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百万册的《公共关系学》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想起来,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学者和他们的著作,国际上有三个。一个彼得·德鲁克,商科学生让我推荐阅读书目的话,我一定首推把德鲁克读懂。虽然德鲁克可能不会告诉你怎么去写高大上的论文,但一定能教会你怎么去认识管理实践。德鲁克把企业是做什么的,介绍得最为清楚。第二个是迈克尔·波特,研究企业战略和竞争问题,他的思想最为经典。第三个是菲利普·科特勒,他的书只要能买到的版本我都买了。我感觉他也深受德鲁克和波特的影响。
  在国内,吴健安先生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一直倾力于市场营销专业和学科建设,在教与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早期的著作《市场学概论》,我们在1984年云南财贸学院培训的时候,人手一册。1987年我回国后,由中国人民大学邝鸿先生领衔,中国社科院任林书先生具体组织,编撰国内第一本大型工具书《现代市场营销大全》。当时吴先生也应邀参加,他把我也叫上了,参加编写了一些内容。通过这样一些活动,我和这些第一代学者建立了较多的联系。
  留学南斯拉夫期间,作为官方派遣的留学生,有一个优惠是可以定期收到国内寄来的报纸。有一次大概是光明日报吧,看到有文章谈到公共关系在中国的作用。我很感兴趣,就和导师去谈,在他指导下收集、阅读了一些资料。回国以后,给企业做培训的时候没有公共关系方面的教材,我就和同事们一起编写了一本,出版以后销量还不少。
  大概是1989年,深圳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公共关系教学研讨会。几位当时在这个领域著名的国内学者,和安徽人民出版社的李道平先生,倡议出版一部高校使用的全国通用教材。我和一些当时还属于中青年的学者一起,参加了编写。这本红皮封面的《公共关系学》,后来成为中国最畅销的一部教科书,卖了一百多万册,被称为“中国公共关系学的红皮书”,也得到了许多荣誉。后来,还配套出了一部《公共关系学案例》,蓝皮封面。
  1999年,教育部首次将市场营销学列入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并由吴健安先生组织教材编写。吴先生也把我叫上了,和中国人民大学郭国庆教授一起,担任副主编。这本书200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后,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在使用。书中谈到的营销道德、营销新领域和新发展等内容,当时都算比较超前的概念。2002年,该书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列入“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现在依旧是第五版,正准备出第六版。
  全国通用教材《公共关系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写的是十二章、十三章,主要是关于不同企业的公关等一些内容。当时国内对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把人际关系处好的层面。公共关系学强调的是一个组织包括企业,首先要把自己做好,同时还要让别人、就是公众知道。如果你做的不好,怎么能让人相信你好呢?所以我们认为,必须你自身的作为是被人们认可的,在此前提下,再考虑如何让人知道你是好的。把真相告诉大家也可能涉及到你做错了的那些,我们可以把你的改变告诉公众,让公众发现你的确在和他们的期望越靠越近,这才是公关。这些道理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企业和组织。公共关系学也一直是我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企业里公关永远只能当“老二”,是润滑剂,离不开也少不了。应该营销当“老大”,没有了顾客企业也就没有了一切,营销创造顾客和顾客满意度。如果不配合营销,公关在企业里就做不长久。记得是1990年前后,广东电视台拍了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推动了全国性的“公关热”。对于人们认识和了解公关的重要性很有帮助,但也有一些偏颇和不足,比如剧名和内容容易让人以为漂亮才能做公关,迎来送往和各种应酬就是公关。还在南斯拉夫的时候,我有一次访问企业,陪同参观的也就是个看似年纪不小的长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资深员工”。问他什么都知道,能够提供你需要的各种信息和帮助,把企业形象的方方面面展示给你,他就来自公关部门。所以做公关的一定要非常了解自己服务的公司,而不一定非要高颜值的。我们常说,公关“卖”的是脑袋而不是色相。
  营销和公关到底什么关系,也是很有意思的理论问题。有一次和美国著名公共关系学者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夫妻一起,我也不忘了请教。他的看法营销就是营销,公关就是公关;公关面对所有人群,营销面对的只是顾客;公关的作用不只是作为营销(传播)的工具。在教科书里的确公关和广告等一样,被认为只是促销层面的东西,我也不太认同这个观点。可是我还有疑问。我说,我们现在研究“扩大视野的公关”,强调公关的作用不只是在促销中,不只是产品做完了怎样去和顾客沟通的作用。在生产之前要调研和分析市场,就要有与顾客、相关利益者群体的沟通。做好营销还要与环境有良好互动,环境中有很多涉及到人的比如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政府行为属于政治环境的内容……在这种全方位营销的情况下,营销与公关该怎么区分呢?……我们谈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一致的结论。但从格鲁尼格教授身上,你能感受到一种学术大家的睿智和风范,不仅学识卓越而且待人谦和,会很认真、很平等地和你相互启发,一起思考问题的那种。
