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来源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7454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代思政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指导下,文章以提升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效果为目标,以经济学专业课“经济思想史”为例,以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载体,通过课前思政素材的深度挖掘、课堂思政理念的互动实现、课后思政效果的及时反馈三个环节,研究有效提升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效果的方式和路径,为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经济思想史;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4107(2021)11-0090-03
   一、“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比如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3]。这一教育理念为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探索基于雨课堂的“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式和路径,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使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同时,这一探索将有助于切实有效提升课程思政效果,实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此外,加强“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多方协作和交叉促进,提升课程思政的协同性和系统性[4]。
   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入融合到专业课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但现有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目前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课程思政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思政元素停留在简单植入层面,呈现植入的碎片化、肤浅化、牵强化等特征,植入多停留在传统灌输方式上,做不到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的“转场自然”,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水过地皮湿”[5]。在讲述经济学理论时,多是由教师主动提供现实例子,手段与形式较为传统单一。
   第二,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以往教学过程更多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对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充分,特别是在教学课件选材上受传统条条框框局限,封闭性特征明显。
   第三,课程思政效果反馈不及时,难以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传统课程思政一般由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课后没有有效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經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以下几点发展趋势。
   一是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全过程参与和全方位参与。课程思政将紧紧围绕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做到课程在哪里,课程思政就在哪里。
   二是思政元素嵌入课程教学的深度化和系统化。课程思政将进一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专业知识的完美融合,做到这一点需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避免思政元素植入的碎片化、肤浅化和牵强化,力求思政元素深度嵌入到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形成有机系统的整体。
   三是课程思政方式的多样化和科技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和便捷,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灌输式”的方式进行简单植入,难以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未来将越来越多地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
   三、基于雨课堂的“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推出的一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教学工具,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线上交流和线下互动,具有课前资料推送、课堂习题实时测验、弹幕、随机点名、投稿反馈等功能。“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本科生的核心专业课,主要介绍自重商主义以来的西方主要经济学思想或流派的内容及演进规律,需要重点讲授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古典学派、边际学派、新古典学派、福利经济学、凯恩斯学派等学派的主要信条与观点。在2018—2019学年和2019—2020学年基于雨课堂对“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素材挖掘:主题推送与思政习题设计
   充分利用雨课堂的预习资料推送功能,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读物或资料,同时鼓励学生自发搜集相关内容的新闻报道、经济专栏等,在课程思政素材上形成教师主导、师生共建的思政德育素材挖掘新方式。比如,在讲“重商主义”时,结合特朗普政府挑起的中美新一轮贸易摩擦,课前推送中美贸易争端的相关新闻资料,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重商主义理论是否适用于当前国际贸易格局分析。学生通过比较当前与16—18世纪盛行于欧洲的重商主义思想,自发使用“人类命运共同体”解读现有国际分工格局,认为中美两个大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是行不通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应成为全人类的共识。通过主题推送和自我拓展,学生不仅了解了一个重要经济思想具有其历史适用性,还加深了对新时代外交政策的认识。    充分利用雨课堂的习题设计功能,在制作教学PPT时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题、投票题等,专业理论课的思政建设要特别发挥主观题和投票题的优势,不限范围,不设标准答案,为学生提供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平台。比如,在讲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时,如何处理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是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设计如下一道客观习题,“以下表述亚当·斯密可能认同的有:A政府做经济活动的守夜人;B对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C设置政府权力清单,进行‘放管服’改革;D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无法保持一致”,这道多选题不仅仅涉及亚当·斯密的基本观点,还将其关于市场与政府的观点应用于分析当前经济实践,加深学生对政府“放管服”改革的理解。另一方面,设计如下一道开放式主观题,“对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及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生活经历说一下你的体会”,该题结合十八屆三中全会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论断,让学生辩证思考理解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加深对亚当·斯密思想的认知,同时进一步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
