶州。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80年间,域境建置无大变化。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为东临道。1928年废道,境内各县直属山东省。1936年,全省下设12个行政区,区设行督察专员公署。鲁西北为第六区,辖聊城、茌平、博平、东阿、阳谷、寿张、范县、莘县、冠县、朝城、观城、堂邑、濮县等13个县;临清、高唐时属第四区。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至1938年,除濮县、范县、观城3个县外,均为沦陷区。抗日战争爆发,共产党领导下的县、专区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建立。1939年10月,鲁西北行政委员会成立。1940年4月,成立鲁西北行政主任公署,下设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4个专署。是时,聊城、东阿、阳谷、博平、清平、茌平等县属运东专署,冠县、馆陶、临清、邱县、堂邑、莘县、朝城、朝北等县属鲁西北专属,濮县、范县、观城、寿张等县属运西专属。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鲁西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行署,辖7个专署,原鲁西行署的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为第一、二、三、四专署,原冀鲁豫行署的辖区为第五、六、七专署。是时,濮县、范县、寿张等县属第二专署;观城、朝城、莘县、朝北、聊堂、冠县等县属第三专署,筑先、阳谷、东阿、茌平、博平、清平等县属第四专署,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三专署,临清属冀南行署第四专署,高唐属冀南行属第六专署。同年12月,原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属的张秋、第二专属的寿张和黄河以东的昆山、东平等县组成第八专署。1942年12月,冀鲁豫行署第一、四专署合并为第一专署,辖筑先、阳谷、东阿、茌平、博平、清平、平阿等县。1943年,原冀鲁豫行署第三专署与冀南行署第七专署合并为冀鲁豫行署第七专署。是时,临清、冠县、卫东、馆陶、宏毅、莘县、堂邑、清平、朝北属之。1944年5月,冀南行署、冀鲁豫行署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行署。194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建立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中央分局,同時恢复冀鲁豫、冀南两区行署,冀鲁豫行署辖8个专署,冀南行署辖5个专署。是时,筑先、阳谷、东阿、茌平、博平、清平、平阿县属冀鲁豫行署第一专署,后改为第六专署,濮县、范县、寿张、张秋、观城属冀鲁豫行署第二专署;后改为第九专署,临清、馆陶、冠县、武训、永智、莘县及临清镇属冀南行署第一专署,高唐属冀南行署第二专属。
结束语
历史是一门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科,历史像一条静静流淌的溪流,等待着我们去探访。历史地方资源,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诉说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折射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轨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学习历史课本知识的同时,让我们常常把眼光从课堂投向历史地方资源,从身边的历史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历史课堂;地方资源;临清
地方史
地方史是指在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记录。地方史是历史细节所在。布罗代尔说,这就是“历史”,历史就在这无数细节中暗自运行。这就是说没有细节,就没有历史。所以我们要关注地方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地方史资源包括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既有物质,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为博物馆,名人故居,历史建筑等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为反映该地精神生活的民俗文化,宗族制度,思想观念等。地方史资源蕴含的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对于长期生活在该地的学生具有无可比拟的亲切感。我们应善于搜集,积累地方史的资料,发掘地方史资源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单一的依靠教材来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是有限的。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些地方史资源,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能提升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感。
临清历史资源
临清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期,临清凭借大运河漕运兴盛而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中国30个大城市之一,素有“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美誉。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临清之名始于后赵,取临近清河之意。西汉初始建清渊县,先隶巨鹿郡,后属魏郡,三国魏晋属冀州阳平郡。十六国后赵建平元年,改清渊置临清县,属司州建兴郡。后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析清渊县西部复置临清县,属司州阳平郡。
