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时光碎片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笪然,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学生,曾任校学生会主席、文学社主编等职。文学、音乐、足球皆为所好,热爱行走,喜欢在旅行中体悟生命的点滴感动。
  
  写作给予我沉默的张力,让我在纷繁的世间大爱中吸取最真实的感动;写作如同我的心灵触手,推动我一路谦卑而坚定地前行。
  
  一个人的行李
  
  像是一场华丽的冒险,在17岁的冬天向我汹涌奔来。
  不管是怎样的小鸟,总有一天会离开大鸟温暖的羽翼,开始属于自己的独立飞行。我是否就是这只小鸟?即便自己是多么不想长大,也终会奔赴那片陌生却蔚蓝的苍穹。
  一个人旅行,在我刚刚远去的17岁记忆里是没有过的尝试。或许正是这份新鲜,在我好奇的心里早早地播下了亢奋的种子。然而,激动只是日出时那短暂的光晕,存留于最初微茫的脑海中,日渐清晰的日光终于唤起了藏匿心底的那份小小的胆怯。
  妈妈说,我不在家的日子,她害怕被黑夜吞噬的孤寂。当时我笑着与她逗嘴说,看样子你是离不开我啦。其实,依偎在“大鸟”身边十七余载的我又何曾没有过对外面世界的畏惧呢?
  是的,畏惧。我畏惧的是什么?是怕在陌生的大城市失去了方向感,还是担心失去家人呵护的那份舒心,抑或只是依恋家中那张温馨柔软的大床?飘忽不定的未知感总会让我心存胆怯。
  然而,年轻的心终不会被那若隐若现的恐慌遮掩,跳动着的仍然是渴望挑战的脉搏。
  离别的下午,爸爸妈妈送我到火车站。依旧是往昔旅行之前的笑语连连,但大家似乎都在掩饰着对彼此的不舍,却很默契地没有明说。虽然一直告诉自己,这只是一次冬令营而已,短短的一星期还有那么多同学的陪伴,所以不必有太多的顾虑,就当作是一次独立旅行的尝试吧。可是,当爸爸妈妈把行李交给我一个人,和我在站台挥手告别时,我还是心怀着难以名状的离别之伤。我强忍着泪,同父母微笑地告别。
  我知道,这一路我将要一个人去走,远离父母的关照,前往陌生的城市,提着一个人的行李,去寻觅心中久藏的梦。
  
  温情车厢
  
  这次冬令营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以营员们都被安排在了一节车厢中,这使得冰冷的车厢弥漫起了温情的气氛。长长的一节车厢内,左邻右舍都是同学,不觉中有了些许家的感觉。在这里,大家多了一份轻松与亲切,因为我们都是安庆一中的孩子,我们都是带着梦想上路的兄弟姐妹。像是时光在倒转,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我们住在简陋却充溢着生活气息的“大通道”房子里,彼此之间没有那种刻意筑建的隔膜,而是处处渗透着随和。
  我们同班的六姐妹被很幸运地分在了一个房间里:两两相对的上中下铺,让小小的空间洋溢着愉悦的节奏感。我和自称“侠女”的婷婷、爱笑的小宇、热情周到的媛、宁静美丽的玮儿、还有带着男孩子气的竹子都对这临时的“小家”感到十分满意。上车后我们放下行李,开始了简单的整理。“侠女”自称练过跆拳道,于是热情地负责将大件的箱子放到顶部的行李架上,看她敏捷的身手,我们不由赞叹这“侠女”一称真是名副其实啊!剩下的一些日用品和小零食便分放在了小茶几和两边的下铺。大家都是“口味相投”的好吃一族,这一点从咱们桌子上的丰盛小吃便可窥见一斑:糖果、水果、饼干、瓜子,还有无数美味的小零食,可谓应有尽有。于是小宇提议,利用已有的食物资源,在熄灯之后开个小型派对。这个“深入民心”的提议得到了在座六位“选民”的双手赞成。大家都是第一次独自远行,兴奋的因子早就在体内膨胀着呢。
  终于等到了熄灯,大家全无睡意,于是我们的“车厢夜色”小型派对拉开了序幕。在车窗外灯光和夜色的映衬下,我们晃动着可乐,心情也像这可乐中的小气泡欢快地跳跃。接着便是各种包装袋的相互摩擦声和各种食物的咀嚼声在我们的欢歌笑语中交相错杂。你也许会问,这般闹腾不会影响别人的休息么?可经我们的多番巡查,发现大家都在享受着不眠之夜呢,有的在开“卧谈会”,有的干脆展开了“牌局”,借着微弱的床头灯玩得正欢。或许被吵到的只有值夜班的乘务员阿姨吧,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微笑地抱歉,请她容忍我们这帮孩子初次独立远行的些许放肆吧。
