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精神对于服装设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创新是优秀服装问世的基础条件,因此,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的基本目标。文中主要介绍了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实践能力不足等,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塑造方式,希望在此领域能够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服装设计;创新精神;塑造
一、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能力不足
国内的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于服装设计的艺术性缺少一定的认知,之前对于服装的理解仅仅为穿着,并未意识到其中蕴含的艺术性。服装设计教学内主要涉及理论方面与抽象思维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教师讲授知识,做笔记,看上去像是理解了有关的知识,然而实际上并未进行独自思考,并未将知识用于实践,所以对知识的理解层面较浅。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表现不足,这就导致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背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应用方面存在不够重视的问题,难以促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效融合,导致实践能力不足。
2.缺少创新
这些年,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教育,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造成高校教师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同时教授多个班级,造成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创新教学方式。国内当前服装设计仅仅套用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并未由国内实际的发展情况出发。虽然国内传统元素多种多样,但是在服装设计领域却很少涉猎。大部分服装设计的风格都是千篇一律,并不具备独特的特点,这让国内的服装设计在国际上显得比较苍白。在服装设计的初始阶段,效仿成功的教学和设计毋庸置疑,然而,通过多年的探究,依旧不改套用的模式,对于创新并不重视,必然会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3.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打造综合素质较高的设计人才,服装设计要注重实践,然而国内高校服装设计人才大多数停滞于校园中,并未实现教学内容、实践、社会以及市场发展的有效融合,导致在进入社会之后,实践能力不足,设计出的服装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高校服装设计教师缺少市场调研,对于消费水平存在差异的各层人员的需求不够清楚,这让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导致模仿作品的情况泛滥,所设计出的服装在市场中销售情况较差,使企业的利益受损。
二、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塑造方式
1.确定教育的方向
服装设计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实践型人才,为社会提供人才保障。依据当前形势来说,服装教学应当以实际情况作为切入点,明确教育的目标,深入改善相关的教学策略和内容,为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良好的保障。服装设计必须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有效融合,因此强化实践规模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从根本上表现出服装设计的特征,使教学更加完善。以往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知识的环节判定为有序的环节,应当由理解至掌握,最终运用。在此陈旧的模式中,知识、情境皆为相互映衬的。然而,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则会借助自身学到的知识来进行解决。如此才可以制定科学有效的判定,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
在现阶段的服装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的审美理念至关重要,此为展开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为能够从根本上预防实践与理论的不匹配问题,教师应当根据实践教学及时更新理论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从实质上表现出服装设计的社会性和审美特点。在服装设计领域不但需要部分创新与美感,还应当表现出某种水平的人文内涵,同时可以熟练运用各种技巧与材料来体现与衬托服装设计。针对传统的服装教学而言,大部分教师认定服装设计其实质皆为一张效果图,也就是说服装工艺即为一件衣服,把两者进行了分离,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实际上,服装表现出来的整体效果才是最终要表现的精华所在。教师应当摒弃此类教育理念,使服装工艺与设计进行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审美性与创新性设计出精美的服装。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彻底转变担任的角色,由主导者过渡为引导者。
3.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通过与企业达成合作的意向,能够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实践场所。在企业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大胆创新,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在企业中实习,还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步入社会的感受和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为之后步入社会转变角色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学生的表现,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更新。与此同时,在服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一些展览与演出,把有效的信息传输给学生,使教学与社会产生紧密的关系。
三、结语
创新是精美的作品问世的基础条件。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的终极目标。仅有勇于突破、具备强烈的创新理念,才可以促使国内服装设计领域健康稳定的发展,才可以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现阶段,市场环境的日益严峻,导致创新型人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高校也必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塑造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
参考文獻:
[1]喻汇.服装产业集群的集约式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西赣州为例[J].经济师,2016,(03):58-59.
[2]梁燕.服装高校毕业设计环节创新性改革探索——以北京服装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6,(04):72-77.
[3]梁莉萍.高校毕业生展示最新设计风采——第五届“石狮杯”全国高校毕业生服装设计大赛结果出炉[J].中国纺织,2016,(05):113.
