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倾向和问题,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笔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误区与问题 方法与途径
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然而,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存在不良心理,有的甚至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高校因精神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在休学、退学总人数中占相当的比例,因心理问题走向绝境的事件媒体也时有披露。调查显示,有29.3%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9.7%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碍。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降低,甚至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一、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与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在我国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还有这样或那样不正确的看法,甚至认为他们是不正常,存在人格缺陷等。致使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心理压力长期积压得不到调适、宣泄和释放而走上了歧途。
2.心理健康教育侧重“问题人群”。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点大多是“问题人群”,主要是针对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或自信心差、人际交往有问题、环境适应有问题、情绪困扰较多的学生。而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进其心理健康,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对于那些发展特别突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他们进一步超越自我、达到更高水平的自我实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只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应“重全体、重教育、重预防”。
3.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我国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兼职居多,有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两课教师授课,专业性不强,多数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资培训。而且,课程教学多以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为主,师生心灵沟通、行为训练等活动较少。专业化的师资短缺,授课方式单一,是制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的瓶颈。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教学计划,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必要的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心理训练与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成立心理咨询机构。要根据学院的实际,设立不同规模的心理咨询机构,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调适在实际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心理咨询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避免某些敏感问题给学生造成咨询的心理障碍,或因怕尴尬窘迫而放弃咨询。
3.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咨询是发展性、调适性心理咨询。心理咨询遵循的是教育模式,而不是医学模式。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帮助来访者找到调适或缓解心理问题的方法,解决其困惑和压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不仅仅要针对部分异常心理的学生,更重要的是面向心理健康全体学生。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自尊、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和环境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教育、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咨询是以有轻、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为主;治疗则主要面对个别有心理疾患的学生。
4.开展有益心理健康的各种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活动,如:知识竞赛、运动会、文艺联欢、登山采风、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从活动中感触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愉悦,开阔心胸、培养情趣,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培养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心理学家认为,一生中从未发生过心理障碍的人是绝对没有的,只不过轻重有别,程度不同而己。给学生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不仅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在情绪上做到自我疏导。
参考文献:
[1] 刘周平.浅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产生原因[J].湖南社会科学,1999(04)
[2] 刘科荣,罗品超 .论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论丛 , 2006(0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误区与问题 方法与途径
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然而,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存在不良心理,有的甚至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高校因精神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在休学、退学总人数中占相当的比例,因心理问题走向绝境的事件媒体也时有披露。调查显示,有29.3%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9.7%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碍。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降低,甚至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一、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与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在我国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还有这样或那样不正确的看法,甚至认为他们是不正常,存在人格缺陷等。致使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心理压力长期积压得不到调适、宣泄和释放而走上了歧途。
2.心理健康教育侧重“问题人群”。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点大多是“问题人群”,主要是针对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或自信心差、人际交往有问题、环境适应有问题、情绪困扰较多的学生。而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进其心理健康,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对于那些发展特别突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他们进一步超越自我、达到更高水平的自我实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只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应“重全体、重教育、重预防”。
3.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我国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兼职居多,有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两课教师授课,专业性不强,多数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资培训。而且,课程教学多以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为主,师生心灵沟通、行为训练等活动较少。专业化的师资短缺,授课方式单一,是制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的瓶颈。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教学计划,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必要的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心理训练与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成立心理咨询机构。要根据学院的实际,设立不同规模的心理咨询机构,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调适在实际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心理咨询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避免某些敏感问题给学生造成咨询的心理障碍,或因怕尴尬窘迫而放弃咨询。
3.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咨询是发展性、调适性心理咨询。心理咨询遵循的是教育模式,而不是医学模式。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帮助来访者找到调适或缓解心理问题的方法,解决其困惑和压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不仅仅要针对部分异常心理的学生,更重要的是面向心理健康全体学生。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自尊、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和环境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教育、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咨询是以有轻、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为主;治疗则主要面对个别有心理疾患的学生。
4.开展有益心理健康的各种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活动,如:知识竞赛、运动会、文艺联欢、登山采风、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从活动中感触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愉悦,开阔心胸、培养情趣,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培养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心理学家认为,一生中从未发生过心理障碍的人是绝对没有的,只不过轻重有别,程度不同而己。给学生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不仅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在情绪上做到自我疏导。
参考文献:
[1] 刘周平.浅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产生原因[J].湖南社会科学,1999(04)
[2] 刘科荣,罗品超 .论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论丛 ,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