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一休(共8则)

来源 :红蕾·快乐读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对佛像念经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京都城有一座庙,庙里新来了个小和尚。这个小和尚名字叫一休,年纪还不到十岁。
  因为一休是新出家当和尚的,别的小和尚也就可以随便支使他。一会儿这个喊:
  “喂,一休,给我焐被子!”一会儿那个叫:
  “哎,一休,扫厕所去!”
  别人不愿意干的活,都让一休干。长老也是这样对待一休的。
  有一天,晚上的经课结束了,临要睡觉的时候,长老来事了
  “一休啊,去把经堂的火灭了!”
  这是命令一休去灭掉佛像面前的一排蜡烛。
  一休觉得这活儿挺麻烦,但他还是赶忙去了。
  “噗——噗——噗——”三下五除二,一休把蜡烛都吹灭了。
  一休从经堂一回来,就被长老叫去了。
  “一休啊,你是怎么把火灭掉的呀?”
  “是用嘴吹灭的。”
  “什……什 什么?”长老生气了,“经堂的火怎么能用嘴吹灭?地上凡人吐出的气,不干不净,是肮脏之物!”
  啊,还有这么一说。一休忙问:
  “那么得怎么弄灭呢?”
  长老的手像扇子一样地扇起来。
  “这样扇灭是不是更好啊!像你那样,把凡人之气吹到佛身上可不该呀!”
  第二天早上,早课刚开始,长老跪坐在最前面,念起经来了。身后,坐着一排小和尚。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念着念着,小和尚们“嘻嘻嘻”地笑起来了。
  长老感到奇怪,回头一瞧,大吃一惊。
  “我……我……我说一休!”
  嗯,怎么了?一休背对佛像,不是也在念着经吗?
  长老气得脸煞白。
  “你这是干了件什么事,罪过呀,罪过!屁股冲着佛,可要遭惩罚呀!”
  可是,小一休却一点儿也不害怕。
  “不,遭惩罚的该是你,长老。”
  “你说什么,一休?”
  “我说长老,你昨天不是讲过了吗,凡人的气不许吹到佛身上,现在,长老冲着佛像念经,气不是都吹上佛身了吗?”
  “哦……哦……”
  长老被质问得哑口无言了。
  
  兽皮
  
  这个也是一休的故事。
  长老本是个围棋迷。有个叫竹斋的,家离寺庙不远,长老常常把他叫到庙里来下棋。
  他们两人,不光都爱下棋,而且水平也差不多。今天你胜,明天他赢,没完没了,无止无休。有时他们下到半夜三更还不想停。
  下棋的是他俩,倒霉的却是这帮小和尚。老竹斋不走,小和尚们就别想睡。
  “咱们不能想个什么办法,把老竹斋打发走吗?”
  “有什么除害灭灾的咒语咱们念念吧……”
  小和尚们正在这样商量的时候,长老叫起来了
  “哎,小家伙,端茶来!”
  一个小和尚送去茶刚转回来,长老又叫了
  “小家伙,煮点粥来当夜餐。”
  这真让人有点儿受不了啦。
  大伙正在发愁的时候,一休开口了:
  “有办法了,不让老竹斋进庙里来就好了。”
  可是别的小和尚说:
  “这办得到吗?”
  一休却很有把握地说
  “看我的!”
  说完,他拿出一大张纸,用毛笔写上:“不许兽皮入内”六个大字。
  事情是这样的:老竹斋有件皮坎肩。他这个人怕冷,冬天还没到,皮坎肩就穿上了。
  一休写完这张告示,就对别的小和尚说
  “明天把它贴到大门上就行了,我看他保准不敢进来喽!”
  第二天,在老竹斋要到的时候,一休背着长老,悄悄地把那张纸贴到大门上了。
  可是没想到,老竹斋闯进来了,笑眯眯地走到小和尚们面前:
  “对不起,长老在吗?”
  就连一休的办法都不灵了,大伙都泄气了。
  一休站在那里,可没惊慌。
  “竹斋先生,你看门上的告示了吗?”
  老竹斋假装没事似的
  “当然看了。”
  “上面写着什么?”
  “好像是‘兽皮不许入内’。”
  “对,长老给我们讲过,寺庙是圣洁之地,而兽类是肮脏的。所以,我们连兽类的肉都不吃。”
  “呵呵,说下去,说下去!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
  “竹斋先生,你身上穿着兽皮做的衣服呢!不脱下来,就不能进来。”
  “这可错了哟,一休。”
  老竹斋也不服输。
  “那么,我倒要问你,经堂里挂着的那个大鼓是用什么蒙的?”
  一休一听,觉得让竹斋抓住了把柄。但是,他还是冷静地回答:
  “是用兽皮蒙的。”
  “哈哈,鼓进庙可以,坎肩就不行?岂有此理!喂,喂,快把长老叫来!”
  老竹斋说着,脱鞋就要往里进。可是一休伸开胳膊就把他拦住了。
  “等等!不管怎么说,你想进来那可……”
  说到这里,一休忙对旁边的一个小和尚说
  “快把鼓棒给我拿来!”
  一休接过鼓棒就要往竹斋身上抡。
  “正因为鼓是兽皮蒙的,我们才每天都用鼓棒教训它几顿。竹斋先生,要是想进庙里来,也得连皮坎肩一起,像鼓那样挨顿敲打。”
  一听到这话,老竹斋就吓得慌里慌张地逃回去了。
  
