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历史语境中的草野心平与中国——以其中国体验和亚洲意识的变迁为中心

来源 :国外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野心平作为"最后的昭和诗人",其整个人生和诗歌创作带着他自身的特殊印迹,也折射出日本昭和时代共有的轨痕。以"草野心平与中国"为具体案例,追溯其亚洲意识的变迁及其与同时代语境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历史性地探讨亚洲主义、"近代的超克"论等昭和时代的热点问题不乏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美国现代诗人威廉姆斯和毕肖普都关心在"当下"事物中寻求意义。他们的"当下"是主体对客体进行感知并预知其对"未来"产生影响的时刻。威廉姆斯的"当下"诗学既有批判性又有重构性,揭示了诗歌对世界作出有意义回应的种种可能;毕肖普强调在"当下"与传统、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交往过程中发现知识和意义以及"当下"的种种表现对"未来"的构成关系。
《啊,拓荒者!》是薇拉·凯瑟的第一部边疆小说。小说通过再现美国化给瑞典移民伯格森一家带来的种种灾难与成就,完成了凯瑟有关"美国化"的意义建构。简而言之,她既不认同移民们绝然割裂与故国文化传统的关联、一味追求美国方式的"美国化",也不主张完全停留在旧世界、与新世界毫无关联的文化模式。主人公亚历山德拉是作者心目中移民"美国化"的理想典范的实现:既获得了作为一个美国人该有的开拓性想象力,又同时坚守故国的文化家园,拒绝被美国价值完全同化。
刘安武教授学术小传 1930年7月出生于湖南常德,汉族,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秋入湖南大学中文系,1951年春入北京大学东语系印地语专业,1954年冬被派往印度留学。1958年夏回国被分回北大任教至今。长期从事印度文学的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2000年夏退休。2004年11月,中国译协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2005年1月被评为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严宝瑜教授学术小传: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德国文学研究专家。1923年出生于江苏江阴,1952年起在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任教。1988年获民主德国“格林兄弟奖金”,奖励他在德国文学研究上的突出成绩和为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的特殊贡献。
王式仁教授学术小传1934年12月生,上海市人。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曾任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英语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系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外文学》杂志编委、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诗歌、诗歌格律和英语语音。主要论著有《外国抒情诗赏析辞典》(英国部分主编)、论文《英诗的韵》和《中国学生对英诗的
苏珊·桑塔格的处女作《恩主》作为一部奇异的梦想之作引发了不同的阐释,但结合该小说的创作背景来看,与其不可靠叙述密切相关的隐合作者的问题尚未引起关注。这部小说强调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在编织初涉文坛的作者的文学梦的同时也展开了一场编码与解码的游戏。
《在美国》是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最优秀的虚构作品之一。它独特的旅行模式、书信叙事和叙述主体巧妙地把不同文体的叙述片段、多重主题和作者复杂的创作动机糅合起来,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弥合了历史、小说、现实界限的小说世界。本文旨在从叙述学的角度对桑塔格叙事艺术中的糅合技巧进行探讨。
张鸿年教授学术小传 1931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永清县,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北京大学伊朗文化研究所文学组负责人,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60年结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波斯语言文学专业,1986年前往伊朗进修。长期从事波斯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6年夏退休。迄今已出版《波斯文学史》、《波斯语汉语词典》(编写组组长)、《列王纪全集》、《果园》、《蔷薇园》、《鲁拜集》、《四类英才》、《中国史纲》、《中国故事》(波斯文译著)等近二十多部专著译著和多篇学术论文。
赵振江教授学术小传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对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高等院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务。著作有《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歌导论》、《拉丁美洲文学史》(合著)、《山岩上的肖像:聂鲁达的爱情·诗·革命》(合著)、《拉丁美洲文学大花园》(舍著)等,译著有阿根廷史诗《马丁·菲耶罗》、《拉丁美洲诗选》、《西班牙黄金世纪诗选》、《西班牙当代女性诗选》以及米斯特拉尔
本文探讨了英国19世纪批评家马修·阿诺德为批评所作的辩护和他的几个主要批评观念。阿诺德认为,批评性能力可以为创造性能力提供新思想,为其营造合适的智力局面和社会氛围。每一个伟大诗人的诞生,背后都有批评努力在起作用。阿诺德的主要批评观念是"公允无私",也即"看清事物的本相"。他的批评理念具有强烈的道德动机,在最高层面上甚至要替代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