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比较法教学探索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zhixingki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
  1.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1.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1.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1.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比较法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我们也称之为“对比直观”。如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如说草履虫象草鞋。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
  2.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中学生物学主要是讲述生命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比较,从理论上概括总结出来的。生命现象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纵横交错,网络复杂。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法的多样性。一般的比较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和综合比。
  2.1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活动
  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类,又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二类或多类(小类)。
  2.2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各种根(或茎、或叶、或花、或果实)的比较;昆虫纲各目动物口器的比较;等等。可使学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繁多的生物器官与其功能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2.3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将高等植物各类的根(或茎、叶),按进化程序比较,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到: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又如把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哺乳钢的心脏(用挂图或模型更佳)比较,这样,学生就不难看出脊椎动物心脏的分隔变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有力地证明了动物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
  2.4综合比。综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分纵类和横行,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如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等。
  由前所述,比较法虽分几种,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纵横交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生物教学中,可根据知识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
  总之,生物教学中利用比较法教学的因素和内容很多,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把握,有意识地利用比较法的优点,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收稿日期:2011-06-10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下几点做法:  一、用信息技术多样刺激学生,加快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函数概念教学,学生明晰直观印象深。  二、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机交互使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用信息技术的丰
期刊
2010年秋我省进入新课改。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怎样做?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之中的点滴思考,与大家交流、共勉。  1.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的问题。新课改对此,首先要求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
期刊
【摘 要】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本文从目标与方法、教师与学生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教师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目标意识:角色意识:方法意识  The study of the teaching us
期刊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论辩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论”,是分析和说明事理;“辩”,是辩解。“论辩”,就是通过理解和分析,组织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从广义上说,“议论”、“讨论”、“争论”、“辩论”等都属于“论辩”的范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达到对言语的理解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这样简洁评价一节课有效与否:一看效果——用最生动、简便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深奥复杂的内容;二看效益——追求在单位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使学生得到尽可能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性;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有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
期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知识更新是前所未有的,随着信息量的迅速增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整合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手段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已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因此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数学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它不受时空限制,直接为学生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
期刊
【摘 要】农村留守学生安全隐患与教育管理缺失的成因:政策落实不到位;父母观念的影响;社会和学校管理不到位;素质教育不真正落实。对策:国家要在政策上实行倾斜,提高农村人的收入;落实政策,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建立、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监护组织;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学生;完善学校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推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安全;教育
期刊
1.平等和谐,营造自学探究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情景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知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其中学生是整
期刊
我从事高段语文课堂教学20余年了,对语文课堂教学感受颇多。借此机会,把我这些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谈点真知灼见,仅供参考。近些年来,我县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步子比较快。在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清形势,在改革的浪潮中随波作浪,找到自己的出发点。  语文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两种误区,一种是传统的教学方
期刊
1.尽量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就半教半不教、甚至一点也不教,这应该是一种新的舶来品。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课改新理念,把少讲、不讲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要么一味发大卡、小卡,学生忙来忙去;要么就像农村办喜酒,学生像客人坐在一桌不摆菜的桌旁,没有讨论的方向和主题,纵容学生漫无天地想、说、议,表面是条件开放式,其实最后浪费了时间,得不出结论。而老师站在那里想讲又不敢讲,“传道、授惑”生怕有灌输,填鸭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