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4号”葡萄试管苗最佳培养条件的研究

来源 :山西果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了无核葡萄新品种“新葡4号”继代繁殖过程中不同培养基、IAA浓度及培养条件对试管苗红叶、生根及增殖倍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GS培养基,不添加IAA,培养温度27.6 ℃,光照强度2 010 Lx,有利于降低试管苗的红叶发生率,提高试管苗的生根率及增殖倍数。
  关键词:新葡4号;试管苗;培养条件;研究
  
  我们在“新葡4号”葡萄组培微繁工厂化生产初期,试管苗在继代繁殖过程中出现了红叶、弱芽、生根难、繁殖系数低等问题。通过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认为可能与葡萄组培苗根系形成的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试管植物根原基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培养条件,包括基本培养基的选择、良好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与激素条件。为此,我们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对红叶发生率、生根率及增殖倍数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适宜于该品种的最佳培养条件,用于指导“新葡4号”葡萄组培微繁工厂化生产。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试材为葡萄无核品种“新葡4号”。
  1.2 方法
  基本培养基选择: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1/2MS、1/3MS、GS 3个处理,不添加任何激素,重复3次。选用大小均匀的试管苗,单芽茎段接种,每瓶4芽,每重复接种40个芽。接种后放入温度27.6 ℃,光照2 040 Lx的培养架培养。调查10 d(天)、20 d(天)生根率,1个月增殖倍数。
  IAA水平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设0、0.1、0.2 mg/L 3个浓度梯度,基本培养基用GS培养基。接种及培养条件同基本培养基选择试验。10 d(天)后调查红叶发生率及生根率。
  培养条件试验:光照强度试验(光照强度的调节是通过对培养架上的日光灯数量及苗瓶摆放的位置来控制,照度计测量)设1 630、1 893、2 010、2 410、2 560、2 770 Lx 6个光照强度处理,培养温度26.4 ℃,每处理40个芽。温度试验设23.6、25.4、27.6、28.0、28.3、28.5 ℃ 6个处理,光强2 040 Lx。40个芽。培养10 d(天)后统计红叶发生率及生根率。试验所用试管苗均接种在GS+0.1 mg/L IAA培养基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生根率、增殖倍数的影响
  由表1可见,在不添加激素的情况下,试管苗生根率以1/2MS,1/3MS较高,但培养1个月时试管苗的增殖倍数则以GS培养基明显优于1/2MS和1/3MS,考虑试管苗增殖的速度,选择GS作为“新葡4号”基本培养基较适宜。
  


  2.2 IAA浓度对红叶发生率和生根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IAA浓度的增加,“新葡4号”葡萄组培苗的红叶发生率呈递增趋势,生根率呈下降趋势。IAA0.2 mg/L时红叶发生率和生根率分别极显著高于和低于其余二水平。可见,在培养基中添加IAA的浓度不大于0.1 mg/L有利于提高新葡4号葡萄组培苗生根率,并可有效控制红叶发生率。
  


  2.3 培养条件对红叶发生率和生根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图1,图2):新葡4号葡萄组培苗红叶发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下均呈“∨”形变化。随着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增加,红叶发生率起初呈下降趋势,光照强度为2 010 Lx时,红叶发生率为19.3 %,温度为27.6 ℃时,红叶发生率为10 %,均达到最低值,而后又逐渐增加;相反其生根率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下均呈“∧”形变化,光照强度为2 010 Lx,温度为27.6 ℃时,生根率均为100 %,达到最大值。表明:光照强度为2 010 Lx,培养温度为27.6 ℃时有利于提高新葡4号葡萄试管苗的生根率,控制红叶的发生。
  


  
  3 结论
  
  通过对“新葡4号”葡萄继代繁殖过程中基本培养基、IAA浓度、培养温度及光照强度等因素对试管苗红叶发生率及生根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选择GS培养基,不添加生长素IAA,培养温度为27.6 ℃,光照强度为2 010 Lx时可有效控制红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试管苗的增殖倍数及生根率。
  
  参考文献
  1.赵建军,高 波,姜 莉,等.影响葡萄组织培养中红叶现象发生的因素[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6):781
  2.黄学林.高等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形态建成及其调控[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5.102
  3.曹孜义.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修订本)[M].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8~31
  
