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赞美山川胜景,展现自然风光的,也有讴歌英雄模范人物,弘扬民族高尚情操的……体裁全面,题材新颖,格调清新,紧扣时代脉络。一篇篇文质兼优的佳作,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华美世界,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因素得天独厚,美感情调四处洋溢。如何运用正确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即审美教育。这里我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细品课文领悟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感是“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作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人们的美感活动,具体地体现为人们的审美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而这种心理活动包括了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全面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美的事物也恰好是以其美的形象、声音、色彩、意境等因素来触动人们的情感。中学语文内容丰富,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细品课文,在大脑中将文字所描绘的事物进行再造想象,就会出现许多美感效果,领悟到美的意蕴。
二、推敲词句挖掘美
每篇好的文章总有一些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重点词句,这些词句往往就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教学时,应注意把握这些词句,引导学生仔细推敲,品味其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巧。使其中所包含的意蕴溅出美丽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得到语言美的熏陶。
三、创设情景渲染美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以情境感人是其特有功能,所谓“情”就是教材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境”就是教材中所描绘的形象及景物画面。语文教学要内容相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情境的关健在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象。沿着作者行文思路轨迹,使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中得到美的熏陶。
四、妙作板书直观美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课程中特殊的艺术再创造。朱光潜先生说:“美是客观事物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板书从“性质”到“形状”或者是说从内容到形式,一方面适合主观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使主观的目的与客观的效果可统一。设计好语文课板书,使学生从板书领略到直观美的效果,就要明确板书的基本要求。
1.板书要目的明确
同一教材,由于教学要求侧重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板书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2.板书要结构完整
每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堂课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板书不能太泛太宽,完整性才能得到保障。
3.板书要有整体意识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手段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整体意识,就会使板书和讲解脱节,如有一些较师把应该板书的字词句,课前抄在小黑板上,课内教师只做架空分析,肢解了教材的系统性和联系性,效果是不好的,好的板书,要做到集“三路”(写路、教路、学路)于一体,熔“三点”(重点、难点、特点)于一炉,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板书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什么时候写,写什么,都要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进行精心的安排,
4.板书要简明扼要
板书是知识凝练的浓缩,必须月朗星稀,不能繁星满天,简洁,醒目,才能突出教学重点。
五、强化反复感知美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明,由于读者们存在个性、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差异,往往阅读同一本书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其素质高下参差,对客观存在认识迥异。美学家认为,要想达到美的境界,必须通过美感这座桥梁。如何得到美感呢?只有审美对象即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活生生的人,根据自己的素质对客观存在的美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感知、想象、思维之后,才能得到真正的美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某方面的强化反复。使学生有统一的认识,感知美。比如,少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出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强化反复,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六、导读精品鉴赏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已是众人皆知的道理。这强调的是读书的数量问题。新篇大纲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量化规定,要求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在信息量越来越大的时代,作为课内知识补充的课外阅读逐步引起重视。学生怎样阅读,读什么,要求我们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精品,首先,向学生印发了“阅读指南”,专题介绍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推荐一批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及科普读物,介绍一些适合的读书方法;其次是督促学生写“读书笔记”;三是每周一查;四是每月一次读书会,“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五是学期末举行“读书笔记”展评。督促学生读精品,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在美的作品中收到美的熏陶,并能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作品的优劣能做出中肯的评价。
七、组织活动创造美、渗透美
語文教学的美育创造可以凭借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组织健康有益的活动来完成。如开展“演讲比赛”“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听写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包含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说”和“写”就是学生表达自己见解、思想感情和对事物美的挖掘和理解,即创造美。而说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培养写的能力的同时,加强说的能力培养,对写的能力培养是一个大促进,同时会使学生们感到自己有很好的口才而自豪,这对人对己都是美的享受。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参加活动的同时,心田受到美的事物、美的思想情操的滋润。除以上的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书法作品展”等活动,学生会从中得到许多美的陶冶。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有意识地有系统地进行审美教育,又不改变语文科本身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这一根本任务,这也是一个新的课题。随着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邓小平语)”的需要,审美教育也益日显得有研究的必要性。