作者简介:苏斯(1987-1-10),女,汉,安徽省蚌埠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关键词】高校;服装设计;创新精神;塑造
一、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能力不足
国内的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于服装设计的艺术性缺少一定的认知,之前对于服装的理解仅仅为穿着,并未意识到其中蕴含的艺术性。服装设计教学内主要涉及理论方面与抽象思维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教师讲授知识,做笔记,看上去像是理解了有关的知识,然而实际上并未进行独自思考,并未将知识用于实践,所以对知识的理解层面较浅。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表现不足,这就导致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背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应用方面存在不够重视的问题,难以促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效融合,导致实践能力不足。
2.缺少创新
这些年,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教育,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造成高校教师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同时教授多个班级,造成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创新教学方式。国内当前服装设计仅仅套用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并未由国内实际的发展情况出发。虽然国内传统元素多种多样,但是在服装设计领域却很少涉猎。大部分服装设计的风格都是千篇一律,并不具备独特的特点,这让国内的服装设计在国际上显得比较苍白。在服装设计的初始阶段,效仿成功的教学和设计毋庸置疑,然而,通过多年的探究,依旧不改套用的模式,对于创新并不重视,必然会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3.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打造综合素质较高的设计人才,服装设计要注重实践,然而国内高校服装设计人才大多数停滞于校园中,并未实现教学内容、实践、社会以及市场发展的有效融合,导致在进入社会之后,实践能力不足,设计出的服装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高校服装设计教师缺少市场调研,对于消费水平存在差异的各层人员的需求不够清楚,这让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导致模仿作品的情况泛滥,所设计出的服装在市场中销售情况较差,使企业的利益受损。
二、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塑造方式
1.确定教育的方向
服装设计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实践型人才,为社会提供人才保障。依据当前形势来说,服装教学应当以实际情况作为切入点,明确教育的目标,深入改善相关的教学策略和内容,为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良好的保障。服装设计必须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有效融合,因此强化实践规模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从根本上表现出服装设计的特征,使教学更加完善。以往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知识的环节判定为有序的环节,应当由理解至掌握,最终运用。在此陈旧的模式中,知识、情境皆为相互映衬的。然而,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则会借助自身学到的知识来进行解决。如此才可以制定科学有效的判定,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
在现阶段的服装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的审美理念至关重要,此为展开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为能够从根本上预防实践与理论的不匹配问题,教师应当根据实践教学及时更新理论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从实质上表现出服装设计的社会性和审美特点。在服装设计领域不但需要部分创新与美感,还应当表现出某种水平的人文内涵,同时可以熟练运用各种技巧与材料来体现与衬托服装设计。针对传统的服装教学而言,大部分教师认定服装设计其实质皆为一张效果图,也就是说服装工艺即为一件衣服,把两者进行了分离,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实际上,服装表现出来的整体效果才是最终要表现的精华所在。教师应当摒弃此类教育理念,使服装工艺与设计进行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审美性与创新性设计出精美的服装。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彻底转变担任的角色,由主导者过渡为引导者。
3.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通过与企业达成合作的意向,能够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实践场所。在企业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大胆创新,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在企业中实习,还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步入社会的感受和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为之后步入社会转变角色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学生的表现,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更新。与此同时,在服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一些展览与演出,把有效的信息传输给学生,使教学与社会产生紧密的关系。
三、结语
创新是精美的作品问世的基础条件。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的终极目标。仅有勇于突破、具备强烈的创新理念,才可以促使国内服装设计领域健康稳定的发展,才可以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现阶段,市场环境的日益严峻,导致创新型人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高校也必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塑造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
参考文獻:
[1]喻汇.服装产业集群的集约式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西赣州为例[J].经济师,2016,(03):58-59.
[2]梁燕.服装高校毕业设计环节创新性改革探索——以北京服装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6,(04):72-77.
[3]梁莉萍.高校毕业生展示最新设计风采——第五届“石狮杯”全国高校毕业生服装设计大赛结果出炉[J].中国纺织,2016,(05):113.
作者简介:苏斯(1987-1-10),女,汉,安徽省蚌埠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