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譬喻 生动多姿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21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喻, 又叫譬喻,就是根据联想, 抓住事物的相似之点, 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简单地说,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
  比喻的两个条件是,“(一)‘本体’和‘喻体’不同质,有差异处;(二)两者之间有相似点”(王希杰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般情况下,本体较为抽象、深奥,也有可能是读者或听众感到陌生的事物,而喻体则较为具体、浅显,常常是读者或听众熟悉的事物。
  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使天才成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比花木重要。(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在这里作家论述了良好的环境对人才产生和成长的重要性,但鲁迅并不是枯燥地说理,而是以一个浅显生动的比喻来阐释深奥的哲理。“花”与“土”关系的形象描述,引导读者深刻地理解了较为抽象的事理。譬喻精当,发人深省。
  一
  比喻的类别,一般认为有三种: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就是清晰明白地告诉读者,这是在打比方。它的基本形式就是甲像乙。明喻的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且本体和喻体之间有比喻词连接。常见的喻词有:像、好像、似、好似、如、犹如、宛如,等等。
  这是一条年久失修的石子路, 风贴着路面向前吹,干涩的梧桐叶划过石子, 像一只只没有脚的空鞋子走在她前面。(徐则臣《古代的黄昏》)
  【点评】作家用“一只只没有脚的空鞋子”来比喻被风吹起的梧桐叶,形象地表现了梧桐叶被风吹得满路游走的情境,渲染了自然环境的凄凉,映衬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暗喻就是不把比喻当作比喻,而当作实有其事来陈述。换句话说,暗喻就是不用比喻词的比喻。”(王希杰语)暗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常常用“是、就是、成了、变成”等词语连接。暗喻的基本形式为甲是乙。暗喻比明喻的语气更为肯定,蕴含的情感更深沉。同明喻相比,暗喻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加大了解读难度。
  他们说: 八千岁是一只螃蟹, 有肉都在壳儿里。(汪曾祺《八千岁》)
  【点评】汪曾祺借众人之口,把八千岁说成是一只“有肉都藏在壳儿里”的螃蟹,形象地表现了八千岁的精明能干,深藏不露。
  3﹒借喻就是本体不出现,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与暗喻一样,借喻也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解读难度也加大了。
  她的话一部分是真的, 加上许多调味的作料,鸿渐没法回驳,气哞哞望着窗外。(钱钟书《围城》)
  【点评】作家用“许多调味的作料”作为借喻,表现了人物的话语里有很多虚假和夸饰的成分。用语新奇活泼,语调诙谐幽默,富有讽刺意味。现在不少地方的语言里还有“添油加醋”的说法,表示说话内容的不真实。
  二
  除了上述的明喻、暗喻和借喻,常见的还有博喻,只不过它是明喻、暗喻和借喻的一种变式而已。所谓博喻,就是接连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一个本体对应多个喻体。在行文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博喻,可以使文章瑰丽多姿,韵律流转,夺人耳目。
  (灵感)来时像浙江的潮水那样汹涌,去时像庐山的瀑布那样急速,它飘飘然忽来忽去,有如浮泛的云,有如不羁的风,有如奇幻的雾,如神,如鬼,如水中月,如镜中花。(汪静之《做诗之序次》)
  【点评】 诗人汪静之在描述创作灵感的时候,一口气把写作对象比作“汹涌的浙江潮”“急速的庐山瀑布”“浮泛的云”“不羁的风”“奇幻的雾”“神”“鬼”“水中月”“镜中花”九种事物,真可谓穷其形尽其神,从不同角度描绘出灵感的诡异多变,转瞬即逝,难以捕捉。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悠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
  【点评】鲁迅用诗一般的语言,以一系列生动鲜明的比喻,详细阐释了白莽诗集《孩儿塔》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强调了《孩儿塔》对于革命群众的鼓舞和引领作用。作家坚信:《孩儿塔》内涵的丰富性,绝非“圆熟简练、静穆悠远”之类的套话所能概括的。
  三
  要写好比喻句,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新颖别致,富有生活气息。
