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色彩与色彩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nu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视觉生理功能的科学认识是色彩研究的科学基础。在色彩技巧方法的传授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人感受与体验;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中,要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及创造力的发挥。
  [关键词]:色彩教学 学生 方法
  
  形与色构成了我们的世界,特别是视觉世界的外观。而就人的感觉而言,在形与色二者中,色彩往往先声夺人,特别是色彩鲜艳丰富的事物,它们对人的视觉能够首先产生直接而又强烈的影响。因而,我们常常用“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等来形容这个世界,及其还有所谓的“先看颜色后看花”,“七分颜色三分形”的说法,都描述色彩在人的视觉反应中的重要作用。美术教学,作为以视觉艺术教育为主的科目,如何把握好色彩课教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色彩本身做一个初步的、科学的了解。
  对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视觉生理功能的科学认识是色彩研究的科学基础。
  就色彩的物理性能来讲,色是光的分解,光为色之母。牛顿早在1666年用三棱镜所做的光学实验,证明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白色的日光是可以分解为七色的,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色彩提供了科学依据。由此以后,我们又知道了光波的波长决定色相的差别,光波的振幅决定色彩的明暗。例如,正是由于红色具有在可见光中最大波长的物理特性,因而它给人的感觉是鲜艳、醒目、穿透力强、容易引起兴奋,而紫色由于在可见光中波长最小,因而与红色给人的感觉相反,它表现的神秘、诡异、明暗等特点。可见,色彩的物理特性是色彩表现力的基础。
  而就色彩感觉的生理基础而言,视觉神经对色彩有特定的反应,这种反应既表现于单独的色相上,又多会表现于色彩关系上,英国科学家托马斯
其他文献
在明确了参与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公众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公众对规划的关心程度和影响力的大小,对参与的公众进行分析并将其分成4类,选定了公众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的位置。通过
利用2001-2015年浙江省物流产业能耗量面板数据,对浙江省物流产业碳排放进行测算与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技术,构建浙江物流产业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模型,定量分析
首先从市场经营与区域治理这两个维度入手,论述物流的双维工具属性,并简要介绍智能社会中物流的全新智能化特征;接着分析了我国区域合作治理的现状与困境,主要有竞争冲突、信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抓住它的特点进行研读,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现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调查,试图发现高职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以物流大通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物流大通道的产业粘性,构建了物流大通道产业粘性的解释框架和耦合模型,以沿长江物流大通道为例,验证物流大通道产业粘性模型的评价与预测功能。
基于用户满意度理论,结合期望确认理论,构建了一个定时派送用户满意度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影响用户对定时派送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多元耦合关系提出了相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