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烈的学习愿望是种道德的政治的情感。”校长必须具备这种情感,真正把学习视为自己生命的第一需要。要广泛阅读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政史地、经济学、文化学等方面的书籍。同时要把学来的知识与学样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在實践活动中不断去捕捉信息,发现问题,然后用心去研究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努力培养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慧,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
关键词:学校管理;校长;教育教学
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执行、检查和改进学校日常工作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超出学校原先计划的事情发生,比如教师请假、天气变化、假日变更等。这就要求学校管理接地———除了依据校情、教情、学情之外,还要灵活机动,及时调整。有地气,才会焕发勃勃生机。
一、校长须践行“以人为本”
教学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学校所有权和管理权,管理权应该交给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权、实施权交给校长及教育专业工作者,使教育专业人士有充分的话语权。惟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校长、教师的专业智慧和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
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惟一动力。人本观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整个教师队伍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管理者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要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小气候,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发展的合力。
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校长要“以人为本”、“以人聚贤”。人本化管理注重人文关怀,用情感呼唤情感。教育是心灵的碰撞,校长要尽最大可能把工作建立在对教职工关心、爱护、尊重、信任的情感之上,以欣赏的眼光给教师成功的机会,对教师要多点关爱、多些关注、多份关心,做到严中有情、情中有威、恩威相济。如此才能“激活每一个细胞”,真正赢得全体教职工的信赖与响应,校长才能拥有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校长须“用心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因此,做好学校管理工作是每个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激励的方法,激发每个人。
校长的一切活动要从“心”开始,用心对待。在日常工作中,时时事事处处要舍得花心思,多“琢磨”,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心去体验,用心去经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校长如此用心良苦必然会感染广大教师,一定能赢得教师用心工作的回报。有人说:“心”好,一切都好。对校长来说,这个“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这是所有成功校长的“立身之本”。
做校长是一项历史使命,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投身教育事业,校长就应全心全意,专心致志,百分百进入“角色”。千万不可以心不在焉,漫不经心。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20多年,经营着一所著名的实验学校,其成功秘诀就是他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教学、管理和科研上,其用心之专一世人皆赞叹。可以说,用心专一是校长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
三、校长须“用情教育”
一个人心态年轻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富有激情。校长内心应当常常涌动着一种为人民办好学校的强烈的激情。这种激情会将工作的压力转变成追求成功的动力。当校长满怀激情地去追求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时,他就会变得崇高与忘我,就对教育事业、对教师和学生充满深厚的感情。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和创新的欲望,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点燃全体师生心中的火焰,铸造一种蓬勃向上、奋发昂扬的校园精神,从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校长应当有一颗年轻的心,应当热情澎湃,激情飞扬。只有这样,校长才能走进师生的心灵,真正与师生情相通,心相印。
校长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校长是老师的老师”,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是其首当其冲的职责。其次,建立校长亲自过问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因为教科研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提供咨询服务的,所以如果校长不亲自抓,就势必会导致校长的工作意图难以细化,导致咨询服务的失效、疲软。再次,建立组织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论文写作与评议、研究观摩活动都要形成评价与保障制度,并采取重过程、轻结果,少指责、多指导,有层次分阶段的实施策略。
四、校长须“用独特的思想教育”
用校长的教育哲学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需要探究型课程开发。学校探究型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它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教师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重视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这一切,都需用校长的教育哲学来统整,教育哲学的统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如何与社会的持续和整体发展相“协调”;如何统整科举与人文、知识与智慧、思想与行动、理性与非理性;如何建立开发教育资源系统、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和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机制等。
总之,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各项资源最佳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反思,凸现出来的亮点,它是一种学校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校长作为学校的直接管理者,就是要让特色引路,形成干群的向心力;让特色增辉,激活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其次,强调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只有这样,校长才能在挑战日益严峻的教育战线上横刀立马,游刃有余,建功立业。
关键词:学校管理;校长;教育教学
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执行、检查和改进学校日常工作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超出学校原先计划的事情发生,比如教师请假、天气变化、假日变更等。这就要求学校管理接地———除了依据校情、教情、学情之外,还要灵活机动,及时调整。有地气,才会焕发勃勃生机。
一、校长须践行“以人为本”
教学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学校所有权和管理权,管理权应该交给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权、实施权交给校长及教育专业工作者,使教育专业人士有充分的话语权。惟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校长、教师的专业智慧和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
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惟一动力。人本观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整个教师队伍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管理者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要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小气候,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发展的合力。
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校长要“以人为本”、“以人聚贤”。人本化管理注重人文关怀,用情感呼唤情感。教育是心灵的碰撞,校长要尽最大可能把工作建立在对教职工关心、爱护、尊重、信任的情感之上,以欣赏的眼光给教师成功的机会,对教师要多点关爱、多些关注、多份关心,做到严中有情、情中有威、恩威相济。如此才能“激活每一个细胞”,真正赢得全体教职工的信赖与响应,校长才能拥有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校长须“用心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因此,做好学校管理工作是每个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激励的方法,激发每个人。
校长的一切活动要从“心”开始,用心对待。在日常工作中,时时事事处处要舍得花心思,多“琢磨”,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心去体验,用心去经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校长如此用心良苦必然会感染广大教师,一定能赢得教师用心工作的回报。有人说:“心”好,一切都好。对校长来说,这个“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这是所有成功校长的“立身之本”。
做校长是一项历史使命,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投身教育事业,校长就应全心全意,专心致志,百分百进入“角色”。千万不可以心不在焉,漫不经心。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20多年,经营着一所著名的实验学校,其成功秘诀就是他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教学、管理和科研上,其用心之专一世人皆赞叹。可以说,用心专一是校长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
三、校长须“用情教育”
一个人心态年轻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富有激情。校长内心应当常常涌动着一种为人民办好学校的强烈的激情。这种激情会将工作的压力转变成追求成功的动力。当校长满怀激情地去追求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时,他就会变得崇高与忘我,就对教育事业、对教师和学生充满深厚的感情。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和创新的欲望,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点燃全体师生心中的火焰,铸造一种蓬勃向上、奋发昂扬的校园精神,从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校长应当有一颗年轻的心,应当热情澎湃,激情飞扬。只有这样,校长才能走进师生的心灵,真正与师生情相通,心相印。
校长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校长是老师的老师”,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是其首当其冲的职责。其次,建立校长亲自过问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因为教科研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提供咨询服务的,所以如果校长不亲自抓,就势必会导致校长的工作意图难以细化,导致咨询服务的失效、疲软。再次,建立组织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论文写作与评议、研究观摩活动都要形成评价与保障制度,并采取重过程、轻结果,少指责、多指导,有层次分阶段的实施策略。
四、校长须“用独特的思想教育”
用校长的教育哲学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需要探究型课程开发。学校探究型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它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教师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重视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这一切,都需用校长的教育哲学来统整,教育哲学的统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如何与社会的持续和整体发展相“协调”;如何统整科举与人文、知识与智慧、思想与行动、理性与非理性;如何建立开发教育资源系统、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和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机制等。
总之,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各项资源最佳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反思,凸现出来的亮点,它是一种学校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校长作为学校的直接管理者,就是要让特色引路,形成干群的向心力;让特色增辉,激活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其次,强调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只有这样,校长才能在挑战日益严峻的教育战线上横刀立马,游刃有余,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