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运用的新理念、新方式,如何选择好学习内容,建立好学习小组,组织好学习过程,更加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总结。
【关键词】新课改;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有利于构建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是否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要合理把握,必须是在“必要”的前提下进行。如果老师提出的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学生就没有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将是被动参与而不是主动学习;如果老师提出的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个体可以独立完成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只有当学习独立完成有困难时,合作学习才有意义。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堂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评估:为什么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这些都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学习小组应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组内各成员之间是应有差异性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小组中形成互补,有利于互助性合作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促进各成员的认知、社会交往、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全面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各自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噪音控制人、材料总结归纳人等,一定时间后,再角色互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同时,组间搭配要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三、合作学习过程的操控
1.保证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涛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寻求他人的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安排小组合作与交流,会更有实效。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小组来代替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或探索之前,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自由想象,发散思维,大胆质疑,注意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敢想、敢说的创新意识,自主开动脑筋,搜索资料,为合作参与做好准备。在组内交流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智慧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在的发展。
2.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甚至有的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同样是非常必要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要求学生做到“三心”。一要耐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三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不仅是学会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是学会尊重、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需要。
3.要关爱学困生。建立均衡合理的合作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成功体验。但常常也会看到: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热热闹闹的氛围,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要特别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学困生,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是不擅长表达。在小组讨论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要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唤醒自我学习的意识,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定位
在小组合作实践中经常看到,学生讨论时教师面带微笑抱着膀子站在讲台上,一幅欣赏自己导演的好戏的模样。其实这时教师己将自己置于学生之外,成了一个旁观者、一个高高在上的策划者。与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对话者、组织者、交流者”的要求是不符合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传递各小组的学习信息,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要让学生学会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我帮你补充一下……”等礼貌语言。注意和学生形成互动,共同设置学习目标,互相探讨引导,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重要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互助中取长补短,形成竞争,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有利于构建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是否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要合理把握,必须是在“必要”的前提下进行。如果老师提出的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学生就没有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将是被动参与而不是主动学习;如果老师提出的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个体可以独立完成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只有当学习独立完成有困难时,合作学习才有意义。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堂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评估:为什么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这些都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学习小组应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组内各成员之间是应有差异性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小组中形成互补,有利于互助性合作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促进各成员的认知、社会交往、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全面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各自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噪音控制人、材料总结归纳人等,一定时间后,再角色互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同时,组间搭配要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三、合作学习过程的操控
1.保证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涛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寻求他人的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安排小组合作与交流,会更有实效。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小组来代替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或探索之前,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自由想象,发散思维,大胆质疑,注意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敢想、敢说的创新意识,自主开动脑筋,搜索资料,为合作参与做好准备。在组内交流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智慧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在的发展。
2.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甚至有的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同样是非常必要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要求学生做到“三心”。一要耐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三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不仅是学会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是学会尊重、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需要。
3.要关爱学困生。建立均衡合理的合作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成功体验。但常常也会看到: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热热闹闹的氛围,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要特别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学困生,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是不擅长表达。在小组讨论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要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唤醒自我学习的意识,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定位
在小组合作实践中经常看到,学生讨论时教师面带微笑抱着膀子站在讲台上,一幅欣赏自己导演的好戏的模样。其实这时教师己将自己置于学生之外,成了一个旁观者、一个高高在上的策划者。与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对话者、组织者、交流者”的要求是不符合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传递各小组的学习信息,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要让学生学会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我帮你补充一下……”等礼貌语言。注意和学生形成互动,共同设置学习目标,互相探讨引导,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重要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互助中取长补短,形成竞争,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具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