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通顺传神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hp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的翻译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文学翻译标准,如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郑海凌的“和谐”标准,他们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二十二届的韩素英青年翻译大赛的参赛译文评析和参考译文进行分析得出其所遵循的标准——“忠实通顺传神”的标准。
  [关键词] 文学翻译标准 忠实 通顺 传神
  
   一、中国文学翻译标准
  (1) 信达雅
  中国的文学翻译尽管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不乏翻译家们对文学翻译标准的真知灼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严复的“信 达 雅”三字标准。1896年严复在他的《天演论。译例言》中阐述了这一标准的要旨,他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即译文意义不倍原文,为了能达,译者应“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至于雅严复主张“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尽管翻译界对严复的这一标准尤其是他的“雅”有许多的争议,但是其对中国翻译的影响却是不可磨灭的。在严复的影响下许多的翻译家提出了自己的标准:鲁迅提出的“宁信而不顺”的标准。鲁迅曾写道“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则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原作的风格。”郑振铎提出了“不失愿意,译文流畅”, 林语堂的 :忠实标准,通顺标准和美的标准,刘重德 的“信 达 切”的翻译原则。这些理论在不同的侧面继承和诠释了信达雅,他们都强调信,及忠于原文意义,达即译文通顺,只是对于原文的风格提法不一样,他们都立足于从原文文本的语言和内容,包括内容,表达和风格方面。这些理论较全面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这一理论没有足够重视文学翻译的特点:具有审美性和形象性。茅盾认为“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表达出来,是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是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茅盾,1954)
  (2)神韵说
  文学翻译史一门艺术,具有艺术性,历久性,模糊性和多元性。许多的翻译家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出发,强调其神韵而提出而了自己的标准。傅雷的“神似”论,傅雷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和临画一样,所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及钱钟书的“化境”之说,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标准是化境。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保持原有的风格,那就是化境”,朱生豪的“神味,神韵”,郭沫若的“风韵译”,茅盾的“神韵”。这些标准突出文学翻译的特点即文学作品的神韵和意境,更多的考虑到译文的神采和美。但是这些标准作为评价译文的优劣时有太大的主观性,可操作性不强。
  (3)“和谐”标准
  郑海凌教授在认真考察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美学概念和当代翻译思想的审美境界,对比中西方翻译思想的异同和各自的特色并结合自己在翻译实践中的体会提出了:文学翻译的“和谐”标准:翻译的艺术性贵在“和谐“就实际效果而言,文学翻译应以“和谐”为审美标准。具体体现为五个方面的关系:1 译者与原文之间的和谐即译者理解原文;2 译者与译文之间的和谐即译者能把原文忠实的表达出来;3 译作与原文之间的和谐即译文忠实于原文;4 译作的内部和谐即译文通顺,文白一致,前后照应;5 译作与读者的和谐即译作要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并得到美的享受。这一理论考虑到翻译活动的主要的几个要素:原文,译者,译文,读者,是比较科学和系统的,但是他并没有提出更具体的标准,如,忠实于原文到底是指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形式还是风格呢?
