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院的内部审计目的在于建立健全整个医院的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医院进行绩效考核时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医疗单位绩效考核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制约着医疗卫生系统的健康快速发展。新形势下,医院应通过重新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强化内部审计,为医院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与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医院 绩效考核 内部审计
【分类号】:F272;F239.45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主体,承担着社会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医疗部门绩效工资考核的初步建立,公立医院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深化医院内部绩效考核改革,建立健全适合自身发展的分配机制,成为吸引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单位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建立健全适合医院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机制,其核心是将各科室的收支结余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在量化考核指标的同时做到明确计算公式、公开倾斜科室、明示照顾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科室有章可循,在严格遵守“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两个零增长”指标前提下,开源节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随着医疗单位绩效考核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医疗卫生系统的健康快速发展。比如:
1.资金投入不足,医疗药品限价制约。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仍然显得不足,一方面是对基础性医疗卫生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对医疗项目及药品价格的限定。从而使医院在经费投入与学科发展环节受到了制约。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医院绩效考核中不能对所有科室像企业一样以一个诸如利润率的标准进行考核. 而在目前进行医疗绩效考核时常常以一个科室或一个医疗组的收入指标为依据,计算其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绩效考核。
2.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的标准难以定夺。医疗卫生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医务人员为病患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如何衡量,是否及时的提供了最准确的治疗方案,其服务态度是否让病患满意,一直以来都难以以一个很好的标准来衡量。因此,如何将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的标准运运到绩效考核中是医院绩效考核的重点与难点。
3.财务分析工作薄弱。目前大部分医疗卫生系统只重视预算和会计核算,忽视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性,财务分析工作基本处于未开展状况,致使目前资金管理松散,使用效率不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财务部门作为医院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医院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分析系统,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医院决策支持信息,提高医院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位和作用
内部审计是采取系统、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的目标。医疗系统内部审计的职能长期以来一直定位于评价和监督,而监督依然是基本职能,重点应放在促进部门和加强医院管理及内部控制和提高效益上;应把定位点确定在为医院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效益上,由监督型的审计向管理型的审计转变。在审计工作中需进行及时广泛的沟通协调,取得成果与效益,做到有所作为,内部审计的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从而更加充分发挥其为医院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与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的作用。
1、保证信息真实可靠。进行绩效考核,信息的可靠和完整是整个过程的依据和基础。如具体收入规划,入账的具体时间,转科病人费用的归集,退药费用的具体信息等等,都决定了绩效考核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2、有利于保护医院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内审部门对医院经济活动的检查分析,特别是对于医疗材料招投标的严格审核,能有效制止各科室铺张浪费,医疗材料的合理领用,及时堵塞医院财务漏洞,有效防范资产的流失。
3、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通过内审部门的检查分析,消除绩效考核中的盲点,充分挖掘医院发展的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医院管理效益的提高与发展。
4、有利于建立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整个医院管理水平。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评价,改进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三、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1、结合医院的特定情况开展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应结合医院的特定情况开展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1)加强医院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审计。预算管理已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但很多医院的内审部门并没有参与预算管理过程,也没有对预算合理性及科学性做出评价。为保证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科学有效,审计部门应对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予以审计,重点对其合规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计。(2)加强医疗专项科研项目的审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医疗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内部审计部门应对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价,选择重点定期进行审计,确保医疗科研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实现预期的效益。(3)加强基建、引进先进设备项目的审计。随着国家对基础医疗投入规模的扩大,各医院不断扩大医疗规模,更新基础设施、引进进口先进设备,为了更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审计,保证各项工程费用和设备资金的有效控制,切实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必须把加强工程全过程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实现从项目立项、计划、设计、招投标、工程结算到工程财务决算的全过程审计,对各个环节严格审核把关,最大限度地为医院节约更多的建设投资资金,实现建设资金效益最大化。
2、加强医院的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医院的理财环境不断变化,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风险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医院应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种风险因素,确保医院拥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过程并使其发挥作用。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利用医院现有的资源加快医院周转率、使用率,合理节约资源,避免浪费,这些都是合理制定绩效考核制度不可忽视的问题。
3、加强财务分析和决策评价工作。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许多医院引进了企业式的管理模式,其进行成本核算,制定预算目标,加强内部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定位于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对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增加价值上,对固定资产的购买和投资的项目审计中,而非只是固定资产的价格是否合理,社会采购的手续是否完备,投资协议的签定是否完整,而应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是否应该投资,是否确实需要购买,投资回收期多长,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是否通过租赁或合作来选择更好的方案等。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状况,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程度和有效性,寻找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向医院管理层提出合理化管理建议,以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因素,从而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绩效考核制度。
综上,如果说绩效考核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天平,那么绩效考核中的审计工作就恰如这个天平中的砝码,它左右着绩效考核中公平合理和效率发展等问题,只有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中的审计工作,才能称为真正的意义上建立健全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叶红.内部审计业绩考核制度研究 [J].会计之友,2011(15)
