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后,市场期待已久的深港通终于靴子落地,8月16日获得国务院批准,并预期在4个月内开通。利好消息兑现影响,A股市场“理智”度过了获批后的首个交易日。那么,深港通的开启对市场影响几何?
短期带来的增量资金有限
回顾过去一年多以来,沪港通开通后,从香港市场到A股市场,大起大落犹如过山车。但此次深港通的推出,市场气氛明显不及当年。对于深港通落地能否再次启动一轮牛市行情的疑问,增量资金的动向成为左右大盘的重要因素,而2014年11月开通的沪港通为深港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模板。从历史数据来看,沪港通推出后带来的增量资金并不显著。
截至2016年8月1日,沪股通剩余总额度为1543亿元,考虑到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这意味着沪港通开通后1年半多的时间,沪股通已使用的额度还不到一半。从单日使用额度情况来看,除了开通日当天沪股通用满了130亿元上限外,再无单日用满额度的情况出现。事实上,自开通至今沪股通平均每日使用额度不足6亿元。
而在深港通细则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不再设立投资总额度上限,这对市场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有不少市场人士表示,深港通还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有机构估算,深港通开通将为A股带来750~1500亿元的增量资金,对A股的推动作用不大。
与沪港通相比,深港通在基因上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目前深市的市盈率远高于沪市和港股,这有可能导致国际资金短期内不会过深介入深市。遥想当年,从2014年11月沪港通启动之后,指数在多种因素合力下由2400点展开牛市直到2015年6月见顶。但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当前和沪港通推出时的市场环境的区别,深港通、沪港通的受益逻辑不能完全比照。
在机构眼中,深港通更多地是一种象征意义,是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是A股加入MSCI指数的主要推进步骤之一。广发证券认为,在经济不断下行的压力之下,仅凭一个深港通是很难撬动大盘进入上升通道的。
深市稀缺标的将受益深港通
根据沪港通的经验,相对港股而言,深市稀缺标的将是关注的重点。深港通开通后,港资会重点选择那些业绩好、市值大、估值合理的行业龙头股(见附表)。
沪港通开启至今,沪股通累计买入金额排名靠前的股票中,大秦铁路和上海机场是仅有的两家上榜的交运企业。在交运板块中,高速公路行业的周期性较弱,现金流充沛。记者梳理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发现,高股息率且未在香港上市的粤高速A和东莞控股,以4.57%和3.27%的股息率水平位居前列。
从沪港通及QFII的投资偏好看,海外资金一向以价值投资为主,所以重仓个股给投资者布局深港通提供了参考。在已经公布中报的公司中,海康威视颇受QFII偏爱。二季度末,共有3家QFII现身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合计持有1.56亿股,占流通股比例为3.32%。除了海康威视,老板电器、歌尔股份、双汇发展等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也都有2家以上QFII现身。
而对于尚未公布中报的上市公司,可以参考一季度被QFII重仓的深股通标的,其中也不乏一些资质不错的白马股。上市公司一季报显示,美的集团被4家QFII扎堆持有,深圳机场、格力电器、燕京啤酒、五粮液均有3只QFII集体现身。从QFII持股量占流通股比例看,QFII对宁波银行的持股比例超过15%,对苏泊尔、美的集团的持有比例在5%以上。
小心伪深港通概念股
对于有些所谓的深港通概念股,在华丽外表之下真实的受益情况并不显著,甚至完全扯不上关系,它们可能也是香港投资者眼中的稀缺标的,但稀缺并不能与港资流入划等号。
对于军工、有色和农业板块来说,在深港通的光环下,一度被认为是香港投资者眼中的“稀缺货”。事实上,香港机构投资者对军工股基本不感兴趣,他们偏向于业绩优良的大盘蓝筹股。这从沪股通开通后港资实际配置情况就能看出来,港资主要配置在食品饮料、非银金融、银行、汽车、公用事业等领域,在国防军工领域配置很少。
而近期大盘蓝筹股表现亮眼带动市场成交金额回升,叠加深港通利好预期,券商股也有一定程度的估值修复。但分析人士认为,深港通的开通将吸引海外增量资金入场,直接为券商带来业绩增长,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上半年券商业绩大幅下滑,利润同比腰斩的公司比比皆是。
而从沪股通的经验来看,把深港通的投资机会放在AH折价股上并非良策。深港通获批的当天,AH折价股已仅存4只,且无一为深市标的。反过来,AH溢价最高的港股标的,本来会被炒家青睐而推高股价。但讽刺的是,反倒是A股的浙江世宝、山东墨龙、东北电气、新华制药、海信科龙几乎全部涨停,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溢价率在100%以上且是深市个股,这样进一步拉开两地的差价,上演了“水往高处流”的反物理现象。
雪球资深投资者骑行夜幕的统计客指出,这“柏林墙”只是获准推倒,现在境外的水远未到来,就算来也不可能被打了鸡血去购买溢价最高的股票。所以,近日溢价最高的这5只深港通概念股,只是境内搏傻资金在兴风作浪。