  guo qiao bu xing
  
  要说起小一休和老竹斋的故事,那还有呢。
  有一天,竹斋打发一个人来,对长老说:
  “竹斋先生说,以前成天来打扰,还常常熬到深更半夜,实在过意不去,您不时地也该到我们那儿去玩玩。”
  “那敢情好。”
  长老乐了。竹斋是他的棋友,以前他们俩差不多天天下棋。可是这些日子,他一趟也不来了。竹斋一不来,长老就有点闷得慌。这回竹斋派人来请,长老当然高兴。
  可是,来的人还说
  “先生说,务必把一休带去。”
  “怎么,还让带一休去?”
  一休一听长老这么个口气,很失望。
  长老要跟竹斋下棋去了,他在寺院里没事干,干等着。要等到深夜,不,说不定要等到天亮,这多没意思啊!
  “喂,一休,跟我去吧!”
  长老发话了,一休也不推辞。
  一休不动声色地随长老走,走着走着,就看到竹斋家了。
  好阔气的家呀,多么大的庭院啊!院墙外,有条河,河水哗哗地流着。河上架着一座木板桥。过了桥,就是竹斋家的院门。
  长老刚要上桥,却突然停住了。
  “竹斋这家伙,好没礼节,既然是请我来 ”
  怎么了?一休抬头一看,桥头立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
  guo qiao bu xing
  长老可真有点儿生气了。
  “竹斋这老东西,自己家门前的桥坏了还不修理。一定是桥上的木板朽了,过不去了,真扫兴一 休啊,我们还是回去吧!”
  这时候,小一休那么一琢磨,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于是,他告诉长老:
  “没关系,没关系,走过去就行了。”
  一休说着,大步流星地上了桥。
  “哎,哎,一休,危险啊!”
  “没事儿!没事儿”
  一休到底过去了。
  长老看一休都过去了,也就开始试着过桥。他脚慢慢地抬,轻轻地落,哆哆嗦嗦的,头都冒汗了。
  哎呀,可算过来了。
  这时,门“吱嘎”一声开了,竹斋洋洋得意地出现了。
  “哈哈,你可来了,一休!”
  “是的,来府上拜访。”
  “但是过桥之前没看见牌子吗?”
  “瞧见了,瞧见了。”
  “牌子上没写着什么吗?”
  “写着呢,‘gu6 qiao buxing’。”
  于是,老竹斋突然收敛了笑容。
  “既然写着‘过桥不行’,那么为什么还要过来呢?”
  小一休若无其事地说
  “是啊,不是写着‘过桥步行’的吗?我们就是徒步走过来的呀!”
  
