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惊闻庄杏珍老师仙逝,心中甚是悲痛,虽没有正式拜师,但庄老师的的确确是我的恩师。
师范毕业被分配到苏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心中甚欢喜。但几个月后,因苏州实小缺老师,把我借过去紧急支援。就这样,我去了苏州实小代课,教四年级数学,还参与了课题实验。到了暑假,局长找我,说:“苏州实小交来申请,说你这段时间教得不错,要求把你留在实小。我们进行了研究,同意苏州实小的请求,把你调入苏州实小。”我惊愕,虽然心里不太愿意,但只能服从组织分配。不过,在实小的教学和课题研究,对我还是有吸引力的,所以也不是很难受。之后两年,继续教数学,直到把这届学生送毕业,并完成了一个课题。
送了一届学生,回下来接了一个班,还是教数学。一个学期后,与我搭班的语文老师调走了,学校通知我,开学改教语文,还是教这个班。我心里有点不高兴,数学教得好好的,何以突然改教语文。临开学教师上班,我坐在办公桌前发呆。庄杏珍老师走到我面前,说:“小钱,还在闹情绪呀。你教语文是我建议的,你学中文的,不教语文教数学岂不可惜?这样吧,星期天你到我家来,我们谈一谈,我把教材和教法给你分析分析。”说着,她给我留下了地址。
星期天一早,我按约来到了庄老师家。庄老师已在门口等我了,她热情地把我请进了书房,还给我泡了杯热茶。坐定以后,庄老师说:“我看过你的档案,你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功底很好,是块教语文的料。语文不像数学那样,几个公式引领下,就可以解决一堆问题。它涉及的范围更广,而且人物情感、时代背景等也复杂多变,需要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去悉心体味。”庄老师打开课本,从整册教材的编排、单元的组合、重点课文的教学,都一一分析给我听。时间飞快地过去,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庄老师一口气讲了三个多小时。我抬头看着庄老师慈祥的脸,很是感动。我瞥见窗外对面一幢楼,墙上有一片爬山虎,想起了肖复兴的那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何等相似的一幕啊!初出茅庐的肖复兴得了文学大师叶圣陶先生的关爱和指点,今天我也得到了一代名师庄杏珍老师的垂青。叶圣陶和庄杏珍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但他们对晚辈学子却是无保留地指点。凛冽的寒冬中,我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开学第一堂课,我走进了教室。学生们都喊了起来:“钱老师,您走错了,这节是语文课。”我笑了笑,说:“没错,从今天开始,我教你们语文了。”望着孩子们疑惑的眼光,我说:“同学们喜欢上钱老师的数学课,相信你们也会喜欢上我的语文课的。”接着,我就娓娓地开讲,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临下课,我才发现庄老师站在窗外听着呢!下课后,庄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说:“不错呀,把课文的内涵、文字的精巧,都找了出来。但今后还要注意一点,语文课不能只是老师的讲坛,不能全是老师把课文精妙告诉学生,要努力让学生自己探索、体味出来,那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庄老师话不多,但切中要害,让学生自己学语文,成了我今后语文教学的宗旨。
就这样,我走上了探索语文教学之路。
两个月后的一天,庄老师突然走进我的教室,听
了一堂语文课。我开始有点紧张,但很快镇定了下来。那天上的是《飞夺泸定桥》,我领学生走进课文,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当时的背景、战斗的激烈、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这堂课学生是激动的,讨论是热烈的,我也感到很满意。课后,庄老师说:“你这堂课有了很大的进步,把学生调动了起来。有一点提醒你注意:今后教学不必课课根据课文情节去展开学习,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比如《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去探究:泸定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红军来之前它是怎样的险?红军要过的泸定桥又变成了怎样一座桥?这样学生对于红军要夺下泸定桥的困难,就一下子有了深切的感受。然后,抓住题目中的‘飞’和‘夺’来展开教学,看看红军是如何‘飞’的,体味红军如何与敌人斗智,感受他们的智慧;再抓住课文中红军‘夺’泸定桥的语句,体会红军如何与敌人斗勇,感受他们的英勇。这样,抓住一点来展开,分线体味,咀嚼文字,就是一种立体型的教学,学生也能始终兴趣盎然,探究不已。所以,我们今后还要重视课文的整体面貌,不能一味地停留在细节的体味。”庄老师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明白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庄老师又说:“我今天是特意不打招呼来听你的课,就是想听最真实的家常课,它最能反映你的教学实际。今后,我还会不定期的搞这种‘突然袭击’哟。”庄老师的话,给了我信心,又给了我压力,我知道,我今后必须全力对待每一堂语文课。
