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学上有一个“海因里希法则”,即1:29:300,说的是1件重大事故的背后必有29件轻微事故,还隐藏了300件潜在的隐患。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应该重视的是300,避免29,杜绝1。
西安往南2小时车程,就到了陕西山阳县。
徐毓才,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在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的办公室里来了一群人——要找领导解决一起医患纠纷。
分管医改、医政和新农合等医疗工作的徐毓才,是一位基层医改的践行者。对于这起医患事件,他曾在家属找上门来的前一天,接到过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电话,“40天前,一村民从树上坠落,到村卫生室就诊,村医建议送医院检查,伤者没有去而次日死亡,后下葬。近日家属突然到公安部门报案,说村医打针打死了人。”
面对家属,徐毓才凭经验做了初步处理,耐心地解释了近1小时后家属散去。解释之外,他给了死者家属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的电话。
事后徐毓才将此案例发到微博上,迅速被网友转发了几十条。对于类似的医患纠纷,他几乎每月处理一起。而在医患纠纷中的周旋,往往让他更深刻地感受到医改的艰难和重要性。
处理医患的“海因里希法则”
调解医患纠纷是徐毓才的工作内容之一。2010年6月调任山阳县卫生局之前,他在乡镇卫生院当过医生、在卫校当过老师,在山阳县医院干过12年副院长。对每一次医患纠纷的事发与解决,他会写上纪实日记,并配上点评。
经他解释之后,采访中遇到的纠纷很好地得到了消弭处置。而2012年9月份发生的一起纠纷,调解工作却不这么简单。
2012年9月,某村一位48岁农民胡某因高血压病继发脑出血,找村医到家中为其救治,输液过程中死亡,家属要求赔偿,因费用达不成协议引发纠纷。
事情发生在2012年9月19日凌晨4点左右,当时胡某感觉头痛、头晕、呕吐,6点左右其丈夫邬某到本村卫生室找村医,村医觉得病情较重,告知立即转院。家属未听从继而又找邻村村医邬某某(与死者丈夫为伯叔弟兄)去上门诊治。出于亲戚关系难以拒绝,邬村医随后就带了对症处理的药品,骑着摩托车一起到了胡某家中。后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病情加重未及时获得抢救。
胡某死亡之后,前两日家属没提出任何要求。从第3日起,家属要求赔偿,情绪激动,将花圈等摆放在村医家门口。一开始提出赔偿30万,村医无法承担要求走医疗鉴定按责任大小赔偿。经过多轮讨价还价,迫于压力,村医的给价极速上涨,已达7.5万元。实际上,家属对胡某因高血压并发意外脑出血的死因表示认同。
“我预感到‘刹车’失灵,估计村医已崩溃。下午,带医政股干部和镇卫生院院长,会同镇政府等有关部门一行人赴现场,本着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实事求是的原则,继续调处。”徐毓才回忆说。
“但是家属‘少了11万元不谈’,并扬言‘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宁愿有两个人坐牢,也要把这事弄下来。不行他们就到市上、省上去闹,去上访。’”
村医认为胡某主要是因为疾病死亡,对于家属提出的11万赔偿无法接受。经过调解,最终签订赔偿5.4万的协议。
对于基层医院管理以及医患纠纷的处理,徐毓才似乎已经总结出一套经验。从这起纠纷中,他得出值得思考的几点:一是村医面对这类事件缺乏警觉与处理基本知识。二是患方明显有人借机敛财,采取“上访”、“闹大”、“媒体介入”等各种政府“最怕”的威胁方式,向政府施加压力。三是政府要积极介入,公正处置。
徐毓才在纪实日记里写道:“在处理医患纠纷方面,政府最需要的不应该是‘息事宁人’和‘花钱买平安’,这样只会是事越来越多,人越来越不宁,钱花得越来越多,平安却越来越少。政府最需要的是公平和正义,在追求公平与正义的过程中,彰显政府的公信力,这样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在一次县直医疗机构领导会议上,徐毓才重点谈了如何下决心遏制医疗纠纷频发:“我说的经营,是经营人心,是让患者满意、员工满意,通过满意来创造效益,而不是两眼只盯着钱。管理学上有一个‘海因里希法则’即1:29:300,说的是1件重大事故的背后必有29件轻微事故,还隐藏了300件潜在的隐患。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应该重视的是300,避免29,杜绝1。”
为村医代言
2013年4月,针对县镇村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徐毓才用半个多月的时间组织了12场巡回培训,“早上讲医疗安全形势和防范,下午讲医疗安全的应对及管控。山阳县共23个镇,三个县级医院,每场100多人,有的达到200多人。”徐毓才说,“每次培训后做调查,大家感觉培训对日常工作很有帮助。”
因为给村医培训、处理医患纠纷以及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徐毓才与村医的交道颇多,十分了解他们的处境。聊起村医,他显得忧喜参半。
近3年内,山阳县基层卫生院、卫生室有34名医务人员流失。“村医跑到民营医院或私立诊所了,卫生院的跑到县级公立医院或市里去了。”
在山阳县,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实行了“安心工程”,为什么还有医生流走?
