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人被叫做“酒鬼”,有的人被叫做“烟鬼”,有的人被叫做“赌鬼”……这些“鬼”不在月黑风高的时候“做鬼”,而是随时“当鬼”,因为他们“上瘾”了。
别以为只有大人才会变成“鬼”,其实人人都会上瘾。
吃上瘾
我们每天都要吃盐,盐在小笼包里,盐在饼干里,盐在晚餐的菜里……大家都知道,人不能离开盐。因为我们的身体里就有盐分,这些盐分随着出汗、小便等等离开身体,如果不把失去的盐分补充进去,人会没有力气,会头昏、恶心、呕吐、浮肿、昏迷……
不过,如果盐吃得太多,也会得病,比如高血压、骨质疏松、胃癌……
但是有些人明明知道盐吃得太多有害健康,却仍然要吃很咸的食物,因为他们对盐上瘾了。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科学家给老鼠做实验,让一些老鼠三天吃不到盐,然后泡了盐水让它们尽情地喝,在观察老鼠脑子活动的时候,发现大脑里产生了跟上瘾有关的玩意儿——科学的说法叫“物质”。
你怕辣吗?有一种说法叫“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或者是“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意思是这些地方的人喜欢吃辣的东西,而且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的人吃得辣。这些人如果没有辣就吃不下饭,每当吃饭就想到辣,没有辣会浑身不舒坦,用他们的话来说:“无辣不欢!”——他们对辣上瘾了。
玩上瘾
还有,电子游戏也会让人上瘾,为什么?因为开发游戏的那些人,用了对付老鼠的办法来对付玩游戏的人——想办法让玩家上瘾!
很早以前有一个实验,用的也是老鼠。
且慢,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很多实验都用老鼠?
理由有很多,比如老鼠一窝一窝生得很快,而且很容易就活下来;长得小,可以在室内大量饲养,运输起来也方便;性格温顺,人抓着它打针等很方便,不用担心被咬伤……最要紧的是,它的基因和人类接近,实验结果对人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你别觉得恶心,没办法,这是事实。你看,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曹谊林教授带领科学家们,也是在老鼠的背脊上“种”出了人耳朵。
回到刚才说的那个实验:科学家把老鼠关进一个操作箱,操作箱里有一根杆子,只要按这根杆子,就能得到好吃的。开始时,老鼠窜来窜去,无意间按压到了杆子,多次下来,每次都得到食物后,老鼠终于明白,只要按杆子就能吃到,于是就反复去按压。后来让老鼠一按杆子就会触电,虽然不会死,但很疼痛,触电几次后,老鼠再也不干了。
你看明白了什么?对,不断让大脑感到快乐就会上瘾——得到吃的对老鼠来说是最大的快乐。
开发游戏的人得到启发,于是他们给玩游戏的人设计了一根根“杆子”,玩的人得到的不是食物,而是每当按到“杆子”的时候,便会获得“生命”或者“能力”,让自己越来越“强大”。当然,“杆子”不是随时都能按到,这样更让人渴望得到,于是他们不停地玩,企图得到“杆子”,得到后又企图得到下一根“杆子”……他们对游戏上瘾了!
游戏上瘾是什么模样?一个学生说:两年来,每天要玩12个小时,这种游戏就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上瘾病!
另一个人说:我不想下床,我的游戏控制器始终放在床上,我随时可以拿起来玩游戏,因为玩游戏,我会两三天不睡觉,我知道自己已经上瘾了。
赌博虽然常常输掉,但偶尔赢一次,就会如同老鼠按到可以获得食物的杆子那样,所以他们赢了还想赢,输了想赢回来,于是不停地赌,不赌浑身难受——对赌博上瘾了。
大脑“有问题”
为什么会对一种东西那么偏爱?那么离不开?是大脑“有问题”。
还是来说说老鼠。科学家用电刺激老鼠脑袋——跟上面说的让老鼠身体触电不是一回事一发现老鼠脑袋的一些地方非常享受电刺激,而且对这种享受永远不满足,在压杆子得到食物时,老鼠还能压压、停停,可是对电刺激脑袋,老鼠可以不停地连续5000多次压杆子,即使渴死饿死也不肯停歇!