  别打开盖儿
  
  这也是小一休和老竹斋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话说小一休随着长老来到了竹斋家。他们是应竹斋的邀请来的。竹斋说了,今天他请客,做点儿好饭菜,招待一休他们师徒俩。桌子放好了,饭菜也都上来了。竹斋对长老招待道:
  “请!请!趁着汤没凉,就着汤多下点儿饭。”
  一休学着长老的样子,拿起筷子。这时候,老竹斋对一休开口了:
  “哎,一休,吃吧!但别打开盖儿。汤碗的,饭碗的,都别打开。怎么样?”
  汤碗盖儿不打开,只能从缝里喝点儿,已经够让人不甘心的了:饭碗盖儿不打开,就更不行了,碗里的饭干脆吃不着啊!
  一休稍微想了一下,说:
  “好,可以”
  首先得解决饭的问题。小一休不由分说,就把饭碗口朝下翻了过来。这样碗里的饭就都扣到碗盖上了。
  然后一休不慌不忙地把碗揭起来,端着盖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了。
  “这样一翻,不打开盖儿也能吃到饭,所以也就不用打开盖了。”
  “哎,真有你的”
  竹斋嘴里这样说,心里却也还在想:汤碗可不能这样翻了吧?一翻,汤不就全都淌了吗?
  “一休,请用汤啊!咱们可得说下,这汤是特意做的,别打开盖儿,一点儿不许撒,全喝进去。”
  竹斋想继续捉弄一休。可是一休却自有办法,他端起了汤碗
  “竹斋先生,对不起,请你给盛点儿热汤吧,好吗?”
  “你说什么?你还一口没喝呢”
  “喝是没喝,不过你刚才不是说过了吗,用热汤下饭。这汤放了这么长时间了,都凉透了。”
  “不管你怎么说,我也不能上你的当。你想让我打开盖儿,你好一下子夺过去。是不是这么个圈套?”
  “不,我决不那样干。”
  “好”
  竹斋接过了汤碗。就在这个时候,一休说:“竹斋先生,请别打开盖儿就换上热汤 ”
  “哪,哪,哪有这事儿!那怎么可能”
  竹斋脱口说出这么一句话。
  小一休立刻说
  “你务必这样做。因为,要是你能不打开盖盛汤,我也就能不打开盖儿喝汤。”
  老竹斋苦笑着,打开碗盖,换上了热汤。这回他连盖儿都没盖,就端给了一休。
  
  吃打糕
  
  这也是调皮的小和尚一休的故事。
  有一天,长老不在家,庙里来了个妇女。这个妇女还抽抽噎噎地哭着。
  “我的山雀死了。它可是我的宝贝呀小师傅,请给念念经,超度超度它的亡灵吧!”
  她一边哭哭啼啼,一边打开了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果然有一只死山雀。山雀,在日语里,用汉字写,就是“四十雀”。
  一休看了看,说:
  “好,可以为它超度。但是,供品带来了吗?供品可得是打糕。”
  一休想,长老不在,做完超度,他们这帮小和尚就可以把打糕吃掉。长老在,就没这好事了。长老这人很小气,有好吃的,不会给徒弟们吃。
  那个妇女听说要打糕,满口答应。她回去不一会儿,就取来了。
  一休把打糕摆到供桌上,就念起经来了。
  可是,一休还是个孩子,出家当和尚还没多少天,也不知道该念什么经。哎,就别管什么经不经的了。
  “南无阿弥陀,阿弥陀南无,不过是一只乌,装什么大瓣蒜。南无阿弥陀,南无阿弥陀,人活七十古来稀,不过是一只鸟,还想活四十多,你可叫我怎么说……”
  长老正赶上这个时候回来了。碍着那个女人的面,长老没发脾气,还向一休客气了两句
  “辛苦了,辛苦!”
  那个女人一走,可不得了了,长老凶相毕露。
  “喂,一休,你真是无法无天了,竟然胡乱念经。好了,佛像前供着的打糕,你们谁也不准吃,这是对你们的处罚。”
  长老说完,就转身回屋了。
  恶作剧演到了这个地步,一休是不会轻易收场的。他把小和尚们召集到一起。
  “来吧,吃打糕。大家都吃。”
  但是,小和尚们都不伸手。
  “一休啊,你让我们跟着吃,是不是到时候把责任都推到我们身上啊?”
  “我们怕挨骂,不敢啊!”
  小和尚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不要紧,决不会挨骂的。”
  一休一边劝着大伙,一边拿起了一块打糕塞到嘴里。这一口塞得太多了,他的腮帮子都鼓起来了。小和尚们看一休吃得那么香,都馋得忍不住了。大伙儿都伸手拿打糕吃。那点打糕转眼间就吃光了。
  “哎,看我的。”
  一休把掉在供桌上的小豆馅捏起来,上前抹在那尊佛像的嘴角上。
  不一会儿,长老出来了。他一看打糕没了,就嚷起来了
  “好你个一休,事先我那么说,你到底还是把打糕吃了?”
  小一休一点也不害怕。
  “我没吃。”
  长老气得火冒三丈。
  “那么是谁吃的?”
  小一休像没事人似的,指着那尊佛像说:
  “是他你看啊,他嘴上还粘着小豆馅呢!”
  长老也是个有心计的人。他拿起鼓棒,说:
  “佛像是不会吃东西的,我有
  证据。你好好听着”
  长老用鼓棒敲打着那尊佛像。佛像发出了“空、空、空”的声音。
  “怎么样,一休?佛像说他肚子空空的,在证据面前,你还敢抵赖吗?”
  就是这样,一休也毫无惧色。
  他抱起佛像,往厨房走去。
  “佛像是在说谎。他准吃了,我也有证据。”
  一休把佛像放进锅里。锅里装着一锅热水。
  一休把火捅旺了。
  不一会,水就沸腾了,顺着锅边儿往下流。于是,发出了“刺 拉、刺拉”的声音。
  “听吧,长老,佛像在说‘吃了,吃了,吃——了’。”
  小一休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
  