  二、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所体现的忠实标准。
  翻译活动本身涉及几个要素:原文,译者,译文和读者,上述的标准都是以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要素作为基点来制定自己的标准,在我们的翻译实践中和译文评析过程中常用的标准是什么呢?“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全国性的翻译赛事,它也是目前中国翻译界组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翻译赛事。本文将对第二十二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的英译汉的参赛译文的评析及参考译文进行分析,得出其遵循的标准。
  (1)忠实标准
  本次的译文评析主要从词义,语境和风格入手,从其评析的小标题:“词义的忠实,语境的忠实和风格的忠实”可以看出其遵循的标准是“忠实”。
  首先,从词义的理解和选择来看要在内容上忠实于整个原文。如文中第五段的最后一句“I mentally told him to get lost”中的get lost 原来指“迷路”的意思,在这里指“走开”;第三段中”they would’t call it a trade” “trade”从字面上看我把稿子卖给杂志社这是个交易,但是这里面指前面别人说他为什么没有找工作,所以别人不认为这是个“工作”或者说像上班那样的“正事儿”;第一段中“but then he was Lincoln” 中的“then” 不能翻译成为“那时”而是指明原因的,只能翻译成“毕竟”;又如在第六段中 “Terry Teachout, unlike Spengler, does not dump paralyzing mountains of historical theory upon us” 中的 “dump”原来指的是“倾销”而在文中指的是“堆”,第一段的 “refractory” 根据上下文应该指的是“麻木,不感兴趣,排斥” 而不是有些参赛译文中的“难以拉拢”,“晦涩难懂”,“免疫”“sunk”本来指的是“下沉”而在文中指的是“完了”。上面的这些词和短语就词本身的意思来说都是可以的,但是在文中有些意思却被认为是误译,主要是其意思不符合整个文章的意思,也即是说词义的选择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
  其次,忠实也表现在译文的风格于原文相符。本文由美国作家贝娄所写,“其文风自成一家,文中有议论,有叙述,有对话,议论有立有驳,叙述有繁有简,对话有雅有俗,文风时而幽默时而庄重”(《中国翻译》 2010, 84)。译文评析中列举了许多参赛译文中错误的句子,其原因是这些句子不符合原文的风格:如 “Shakespear”一词译成“莎翁的煌煌巨著”, “familiar”被译成“拜读”“浸淫”, “how right he is”被译为 “宛若箴言”是错误的是译文这些词太高雅不太适合原文风格,在这些地方作者都是以一种轻松的笔调在讲诉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所以应该用词更平实些,参考译文将他们译成“莎士比亚” “熟悉” “他说得对极了”体现了原文朴实的风格;又如第二段的“When I was travelling in the Midwest by car, bus and train, I regularly visited small-town libraries…”被译成“当我频繁換乘各种交通工具,穿梭于广袤的中西部时,我特意拜访了一些小镇上的图书馆”这个译文用词比较高雅,如“频繁”“穿梭”“广袤”“拜访”,译文读起来通顺,但是他不符合原文的风格,损害了原文的意境:一个到在各个小镇图书馆悠闲地看书的人的形象。从以上可以看出在评定参赛译文优劣的时候不是看其词是否高雅,而是看其是否忠实于原文的风格。
  (2)通顺
  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内容和风格之后,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把内容和风格用流畅的语言的表达出来,这里所讲的流畅主要是指表达是否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即能否用地道的语言表达出来,由于中英文之间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能否在表达原文内容的同时体现目的语的特点也是评析的重要评判依据, 评委会所偶提供的参考译文可以看出其遵循了“通顺,地道”的标准。
  英语的一个特点之一是被动句使用较频繁,而在汉语的中叙事多采用主动形式,文中有多处的被动句,但是被译成汉语是都改成了主动句,这样更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如下面的例子:
  例1 :From the first, too ,I had been warned that the novel was at the point of death, that like the walled city or the crossbow, it was a thing of the past.
  译文: 一开始也有人告诉我,小说正濒临死亡,犹如城郭或者弓弩,已属昨日之物。
  例 2:…they have been rendered moribund by new technical developments
  译文:艺术形式已经因为新技术的发展而濒临死亡
  这两个英语被动句在译成汉语的时候都改成了主动句,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且译文通顺流利,译文中体现英汉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英语用的长句较多,但是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拆成了多个句子,体现了汉语是“竹节”式的语言特点,例如:Add to this the importance of avoiding technological obsolescence and the attraction of feeling that technics will decide question for us more dependably than the thinking of an individual, no matter how distinctive he may be
  译文:不妨还可以补充说,避免技术上的落伍很重要,而人们总觉得就解决问题而言,不管个人有多么出众,技术要比个人的思想更可靠,这种感觉也很有吸引力。
  原文的一个句子在这里用六个句子表达出來,意思表达清楚而且很顺畅,在风格上也与原文一致,如“add to this” 被译成 “不妨还可以补充说”更符合原文朴实的风格。
  (3)传神
  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除了要表达原作的思想以外,传达文学翻译的美是其与其他非文学翻译的重要区别,而翻译的美也需要通过语言来传达,如“Given encouragement, unknown writers, formerly without hope, materialize”被译为 “一旦得到鼓励,原先的无望之辈,就会显山露水”中的“显山露水”传达了文章的美的意境。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的翻译家从不同角度提出翻译标准,但是在我们的翻译实践中,我们所遵循的翻译标准还是“忠实通顺传神”忠实即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通顺即用地道的语言流畅的表达原文的思想,传神体现了文学翻译的特点,其原因是这个标准在我们的翻译实践既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又体现了文学翻译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陈福康.1992,《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刘重德,1998,《文学翻译十讲》。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 刘宓庆,2005a,《翻译美学导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4] 姜治文,文军 翻译标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6.
