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眼中的世界更精彩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flgvd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软件大开眼界
  长期以来,人类不知道其他动物如何看世界,也不清楚它们看到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樣子。虽然猜测动物在想什么只是个幻想,但还是可以通过研究动物眼睛对光的处理来进行了解。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科学家开发出的一项摄像技术,依靠一款软件让人类从动物的视角来观察世界。这项最新科技揭示了动物眼里与人类迥然不同的精彩世界,令人叹为观止。例如黄色的蒲公英在能看到紫外线的蜜蜂眼中留下了更为明亮的粉红色。花朵上荧光色彩能有效地吸引授粉昆虫,在蜥蜴看来,绿色叶子变成了明亮的橙色。
  科学家通过这款新软件,可以将数码图片转换成动物眼睛里看到的景象,用于分析色彩和模式,或提供捕食者是怎样狩猎以及脆弱的生物是如何自我伪装的新见解。科学家为山雀、孔雀、蜜蜂、雪貂、鱼等常用于研究的动物和人类确定了相机设置的特定数据,以便其他研究人员更容易操作,与此同时,希望有更多人能利用它来对动物色觉进行研究。
  在新软件研发之前,科学家需要将图片叠加起来,再修改为紫外线光通道下的图像,并最终手动转换为动物眼中的图像。整个过程非常繁琐,但有了新技术这个过程变得更简单,只需将标准的数码照片和通过紫外线滤波器处理的照片组合在一起便可,然后生成动物眼睛看到的图像。
  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埃克塞特大学感觉生态学方面的一系列研究中,例如,确定夜鹰如何巧妙伪装以防被潜在的掠食者发现,观察绿色食草蟹身上的颜色变化的研究,通过排卵周期跟踪人类女性脸部颜色变化。
  紫外线拓宽视野
  虽然相当数量的动物可以比人类看到更多的颜色,但是不少哺乳动物只有两种光受体,仅对蓝色和黄色最敏感,无法辨别部分颜色,让它们变成部分色盲。相比之下,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一些昆虫可以见到4种甚至更多原色,它们中有许多还可以看到紫外线范围内的光。
  蛇与众不同,有两套视觉系统。一套是擅长分辨颜色的眼睛,另外还有一对像红外探测器一样感知并“看到”生物的“眼睛”。人一旦被蛇看到,便很难摆脱它。幸运的是,多数蛇遇到人时选择的是逃走而不是攻击。还有一些动物能够分辨振光,即在一个固定平面振动的光波。例如,作为一种动作神速的掠食者,螳螂虾可以分辨出12种颜色和多种形式的偏振光,相比之下人类只能分辨出其中3种。


  白天,响尾蛇对色彩的分辨力并不强,到了晚上分辨力则大大提高。响尾蛇除了有许多视杆细胞之外,最独特的是能够辨别红外线。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理学教授戴维·朱利叶斯发现,响尾蛇与蟒蛇相似,拥有一种名叫“窝器”的特殊感知器官,这对小孔分别位于其眼睛与鼻孔之间。“窝器”内有一层能感应温度的薄膜,与薄膜相连的神经细胞上有一种神经接受器,能够将红外线转化为神经信号。人体也有同样的接受器,在吃芥末酱等辛辣食物时,它就会让我们感觉到舌头刺痛。但是对蛇而言,这种接受器能检测到附近猎物的体温。
  和人类一样,蜜蜂也是三色视者。它的感光器对红色不敏感,对黄色、绿色、蓝色和紫外线敏感。事实上,蜜蜂能分辨许多种紫外线光谱范围内的光线。能看见紫外线的能力使得它们眼中的花卉几乎呈现出荧光色,显得格外鲜艳,蜜蜂就是通过辨认花瓣上的图案找到花蜜。与人眼只有一对晶状体不同,蜜蜂复眼里有成千上万的晶状体,看上去像足球的表面一样,每一个晶状体都会产生一个“像素”。但这一视觉机制使蜜蜂眼睛的分辨率极低,致使眼中的世界非常模糊。
  鸟类与人类不同,属于四色视者。眼中的4种视锥细胞能让它们辨别红色、绿色、蓝色和紫外线。对喜欢捕食昆虫的鸟类来说,这一点尤其有用。其中一些肉食鸟的视力特别好,像巨鹰的视觉分辨率高出人类25倍。鸽子的视锥细胞比人类多得多,这说明它们可看到至少5种光谱带。它们可以分辨出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擅长分辨色彩的动物。
  昆虫大多有着类似圆点的眼睛,一个眼球中有3万个晶状体的昆虫有很多。因为眼睛的分段结构特殊,所以看物体与人类相差极大。它们可借助视觉感知动作分辨颜色,但是能力通常不及其他动物。蜻蜓可能是其中最有趣的昆虫,大脑运转速度非常快,大部分动作都可以用慢动作的方式来感知,因此很难被消灭。
  对鸟类、爬行动物和许多昆虫来说,紫外线非常重要。它们在求偶表演中,靠丰富多彩的颜色来吸引异性。当孔雀在寻找潜在的伴侣时,眼中的紫外线受体使它看到的颜色更加明晰,那不是我们眼中绿蓝相间的美丽彩屏,而是一种更鲜艳的羽毛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特纳利夫岛上的蜥蜴具有更强的紫外线视力。它们能看见对方脸颊的蓝色斑块等更加微小的彩色细节。
其他文献
唐代是一个盛产诗人的时代。  他,不是最顶尖的歌王,却以豪气雄霸千古。  他,以浪子之身被朝廷流放至“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却依然高歌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时代最强音。  他,以达天知命、笑看人生的不凡气度,展示自己的坚毅高洁、铮铮傲骨。  他,以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超越苦难,走向未来。  他,就是诗豪———刘禹锡。  风云少年  他本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云少年。二十一岁登