就这样,庄老师一年中听了好几堂这样的家常课,提出了不少建议,我深受启发,教学能力也在提高。
第二年的一天,庄老师又来听我的课。这次上的是《难忘的一课》,课文不长,但写得很有感情。我围绕着一个“情”字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说说,当日本侵略者剥夺台湾人民说中国话时,台湾人民会是怎样的感情?当抗战胜利,打跑了日本侵略者,台湾人民重新获得说中国话权利时,台湾人民又会是怎样的感情?如果你就是作者,与孩子们一起走进教室,倾听久违的汉语课,你的心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感情流淌?……学生们完全融入了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他们的感情也在急剧地起伏。最后,学生们反复诵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课堂达到了感情的高潮。课后,庄老师高兴地说:“今天听到了一堂好课,建议你把这堂课记录下来,写成教学札记,寄给教育刊物。”我听庄老师的话,把此课进行整理,写成文章,寄给了《江苏教育》。不久,此文就发表了,责任编辑还给我寄来了热情洋溢的鼓励信,让我把教学中这样的心得用札记的形式写下来,寄给他们。这是我的第一篇语文教学论文,在两位师长的激励下,我的教学论文开始源源不断地产生。
1994年,为迎接建校90周年,学校决定建一校史馆。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要编一套中国名校丛书,选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有典型意义的20所中小学名校,通过真实的校史资料,来反映百年来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其中,小学选取了两所,一南一北,北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南就是苏州实小。苏州实小自1905年创办以来,一直以教育科研先导著称,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孟禄博士来校参观后,盛赞学校“堪称与欧美一流小学并驾齐驱”。徐天中校长把这两项任务交给了我。我感到了肩头的重量。学校在“文革”浩劫中,许多珍贵的资料被当作“四旧”一把火烧掉了,其中五六十年代几乎是空白。我很着急,徐校长提醒我:“庄杏珍老师是学校‘老人’,何不向她请教?”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又登门寻访。说明来意后,庄老师笑了:“我在学校几十年,经历了很多事,只是印象不是很清晰了,让我慢慢回忆吧。”
以后的几个月,庄老师给我提供了不少学校的资料。我问庄老师:“学校五十年代的复式教学、幻灯教学和‘三珍’(学校三位名字中带‘珍’的老师)最为有名,我想重点写一写,您能向我提供一些材料吗?”庄老师说:“五十年代,是学校科研的又一高峰,黄寰清老师的活页复式教学在全国很有名,《教师报》记者崔石挺先生还专门进行了采访报道,向全国推广。我可以帮你找到当年崔先生的文章和黄老师的教案。幻灯教学是我校最早探索的电化教学,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学校档案室里,还有一些实验报告。至于‘三珍’,是人们对于我们三位老师教学的肯定,当时我们只是教坛新秀,不值得大写特写,留几张照片和教案就行了。”望着庄老师慈祥的面容,我心里一阵激动,庄老师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名满天下,其教学思想在小语界独树一帜。但今天她却一再推辞写自己,其淡薄名利的高风亮节,怎么不让
人感动和敬佩呢?
1997年,我借到江苏省教研室编写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临行前,我去与庄老师话别。庄老师很高兴,握着我的手说:“小钱,祝贺你接受新任务。编写教材是个挑战,我在56年、59年和77年三次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全国统编教材,深知其中的甘辛。编教材选文最关键,不能光看文章本身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涵,还要站在儿童的立场看文章,看它是否符合儿童阅读,儿童是否会喜欢,阅读后对其语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是否有帮助。那些远离儿童的文章,即使语言再优美,内涵再深刻,也与学生的语文学习隔道而行。课文的编排要有整体观念,要注意循序渐进,有利于儿童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还有,课文后练习要注意趣味性,要能引领儿童主动学习、探索。当然,朗读、写字的根本还是必须得到保证的。”庄老师还拿出教材,就具体课文谈了当时他们是怎么编的,遇到了哪些情况,又是如何修改、打磨的,还说了不少教材编写时的趣事。今天想来,庄老师的见识是那么前瞻,与后来推出的《语文课程标准》如出一辙,不愧是语文教育大师!