  英国诗人王尔德说:“第一个将女人比喻为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在比喻句的创作艺术上机械重复地模仿前人,往往会给读者造成审美疲劳,引发读者本能的排斥心理。好的比喻句应该新鲜奇特,别出心裁,给读者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听觉的震撼。
  牢门由里向外打开了, 首先出现的是一个面目狰狞、阴森可怖的狱吏, 他身佩一把剑, 手持一根权杖, 犹如一个黑影霎时窜进了阳光。([美]霍桑《红字》)
  【点评】 霍桑把“凶神恶煞般的狱吏”的出场,比喻为“一个黑影霎时窜进了阳光”,形象地表现了狱吏的凶悍霸道,不可一世,令人憎恶。他是恶的化身,是自由的压迫者和掠夺者。
  2﹒准确恰当,连接不同事物的相似点。
  不同事物的相似点非常重要,它是比喻句的前提条件。修辞学家王希杰一再强调:本体、喻体、不同事物、相似点是比喻句不可缺少的四大要素,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多越大, 所构成的比喻就越新鲜,越富有表现力。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鲁迅《祝福》)
  【点评】柳妈的脸本来就布满皱纹,再笑起来,更是满脸褶皱。鲁迅用与人体差异很大的核桃作喻体,连接起二者之间的相似点:都有深深的褶皱。比喻巧妙,行文活泼。
  3﹒生动形象,能给人直观的感受和清晰的印象。
  张志公说:“运用比喻, 为的是让人容易理解,容易想象。那么就要用具体的作比,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用大家所熟知的作比,去说明或描写大家所不熟知的;用浅显的作比, 去说明或描写比较深奥的。”   《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先生盛年时期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文字那样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祺《又读〈边城〉》)
  【点评】 “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边城》语言的新鲜活泼、温润明晰、蕴含丰富等特点,给读者留下了直观的感受和清晰的印象。
  四
  写好比喻句,还需要理清比喻与象征、通感、借代之间的区别。
  1﹒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比喻的表现形式是造句,着眼于文本的某个句子或几个句子;而象征注重整体把握,着眼于文本的几个段落甚至整个文本,如《白杨礼赞》《海燕》等。
  2﹒比喻与通感的区别。
  钱钟书在《通感》中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此话全面而精确地概括了通感的特点与规律。
  河上传来的水声越加明亮起来,似乎它既有形状又有颜色,不但可闻,而且可见。河滩上影影绰绰,如有小兽在追逐,尖细的趾爪踩在细沙上,声音细微如同毳毛纤毫毕现,有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银丝儿,刺透河的明亮音乐穿过来。(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家有意打破生活常规,融入自己主观的独特感受,赋予声音以形状和颜色,用“明亮”形容水声,又把声音写作成“纤毫毕现的毳毛”和“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银丝儿”,实现了听觉与视觉的相通。通感的运用,打破了读者习惯了的阅读经验,造成一种陌生化的效果,给人以新鲜奇特的感觉。
  由此看来,通感重在感觉的“相通性”,即使事物之间没有任何的相似点,但在大脑作用于客观事物后,人的意念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联想,即实现了“感觉的转移”。这与以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为基点的比喻完全不同。
  3﹒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是:(1)借喻的基础是二者相似,而借代的基础是二者相关。(2)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而借代不能转换成明喻。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个句子是借喻,“千堆雪”比喻雪白的波浪花。
  要现钱?袁世凯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本句是借代,用袁世凯代替印着袁世凯头像的银元,简洁通俗。
其他文献
一  映水撕开日历——2012年12月21日,十一月初九,冬至。她呼出了一口白气,白汽氤氲中,她仿佛又看到了她梦中的场景:她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又考上了大学,她带着全家人走出了贫瘠的大山,走向了幸福。她酡红的两颊展露出了盈盈笑颜……随即她便背上破旧的书包,向山下的村中学走去。  这个贵州大山深处的女孩并不知道这个日期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  二  夜晚的市中心灯红酒绿,炫彩奢华,不少店主都打出了“