  毒药罐
  
  就连长老也斗不过机智的小一休。
  大家都知道了,长老很小器。他的这个毛病真难改啊!
  有一天,一个小和尚从长老房间回来,对大家说
  “长老真狡猾呀刚才,我推开他屋子的拉门,就见他急急忙忙地住桌子底下藏一个大罐子,还赶忙擦嘴巴子。那罐子里装的准是蜂蜜。他一人关上门独吞,心真狠呀!”
  一休听到这个情况后,说:
  “好,得把这件事弄清楚!”
  到了深夜,庙里一片寂静,大家都睡着了。一休偷偷地爬起来了。
  “这个时候,长老又该偷着吃蜂蜜了吧!”
  他蹑手蹑脚地挨近长老的房间。房间里,灯亮着。
  一休用一只眼睛从拉门的缝隙中往里看:
  “哈,真的呀,是蜂蜜,准好吃!”
  正在长老伸出舌头舔蜂蜜的时候,一休故意地“咣当”一声,把头往拉门上磕了一下。这一下不要紧,把长老可吓了一大跳。
  “谁呀,谁在那儿?”
  一休撇着嘴笑着。
  “啊,我,我是一休。”
  一休“哗”的一下子把拉门拉开了。
  看啊,长老慌成了那个样子
  “好啊,谁让你进来的?”
  长老想藏罐子也来不及了。
  他一边“吧唧吧唧”地咂着嘴里的蜂蜜,一边问
  “这么晚了还来干什么?”
  “起来去尿尿。”
  “那还不快去?尿完了快回去睡!”
  一休故意问:
  “长老,这罐子里装的是什么呀?”
  “哦,哦,这,这是--”
  长老急中生智地回答:
  “是药啊,药!人啊,一到我这个岁数,腰也疼,腿也疼。到了晚上,天凉了,就更遭罪了,疼得连觉都睡不好,这不,刚吃下点儿药。”
  “是吗?是药吗?我一到晚上就总想上厕所。可能也是个病。正好,把这药给我吃点儿。”
  长老想,要是让一休尝到一点儿,偷吃蜂蜜的事就露馅了。
  “别胡来,这种药对老人有好处,你这样小小的年纪,吃了反而有害,这是毒药啊,吃了会死的。”
  一休假装吃惊的样子。
  “噢,是这样吗?是毒药吗?明白了!”
  道过晚安,一休就回自己被窝里去了。
  第二天,长老出去了。
  “太好了 ”
  一休把小和尚们叫到一起了。
  “走,吃蜂蜜去!”
  大家进了长老房间,从桌子底下掏出了罐子。一休先尝了一口。
  “嗯,真是蜂蜜呀,哪里是毒药,长老净撒谎!”
  一帮小和尚七嘴八舌地吵着
  “给我来一点,来一点”
  “嗯,好吃好吃!”
  “这么甜的东西,我还是头一回吃。”
  “吃吧,吃这么点儿,不会出事儿的。”
  本来是想少尝点儿,完了再照样放好。哪想到转眼之间,罐子已经空了。
  “啊,光了?”
  大伙又惊又怕,脸都白了。
  “等着挨骂吧。说不定要挨棍子呢。”
  有的小和尚哭起来了。
  一休却不在乎。
  “大伙别怕,放心好了!”
  一休说完,领着大伙来到客厅,拉开拉格,搬出一个漂亮的瓷瓶,当着大伙儿的面儿摔碎了。
  “啊!”
  小和尚们都非常惊讶。吃光了蜂蜜不算,又摔碎了瓷瓶!这个瓷瓶可是长老的宝贝呀!
  一休说:
  “大伙儿好好听着,咱们就这样说这个瓷瓶是大伙儿玩的时候弄碎的。来,把这屋子弄乱,越乱越好,就像刚刚在这儿打闹过一阵似的。”
  一休先动手了,他把褥子扔到地上去了,把桌子腿儿朝上翻了。大伙只能看着他这样布置现场。
  “好了,到时候了,长老快回来了。”
  一休领着大伙儿又回到了长老的屋子里。
  “唉,哭吧,好吗?从现在开始,就得装作这样,咱们打碎了珍贵的瓷瓶,为了赎罪,想一起自杀。”
  小和尚们都装模作样地哭起来了。
  这时候,长老回来了。
  他先经过客厅。怎么弄得一塌糊涂?哎呀!这还不算,还把瓷瓶打碎了——它可是无价之宝啊
  “是谁?谁打的?”
  长老大吼,声音之大,整个寺庙都能听见。
  “哪儿去了,小崽子们?”
  接着传来长老的脚步声,“嘎、嘎、嘎、嘎”,好像要把地板踏碎似的。长老进屋了。
  “啊,怎么回事儿?”
  长老一看,小和尚们正在哭着,蜂蜜罐子空着,滚到一旁去了……
  “怎么了,这么一副样子?”
  于是一休说:
  “长老,请饶恕我们。趁您不在,我们大伙儿玩起来,闹得太过了,不小心把您心爱的瓷瓶打碎了。我们想用死来赎罪。”
  长老又吃了一大惊。
  “什么?用死来赎罪?”
  “是!所以我们就吃起罐子里的毒药来了。长老不是说过了吗,小孩吃了这种毒药就会死掉。奇怪的是,我们都吃光了,也还是不死。”
  长老一听,觉得糟了,上一休的当了。可是,事到如今,更不能说那是蜂蜜了。
  “算了,算了,放心吧,死不了,都回去吧!”
  可是一休却说:
  “不,让我们死吧!没别的办法,把这种厉害的毒药再拿出一罐来,给我们吃吧”
  
