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水平人才,这便需要地方高校不断加强产学研建设。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产学研建设的内涵及意义,然后分析了加强高校产学研建设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产学研建设 服务地方 经济社会能力
中图分类号:C-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0163-01
1.前言
高校是科技、知识和人才的聚集地,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的主要阵地。地方高校利用独有的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与地方经济建设进行科学合作,不但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且能够积极的促进高校内部建设和声誉地位提高,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校走产学研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合作的道路,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2.高校产学研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2.1 内涵
产学研,是指由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业务关联、利益分摊而形成的致力于实现基础、开发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的合作组织,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科研生产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形式。
2.2 意义
产学研结合是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实现各种要素最佳组合,培养创新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推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地方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尽职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3.加强高校产学研建设的措施
3.1 积极探索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
(1)积极探索园区服务型合作模式。大力发展园区服务型产学研合作,强化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功能,依托各地的工业园区、高新园区、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科技创新园区。充分发挥高校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在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培训、创业辅导、开拓市场、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法律咨询、信用评价、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服务优势,通过在园区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构建人才培养工作新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大力推进校域产学研合作。借鉴国内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在省内大力推进校域产学研合作试点,高校要主动与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科技产品开发、创新平台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实现高校与地方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3)不断创新合作形式。整合高校优势学科和技术优势资源,联合具备实力的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构建集项目、人才、基地、产业于一体,“开发-中试-产品-商品”无缝链接的战略合作平台,积极争取企业在高校设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机构,围绕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共同组建科技成果中试基地。重点面向中小企业需求,积极参与关键技术研发,帮助企业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破解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2 加快高校产学研结合平台建设
(1)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有效整合高校已有的科研资源,把高校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成为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有效平台。联合企业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研究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实现成果就地直接转化。积极参与企业申报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积极争取企业出资依托高校建设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着力打造一批产学研结合的高端平台。
(2)加强技术创新共享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人才和资源方面的合作共享,积极推动重大科研设备共享共用,逐步实现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科技成果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高校科研资源,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逐步实行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科研仪器设备和科研课题对外开放,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开展合作研究。
(3)加快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高校科技人才及成果信息资源库、企业科技需求信息库,及时动态发布高校科研成果信息和企业最新技术需求信息,逐步完善产学研合作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建设,通过举办高校科技成果展示会、推介会、交易会、洽谈会和各种论坛等途径,拓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促进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技术需求有效对接,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条件的高校应专门设置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水平。
3.3 推进高校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1)建立与完善统筹协调机制。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成立产学研合作专门工作机构,加强校内各单位、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加强与各级教育、科技、产业部门的有效沟通,形成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合力;科学制订产学研结合工作规划,并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强化产学研结合工作措施,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2)建立与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把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和贡献度纳入高校科技水平的评价指标,提高高校科研选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对科研评价结果的使用,鼓励高校理工科教师和科研人员每年到企业从事一定时间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并把服务企业的时间、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成果转化所产生的效益,与其年度绩效考核、工资福利等挂钩,并作为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条件。
(3)建立与完善利益保障机制。坚持“互惠互利、公平合理、体现智慧贡献大小”的利益分配原则,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校人事与科技管理机制,允许高校科研人员保留校内工作岗位,停薪留职,携带科技成果进入企业,以协作者、经营者或管理者的身份参与企业工作;允许高校科研人员个人将学校技术成果作为投资股本入股、按规定比例占有股权并分红,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5.结束语
高校产学研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合作,是发挥高校科研優势和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来,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在不断进步,地方经济社会对科技投入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高校产学研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日趋显现。合理利用科技人才优势和科学合理的产学研建设模式,必然会实现高校良性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腾飞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盛定高,马宪亭.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大家,2010(2).
[2] 葛继宏.谈高校产学研合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管理观察,2010(8).
[3] 王凯,杨广敏,敏王勇.基于“产学研用”联盟的“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商场现代化,2012(1).