其他文献
做不安分的搅局者  金融行业在几百年前就存在了,古老而传统。为什么我们能走到现在这一步?飞贷金融的前身是深圳中兴微贷。在我们刚进入行业时有几十家参与者。短短几年,整个小贷行业发展到一万多家,迅速从蓝海变成红海。  我们公司刚成立时,所有团队成员加起来不超过十个人,只有两间小小的办公室。公司虽小,但是因为我们团队成员“不安分”,做了很多创新。  我们知道所有的传统金融机构都是靠网点和人员“堆积”的,
期刊
自2015年网络自制综艺进入爆发期,随着网生综艺制作水准、内容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品牌选择了网生综艺作为品牌传播的载体,借助内容营销的手段触达用户。  脉动之所以在众多网络视频平台中选择了腾讯视频,尤其看重腾讯视频所拥有的社交属性优势。“我们相信视频与社交的结合会焕发出巨大的市场价值。”  例如《你正常吗》就充分利用了腾讯庞大的用户及流量资源,借助“腾讯视频PC端+手机端”双端保驾和“QQ+微
期刊
Q:创作过程顺利吗?  A:当时我是逃离办公室,一个人在咖啡厅完成整个码字的部分。离开办公室的原因之一,是我需要抽烟,抽很多的烟。有时候一整天可能只写1000多字,但是要抽掉至少一两包烟。有时候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可能一整天都不吃东西,凭着咖啡与烟熬到晚上而浑然不知。整整三个月,就是这么过来的,最后我瘦了近20斤。  Q:这本书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  A:起、落、安、妥是目录中四大部分的总起。
期刊
天生的DNA基因契合是合作的前提,而更为深度的创新合作方式则是打动伊利的另一要素。  《拜托了冰箱》早在第一季就获得大批广告主青睐,随着节目人气和口碑的提升,节目和品牌之间实现了共同的价值提升,节目全程的“花样走心”植入方式备受合作伙伴好评,由此进化出IP共建模式水到渠成。  “在本次与《拜托了冰箱》的合作中,我们与栏目组在项目前期碰撞了很多有趣的想法肯定会有一些创新的尝试。”  “比如对于如何在
期刊
在袅袅如人间烟火的缭绕白雾中,京剧青年新星、裘派传人裘继戎缓缓落入舞台。  在一段刚柔并济的写意舞蹈之后,方太2016年新品——欧近跨界吸油烟机“星魔方”正式亮相。  这是方太在北京798艺术工厂开幕的“有爱 无界”2016新品发布会。与星魔方一同面世的还有另外两款惊艳的新品:蒸微一体机Z1和水槽洗碗机Q6。  这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创新专利产品,它们针对的是中国式厨房所特有的痛点——开放式厨房与家
期刊
本着对创新与突破的共同追求,合作愉快的脉动与腾讯视频决定继续携手,也为双方的再一次合作注入了更多的热情与黏性。  朱莉莉表示:“去年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品牌内容和调性上双方高度契合,双方的信任与默契促使我们选择继续合作。今年在进一步提升品牌关注度和美誉度的同时,脉动希望更贴近消费者,与消费者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快乐和感动,成为他们身边的好伙伴。”  从题目甄选、情节设置到互动设计,脉动与腾讯
期刊
《礼记·中庸》中有一句话:“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在创业之初,茅忠群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产品经理”。  一方面,他致力于改进技术,解决消费者对吸油烟机的六大不满,包括外观难看、吸力小、噪音大、油路不畅、拆洗麻烦、不安全等;另一方面,针对当时国内电器企业普遍不重视工业设计的情况,从设计入手。“我们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基本是有求必应,不眨眼睛。”茅忠群强调。  他说,“方太始终不是一个跟随性的企业
期刊
与脉动一样,《你正常吗》走到第三季,同样在寻求创新和突破。  第二季在2015年1-7月期间收获了4.7亿的总播放量,在同期全网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中排名第一。有着如此优异的历史成绩作为标杆,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第三季是否能延续辉煌,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腾讯视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据悉,第三季《你正常吗》将在年轻受众群体中进一步聚焦,更加侧重以95后视角为出发点。基于腾讯平台大数据,通过分析当
期刊
1985年,我得到机会去南斯拉夫留学两年,吸引我的是去学习营销学方面的内容。导师是法国毕业的博士。欧洲人研究营销问题的思路和美国的不一样,美国的代表是科特勒等人,欧洲人则是多视角地看营销问题。导师跟我交流,听说我已经开过相关课程以后,开玩笑说我们是同行啊。  留学两年我收获最大的是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尤其是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身临其境,更是感受到它的不同和精妙之处。我读了科特勒,也读了美国的其他学者
期刊
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全国统考,我考入北京商学院(现在叫北京工商大学)。听老师说,学校主要培养商业部门、商业系统的实践型人才。用今天的话来讲,大概就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比较“接地气”的那种吧。  我读的专业叫商业经济。说实话,经济学我没有学好,但不知道怎么就对管理学产生了兴趣。那时候晚上一般没有课,图书馆阅览室早早就挤满了人。跟现在不太一样,现在也挤满了人,但带过去的好多都是课本。我们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