  注:国家科技部项目,项目编号2005EA106-13。
  第一作者简介:高 波(1977-),男,江苏人,现为农艺师,在新疆石河子农业科技开发研究中心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70515;电话:0993-2268596)
其他文献
生产上利用壁蜂授粉时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放早了,壁蜂出茧后苹果花未开,无蜜可采,无花可授;放晚了,苹果花已开多时,影响授粉效果。近几年笔者进行了试验和调查,现就壁蜂释放时间、快速出茧方法介绍如下。  1  释放时间 果树花都是分批开放,一片果园的花期一般10 d (天) 以上,而壁蜂寿命5~7 d (天) ,分批放分批出蜂,就能达到全面授粉的目的。第1 批在田间有5 %的中心花即将开放时的傍晚放,因
期刊
榆林山林牧场境内有大量的山杏,果农在改接仁用杏(主要是大扁) 过程中,将离住地近、立地条件好的一些杏树接了兰州大接杏(皮仁两用杏) ,以便既能给仁用杏授粉又可食用。近年来,离大接杏近的仁用杏出现了果皮增厚、可以食用、果核和杏仁变小的现象。2005 年在仁用杏采收时,我们随机采取用山杏授粉的和用兰州大接杏授粉的仁用杏各5 kg ,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    从表1 看出,仁用杏用皮仁两用杏授粉后
期刊
夏秋高温时期进行果树苗木的嫁接,不可忽视接穗的采集、贮运。为了避免在高温期因接穗的不当采集与贮运造成的嫁接成活率低,我们经多年实践认为在接穗采集、贮运、嫁接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低温采穗 接穗应在凌晨气温较低、空气湿度相对较大时进行采集。应采集生长良好、粗壮、芽体饱满和发育较充实的当年生新梢。枝条剪下后应立即摘掉叶片和上部幼嫩部分,保留叶柄或部分叶柄。每30~50根接穗捆成1 捆,捆时
期刊
近年来,在宣传扁桃品种、回复来信来电咨询以及开展示范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人把扁桃与蟠桃混淆,由于扁桃名称中有一个“扁”字,而蟠桃的果实形状是扁的,所以误认为扁桃就是蟠桃。为了帮助果农对扁桃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下列举扁桃与蟠桃的几个主要特性加以区别,以利发展扁桃生产时参考。  1  树种不同 由于扁桃在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栽培时间尚短,栽培面积也很小,生产上有不少人还没见过它,不了解它,而蟠桃人们
期刊
1  劣质花芽与夏剪的关系    1. 1  环剥对花芽质量的影响 环剥是促进富士苹果成花的有效措施,但环剥过重、过早或多次、连年环剥,均会使枝组内形成过多的花芽,且腋花芽数量过多,难以分化出质量高的顶花芽,同时腋花芽结果和坐果能力都不如顶花芽。  1. 2  扭梢、摘心对花芽质量的影响 经扭梢、摘心等措施形成的花芽,主要是靠暂时截流营养,引起局部养分积累而形成的。过多地采取扭梢和摘心等措施,在幼
期刊
黑莓与草莓两者均为浆果,草莓上市比黑莓早两个月左右,劳动高峰期正好错开;都可作为鲜食、加工果品,草莓国内外市场较为稳定,一般不会大起大落,黑莓则太过依赖国际市场,依赖冷藏加工,极易大起大落,效益高,风险大,因此二者互补性极强。2004~2007年,我们在欢墩镇进行了黑莓、草莓套作栽培试验,生产设施和相关费用投入不多但经济效益极为显著,值得推广。    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园位于欢墩镇朱盂
期刊
“枣王1 号”是平度市灰埠镇东张家村张学峰从梨枣芽变中选育出的一个新品种。此品种萌芽发枝能力强,产量高,果实个大,脆甜,品质佳,晚熟。现将其主要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主要品种特性    1. 1  果实经济性状 枣王1 号果实个大,单果均重44g ,大果达120 g。成熟果果皮赭红光亮;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含总糖27. 5 % , 含维生素C1078.1 mg/
期刊
自由纺锤形是目前梨树密植栽培推广的一种主要树形,其整形修剪应“放下剪子,拿起绳子”,重在生长季调节,强调撑枝、拉枝缓和树势,打开光路。同时利用环剥、环割等技术促进早成花,早结果,早见效。  1  1~3 年生树的整形 1~3 年生不结果幼树整形修剪主要任务是千方百计增加枝叶量,在1~2 年生时多进行中截,一般见到壮枝、壮芽短截,剪口芽留壮芽,迅速扩大树冠,增加营养面积。同时注意维持中干势力,培养树
期刊
In response to horror stori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concerning childhood deaths from sniffing model airplane glue, organizations around Louisiana would begin lobbying for legislation to criminalize t
期刊
果树在生长季节经常出现黄叶病,但引发果树黄叶症的原因很多,很难用一种药物全部有效防除。因此,只有区分类型,对症施药防治方可奏效。    1  病毒型黄叶    病毒型黄叶发生比较普遍,该类型黄叶的主要表现是:叶片呈深浅相间的黄色,边缘不清晰;也有的呈大小不一的鲜黄色斑块,边缘清晰;或带有条状斑,沿叶脉变黄失绿,出现较宽的带状或细密网纹;也有的沿叶脉出现黄化镶边。其防治措施主要是以预防为主: ①严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