  话虽这么说,我们确是第一次单独远行,但大家一点都没有畏畏缩缩,反而显得很老练。平日在家里的依赖和娇气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彼此亲如姐妹般的互相关照。
  经过那场小小的狂欢,大家都有了些疲倦,看看表,已经夜里一点了,是该睡了。车厢渐渐恢复了平静,夜市已经散场,只残留下火车行驶发出的咔咔声。酣睡声开始此起彼伏地响起,大家确实玩累了,兴奋过了,是该把夜交给梦境了。突然很享受这种安静的气氛,耳畔是姐妹们均匀的呼吸,车窗外是移动的夜,我躺在车厢里,由一个站台驶往下一个驿站,仿佛开启了梦的入口,等待着从黑暗驶向光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想起了顾城的这句诗,荡漾在嘴边,恍惚中我翻了个身,沉沉地闭上了眼睛。
  醒来时太阳已经开始恩泽万物了,清晨的阳光总会让人感到清爽,不知不觉中心情也开始明朗开来。虽然隔着玻璃车窗,可我依然能感受到阳光在发间舞蹈的那种简单的幸福感。我长长地伸了个懒腰,顿时神清气爽。媛和玮儿已经起来了,正张罗着早餐。上铺的婷婷“侠女”和竹子,还有对床的小宇还沉浸在昨夜的美梦中,我没忍心叫醒她们,便轻轻地起身,把小宇滑落到床边的衣服悄悄拾起,重新盖在了她身上。
  洗漱后我捧着一盒方便面来到了开水房,好家伙,正赶上早上的用水高峰,这里早已排起了长队,打水的人络绎不绝。终于泡好了面,满心欢喜地端了回去。大概是被这美味所诱惑,三位酣睡中的姐妹相继睁开了眼,望着我手中热气腾腾的面呆呆地出神,像是在回味梦境。“侠女”不愧为侠女,动作利索地从上铺翻越下来,其他二位也在她的带动下有了些缓慢的动作。我和媛趁她们洗漱时帮忙泡好了面,她们回来后不禁感动万分。我们嘿嘿地笑道,咱们是谁跟谁啊。
  大家确是不分彼此的好姐妹,平时坐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现在火车上又同住在一个“小家”里,我们有着共同的美好梦想,我们也有着许多相同的小嗜好,大家能在一起便是缘,在这个小家里,没有太多的“你的”或“我的”,很多东西是大家共用的,你需要帮忙的时候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你快乐的时候大家也会一起分享。
  接近晌午时分,开始有别的班的同学们过来串门,大家笑谈着昨夜的狂欢,倾吐着此刻的心情。“我们离北京越来越近了。”竹子的一句话又激活了大家心中的兴奋因子,“是啊,我好像快等不及了呢。”
  在大家的翘首期待中,车厢里响起了乘务员阿姨温柔的嗓音:“各位旅客,列车前方到站为本次旅行的终点站北京西站……”我们又都活跃了起来,收拾好行李,等待着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刻。
  温情车厢依旧载着我们的期待欢快地前行,我仿佛看到了那不远处梦的出口有人在向我微笑地招手。
  北京呵,便是那声温情的召唤。
  
  胡同印象
  
  记得高一时学过一篇课文《胡同文化》,当时就对作者描绘的北京胡同向往不已。虽然那时我并未身临其境地感受过北京的胡同,但通过先生的文字我早已在脑海中绘出了一番想象的图景。那时脑海中的胡同就如泛黄老照片里留下的那街角的回眸一笑,抑或是黑白胶片记录的一个古老沧桑的故事。那时,在我心里,胡同或许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实在在的印象,它像一个回归生活的代名词,在现实的躁动不安中给予心灵一种舒心的慰藉。因此,先生称呼它为一种文化恰到好处。其实文化,说到底也还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们很难用简短的语言将它的含义诠释完整。但从书本上的定义看,我们可以将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样说来,从定义上着手,胡同应属于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文化了,但在我看来,随着世事的变迁,它已渐渐融入进了精神文化的范畴之内。越来越多的城市旅人已经搬出了胡同,住进了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城市森林,胡同开始远离这个日渐被现代气息所笼罩的时代,化为了老人口中一个久远的故事。