   (二)课堂实时互动:弹幕交流与随机点名互动
   充分利用雨课堂的弹幕交流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充分表达所见所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渗透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全面认识问题,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或科学家在理论创新等方面作出的贡献,自觉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比如,在课堂上讲解“重农学派”时,可抛出重农学派的如下观点:重农学派主张政策制定者要遵从自然法则,勿违天道,让万物和谐共存。接着询问“大家对重农学派的这一主张是否感到似曾相识?我国古代有没有哪些思想家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请发弹幕说出你的看法”。当大家发了一些弹幕后,可以适时说出老子《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事实上中国古代先贤如老子、孔子等对法国重农学派有着重要的影响,重农学派有着浓厚的中国渊源,他们认为中国是遵守自然秩序从而达到和谐与繁荣的典范,中国优秀灿烂的文化对法国重农学派的兴起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弹幕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充分利用雨课堂的随机点名互动功能实现师生的实时互动,充分调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讲授理论时及时抛出发散性问题或经济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形成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比如,在课堂上讲解亚当·斯密的工资差异理论时,亚当·斯密认为工资的职业差异来源于“工作的舒适性、为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所付出的成本、工作的规律性、信任与责任水平、成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这时可使用随机点名的功能让学生对每类给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某某同学,你能否为大家举出一例来说明由于工作的舒适性而导致的工资职业差异”,有学生会说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工作比较辛苦,他们的工资在同等条件下应该高一些。这时,教师可以适时补充这一案例,比如有一位快递员叫柴闪闪,他冬天在站台上冻得浑身发抖;夏天又顶着车厢近50℃的高温奋战,团队一天装卸包裹3 000多袋。柴闪闪兢兢业业刻苦提升本领,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简单延展介绍这一案例一方面说明工资差异理论,另一方面激励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每个平凡岗位都能成就不平凡,勇做最美奋斗者。另外,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坚守岗位保卫人民健康,承担巨大的精神和身体压力,从工资差异理论角度来说他们也应获得更高的工资报酬。这种随机点名互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工资差异理论的认知,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课后效果反馈:思政效果的统计分析与投稿反馈
   充分利用雨课堂的统计分析功能,基于雨课堂提供的详细后台教学日志数据,对课堂习题的答题情况以及弹幕频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和弹幕频数,及时对课前思政素材与习题设计进行修正,对课堂实时互动的方式、时机与节奏等进行调整。比如,在课后对弹幕进行统计分析时,会经常遇到学生发的一些当下流行网络用语弹幕,比如2020年网络热词“打工人”“后浪”“尾款人”“奥利给”“干饭人”等,这些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或娱乐的谈资,可以作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窗口,这些网络热词出现在课堂上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在以后上课的过程中可借助这些网络用语适当升华,如“后浪”一词的流行起源于B站2020年五四青年节推出的一支视频,之后在网上引发对青年人如何被定义以及如何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讨论,当讲述经济学流派演进与传承时,可对后代经济学家如何作为“后浪”在继承中发展之前经济学思想进行延展讨论,启发学生对未来人生的思考。
   充分利用雨课堂的投稿反馈功能,借助这一平台完善师生的双向互动,根据学生的投稿反馈,对课程思政反映效果不佳的环节及时调整,对学生提出的有益改进建议及时采纳。比如,在讲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时,在第一次课上以讲述人口理论为主,以介绍讨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为辅。通过雨课堂投稿功能,有学生反映当下一些“延长产假”“丁克”等热点如何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结合起来,这一反馈及时启发了笔者,在下次课中笔者及时增加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现实情况的讨论,比如设计以下几个场景:(1)四川延长产假,最长共188天;(2)迫于房价、医疗、教育等成本,北漂青年成为丁克一族;(3)上海市从2019年4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 420元调整到2 480元。从马尔萨斯的观点出发讨论以上场景是否会被其认可或支持。通过投稿反馈,及时调整部分内容,在讲述经济学思想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现实世界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与问题
   基于雨课堂的“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利用雨课堂丰富了课程思政形式,学生的抬头率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其次,利用雨课堂充分挖掘了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提升了学生在课程思政教育上的主体性,增强了课程思政的协作性。最后,利用雨课堂优化了课程思政效果反馈机制,及时地调整方式,提升了教学效果。
   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方面,在硬件上要求多媒体教室的系统能安装雨课堂插件,同时需要保持实时联网,网络信号稳定。另一方面,使用雨课堂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前期的准备和设计,课程结束后需要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思政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指导下,以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载体,通过“经济思想史”课前思政素材的深度挖掘、课堂思政理念的互动实现、课后思政效果的及时反馈三个环节,可有效提升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效果,为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N].人民日报,2020-09-23.