徐毓才多年观察后得出结论:县级医院扩张后抽力强,基层吸引力缺乏。徐毓才曾就基层为何留不住人的问题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分析村医的处境为:事多了钱少了心累了,后顾之忧难解,村医出现老龄化,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
按政策规定,目前村医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补偿的三部分:一是基本医疗服务补偿,即药品零差率补偿,陕西平均每年每人一万元。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按照实际服务量实行年初预拨,年中考核增拨,年末考核兑现,要求村医干多少活拿多少钱。由于部分人口外出打工,医疗服务的量上不去,最后则演变成要么造假,要么完不成任务得不到报酬。三是一般诊疗费收入。
说起一般诊疗费,徐毓才则直言“真是一个糊涂政策。”他认为:“标准太低,无法体现劳动价值。按规定每诊次收费5元,来卫生室就诊的都是乡里乡亲,有时买点零散的用药,药价都是清楚的,村医也不好意思加收5元诊疗费。只有输液治疗时才‘偷偷加进去’。”
西安往南2小时车程,就到了陕西山阳县。
徐毓才,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在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的办公室里来了一群人——要找领导解决一起医患纠纷。
分管医改、医政和新农合等医疗工作的徐毓才,是一位基层医改的践行者。对于这起医患事件,他曾在家属找上门来的前一天,接到过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电话,“40天前,一村民从树上坠落,到村卫生室就诊,村医建议送医院检查,伤者没有去而次日死亡,后下葬。近日家属突然到公安部门报案,说村医打针打死了人。”
面对家属,徐毓才凭经验做了初步处理,耐心地解释了近1小时后家属散去。解释之外,他给了死者家属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的电话。
事后徐毓才将此案例发到微博上,迅速被网友转发了几十条。对于类似的医患纠纷,他几乎每月处理一起。而在医患纠纷中的周旋,往往让他更深刻地感受到医改的艰难和重要性。
处理医患的“海因里希法则”
调解医患纠纷是徐毓才的工作内容之一。2010年6月调任山阳县卫生局之前,他在乡镇卫生院当过医生、在卫校当过老师,在山阳县医院干过12年副院长。对每一次医患纠纷的事发与解决,他会写上纪实日记,并配上点评。
经他解释之后,采访中遇到的纠纷很好地得到了消弭处置。而2012年9月份发生的一起纠纷,调解工作却不这么简单。
2012年9月,某村一位48岁农民胡某因高血压病继发脑出血,找村医到家中为其救治,输液过程中死亡,家属要求赔偿,因费用达不成协议引发纠纷。
事情发生在2012年9月19日凌晨4点左右,当时胡某感觉头痛、头晕、呕吐,6点左右其丈夫邬某到本村卫生室找村医,村医觉得病情较重,告知立即转院。家属未听从继而又找邻村村医邬某某(与死者丈夫为伯叔弟兄)去上门诊治。出于亲戚关系难以拒绝,邬村医随后就带了对症处理的药品,骑着摩托车一起到了胡某家中。后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病情加重未及时获得抢救。
胡某死亡之后,前两日家属没提出任何要求。从第3日起,家属要求赔偿,情绪激动,将花圈等摆放在村医家门口。一开始提出赔偿30万,村医无法承担要求走医疗鉴定按责任大小赔偿。经过多轮讨价还价,迫于压力,村医的给价极速上涨,已达7.5万元。实际上,家属对胡某因高血压并发意外脑出血的死因表示认同。
“我预感到‘刹车’失灵,估计村医已崩溃。下午,带医政股干部和镇卫生院院长,会同镇政府等有关部门一行人赴现场,本着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实事求是的原则,继续调处。”徐毓才回忆说。