  一些古老的北京胡同终于在所谓的时代气息的挑衅中落寞下去,然而这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讨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究竟谁与争锋?作为一个高中生,虽然我没有这样那样的学术权威,但我觉得,这二者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冲突,它们只是一个本源和发展的母子关系,所谓的现代文明也是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下发扬起来的,我们并不能因为后者的新生而否认前者的落伍。将二者划清界限更是大可不必的,因为文化本身便是一个通融的整体,它的多样性与融合性才是其魅力所在。这正如为何纽约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文化中心,其很大原因在于它多民族的文化交融。很多人同样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在胡同面临危机的关头,终于有人挺身而出,大力捍卫传统的京味胡同,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外国友人。他们通过报刊、电视和网络,用手中的笔和DV记录下北京胡同的时代痕迹,并采取了一定的行动切实维护了胡同的昔日容颜。
  这次的北京之行我们便安排住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胡同里——育群胡同。北京千万胡同家族中小小的一份子。刚开始,我和大家一样有着些许的失望,对这普通的小胡同提不起一点兴趣,可渐渐却对学校这次偶然的安排心存感激。舒适的宾馆可谓处处皆是,而地地道道的胡同生活可不是随处可见的。在这里,我们有足够的机会体验老北京人的生活,他们的热情爽朗,他们的朴实诙谐不时让我们深有感触。我开始渐渐习惯胡同大妈那口地道的京片儿,也开始享受胡同里不时传荡的糖葫芦吆喝声。而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是我不曾有过的心灵体会。它们虽然微小,于我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收获,而这些是舒适的宾馆所无法给予的。细节的点滴勾画慢慢将一个老北京的形象由模糊变成了清晰,脑海中虚存的胡同影像也开始有了实际的载体。或许眼前的育群胡同在北京的胡同文化中实在很不起眼,也远没有我脑海中想象的那种画面感和镜头的质点,但它是真实的,它的素面朝天让我用心触及到了北京千千万万胡同中的一个侧影。它只是老北京人聚居的一个生活区,两边有着苍黑色的古老围墙和家家户户挨得很近的低矮平房,胡同里回荡着他们颇具京味的口音和爽朗干净的笑声。大爷大妈爱在这里叙叙家常,也偶尔会有一辆破旧的小三轮车从这儿吱吱哑哑地压过。一切都显得很安详很和谐,即便这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片段,但确实让处于浮躁之中的人们心平气和了。或许这就是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没有那么多的斤斤计较,只求活得悠哉悠哉。终于发现,这便是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的胡同影像的缩影,它并不是超凡脱俗的不谙世事,相反我所享受的正是这里弥漫开来的市井之气。市井并不全是贬义,在我的字典里它是原味生活的代名词,没有太多的束缚与羁绊,而是活得本真,过得自然。