  [2]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4]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
  [5]沙占华.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拓展路径[J].保定学院学报,2020(5).
其他文献
大学学术文化生态是在学术场域中形成的相对稳定且可阐释的文化关系,大学学术文化生态治理关注什么样的学术文化能激发学者追寻学术创新和学术求真的价值理性,其构成包含“学者”“学术”和“文化环境”三个要素.学者的自由发展性、学术的自组生成性和文化环境的自主开放性是形成和谐共生学术文化生态环境的基础.然而,大学自上而下组织模式下的学术泛化、市场化逻辑下的学术取向功利化以及行政权力主导下的学术价值异化等使得学术文化生态呈现出失衡的态势.大学学术文化生态治理需要在学术主体发展中激发学术人的创造性、在大学组织生成环节促生
古泰州,战国楚时始称海阳,秦称海陵,西汉高祖六年(前201)为海阳侯国,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属临淮郡,新莽时为亭间.但是作为东汉政区地理基本史料的《后汉书·郡国志》却未见海陵.本文结合考古和文献资料对“东阳故属临淮.有长洲泽,吴王濞太仓在此”进行分析考证,指出东汉确有海陵县,《后汉书·郡国志》原载有海陵,在南朝梁刘昭补注《后汉书》时,“海陵”仍未缺漏,而在后来的流传中脱漏.
目的 探讨疫情期间我校高职护生自主学习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校2019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采用由一般情况调查表及自主学习准备度测量表组成的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我校高职护生自主学习准备度测量表总分为(150.00±17.80)分,各维度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自我管理维度(3.58±0.52)分,自我控制维度(3.83±0.47)分,热爱学习维度(3.86±0.48)分(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网上学习时间比例、学习流程提示、任务单、教学视频、直播课堂、提供的讨论任务、在线自测、教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年龄医务人员的职业认知及沟通技巧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优化医院管理,改善医患关系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问卷调查法、独立样本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医患关系、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评价以及对行业本身的价值认同存在显著性差异;沟通能力与医患关系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端正低年资医务人员态度,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加强低年资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其沟通能力;重视医疗团队管理,加强团队内合作,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
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小儿腹部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术后早期预防粘连尤为重要.对于没有肠绞窄、腹膜炎或严重肠道损伤表现者,已有证据支持非手术治疗;对于疑似肠绞窄或保守治疗失败的粘连性小肠梗阻,首选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混沌理论训练在护理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和2018级高职护理专业班,分别作为对照组和混沌理论训练组(DCT组),根据护理美学教学大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授课,DCT组结合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分形和吸引子3个基本特征进行授课.在观察指标方面,两组评价内容和指标一致,包括客观的过程性评价得分、阶段性考核成绩,主观的人际交往素质评估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混沌理论训练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CT组过程性评价各指标得分、阶段性考核成绩均较高(P<0
摘 要:课程思政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要求。“交通安全工程”课程是工科类专业交通运输的专业核心课程。文章从爱国奉献、以人为本、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工匠精神、团结协作六个方面探索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挖掘本门课程中思政元素,设计“交通安全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以增强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安全工程;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摘 要:具身认知理论开启了“第二代认知科学”。文章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具身型翻译教学将“脖子以上的学习”与“脖子以下的学习”相结合,融合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媒体、环境五个要素,为开展翻译教学提供创新思路。  关键词:具身认知;具身型教学;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1-0038-02   一、引言   随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的快速推进,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工程与社会、自然的矛盾愈发显著,提高工程教育与课程思政因素的契合程度变得至关重要。在“大思政”背景下,育人理念、正确的价值观贯穿教育全局,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土木工程专业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为对象,研究其系列课程体系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实践情况,并依据实践过程和效果,得出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特点,为工科相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通过对照融入、案例融入、实践融入等路径实现,在融入过程中,遵循适当、适量、适度三个原则,以期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认同感,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大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内容的理解与接受。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