期刊
莫言描写母亲把饺子倒入乞讨老人碗中的那行字,我注视了很久,我对这位母亲的敬意油然而生。饥饿岁月中还有如此悲悯情怀的普通人,实在是平凡中的伟大。  怜悯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于对生命的希望和爱。  一部《颍州的孩子》曾让多少人潸然泪下!杨紫烨,她深入山区,探访那些被艾滋病魔缠绕的孩子。这样近距离地接触死亡,感受死亡呼吸的声音,激起了她难以平抑
期刊
发如雪在某个春天里成了我们的老师。  那一阵子,正流行周杰伦的《发如雪》,鉴于发如雪那一头珍稀的白发,特以此曲名来象征他。发如雪本人对此毫不介意,他依旧淡定、快乐地批阅我们的作业,嘴里还哼着《发如雪》:“铜镜映无邪紮马尾,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直至后来一次课堂上,有同学提及此事,他才笑着解释:“天下师长对学生无一不是宽容的,唯有吝惜的,大约就是在学习的态度上。”  认识发如雪后的第一次会考
期刊
《幸福了吗?》 作者:白岩松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9月 定价:29.00元  本书是白岩松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全纪录。开篇作者便借用仓央嘉措的一首诗,勾勒出了全书的轮廓——如何寻找幸福和信仰。这是对当下光怪陆离的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久经炎凉而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之后,白岩松用他惯有的犀利文笔和审视的目光,回顾了自己十年来在CCTV、名利场的起
期刊
莫言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的是饥饿。  人在饥饿面前,变成了一种很脆弱的生物。电影《1942》当中,哀鸿遍野,赤地千里,平日里脑海中根深蒂固的道德、伦理、尊严和理想,被饥饿的虫儿侵蚀得体无完肤。这时的人,往往更趋近于兽物,在食物面前欣喜若狂,为食物大打出手,对投食者摇尾乞怜。想起莫言描写的为一个绿豆糕学狗叫的孩童们,他们在绿豆糕抛出后更是扭打一团,这真如狗儿了。每到这时,我的心里便生出一丝凉意。  在
期刊
记者到南极去采访企鹅。他问第一只企鹅:“你每天都干些什么呀?”  企鹅回答:“吃饭,睡觉,打kiss。”  记者想企鹅也有不错的休闲生活嘛,于是接着问第二只企鹅:“你每天都干些什么呀?”  企鹅回答:“吃饭,睡觉,打kiss。”  他又接着问,一直到了第九十九只企鹅,回答都是:吃饭,睡觉,打kiss。  他问了第一百只企鹅同样的问题,企鹅回答到:“吃饭,睡觉。”  记者觉得奇怪就问:“然后呢?” 
期刊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为官,他是“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洋务运动的先驱者;为学,他进士出身,涉猎广博,立志高远,清政府称他“学本有源,器成远大”;为文,他是古文湘乡派的领军人物。《曾国藩家书》是他的书信集。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达30年的为官历程中,曾国藩写给家中的书信,计数近1500篇。上至对父母的敬问和关切,下到对晚辈的体察和教导;大至治国治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5年前,在浙江打工的陈锦亮中了1000万元大奖。中奖后他买了房和车,还借给亲戚100多万元。后来,陈锦亮辞掉工作做生意,生意失败后,又染上赌博恶习,曾一晚上输了100万元。如今因“做生意被骗、与亲戚反目、借高利贷赌博”,他不仅花光了奖金,车、房被冻结,还因透支信用卡多次被银行催缴钱款未还而涉嫌信用卡诈骗在浙江绍兴被抓,被抓时他身上不足百元。对于自己这5年过山
期刊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事高考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19年。教育部“十二五”课题组高考作文研究专家,知名高考作文研究专家。参编高考作文书籍30多部。  高考作文写作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解题与准备阶段,二是快速创作阶段。在解题与准备阶段,我们可以采用“转化法”对作文材料进行剖析,命制标题,揭开命题者营造的试题“迷宫”。在快速创作阶段,我们可以采用“三步法”进行作文创作,赢得最重要的读者——阅卷老师的青睐
期刊
先生与许广平女士是在上海东横滨路景云里结婚的,海婴也大约是那时候出生的。当时许女士住的应该是北四川路的福民医院。我听说分娩好像有些困难,她阵痛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医生用钳子将海婴取出来的。听说生的是个男孩,先生非常高兴,想来也是如此。他每天去产房探望完夫人后,回家路上都会来我店里坐坐,一边喝茶一边告诉我海婴一天天长大的模样。我至今仍然记得,那时他高兴快活的样子,是之前从未见过的。  不久,夫人母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