  曾听过易中天先生《品读城市文化》的讲座。他眼中的北京是磅礴与大气的。这一点无庸置疑。虎踞龙盘的北京城自然有着一股皇城的恢弘与大度,这一点从北京人豪爽的处世态度,甚至是北京宽直的街道与简约古典的建筑风格上便可略知一二。我的一位北京朋友说,他之所以热爱北京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够在这座城市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我虽尚未融入这里,但仅从短短五天的感受中我便能体验到这里巨大的包容感,无论你是高官还是平民,无论你是旅者还是外国友人,你会体会到这座城市正在以它特殊的方式包容你、接纳你,或许只是杂货店大妈一个朴实的微笑,或许只是你问路时老人一个热情的向导,不知不觉中你会感觉到你不是出门在外,而是回来了。请允许我将这也归结为易中天先生所说的皇城大气中,它的大气大在它的大而能容。
  短短的五天里,我开始习惯走在清晨的胡同中,从斑驳的树影里寻觅新鲜的朝阳,也喜欢在黄昏的胡同里和好朋友一起漫步,听耳边此起彼伏的京腔京韵。而那一刻,我确实有股莫名的幸福感萦绕心头。
  
  水木清华
  
  “清淡在外,华丽能容”,朋友问起我到清华大学参观有何感受时,我是这样跟她说的。
  当我们冬令营的大巴驶进清华大学的校门时,我怀着一种朝圣者般的虔诚。这所中国的最高学府,所有学子心目中的象牙塔,终于在17岁的冬天真正跳入了我的视野。那一刻,我收起了梦中仰视的姿态,与它神圣的名字深深地对视。即使我只是一个参观者,但当我走进它的胸怀时,心中仍会情不自禁地氤氲着一股自豪感。
  眼前的清华有着想象之中的恢弘广大,却也有着意想不到的清淡朴素。我默默念着“清华”这个名字,冥冥之中,像是一首淡雅的山水诗,没有刻意的浓妆艳抹,却别有一番超凡脱俗。
  清华好大,这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大巴在清华园的大道上行驶了好一会儿才将我们从正门送到大礼堂。我坐在车上,看着道路两旁的白杨和法国梧桐正以冬日里奇特的造型向我们挥动着双手,像是热情高雅的迎宾,欢迎我们的到来。
  这次清华科技冬令营的开营仪式安排在著名的清华大礼堂内举行。我作为学生代表,在开营仪式上代表安庆一中发言。虽然经历过许多次的上台演讲,但站在清华大学的大礼堂内,面对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中学师生还真是头一回,对我来说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走到台上,深深地鞠了一躬,开始了我的演讲。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回荡在阔大的清华大礼堂中,感受到台下投来的上千束友好的目光。那一刻,我沉醉了,我享受这种站在舞台中央的感觉,也就在那一刻,一颗信念的种子开始在心中萌芽。三分钟的演讲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当我回到学校的营队中时,朋友们同样为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心中满怀着激动与感恩,是的,感恩,我感谢清华大学冬令营给我创造了这次难得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也很感谢给我鼓励的朋友们。