原来,大脑里有一个“享乐区”。每当人吃到好吃的,比如当江西人、四川人、湖南人、贵州人吃到辣的时候;每当人好不容易获得胜利,比如比赛得了第一,或者游戏玩家得到了新“能力”等等,总之遇到满意的事、兴奋的事,都会刺激到大脑的“享乐区”。老鼠喝盐水,盐还没有从嘴巴进到身体的血液里,更没有通过血液流到大脑里,大脑也会受到刺激。这时大脑会释放一种名叫“多巴胺”的物质,它传递兴奋、开心的信息,并用它的方法提醒说:注意了,这很重要——让人分外重视地感受到那些事带来的快乐和激动。
可有时候大脑没法释放出足够的多巴胺,而喝酒、抽烟、甚至吸毒等,都可以诱发大脑释放更多的多巴胺,于是人知道了如何找到快乐——喝酒、抽烟、吸毒……渐渐地,人再也无法摆脱这些东西,因为失去后浑身难受,感觉比死还难过。
就像一种药吃多了会对身体不起作用那样,人的身体会对多巴胺要得越来越多,原来一瓶酒“换来”快乐,后来一瓶不够了,要两瓶、三瓶了,人就是这样变成了“鬼”:“酒鬼”、“烟鬼”、“赌鬼”……
青少年的多巴胺释放量比较少,因为少,所以容易让人觉得厌烦、不满意。当酒、烟、毒品等诱发多巴胺释放时,释放量要比成人多,造成的兴奋、快乐也比成人大,所以青少年更容易上瘾变“鬼”。
最可怕的是,通过治疗,也许能让人恢复正常,把身体的毛病治好,但是“心瘾”却很难治疗。有的赌鬼赌得家破人亡,后悔了,剁下自己的手指表示痛改前非,可伤口没有好,竟又出现在赌场上;吸毒的人,哪怕关起来身体彻底治疗好了,一放出来还是会走上老路。
而且人不是孤独生活的,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如果长期跟上瘾的人在一起,也有可能变成“鬼”。
所以,千万不能对那些容易让人上瘾的事好奇,千万不能尝试抽烟、吸毒,沉迷游戏,否则,你就会变成“鬼”!
别以为只有大人才会变成“鬼”,其实人人都会上瘾。
吃上瘾
我们每天都要吃盐,盐在小笼包里,盐在饼干里,盐在晚餐的菜里……大家都知道,人不能离开盐。因为我们的身体里就有盐分,这些盐分随着出汗、小便等等离开身体,如果不把失去的盐分补充进去,人会没有力气,会头昏、恶心、呕吐、浮肿、昏迷……
不过,如果盐吃得太多,也会得病,比如高血压、骨质疏松、胃癌……
但是有些人明明知道盐吃得太多有害健康,却仍然要吃很咸的食物,因为他们对盐上瘾了。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科学家给老鼠做实验,让一些老鼠三天吃不到盐,然后泡了盐水让它们尽情地喝,在观察老鼠脑子活动的时候,发现大脑里产生了跟上瘾有关的玩意儿——科学的说法叫“物质”。
你怕辣吗?有一种说法叫“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或者是“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意思是这些地方的人喜欢吃辣的东西,而且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的人吃得辣。这些人如果没有辣就吃不下饭,每当吃饭就想到辣,没有辣会浑身不舒坦,用他们的话来说:“无辣不欢!”——他们对辣上瘾了。
玩上瘾
还有,电子游戏也会让人上瘾,为什么?因为开发游戏的那些人,用了对付老鼠的办法来对付玩游戏的人——想办法让玩家上瘾!
很早以前有一个实验,用的也是老鼠。
且慢,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很多实验都用老鼠?