“但是家属‘少了11万元不谈’,并扬言‘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宁愿有两个人坐牢,也要把这事弄下来。不行他们就到市上、省上去闹,去上访。’”
村医认为胡某主要是因为疾病死亡,对于家属提出的11万赔偿无法接受。经过调解,最终签订赔偿5.4万的协议。
对于基层医院管理以及医患纠纷的处理,徐毓才似乎已经总结出一套经验。从这起纠纷中,他得出值得思考的几点:一是村医面对这类事件缺乏警觉与处理基本知识。二是患方明显有人借机敛财,采取“上访”、“闹大”、“媒体介入”等各种政府“最怕”的威胁方式,向政府施加压力。三是政府要积极介入,公正处置。
徐毓才在纪实日记里写道:“在处理医患纠纷方面,政府最需要的不应该是‘息事宁人’和‘花钱买平安’,这样只会是事越来越多,人越来越不宁,钱花得越来越多,平安却越来越少。政府最需要的是公平和正义,在追求公平与正义的过程中,彰显政府的公信力,这样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在一次县直医疗机构领导会议上,徐毓才重点谈了如何下决心遏制医疗纠纷频发:“我说的经营,是经营人心,是让患者满意、员工满意,通过满意来创造效益,而不是两眼只盯着钱。管理学上有一个‘海因里希法则’即1:29:300,说的是1件重大事故的背后必有29件轻微事故,还隐藏了300件潜在的隐患。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应该重视的是300,避免29,杜绝1。”
为村医代言
2013年4月,针对县镇村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徐毓才用半个多月的时间组织了12场巡回培训,“早上讲医疗安全形势和防范,下午讲医疗安全的应对及管控。山阳县共23个镇,三个县级医院,每场100多人,有的达到200多人。”徐毓才说,“每次培训后做调查,大家感觉培训对日常工作很有帮助。”
因为给村医培训、处理医患纠纷以及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徐毓才与村医的交道颇多,十分了解他们的处境。聊起村医,他显得忧喜参半。
近3年内,山阳县基层卫生院、卫生室有34名医务人员流失。“村医跑到民营医院或私立诊所了,卫生院的跑到县级公立医院或市里去了。”
在山阳县,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实行了“安心工程”,为什么还有医生流走?
徐毓才多年观察后得出结论:县级医院扩张后抽力强,基层吸引力缺乏。徐毓才曾就基层为何留不住人的问题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分析村医的处境为:事多了钱少了心累了,后顾之忧难解,村医出现老龄化,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
按政策规定,目前村医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补偿的三部分:一是基本医疗服务补偿,即药品零差率补偿,陕西平均每年每人一万元。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按照实际服务量实行年初预拨,年中考核增拨,年末考核兑现,要求村医干多少活拿多少钱。由于部分人口外出打工,医疗服务的量上不去,最后则演变成要么造假,要么完不成任务得不到报酬。三是一般诊疗费收入。
说起一般诊疗费,徐毓才则直言“真是一个糊涂政策。”他认为:“标准太低,无法体现劳动价值。按规定每诊次收费5元,来卫生室就诊的都是乡里乡亲,有时买点零散的用药,药价都是清楚的,村医也不好意思加收5元诊疗费。只有输液治疗时才‘偷偷加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