  开营仪式之后的片刻休息中,年轻的清华辅导员走上台,让我们全场跟着他练习一种特殊的鼓掌方式。在他的指导下,我们跟随他的节奏,拍打双手,全场上千双手跟着相同的节奏击打,蓦然间,有股振奋人心的力量在涌动。辅导员告诉我们,这种鼓掌方式叫作“爱的鼓励”,在NBA比赛中,大家总会一起击打“爱的鼓励”来互相激励,振奋精神。所以,他希望我们在倦怠时也能常常给自己一次“爱的鼓励”,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变得更有朝气和活力。话音刚落,我们全场不约而同地击打起“爱的鼓励”,为我们自己,更为辅导员这简短而精彩的一段话。掌声整齐而响亮,在大礼堂里久久回荡,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昂的表情。在这种“爱的鼓励”下我仿佛认识到,这就是清华,细节中透露着精髓所在,掌声中有股激人向上的精神在传递,它的活力与昂扬渗透在每一个清华人的灵魂深处。
  接下来的专题讲座同样引人入胜。无论是清华导弹专家为我们介绍精确制导武器,考古学家向我们讲解远古陶器的制作工艺,还是高考状元与我们分享学习经验,畅谈学习乐趣,总之,在座的每一个人都陶醉着,感悟着,收获着。台上专家的演说旁征博引,精彩绝伦,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大家有着惊人的默契,台上台下互动有序,气氛热烈。我们终于看到了清华清淡外表下那颗活力四射的心,它的底蕴,它的渊博,它的精湛,它的绚烂让每一个感受过清华的人深深折服。
  刚才说清华是“清淡在外,华丽能容”的,确是如此。它的外表素面朝天,道路宽阔笔直,连路旁的树木都没有刻意的招摇,而是处处显示着低调的优雅。没有过多的华丽修饰,建筑也多以青灰色为主色调,甚至教学楼也都是上世纪的建筑,但这虽不高大的楼宇,却在学术气氛中透着一股威严与庄重,而这正与清华“严谨”的学风交相呼应。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说:“大学,非大楼之谓也,而大师之谓也。”因此,倘若你只游走在清华的表面,可谓是枉此一行了。清华的美不只流于外表,而更多的体现在它的学术成就和精神上。领悟它的教诲绝非一日之功,它的精髓与积蕴要用一生来体味。
  短暂的清华行,但愿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旅行者,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在这里没有一点意义。我希望这一刻能是一个起点,让我开启走进清华的突破口,用时间用努力来品读清华这本厚重的大书。
  短短的五天,我们吃在清华,玩在清华,学在清华,感悟在清华。在我的眼里,清华像一位窈窕的江南少女,清淡优雅,莞尔一笑;清华像一位奋发的青年,充满活力,满怀理想;清华又像一位沉思的老者,身着长衫,戴着眼镜,漫步在荷塘边,举止言谈渗透着古风遗韵。总之,水木清华,这四个字是再合适不过了。
  漫步在清华校园的夜色中,依旧能看到灯下夜读的学子,或骑着单车在冬夜里行色匆匆的书生。刹那间,我被这里浓厚的学习气氛所感染。我对自己说,几年之后若来这里,希望我不再是一个过客。
  
  夜色之下,华灯初上
  
  我喜欢有地铁的城市。在迷宫般的城市中,地铁像一条隐秘的脉络,将一个个站台串联起来,人们游走其中,行色匆匆,却各自有着自己的方向,心怀一束爱的光亮。
  或许是受了几米《地下铁》的影响,我总爱在暗夜里把自己幻想成那位盲女孩,走在夜晚空荡荡的地铁站,随意地乘上一列末班车,任其将自己送往一个未知的陌生站台。梦醒后的我常常惊异于这个充满了冒险因素的想法,要知道,在我生活的小城里,我甚至是个不敢独自走生路的孩子。
  然而人总是很奇怪的生物,在熟悉的圈子里有时畏畏缩缩,充满防备,可当庞大的陌生感汹涌袭来时,内心反而突破了戒备,充斥着莫名的勇气。
  当北京的天空上演了夜的序幕,我们六姐妹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决定溜出房间,享受一下这陌生城市的夜色。胡同外的城市上空浮动着光和影交杂的视线,大路两旁,华灯初上。每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我曾经用光怪陆离来形容上海的夜,但在这里,虽然不远处的王府井大街上同样霓虹灯闪烁,我却没有了这种感觉。也许是这里的皇城大气让夜色中的繁华多了一份坦然与谦和。