一、细品课文领悟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感是“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作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人们的美感活动,具体地体现为人们的审美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而这种心理活动包括了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全面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美的事物也恰好是以其美的形象、声音、色彩、意境等因素来触动人们的情感。中学语文内容丰富,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细品课文,在大脑中将文字所描绘的事物进行再造想象,就会出现许多美感效果,领悟到美的意蕴。
二、推敲词句挖掘美
每篇好的文章总有一些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重点词句,这些词句往往就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教学时,应注意把握这些词句,引导学生仔细推敲,品味其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巧。使其中所包含的意蕴溅出美丽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得到语言美的熏陶。
三、创设情景渲染美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以情境感人是其特有功能,所谓“情”就是教材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境”就是教材中所描绘的形象及景物画面。语文教学要内容相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情境的关健在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象。沿着作者行文思路轨迹,使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中得到美的熏陶。
四、妙作板书直观美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课程中特殊的艺术再创造。朱光潜先生说:“美是客观事物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板书从“性质”到“形状”或者是说从内容到形式,一方面适合主观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使主观的目的与客观的效果可统一。设计好语文课板书,使学生从板书领略到直观美的效果,就要明确板书的基本要求。
1.板书要目的明确
同一教材,由于教学要求侧重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板书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2.板书要结构完整
每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堂课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板书不能太泛太宽,完整性才能得到保障。
3.板书要有整体意识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手段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整体意识,就会使板书和讲解脱节,如有一些较师把应该板书的字词句,课前抄在小黑板上,课内教师只做架空分析,肢解了教材的系统性和联系性,效果是不好的,好的板书,要做到集“三路”(写路、教路、学路)于一体,熔“三点”(重点、难点、特点)于一炉,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板书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什么时候写,写什么,都要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进行精心的安排,
4.板书要简明扼要
板书是知识凝练的浓缩,必须月朗星稀,不能繁星满天,简洁,醒目,才能突出教学重点。
五、强化反复感知美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明,由于读者们存在个性、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差异,往往阅读同一本书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其素质高下参差,对客观存在认识迥异。美学家认为,要想达到美的境界,必须通过美感这座桥梁。如何得到美感呢?只有审美对象即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活生生的人,根据自己的素质对客观存在的美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感知、想象、思维之后,才能得到真正的美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某方面的强化反复。使学生有统一的认识,感知美。比如,少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出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强化反复,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六、导读精品鉴赏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已是众人皆知的道理。这强调的是读书的数量问题。新篇大纲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量化规定,要求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在信息量越来越大的时代,作为课内知识补充的课外阅读逐步引起重视。学生怎样阅读,读什么,要求我们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精品,首先,向学生印发了“阅读指南”,专题介绍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推荐一批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及科普读物,介绍一些适合的读书方法;其次是督促学生写“读书笔记”;三是每周一查;四是每月一次读书会,“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五是学期末举行“读书笔记”展评。督促学生读精品,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在美的作品中收到美的熏陶,并能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作品的优劣能做出中肯的评价。
七、组织活动创造美、渗透美
語文教学的美育创造可以凭借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组织健康有益的活动来完成。如开展“演讲比赛”“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听写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包含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说”和“写”就是学生表达自己见解、思想感情和对事物美的挖掘和理解,即创造美。而说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培养写的能力的同时,加强说的能力培养,对写的能力培养是一个大促进,同时会使学生们感到自己有很好的口才而自豪,这对人对己都是美的享受。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参加活动的同时,心田受到美的事物、美的思想情操的滋润。除以上的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书法作品展”等活动,学生会从中得到许多美的陶冶。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有意识地有系统地进行审美教育,又不改变语文科本身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这一根本任务,这也是一个新的课题。随着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邓小平语)”的需要,审美教育也益日显得有研究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