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人们有放烟花、吃元宵、猜灯谜等风俗习惯。关于元宵节还有一个流传下来的传说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声霹雳,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燃爆竹、燃放烟花。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花来庆祝这个日子。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元宵节。这个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历代有不少诗人为之妙笔传情。在大地回春之时,于诗词中感受元宵节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致。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汉朝张灯一夜,唐朝增至三夜,从十四到十六,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诗中自然不乏对这一活动的吟咏。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中描写了长安城元宵之夜明灯错落、人潮涌动,深更时分人们仍不愿离去的情景。而郭利贞在《上元》诗中则这样描绘观灯的情景:“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你看,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外月华如昼,男女老少街上观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描写灯节盛况的诗词还有很多,如:“火樹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等。写的都是元宵之夜展灯、观灯的欢乐情景和美好祝愿。除了看花灯,吃元宵是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少文人墨客连元宵的味道以及制作的过程都有精细地描绘。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不但道出当时的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甚至连谁家的粉好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姜白石的《诗曰》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他所描绘的是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实在是真切生动,活灵活现,妙不可言。
同样是元宵佳节,不同的心境却折射出不同的情感。红红火火的元宵节,是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一个文化因子,它和一副副喜气洋洋的春联,一声声响彻年头年尾的爆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诗词歌赋,构成了饶有雅趣的特色中国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声霹雳,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燃爆竹、燃放烟花。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花来庆祝这个日子。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元宵节。这个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历代有不少诗人为之妙笔传情。在大地回春之时,于诗词中感受元宵节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致。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汉朝张灯一夜,唐朝增至三夜,从十四到十六,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诗中自然不乏对这一活动的吟咏。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中描写了长安城元宵之夜明灯错落、人潮涌动,深更时分人们仍不愿离去的情景。而郭利贞在《上元》诗中则这样描绘观灯的情景:“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你看,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外月华如昼,男女老少街上观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描写灯节盛况的诗词还有很多,如:“火樹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等。写的都是元宵之夜展灯、观灯的欢乐情景和美好祝愿。除了看花灯,吃元宵是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少文人墨客连元宵的味道以及制作的过程都有精细地描绘。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不但道出当时的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甚至连谁家的粉好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姜白石的《诗曰》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他所描绘的是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实在是真切生动,活灵活现,妙不可言。
同样是元宵佳节,不同的心境却折射出不同的情感。红红火火的元宵节,是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一个文化因子,它和一副副喜气洋洋的春联,一声声响彻年头年尾的爆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诗词歌赋,构成了饶有雅趣的特色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