2、陈艳民.基于绩效棱柱理论的企业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3、王敏.医院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J],中国内部审计,2011(4)
【关键词】:医院 绩效考核 内部审计
【分类号】:F272;F239.45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主体,承担着社会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医疗部门绩效工资考核的初步建立,公立医院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深化医院内部绩效考核改革,建立健全适合自身发展的分配机制,成为吸引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单位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建立健全适合医院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机制,其核心是将各科室的收支结余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在量化考核指标的同时做到明确计算公式、公开倾斜科室、明示照顾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科室有章可循,在严格遵守“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两个零增长”指标前提下,开源节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随着医疗单位绩效考核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医疗卫生系统的健康快速发展。比如:
1.资金投入不足,医疗药品限价制约。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仍然显得不足,一方面是对基础性医疗卫生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对医疗项目及药品价格的限定。从而使医院在经费投入与学科发展环节受到了制约。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医院绩效考核中不能对所有科室像企业一样以一个诸如利润率的标准进行考核. 而在目前进行医疗绩效考核时常常以一个科室或一个医疗组的收入指标为依据,计算其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绩效考核。
2.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的标准难以定夺。医疗卫生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医务人员为病患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如何衡量,是否及时的提供了最准确的治疗方案,其服务态度是否让病患满意,一直以来都难以以一个很好的标准来衡量。因此,如何将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的标准运运到绩效考核中是医院绩效考核的重点与难点。
3.财务分析工作薄弱。目前大部分医疗卫生系统只重视预算和会计核算,忽视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性,财务分析工作基本处于未开展状况,致使目前资金管理松散,使用效率不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财务部门作为医院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医院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分析系统,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医院决策支持信息,提高医院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位和作用
内部审计是采取系统、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的目标。医疗系统内部审计的职能长期以来一直定位于评价和监督,而监督依然是基本职能,重点应放在促进部门和加强医院管理及内部控制和提高效益上;应把定位点确定在为医院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效益上,由监督型的审计向管理型的审计转变。在审计工作中需进行及时广泛的沟通协调,取得成果与效益,做到有所作为,内部审计的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从而更加充分发挥其为医院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与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的作用。
1、保证信息真实可靠。进行绩效考核,信息的可靠和完整是整个过程的依据和基础。如具体收入规划,入账的具体时间,转科病人费用的归集,退药费用的具体信息等等,都决定了绩效考核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2、有利于保护医院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内审部门对医院经济活动的检查分析,特别是对于医疗材料招投标的严格审核,能有效制止各科室铺张浪费,医疗材料的合理领用,及时堵塞医院财务漏洞,有效防范资产的流失。
3、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通过内审部门的检查分析,消除绩效考核中的盲点,充分挖掘医院发展的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医院管理效益的提高与发展。
4、有利于建立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整个医院管理水平。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评价,改进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三、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1、结合医院的特定情况开展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应结合医院的特定情况开展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1)加强医院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审计。预算管理已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但很多医院的内审部门并没有参与预算管理过程,也没有对预算合理性及科学性做出评价。为保证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科学有效,审计部门应对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予以审计,重点对其合规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计。(2)加强医疗专项科研项目的审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医疗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内部审计部门应对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价,选择重点定期进行审计,确保医疗科研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实现预期的效益。(3)加强基建、引进先进设备项目的审计。随着国家对基础医疗投入规模的扩大,各医院不断扩大医疗规模,更新基础设施、引进进口先进设备,为了更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审计,保证各项工程费用和设备资金的有效控制,切实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必须把加强工程全过程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实现从项目立项、计划、设计、招投标、工程结算到工程财务决算的全过程审计,对各个环节严格审核把关,最大限度地为医院节约更多的建设投资资金,实现建设资金效益最大化。
2、加强医院的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医院的理财环境不断变化,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风险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医院应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种风险因素,确保医院拥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过程并使其发挥作用。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利用医院现有的资源加快医院周转率、使用率,合理节约资源,避免浪费,这些都是合理制定绩效考核制度不可忽视的问题。
3、加强财务分析和决策评价工作。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许多医院引进了企业式的管理模式,其进行成本核算,制定预算目标,加强内部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定位于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对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增加价值上,对固定资产的购买和投资的项目审计中,而非只是固定资产的价格是否合理,社会采购的手续是否完备,投资协议的签定是否完整,而应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是否应该投资,是否确实需要购买,投资回收期多长,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是否通过租赁或合作来选择更好的方案等。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状况,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程度和有效性,寻找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向医院管理层提出合理化管理建议,以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因素,从而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绩效考核制度。
综上,如果说绩效考核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天平,那么绩效考核中的审计工作就恰如这个天平中的砝码,它左右着绩效考核中公平合理和效率发展等问题,只有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中的审计工作,才能称为真正的意义上建立健全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叶红.内部审计业绩考核制度研究 [J].会计之友,2011(15)
2、陈艳民.基于绩效棱柱理论的企业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3、王敏.医院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J],中国内部审计,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