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的思想变化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步伐变快,导致父母工作忙碌很少有时间去教育子女,父母对学校的教育依赖感也越来越重。所以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也必须做出一系列行动,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教育;习惯培养
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所以多会选择由上一辈来照顾子女,但大多数长辈较为溺爱孩子,对孩子身上的种种问题也都不会进行纠正,这样慢慢的就会养成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现阶段的社会迷惑太多,导致学生是非分辨能力较差,甚至有些学生会出于好奇会去模仿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许多小学生会出现满口脏话、随地吐痰等极度不文明的现象。因此,我们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就应在改变学生不良习惯方面着手,花时间、精力,耐心、细心地去总结,并通过细心的观察创设出不同的教学形式去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
一、教师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常情况下,身教的作用都大于言教。学生喜欢模仿,因此老师和其他学生会对学生本身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确保自己有良好的品行,并且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另外,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向正面的榜样模仿和学习,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帮助。但如果教师的品行很差,有不良的习惯,就也会加剧学生坏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与进步,反省自己的言行,争取在学生面前呈现一个完美的形象。
例如,在教育学生“学会整洁和干净”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教师就需要在平时注意自己的仪表和形象,如果教师在平日是浓妆艳抹或者不修边幅的形象,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并且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这才是正确的仪表形象;其次,教师应该穿着大方、得体,这样给学生讲授“整洁观念”时,就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再次,在平日的教学和活动当中,教师也应多说“谢谢”、“对不起”、“不客气”之类的礼貌用语,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班主任发现有的学生在吃饭的时候吃得很快,而且有挑食的习惯,于是班主任利用合适的时机对一些拥有正确饮食习惯的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引导那些挑食的学生逐渐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二、注重耐心引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形成的必备品质,但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容易养成诸多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所以说,小学班主任应该通过耐心的引导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文明礼仪、课堂纪律等方面的明确要求,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影响与示范作用,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班主任在班级中设置了班级制度,并将设置好的班级制度下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仔细阅读,熟悉班级制度的内容。以班级制度的第一条注意班级卫生为例,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会在班级中进行一圈巡视,发现地上垃圾后,便将其捡起,与此同时,再让班级学生阅读班级制度。这样一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注重耐心引导,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三、进行多元活动,搭建课外教育平台
兴趣是培养学生最好的手段,所以在培养特殊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兴趣入手:(1)开展主题竞赛活动。我们可以在班会和固定时间开展不同形式的趣味竞赛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学生动手、语言、头脑发育等能力。如,我们可以开展“植树”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种花和浇水施肥等,还要求学生根据进行情况写下观察日记。同时,我们要及时告诉家长此次教学主题的内容,让家长陪同学生一起照顾花草。最后在结束后,我们还要评选出最优秀的观察日记。(2)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找一个公共场所作为一个学生成长的课堂,如进行“爱护环境”实践活动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去捡垃圾,并且要教导学生不能随手扔垃圾、要保护环境、要爱护劳动人民的成果。(3)推行值日班长制度。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轮流的当值班长,并且在学生当着班长的当天,教师要为学生佩戴标识,并在黑板上写上她的名字。同时,这位班长要同老师一起监督其他学生学习、作业、课堂纪律等情况,这样学生的自理能力就会大大提升。
总之,矫正学生不良的行為习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作为教师的一定要注重创新方式,努力转变学生的习惯。同时,所以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并根据其自身特点帮助引导其完善自身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凤霞.小学教育重在习惯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12(S2):13-14.
[2]马社英.小学教育重在习惯培养[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116-117.
关键词:小学;教育;习惯培养
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所以多会选择由上一辈来照顾子女,但大多数长辈较为溺爱孩子,对孩子身上的种种问题也都不会进行纠正,这样慢慢的就会养成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现阶段的社会迷惑太多,导致学生是非分辨能力较差,甚至有些学生会出于好奇会去模仿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许多小学生会出现满口脏话、随地吐痰等极度不文明的现象。因此,我们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就应在改变学生不良习惯方面着手,花时间、精力,耐心、细心地去总结,并通过细心的观察创设出不同的教学形式去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
一、教师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常情况下,身教的作用都大于言教。学生喜欢模仿,因此老师和其他学生会对学生本身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确保自己有良好的品行,并且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另外,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向正面的榜样模仿和学习,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帮助。但如果教师的品行很差,有不良的习惯,就也会加剧学生坏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与进步,反省自己的言行,争取在学生面前呈现一个完美的形象。
例如,在教育学生“学会整洁和干净”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教师就需要在平时注意自己的仪表和形象,如果教师在平日是浓妆艳抹或者不修边幅的形象,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并且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这才是正确的仪表形象;其次,教师应该穿着大方、得体,这样给学生讲授“整洁观念”时,就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再次,在平日的教学和活动当中,教师也应多说“谢谢”、“对不起”、“不客气”之类的礼貌用语,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班主任发现有的学生在吃饭的时候吃得很快,而且有挑食的习惯,于是班主任利用合适的时机对一些拥有正确饮食习惯的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引导那些挑食的学生逐渐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二、注重耐心引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形成的必备品质,但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容易养成诸多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所以说,小学班主任应该通过耐心的引导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文明礼仪、课堂纪律等方面的明确要求,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影响与示范作用,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班主任在班级中设置了班级制度,并将设置好的班级制度下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仔细阅读,熟悉班级制度的内容。以班级制度的第一条注意班级卫生为例,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会在班级中进行一圈巡视,发现地上垃圾后,便将其捡起,与此同时,再让班级学生阅读班级制度。这样一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注重耐心引导,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三、进行多元活动,搭建课外教育平台
兴趣是培养学生最好的手段,所以在培养特殊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兴趣入手:(1)开展主题竞赛活动。我们可以在班会和固定时间开展不同形式的趣味竞赛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学生动手、语言、头脑发育等能力。如,我们可以开展“植树”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种花和浇水施肥等,还要求学生根据进行情况写下观察日记。同时,我们要及时告诉家长此次教学主题的内容,让家长陪同学生一起照顾花草。最后在结束后,我们还要评选出最优秀的观察日记。(2)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找一个公共场所作为一个学生成长的课堂,如进行“爱护环境”实践活动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去捡垃圾,并且要教导学生不能随手扔垃圾、要保护环境、要爱护劳动人民的成果。(3)推行值日班长制度。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轮流的当值班长,并且在学生当着班长的当天,教师要为学生佩戴标识,并在黑板上写上她的名字。同时,这位班长要同老师一起监督其他学生学习、作业、课堂纪律等情况,这样学生的自理能力就会大大提升。
总之,矫正学生不良的行為习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作为教师的一定要注重创新方式,努力转变学生的习惯。同时,所以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并根据其自身特点帮助引导其完善自身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凤霞.小学教育重在习惯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12(S2):13-14.
[2]马社英.小学教育重在习惯培养[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