  我们的“冒险”同样选择从地铁开始。傍晚的地铁站依旧热闹,此时正值下班的高峰,无论是站台里,还是两旁呼啸而过的地铁中都是人潮拥挤。我们买了票,看着陌生的路线图,商量着下一个未知的目的地。我仿佛看到了曾经梦境中地铁的情景,虽然那前方模糊,可是想法清清楚楚。最终我们选择了前往夜景繁华的西单。从王府井到西单,短短的两站路,却让初次独自在陌生城市乘地铁的我们兴奋不已。
  到达目的地,我们随着人流走出了地铁站。夜色中的西单像画家浓墨重彩的大手笔。宽阔的街道,闪耀的灯光,澎湃的人流,还有许多吸引人的商场店铺。大城市宽阔的大路总容易让人失去方向感,心头一片茫然,而在这城市的博大中,一个人就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了。
  我们六人两两结伴,约好了集合时间,便分散着融入了这里的繁华夜色中。我和婷婷一起穿过地下通道,直奔马路对面的北京图书大厦。到了图书大厦,我们被这里丰富的书籍资源所深深吸引,沉醉其中,像在淘宝一般。我们都开心地满载而归,在结帐处却意外地看见了同样在选购书籍的其他四姐妹,大家会意地笑了。没想到分开行动,心有灵犀的我们还是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
  逛了书店,我们又去了几家别有风趣的小店。不知不觉,肚子唱起了“空城计”。我们这回熟门熟路地买了返程的地铁票,回到王府井,准备好好享受一番美食。
  我们选择了著名的桥香园过桥米线。早有耳闻的过桥米线,果然不同凡响。即使已过了用餐高峰,这里仍然热闹非凡,食客络绎不绝。好不容易占到了六人座,大家放下东西,每人点了一份秀才米线。虽说刚才玩得很尽兴,但一坐下来,还真觉得有些累了呢。也正好,在这米线馆里,大家吃饭休息两不误。
  米线端上了桌,正准备开吃,婷婷提议,将这一桌丰盛的菜肴用DV记录下来,留个纪念。我们拍手称好。拍完菜肴,大家兴致正高,每个人对着镜头都说了一句此刻最想说的话。
  婷婷笑语:“这是我吃得最开心的一餐!”
  “我觉得可乐比我们都漂亮!”小宇举起可乐对着镜头说道。
  “过桥米线万岁!”玮儿尝了一口,称赞道。
  ……
  我举起可乐,说:“咱们一起干杯,北京再相会!”
  六个酒杯一起相碰,大家心里的高兴劲儿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镜头记录下了这难忘的一刻,那就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我们吃着,聊着,笑着,感觉时光凝固了,回忆刻成了永恒。
  尽兴后,时间已经不早了,大家的脸上依然洋溢着红晕的光泽。王府井的人流也渐渐稀疏了,我们踏着欢快的步子往房间走去。
  大家在夜晚的北京城逛着马路,路旁的华灯依然明亮,没有半点的倦怠。而此时的北京城,仿佛抹去了一层陌生的面纱,它的面庞显得更加柔和与亲切了。这个夜晚真的太难忘。
  回到房间,我们都怀着小小的成就感。在未知的方向中,我们居然没有迷失,反而玩得很开心。虽然辅导员查房时,显得很着急,但事实上我们都安全地返回了。终于发现,我们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脆弱与无助,很多时候,我们在偷偷地长大,只是自己没有发觉罢了。长辈的呵护固然让人眷念,但若拥有独立飞行的机会,请不要畏惧和退却,因为在你飞向苍穹的那一刻,你会惊喜地发现你已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永不言弃是好汉
  
  来到居庸关长城,仅仅站在山脚下,我们就被眼前藏龙卧虎的壮丽景象所震撼。镜头再也框不住这一幅图景,它的壮美源于它的绵延不绝与气势恢弘,远不是一个取景框中所能承载的气魄。
  不到长城非好汉。
  四年前我随父母来北京旅游,或许是天气过于炎热,或许是心中某种隐喻,我没有来长城。而四年后的今天,我离开父母又来到了这里,像是在恪守一句写在心底的誓言。
  一番热身活动之后,大家都跃跃欲试了。辅导员指着最顶上的那个烽火台说,营队的旗帜就在那儿,到达山顶的同学将会举行一个签名仪式,将姓名签在旗帜上以作纪念。我们六姐妹相互鼓励,击掌约定都要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像是一场比赛,大家争先恐后地开始了攀爬。而事实上,大家互相都是伙伴,真正的对手只有自己。
