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0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而要想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发散思维。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40-02
  初中数学应用型很强,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就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在课堂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因此,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能力。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教材内容来讲学,学生所学知识有限,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再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许多学生觉得数学难学,影响到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1]。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其创新思维能力,如果一个人在碰到问题时,只知道按部就班的去思考,而不懂得变通,必然会造成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样的人才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理解知识,让学生发散思维,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提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面临的问题
  1.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依然是以老师为主,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这种课堂主体结构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压,思维受到了束缚,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教师的思维去思考、探究,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在课堂上得不到重视,会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失去了兴趣,数学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和提升。
  2.教学方法落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方法。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按照教材内容来讲解,这种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容易造成学生死读书,所学的知识很容易忘记。
  3.教学环境的缺失
  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效果。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一直秉承着“严教”理念,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绝对的安静,只要学生稍微发出声音,就会受到教师的职责,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在内容害怕老师,这种害怕无形就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道门槛,使得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必须革新观念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学环境的营造,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思考,进而发散思维,提升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3]。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知识时,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选用一些经典的例题,让学生来讲解这些例题,让学生去理清这些例题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来分析例题,可以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2.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发散思维。启发式教学符合了新课改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数学知识,培养技能[4]。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知识时,为了更好地方便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譬如二次行数y=2x2+4x+3的开口为什么向上?与X轴的有几个交点、与y轴有几个交点?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探究,从而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安心、轻松的学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后,教师要主动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5]。
  4.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探究、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得不到培养。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做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6]。如,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挂钩,借助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学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来,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数学教学目標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岩.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10):157.
  [2]何祖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32):156.
  [3]张丽颖.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生物技术世界,2015(03):159.(下转86页)
  (上接40页)[4]周秀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4):36-37.
  [5]李婧.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4(07):44.
  [6]沈晓林.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3):194+19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29-01  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革新。随着从学科教学到活动课程,再到尊重儿童特点的游戏化学习,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一直发生着变化。幼儿园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学习经验,促进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受到社会化变革思潮的影响,具体到幼儿园课程建设问题上,现在幼儿园课
期刊
皮肤科在诊治皮肤病、满足患者医疗美容需求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少数军队医院皮肤科存在观念滞后、危机缺失、条件薄弱、素质不强等不足,严
【摘要】幼儿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和交往过程中形成比较稳定、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幼儿在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中形成健康的内在心理环境,从而达到教育的和谐、融洽。本文从“蹲下来”做孩子的朋友;感受着孩子们感受;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从而达到教育的和谐、融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师幼和谐;融洽;朋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小学数学教育为主要内容,分析和介绍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35-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程已经发生了变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语文教育学界讨论最多的话题,在各种优质课竞赛以及教学研讨会议之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交流的重要话题,语文核心素养在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中,而是应当帮助小学生建立起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语文课程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学习策
【摘要】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加强数学建模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深远意义。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考虑和处理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造就一代具有探索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人。  【关键词】数学建模;中学数学;教学  【
【摘要】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的专家胡文仲指出“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课题组通过研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原则和培养策略,提出了常规英语课堂文化导入的活动方法设计。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理念,为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而创设高效课堂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通过简要阐述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途径,以期对我国未来新课标下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