理由有很多,比如老鼠一窝一窝生得很快,而且很容易就活下来;长得小,可以在室内大量饲养,运输起来也方便;性格温顺,人抓着它打针等很方便,不用担心被咬伤……最要紧的是,它的基因和人类接近,实验结果对人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你别觉得恶心,没办法,这是事实。你看,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曹谊林教授带领科学家们,也是在老鼠的背脊上“种”出了人耳朵。
回到刚才说的那个实验:科学家把老鼠关进一个操作箱,操作箱里有一根杆子,只要按这根杆子,就能得到好吃的。开始时,老鼠窜来窜去,无意间按压到了杆子,多次下来,每次都得到食物后,老鼠终于明白,只要按杆子就能吃到,于是就反复去按压。后来让老鼠一按杆子就会触电,虽然不会死,但很疼痛,触电几次后,老鼠再也不干了。
你看明白了什么?对,不断让大脑感到快乐就会上瘾——得到吃的对老鼠来说是最大的快乐。
开发游戏的人得到启发,于是他们给玩游戏的人设计了一根根“杆子”,玩的人得到的不是食物,而是每当按到“杆子”的时候,便会获得“生命”或者“能力”,让自己越来越“强大”。当然,“杆子”不是随时都能按到,这样更让人渴望得到,于是他们不停地玩,企图得到“杆子”,得到后又企图得到下一根“杆子”……他们对游戏上瘾了!
游戏上瘾是什么模样?一个学生说:两年来,每天要玩12个小时,这种游戏就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上瘾病!
另一个人说:我不想下床,我的游戏控制器始终放在床上,我随时可以拿起来玩游戏,因为玩游戏,我会两三天不睡觉,我知道自己已经上瘾了。
赌博虽然常常输掉,但偶尔赢一次,就会如同老鼠按到可以获得食物的杆子那样,所以他们赢了还想赢,输了想赢回来,于是不停地赌,不赌浑身难受——对赌博上瘾了。
大脑“有问题”
为什么会对一种东西那么偏爱?那么离不开?是大脑“有问题”。
还是来说说老鼠。科学家用电刺激老鼠脑袋——跟上面说的让老鼠身体触电不是一回事一发现老鼠脑袋的一些地方非常享受电刺激,而且对这种享受永远不满足,在压杆子得到食物时,老鼠还能压压、停停,可是对电刺激脑袋,老鼠可以不停地连续5000多次压杆子,即使渴死饿死也不肯停歇!
原来,大脑里有一个“享乐区”。每当人吃到好吃的,比如当江西人、四川人、湖南人、贵州人吃到辣的时候;每当人好不容易获得胜利,比如比赛得了第一,或者游戏玩家得到了新“能力”等等,总之遇到满意的事、兴奋的事,都会刺激到大脑的“享乐区”。老鼠喝盐水,盐还没有从嘴巴进到身体的血液里,更没有通过血液流到大脑里,大脑也会受到刺激。这时大脑会释放一种名叫“多巴胺”的物质,它传递兴奋、开心的信息,并用它的方法提醒说:注意了,这很重要——让人分外重视地感受到那些事带来的快乐和激动。
可有时候大脑没法释放出足够的多巴胺,而喝酒、抽烟、甚至吸毒等,都可以诱发大脑释放更多的多巴胺,于是人知道了如何找到快乐——喝酒、抽烟、吸毒……渐渐地,人再也无法摆脱这些东西,因为失去后浑身难受,感觉比死还难过。
就像一种药吃多了会对身体不起作用那样,人的身体会对多巴胺要得越来越多,原来一瓶酒“换来”快乐,后来一瓶不够了,要两瓶、三瓶了,人就是这样变成了“鬼”:“酒鬼”、“烟鬼”、“赌鬼”……
青少年的多巴胺释放量比较少,因为少,所以容易让人觉得厌烦、不满意。当酒、烟、毒品等诱发多巴胺释放时,释放量要比成人多,造成的兴奋、快乐也比成人大,所以青少年更容易上瘾变“鬼”。
最可怕的是,通过治疗,也许能让人恢复正常,把身体的毛病治好,但是“心瘾”却很难治疗。有的赌鬼赌得家破人亡,后悔了,剁下自己的手指表示痛改前非,可伤口没有好,竟又出现在赌场上;吸毒的人,哪怕关起来身体彻底治疗好了,一放出来还是会走上老路。
而且人不是孤独生活的,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如果长期跟上瘾的人在一起,也有可能变成“鬼”。
所以,千万不能对那些容易让人上瘾的事好奇,千万不能尝试抽烟、吸毒,沉迷游戏,否则,你就会变成“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