  刚开始,大家旗鼓相当,都奋力地向上攀登。都是一群渴望挑战的少年,于是我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陡峭的一边来攀登。渐渐地,队伍拉开了距离,一些身强力壮的同学开始遥遥领先,而身体情况不适的同学有了些许的停滞,整个队伍渐渐放慢了脚步。
  长城的台阶高度出乎了我的想象,本以为会像上楼梯一样轻松,却不想这每级台阶都近半米高,且高低不平,爬起来还真有些费劲。开始的时候,我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憋着劲一溜烟地往上爬,可不出五分钟,便累得不行了。我停下来,喝了口水,稍事休息又继续攀爬。但无论我再如何坚持,早已没有了刚开始的那股劲头。脚步开始有些拖沓,额头上也出了不少虚汗,肚子又不合时宜地疼了起来。婷婷让小宇她们先上,她留下来陪着我。我充满了感激,却又有些过意不去。于是我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对婷婷说,你和她们先走吧,我一个人可以的。婷婷笑着拉了我一把说:“没有关系的,我会一直陪着你,你要是不舒服就先休息一会吧。坚持住,咱们要一起登上山顶哦!”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我仿佛沉浸在友爱的天堂。“咱们来一次‘爱的鼓励’吧,”我拍打着双手,婷婷也随我一起开始击掌。我想起了那天在清华大学辅导员说的一番话,在倦怠的时候来一次爱的鼓励,为朋友鼓劲,为自己加油。
  不知是什么原因,或许是“爱的鼓励”真的奇迹般地奏效了,我好像振奋了不少,又迈开了矫健的步伐。我知道,此时此刻支撑我前进的已远远不只是我个人的体力了,而更多的是朋友的鼓励,是一种坚持的信念。“永不言弃!”我和婷婷异口同声地说。
  但路途是艰辛的,要完成到达顶点的目标,确是一个艰巨的使命。信念是要有,但光有信念也只能维持短暂的路途,接下来的奋斗确实需要靠体力来打拼。也许是我身体状况本身欠佳,或者是平时锻炼得太少,一阵攀爬过后,我又有些力不从心了。但这次我没有懈怠,为了实现诺言,我也要坚持下去。我想起了小学课文中挑山工的故事,就是以倾斜的路线登台阶会省力不少。我像是受了点启发,和婷婷一起停止了盲目的攀登,而是试着沿折线拾级而上,果然感觉轻松不少。“学海无涯‘巧’作舟啊!”婷婷感叹着。
  上到一半时,我们遇到了正坐在台阶上休息的媛和玮儿,看样子她们也有些体力不支了。我和婷婷为她们来了一次“爱的鼓励”,她们似乎也若有所感,跟着我们一起击打起来,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在我们的指尖蔓延开来。我们会意地没有说多余的话语,因为这一刻,精神战胜了一切,我和婷婷都坚信,有了这种爱的鼓励,不论多苦多难,媛和玮儿都会坚持到底的。
  我们继续攀登,即使速度比不上那些已经登上山顶的同学,但我们并不后悔,因为这一路上,我们收获的太多了。虽然历经了艰辛,我们却收获着友爱与信念,我们拥有了精神上的洗礼,再苦再累都很值得。也许我们比别人慢了一步登上山顶,但沿途我们在喘息的空隙饱览了登临长城之上的壮美景象:有群山峻岭中蜿蜒如蛟龙般的万里长城,有千沟万壑的雄奇山川,更有不远处举世闻名的“人”字型的京张铁路,大有锦绣中华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的感觉。我终于明白万里长城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它的气势磅礴,更在于它是一部书写着奋斗与光辉的传奇之作。 “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秦始皇是长城的创始人,而无数的劳苦大众则是它的血汗父母,他们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终于传为不朽与永恒。这是怎样的一篇历史华章啊!