敬爱的庄杏珍老师走了,但她的思想理念没有走,她对晚辈新人的扶植、关爱没有走,她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师恩如海,千言万语说不完我对庄老师的深深敬意,这里,谨以此文寄托我的哀思和怀念。
(钱锡铭,苏州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现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七彩语文·教师论坛》副主编)
师范毕业被分配到苏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心中甚欢喜。但几个月后,因苏州实小缺老师,把我借过去紧急支援。就这样,我去了苏州实小代课,教四年级数学,还参与了课题实验。到了暑假,局长找我,说:“苏州实小交来申请,说你这段时间教得不错,要求把你留在实小。我们进行了研究,同意苏州实小的请求,把你调入苏州实小。”我惊愕,虽然心里不太愿意,但只能服从组织分配。不过,在实小的教学和课题研究,对我还是有吸引力的,所以也不是很难受。之后两年,继续教数学,直到把这届学生送毕业,并完成了一个课题。
送了一届学生,回下来接了一个班,还是教数学。一个学期后,与我搭班的语文老师调走了,学校通知我,开学改教语文,还是教这个班。我心里有点不高兴,数学教得好好的,何以突然改教语文。临开学教师上班,我坐在办公桌前发呆。庄杏珍老师走到我面前,说:“小钱,还在闹情绪呀。你教语文是我建议的,你学中文的,不教语文教数学岂不可惜?这样吧,星期天你到我家来,我们谈一谈,我把教材和教法给你分析分析。”说着,她给我留下了地址。
星期天一早,我按约来到了庄老师家。庄老师已在门口等我了,她热情地把我请进了书房,还给我泡了杯热茶。坐定以后,庄老师说:“我看过你的档案,你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功底很好,是块教语文的料。语文不像数学那样,几个公式引领下,就可以解决一堆问题。它涉及的范围更广,而且人物情感、时代背景等也复杂多变,需要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去悉心体味。”庄老师打开课本,从整册教材的编排、单元的组合、重点课文的教学,都一一分析给我听。时间飞快地过去,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庄老师一口气讲了三个多小时。我抬头看着庄老师慈祥的脸,很是感动。我瞥见窗外对面一幢楼,墙上有一片爬山虎,想起了肖复兴的那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何等相似的一幕啊!初出茅庐的肖复兴得了文学大师叶圣陶先生的关爱和指点,今天我也得到了一代名师庄杏珍老师的垂青。叶圣陶和庄杏珍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但他们对晚辈学子却是无保留地指点。凛冽的寒冬中,我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开学第一堂课,我走进了教室。学生们都喊了起来:“钱老师,您走错了,这节是语文课。”我笑了笑,说:“没错,从今天开始,我教你们语文了。”望着孩子们疑惑的眼光,我说:“同学们喜欢上钱老师的数学课,相信你们也会喜欢上我的语文课的。”接着,我就娓娓地开讲,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临下课,我才发现庄老师站在窗外听着呢!下课后,庄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说:“不错呀,把课文的内涵、文字的精巧,都找了出来。但今后还要注意一点,语文课不能只是老师的讲坛,不能全是老师把课文精妙告诉学生,要努力让学生自己探索、体味出来,那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庄老师话不多,但切中要害,让学生自己学语文,成了我今后语文教学的宗旨。
就这样,我走上了探索语文教学之路。
两个月后的一天,庄老师突然走进我的教室,听
了一堂语文课。我开始有点紧张,但很快镇定了下来。那天上的是《飞夺泸定桥》,我领学生走进课文,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当时的背景、战斗的激烈、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这堂课学生是激动的,讨论是热烈的,我也感到很满意。课后,庄老师说:“你这堂课有了很大的进步,把学生调动了起来。有一点提醒你注意:今后教学不必课课根据课文情节去展开学习,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比如《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去探究:泸定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红军来之前它是怎样的险?红军要过的泸定桥又变成了怎样一座桥?这样学生对于红军要夺下泸定桥的困难,就一下子有了深切的感受。然后,抓住题目中的‘飞’和‘夺’来展开教学,看看红军是如何‘飞’的,体味红军如何与敌人斗智,感受他们的智慧;再抓住课文中红军‘夺’泸定桥的语句,体会红军如何与敌人斗勇,感受他们的英勇。这样,抓住一点来展开,分线体味,咀嚼文字,就是一种立体型的教学,学生也能始终兴趣盎然,探究不已。所以,我们今后还要重视课文的整体面貌,不能一味地停留在细节的体味。”庄老师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明白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庄老师又说:“我今天是特意不打招呼来听你的课,就是想听最真实的家常课,它最能反映你的教学实际。今后,我还会不定期的搞这种‘突然袭击’哟。”庄老师的话,给了我信心,又给了我压力,我知道,我今后必须全力对待每一堂语文课。