隋开皇六年复置临清县,属清河郡。唐大历七年析临清另置永济县,先后属毛州、瀛洲、贝州、清河郡统领。宋代先后属于大名府、兴唐府、广晋府、大名府。金属大名府路恩州。元属中书省濮州。明属山东省布政使司东昌府,弘治二年升为州,辖馆陶、邱县,属东昌府。清顺治元年不领县。乾隆四十一年升为直隶州,隶属山东省,辖武城、夏津、邱县。春秋时期,临清属卫国。战国时期,临清改属赵国。秦行郡县制,属东郡。汉承秦制,西汉初曾封王建国,郡国并称。至武帝始设州部,分全国为13个刺史部(州)。是时,临清属冀州部魏郡。国袭汉制,属魏地,临清属司州部阳平郡。晋朝仍为州、郡、县3级制,临清属司州部阳平郡。南北朝时期仍承晋制。临清属济州部济北郡。齐周,临清属清河郡。隋初废郡存州,后又废州为郡,临清属贝州清河郡。唐朝,州郡之上增设道,始分全国为10道,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改为15道。是时,临清属河北道贝州清河郡。宋初,废道设路,路辖府、州,府、州辖县。是时,临清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
辽、金承宋制,分其所辖治的北方为19个路。临清属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元代,全国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下设路、州、县。是时,临清属濮州,隶山东省。明代,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废路存府、州,全国分统于15个布政司,亦称15个省。是时,临清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清代通称为省,全国初为18个行省,后增至22个行省,省下为府、县两级。是时,境内今属8个县市均隶山东省。临清初属东昌府、后为直隶州。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80年间,域境建置无大变化。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为东临道。1928年废道,境内各县直属山东省。1936年,全省下设12个行政区,区设行督察专员公署。鲁西北为第六区,辖聊城、茌平、博平、东阿、阳谷、寿张、范县、莘县、冠县、朝城、观城、堂邑、濮县等13个县;临清、高唐时属第四区。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至1938年,除濮县、范县、观城3个县外,均为沦陷区。抗日战争爆发,共产党领导下的县、专区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建立。1939年10月,鲁西北行政委员会成立。1940年4月,成立鲁西北行政主任公署,下设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4个专署。是时,聊城、东阿、阳谷、博平、清平、茌平等县属运东专署,冠县、馆陶、临清、邱县、堂邑、莘县、朝城、朝北等县属鲁西北专属,濮县、范县、观城、寿张等县属运西专属。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鲁西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行署,辖7个专署,原鲁西行署的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为第一、二、三、四专署,原冀鲁豫行署的辖区为第五、六、七专署。是时,濮县、范县、寿张等县属第二专署;观城、朝城、莘县、朝北、聊堂、冠县等县属第三专署,筑先、阳谷、东阿、茌平、博平、清平等县属第四专署,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三专署,临清属冀南行署第四专署,高唐属冀南行属第六专署。同年12月,原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属的张秋、第二专属的寿张和黄河以东的昆山、东平等县组成第八专署。1942年12月,冀鲁豫行署第一、四专署合并为第一专署,辖筑先、阳谷、东阿、茌平、博平、清平、平阿等县。1943年,原冀鲁豫行署第三专署与冀南行署第七专署合并为冀鲁豫行署第七专署。是时,临清、冠县、卫东、馆陶、宏毅、莘县、堂邑、清平、朝北属之。1944年5月,冀南行署、冀鲁豫行署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行署。194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建立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中央分局,同時恢复冀鲁豫、冀南两区行署,冀鲁豫行署辖8个专署,冀南行署辖5个专署。是时,筑先、阳谷、东阿、茌平、博平、清平、平阿县属冀鲁豫行署第一专署,后改为第六专署,濮县、范县、寿张、张秋、观城属冀鲁豫行署第二专署;后改为第九专署,临清、馆陶、冠县、武训、永智、莘县及临清镇属冀南行署第一专署,高唐属冀南行署第二专属。
结束语
历史是一门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科,历史像一条静静流淌的溪流,等待着我们去探访。历史地方资源,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诉说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折射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轨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学习历史课本知识的同时,让我们常常把眼光从课堂投向历史地方资源,从身边的历史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