期刊
期刊
两个人到林子里打猎,看到一个洞,其中一人捡起地上的一小石块,扔进去,过了许久也没有听到石块落地的声音。  “找个重些的东西试试看。”另一个人说。  他俩四下里找寻,看见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砣,搬起来就往洞里一扔。5秒钟后,一头山羊风驰电掣般奔跑过来,一头栽入洞中。  “天哪,怎么会这样!”他们惊讶得不得了。  眨眼的工夫,一个人奔跑过来,看见他俩,气喘吁吁地问:“看见我的山羊了吗?”  “看見了,”他
期刊
一位老师给班里11岁大的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让他们的父母给他们讲个故事,故事结束时说出寓意。  第二天,孩子们回来,一个接一个开始讲自己的故事。  艾希礼说:“我爸爸是个农民,我们有很多鸡下的蛋。有一次我们去市场,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放在汽车前排座上。汽车驶过路上的一个坎时,鸡蛋全部飞起来,摔坏了,弄得一团糟。”  “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老师问。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很好。”老
期刊
我不懂技术,但尊重技术  人们一直认为阿里巴巴的技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差的,百度李彦宏懂技术,腾讯马化腾学技术,只有马云什么都不学,认为马云很差。其实,正因为我不懂技术,我们公司的技术才最好。因为我不懂技术,所以我才很尊重技术,我就没法和技术人员吵架。如果我很懂技术,技术人员就会很悲哀,我会三天两头地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因为我不懂,我才会好奇、敬仰地看着他们说和做。  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在
期刊
小孩子大概都有过被老师或家人教着树立远大理想的时刻,长大了要做一名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每一个词看起来都那么伟大、完美,像几十年、上百年后的历史定论。那些时候我们不懂,因为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我们每学一篇课文,作者或人物介绍上都是“我国(某时期/某朝代)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其中又以文学家居多,大概正因为是“文学家”才得以留下文字。我不知道别人长大后是否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理想,我还清楚地记得
期刊
臺风的肆虐吹不散夏日的炙热,以至于匆匆路过的立秋悄然无息,令人猝不及防。不知是时间流逝于倏忽,抑或是温室效应来得猖狂,如今秋天的存在感越发稀薄,仿佛酷夏之后便是寒冬。  然而,有一个地方的秋天却是一场盛典,艺术家纷纷前往汲取创作养分,并塑造了一个生动诗意的称呼———晒秋。  曾经,晒秋习俗是南方山区多地共有的农俗,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习俗的式微犹如秋天在夏冬之间消失了一样。然而,在婺源县的篁岭村,
期刊
身世:他出生在赤贫之家  清朝末年,山东堂邑县西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武家庄(现属冠县柳林镇),居民约有一百户,绝大部分人家都贫困不堪。  村里有一个叫武宗禹的汉子,多年前与一个姓崔的姑娘结婚,育有两儿一女。  和邻居们一样,他们的日子过得很紧巴,几亩薄田难以维持日常生活,于是武宗禹不得不经常给地主家做些零工,勉强活命。  就在这种家境下,武宗禹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生日是1838年农历十月十九。大儿子
期刊
西班牙巴塞罗那有一个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报亭,是卖报人亚历山大的祖产,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曾是它的主人。在这70多年里,这个报亭“1米都没有挪动过”,就像是这座城市的老朋友。当然,它还不够老,亚历山大说,和巴塞罗那那些留存了上百年的报亭相比,自己这个只能算是小字辈。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有一个叫胡斯尼的教书匠。他喜欢游历世界,每到一个国家,他总要与当地的报刊亭合影留念。他将这个小小的角落,视为当地文化
期刊
生物多样性减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减少速度惊人。面对这种结果,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人类的行为直接和间接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減少,尤其是人类开垦荒地、砍伐森林以及大规模的工业化导致气候变暖,造成了物种的减少,甚至使一些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已到危险境地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识别的物种数量大约是175万,其中大部分是诸如昆虫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