[4] 王兆峰,段锦.民族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研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作者简介
江晶,女,1986.02,汉,山东,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关键词]产学研建设 服务地方 经济社会能力
中图分类号:C-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0163-01
1.前言
高校是科技、知识和人才的聚集地,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的主要阵地。地方高校利用独有的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与地方经济建设进行科学合作,不但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且能够积极的促进高校内部建设和声誉地位提高,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校走产学研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合作的道路,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2.高校产学研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2.1 内涵
产学研,是指由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业务关联、利益分摊而形成的致力于实现基础、开发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的合作组织,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科研生产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形式。
2.2 意义
产学研结合是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实现各种要素最佳组合,培养创新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推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地方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尽职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3.加强高校产学研建设的措施
3.1 积极探索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
(1)积极探索园区服务型合作模式。大力发展园区服务型产学研合作,强化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功能,依托各地的工业园区、高新园区、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科技创新园区。充分发挥高校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在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培训、创业辅导、开拓市场、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法律咨询、信用评价、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服务优势,通过在园区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构建人才培养工作新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大力推进校域产学研合作。借鉴国内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在省内大力推进校域产学研合作试点,高校要主动与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科技产品开发、创新平台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实现高校与地方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3)不断创新合作形式。整合高校优势学科和技术优势资源,联合具备实力的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构建集项目、人才、基地、产业于一体,“开发-中试-产品-商品”无缝链接的战略合作平台,积极争取企业在高校设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机构,围绕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共同组建科技成果中试基地。重点面向中小企业需求,积极参与关键技术研发,帮助企业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破解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2 加快高校产学研结合平台建设
(1)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有效整合高校已有的科研资源,把高校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成为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有效平台。联合企业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研究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实现成果就地直接转化。积极参与企业申报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积极争取企业出资依托高校建设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着力打造一批产学研结合的高端平台。
(2)加强技术创新共享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人才和资源方面的合作共享,积极推动重大科研设备共享共用,逐步实现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科技成果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高校科研资源,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逐步实行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科研仪器设备和科研课题对外开放,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开展合作研究。
(3)加快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高校科技人才及成果信息资源库、企业科技需求信息库,及时动态发布高校科研成果信息和企业最新技术需求信息,逐步完善产学研合作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建设,通过举办高校科技成果展示会、推介会、交易会、洽谈会和各种论坛等途径,拓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促进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技术需求有效对接,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条件的高校应专门设置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水平。
3.3 推进高校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1)建立与完善统筹协调机制。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成立产学研合作专门工作机构,加强校内各单位、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加强与各级教育、科技、产业部门的有效沟通,形成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合力;科学制订产学研结合工作规划,并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强化产学研结合工作措施,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2)建立与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把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和贡献度纳入高校科技水平的评价指标,提高高校科研选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对科研评价结果的使用,鼓励高校理工科教师和科研人员每年到企业从事一定时间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并把服务企业的时间、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成果转化所产生的效益,与其年度绩效考核、工资福利等挂钩,并作为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条件。
(3)建立与完善利益保障机制。坚持“互惠互利、公平合理、体现智慧贡献大小”的利益分配原则,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校人事与科技管理机制,允许高校科研人员保留校内工作岗位,停薪留职,携带科技成果进入企业,以协作者、经营者或管理者的身份参与企业工作;允许高校科研人员个人将学校技术成果作为投资股本入股、按规定比例占有股权并分红,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5.结束语
高校产学研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合作,是发挥高校科研優势和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来,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在不断进步,地方经济社会对科技投入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高校产学研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日趋显现。合理利用科技人才优势和科学合理的产学研建设模式,必然会实现高校良性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腾飞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盛定高,马宪亭.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大家,2010(2).
[2] 葛继宏.谈高校产学研合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管理观察,2010(8).
[3] 王凯,杨广敏,敏王勇.基于“产学研用”联盟的“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商场现代化,2012(1).
[4] 王兆峰,段锦.民族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研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作者简介
江晶,女,1986.02,汉,山东,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