就这样,庄老师一年中听了好几堂这样的家常课,提出了不少建议,我深受启发,教学能力也在提高。
第二年的一天,庄老师又来听我的课。这次上的是《难忘的一课》,课文不长,但写得很有感情。我围绕着一个“情”字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说说,当日本侵略者剥夺台湾人民说中国话时,台湾人民会是怎样的感情?当抗战胜利,打跑了日本侵略者,台湾人民重新获得说中国话权利时,台湾人民又会是怎样的感情?如果你就是作者,与孩子们一起走进教室,倾听久违的汉语课,你的心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感情流淌?……学生们完全融入了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他们的感情也在急剧地起伏。最后,学生们反复诵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课堂达到了感情的高潮。课后,庄老师高兴地说:“今天听到了一堂好课,建议你把这堂课记录下来,写成教学札记,寄给教育刊物。”我听庄老师的话,把此课进行整理,写成文章,寄给了《江苏教育》。不久,此文就发表了,责任编辑还给我寄来了热情洋溢的鼓励信,让我把教学中这样的心得用札记的形式写下来,寄给他们。这是我的第一篇语文教学论文,在两位师长的激励下,我的教学论文开始源源不断地产生。
1994年,为迎接建校90周年,学校决定建一校史馆。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要编一套中国名校丛书,选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有典型意义的20所中小学名校,通过真实的校史资料,来反映百年来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其中,小学选取了两所,一南一北,北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南就是苏州实小。苏州实小自1905年创办以来,一直以教育科研先导著称,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孟禄博士来校参观后,盛赞学校“堪称与欧美一流小学并驾齐驱”。徐天中校长把这两项任务交给了我。我感到了肩头的重量。学校在“文革”浩劫中,许多珍贵的资料被当作“四旧”一把火烧掉了,其中五六十年代几乎是空白。我很着急,徐校长提醒我:“庄杏珍老师是学校‘老人’,何不向她请教?”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又登门寻访。说明来意后,庄老师笑了:“我在学校几十年,经历了很多事,只是印象不是很清晰了,让我慢慢回忆吧。”
以后的几个月,庄老师给我提供了不少学校的资料。我问庄老师:“学校五十年代的复式教学、幻灯教学和‘三珍’(学校三位名字中带‘珍’的老师)最为有名,我想重点写一写,您能向我提供一些材料吗?”庄老师说:“五十年代,是学校科研的又一高峰,黄寰清老师的活页复式教学在全国很有名,《教师报》记者崔石挺先生还专门进行了采访报道,向全国推广。我可以帮你找到当年崔先生的文章和黄老师的教案。幻灯教学是我校最早探索的电化教学,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学校档案室里,还有一些实验报告。至于‘三珍’,是人们对于我们三位老师教学的肯定,当时我们只是教坛新秀,不值得大写特写,留几张照片和教案就行了。”望着庄老师慈祥的面容,我心里一阵激动,庄老师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名满天下,其教学思想在小语界独树一帜。但今天她却一再推辞写自己,其淡薄名利的高风亮节,怎么不让
人感动和敬佩呢?
1997年,我借到江苏省教研室编写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临行前,我去与庄老师话别。庄老师很高兴,握着我的手说:“小钱,祝贺你接受新任务。编写教材是个挑战,我在56年、59年和77年三次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全国统编教材,深知其中的甘辛。编教材选文最关键,不能光看文章本身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涵,还要站在儿童的立场看文章,看它是否符合儿童阅读,儿童是否会喜欢,阅读后对其语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是否有帮助。那些远离儿童的文章,即使语言再优美,内涵再深刻,也与学生的语文学习隔道而行。课文的编排要有整体观念,要注意循序渐进,有利于儿童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还有,课文后练习要注意趣味性,要能引领儿童主动学习、探索。当然,朗读、写字的根本还是必须得到保证的。”庄老师还拿出教材,就具体课文谈了当时他们是怎么编的,遇到了哪些情况,又是如何修改、打磨的,还说了不少教材编写时的趣事。今天想来,庄老师的见识是那么前瞻,与后来推出的《语文课程标准》如出一辙,不愧是语文教育大师!
敬爱的庄杏珍老师走了,但她的思想理念没有走,她对晚辈新人的扶植、关爱没有走,她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师恩如海,千言万语说不完我对庄老师的深深敬意,这里,谨以此文寄托我的哀思和怀念。
(钱锡铭,苏州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现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七彩语文·教师论坛》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