  当我在仰望山顶烽火台的时候,手机响了,是到达山顶的小宇发来的短信:“加油!其实顶点离你只有一步之遥了,坚持住!”我不再仰望,而是和婷婷加快了步伐,目标就在不远处了,让我们全力以赴吧!
  终于,我们登上了顶点,那一刻,我和婷婷小宇紧紧相拥。这一路的艰辛与快乐,谢谢你们与我共同分享。
  过了一会,媛她们几个也都到达了山顶,我们六姐妹如约相聚了。大家拥抱在一起,流下了感动的泪,没有言语,只有我们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的自豪与激动的笑容。我们在旗帜上签了名,并和辅导员一起合影留念。
  这场特殊的比赛,我们都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我们战胜了自己,抵达了心中的目的地。那个我四年前未完成的夙愿,这一刻终于变为了现实。
  好汉碑前的留影我会永远地珍藏,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我曾到过长城,而是留给我自己,当作一股无言的力量,激励着我前进。
  不到长城非好汉,永不言弃才是真正的好汉!
  
  尾 音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胡同里的朝阳,散发着冬日柔和的芬芳
  好汉碑前的相拥,记录下永远难忘的影象
  我不愿只是过客,漫步在水木清华的荷塘
  那华灯下的光亮,那地下铁的匆忙
  请慢些脚步,让我展开梦的翅膀
  不再寻找,不再茫然
  我要的未来,将会在这里发光
其他文献
今年暑假,在爸妈的鼓励下,从没单独脱离父母的我,报名参加了由小溪流杂志社主办的“快乐之旅”夏令营。在活动过程中,我游览了海底世界、湖南广播电视中心、长沙烈士公园、湖
近日,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读本”赠书仪式在新泰市实验中学举行,省、地、市宣传部、省教育厅体 Recently, the “Book for the P
我居住的木镇,房子所有的烟囱朝上,所有的屋檐向下,房檐下鸟巢所有的鸟雀头朝外。是的,在冬季,最避风寒的就是在黄昏时回家找一个栖身的屋檐。早先木镇的人死了,坟墓里脚都对着村口的方向,好像翘向屋檐,伸到屋里去。  每次从外面回来,我都感到木镇局促与狭小,连挂在白杨树梢的月亮也是一半,瘦瘦的清癯,好像另一半被城里夺去了。我真的觉得木镇很小,如废弃的卷角起毛的邮票,有时又真的觉得它是那样的敏感,如一个刺猬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题目以“春风拂面”为题作文。要求:1.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以上为湖南省益阳市文题一。——编者)春风拂面春风,在我心
本文并非要重复一些老生常谈,而是要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军国主义势力重新抬头的新形势下,就此问题谈一些近十几年来在日本哲学史的教学、科研中形成的新的意见。一、研究日本
入夜,北京秋日的雨,打在鲁迅文学院尚显翠绿的银杏树上。风中却似有一曲哀婉的悲歌,从我手中的《板仓绝唱》轻轻传来。这首歌让我心碎,叫我无法入眠。只能在风雨中读着、听着,度过漫漫长夜。  83年前,杨开慧曾经在丈夫离开自己、身处艰难、焦灼难耐的日子里,写下过思念、牵挂、担忧、惊惧的文字。这些文字凄楚、揪心而又滚烫,是她心路上一度迷乱的心灵碎片,是她寂寞忧伤的心绪,惆怅百度、无处倾诉的告白。她没想过有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遭受重创,后被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由苏联和美英法两个战胜国集团分而控制:西德接受了欧美民主制度的改造,东德则构建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尽管经历战争苦难的德国人民有着强烈的统一诉求,但二战后美苏地缘政治的争霸造成东、西德国的国家利益针锋相对,难以融和。两国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与正面对抗也让东、西德国的美学思想渐行渐远。唯两国思想界对其令人骄傲的共同历史文化的缅怀与承续,才使东、西德国尚存一息民族精神的共同性。正如托马斯·曼在《战争中的思考》一文所言:“东西德国的共同性体现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