短期带来的增量资金有限
回顾过去一年多以来,沪港通开通后,从香港市场到A股市场,大起大落犹如过山车。但此次深港通的推出,市场气氛明显不及当年。对于深港通落地能否再次启动一轮牛市行情的疑问,增量资金的动向成为左右大盘的重要因素,而2014年11月开通的沪港通为深港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模板。从历史数据来看,沪港通推出后带来的增量资金并不显著。
截至2016年8月1日,沪股通剩余总额度为1543亿元,考虑到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这意味着沪港通开通后1年半多的时间,沪股通已使用的额度还不到一半。从单日使用额度情况来看,除了开通日当天沪股通用满了130亿元上限外,再无单日用满额度的情况出现。事实上,自开通至今沪股通平均每日使用额度不足6亿元。
而在深港通细则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不再设立投资总额度上限,这对市场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有不少市场人士表示,深港通还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有机构估算,深港通开通将为A股带来750~1500亿元的增量资金,对A股的推动作用不大。
与沪港通相比,深港通在基因上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目前深市的市盈率远高于沪市和港股,这有可能导致国际资金短期内不会过深介入深市。遥想当年,从2014年11月沪港通启动之后,指数在多种因素合力下由2400点展开牛市直到2015年6月见顶。但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当前和沪港通推出时的市场环境的区别,深港通、沪港通的受益逻辑不能完全比照。
在机构眼中,深港通更多地是一种象征意义,是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是A股加入MSCI指数的主要推进步骤之一。广发证券认为,在经济不断下行的压力之下,仅凭一个深港通是很难撬动大盘进入上升通道的。
深市稀缺标的将受益深港通
根据沪港通的经验,相对港股而言,深市稀缺标的将是关注的重点。深港通开通后,港资会重点选择那些业绩好、市值大、估值合理的行业龙头股(见附表)。
沪港通开启至今,沪股通累计买入金额排名靠前的股票中,大秦铁路和上海机场是仅有的两家上榜的交运企业。在交运板块中,高速公路行业的周期性较弱,现金流充沛。记者梳理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发现,高股息率且未在香港上市的粤高速A和东莞控股,以4.57%和3.27%的股息率水平位居前列。
从沪港通及QFII的投资偏好看,海外资金一向以价值投资为主,所以重仓个股给投资者布局深港通提供了参考。在已经公布中报的公司中,海康威视颇受QFII偏爱。二季度末,共有3家QFII现身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合计持有1.56亿股,占流通股比例为3.32%。除了海康威视,老板电器、歌尔股份、双汇发展等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也都有2家以上QFII现身。
而对于尚未公布中报的上市公司,可以参考一季度被QFII重仓的深股通标的,其中也不乏一些资质不错的白马股。上市公司一季报显示,美的集团被4家QFII扎堆持有,深圳机场、格力电器、燕京啤酒、五粮液均有3只QFII集体现身。从QFII持股量占流通股比例看,QFII对宁波银行的持股比例超过15%,对苏泊尔、美的集团的持有比例在5%以上。
小心伪深港通概念股
对于有些所谓的深港通概念股,在华丽外表之下真实的受益情况并不显著,甚至完全扯不上关系,它们可能也是香港投资者眼中的稀缺标的,但稀缺并不能与港资流入划等号。
对于军工、有色和农业板块来说,在深港通的光环下,一度被认为是香港投资者眼中的“稀缺货”。事实上,香港机构投资者对军工股基本不感兴趣,他们偏向于业绩优良的大盘蓝筹股。这从沪股通开通后港资实际配置情况就能看出来,港资主要配置在食品饮料、非银金融、银行、汽车、公用事业等领域,在国防军工领域配置很少。
而近期大盘蓝筹股表现亮眼带动市场成交金额回升,叠加深港通利好预期,券商股也有一定程度的估值修复。但分析人士认为,深港通的开通将吸引海外增量资金入场,直接为券商带来业绩增长,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上半年券商业绩大幅下滑,利润同比腰斩的公司比比皆是。
而从沪股通的经验来看,把深港通的投资机会放在AH折价股上并非良策。深港通获批的当天,AH折价股已仅存4只,且无一为深市标的。反过来,AH溢价最高的港股标的,本来会被炒家青睐而推高股价。但讽刺的是,反倒是A股的浙江世宝、山东墨龙、东北电气、新华制药、海信科龙几乎全部涨停,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溢价率在100%以上且是深市个股,这样进一步拉开两地的差价,上演了“水往高处流”的反物理现象。
雪球资深投资者骑行夜幕的统计客指出,这“柏林墙”只是获准推倒,现在境外的水远未到来,就算来也不可能被打了鸡血去购买溢价最高的股票。所以,近日溢价最高的这5只深港通概念股,只是境内搏傻资金在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