  [5]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2004.
  [6] 《中国翻译》编辑部,中国翻译,北京。2010,6.
  [7] 郑海凌,翻译标准新说:和谐说[J]。中国翻译,1999(4):3-7.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基于人性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西部地区某省属高校的实际,分析了健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体系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明确提出了健全体系的主要思路和总体框架,并展现了具体实践与探索经验,以期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才。  [关键词] 人性心理学 经济困难学生 精神资助    对经济困难学生而言,贫困既是一种经济状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目前,高校中广泛存在经济贫困和精神贫困的“
期刊
[摘 要] 随着国际经济和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点在于“对接市场,服务社会,全力为学生打造饭碗工程”。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具备熟练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具有动手能力强、接受新技术快、可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的鲜明特色。上述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而实践
期刊
[摘 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培养健身意识和良好锻炼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希望能为我校体育改革和更好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影响因素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期刊
[要 旨] 大正初年、日本文壇に「白樺派」文学が誕生し、盛んに発展してきた。白樺派の中心的な存在は武者小路実篤であった。武者小路実篤はトルストイ脱出し、何よりもまず自分の自由な解放を目指したのであったが、急速に社会へ眼を向け始め、人道主義への傾斜を示すことになった時もあった。武者小路実篤の人道主義は主に大正四年の劇曲『その妹』、大正五年の『ある青年の夢』、大正八年の『幸福者』などの文学作品の創作
期刊
[摘 要] 在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从教学到科研,再从科研到教学,二者相互推动。本文论证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说明教学科研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并对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做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学 科研 结合    参加问题驱动数学团队活动,通过大家对教材讨论、文献阅读及讲解,自己有以下认识  1.大学要教学科研相结合  大学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阵地和桥梁,人类
期刊
[摘要] 在信息网络环境中智力作品的物质表达与在信息网络中的传播状况导致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中,作品被以数字化形式传输、下载,复制作品变得非常容易,并且成本变得更加低廉。在网络空间,作者和社会公众(网络用户)之间的关系似乎处于一种对抗状态:作者需要将其作品的著作权延伸到网络空间,以使自己的作品权益在信息社会新的传媒方式下得到保障,社会公众也有权利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利用人类知识和信息的方便,
期刊
[摘要] 在新的形势下,独立院校图书馆蓬勃发展,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关键词] 独立院校 图书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图书馆在独立院校的地位和作用  独立院校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是更好更快扩大优
期刊
[摘要]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多数情况下是有声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进行交流的能力。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渐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初中口语教学的新尝试——最小词汇量的有效应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强、易操作、见效快的优点,其效果明显,是实现口语突破的一个好方法,同时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英语自信心有很
期刊
[摘要] 本文从研究PBL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的概念、发展与应用现状开始,进一步研究了两者的特点,指出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应用,最后总结了两者结合的优点与不足和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PBL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结合应用 VisualFoxPro    1. PBL教学法应用研究  1.1 概念、发展与应用现状  PBL 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期刊
[摘要] 本应用实例通过PLC和变频器对运货小车模型的控制,巩固学生对编制PLC程序的知识和变频器有关功能参数设置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PLC技术和变频器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 PLC 变频器 运货小车    1. 绪论  PLC是一种用程序来改变控制功能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它应用面广,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设备之一,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机械设备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系统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