  视而不见
  
  有一天,从长老的房间里飘出来一股烧鱼的香味儿。
  “哈哈,长老偷着吃鱼呢!”
  一休想,侍奉佛祖的人,不准吃鱼呀肉呀什么的,要素食,这是长老亲口对我们讲的呀!
  于是,一休来到长老门前,“哗”的一下子推开拉门。
  “长老,吃好东西呢?这是什么呀?”
  长老惊慌失措。
  “哪里!哪里!我正在煮飞刀。”
  “是吗?我以为是鱼呢!”
  “哎呀,那可错了。这飞刀是一种树叶,我正煮着吃呢。”
  “鱼可不能吃,树叶倒可以。”
  “唔!唔!”
  长老这样应着,他的嘴却让鱼撑得鼓鼓的。
  几天以后,长老带一休出远门儿。当然是骑马去了。虽说是骑马,可骑马的也只能是长老,一休只得徒步走,因此觉得很没趣儿。
  走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了一条大河边。看吧,河里的鱼在游着。
  一休大声说:
  “长老,飞刀在游泳呢!你看那儿!这也有!哈,满河都是!”附近有几个人听到了,过来一看,就搭话了:
  “小师傅,管这叫什么呀?这是鱼呀!”
  长老怕一休再接着说出什么来,使他难堪,就赶忙抽了几鞭子,马跑起来了,一休没办法,只好赶快追上去。
  一休追上了以后,长老说:
  “哎,一休,你总是让我当 众下不来台!常言道‘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意思就是说,听见了也假装没听见,看见了也假装没看见,什么也别说了,跟我走吧!”
  “是,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记住了。”
  又走了一会儿,起风了。风越刮越大,一下子把长老的帽子刮掉了,长老没发觉。
  一休装作没看见,嘴里还故意自言自语:
  “视而不见,视而不见…--”
  这时候,正好有一只乌鸦“扑啦扑啦”地飞来了,正要往长老的头上落。
  “充耳不闻,充耳不闻……”一休还是自言自语。
  长老下意识地抬手往头上摸:
  “啊,帽子没了!”
  于是大喊
  “哎,一休,你不知道我的帽子没了吗?”
  “知道,是刚才叫风刮掉的。”
  “不像话,你看见了怎么不捡呢?还有,乌鸦来了怎么不把它轰走呢?”
  遭到质问,一休也还是毫不在意地回答:
  “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不是您说的吗?”
  长老又被问住了。因为犯愁没帽子,他只好说:
  “一休,掉下来的东西应该捡。”
  一休听长老这样说,就笑嘻嘻地捡帽子去了。
  
  关卡
  
  机智的小一休名声越来越大。不久,连大名都听说他的故事了。
  于是,大名想见见一休。他派人来命令一休到他的城堡里去。
  一休马上就要上路。可是,长老说,
  “我担心,你会在大名面前,说出有失礼节的话来。还是我带你去吧!”
  长老对大名一向毕恭毕敬。长老知道,大名就是大封建领主,掌握着地方的最高权力。
  于是,师徒俩一起进了城堡。
  师徒二人在一间大厅里等了一会儿,大名来接见他们了。
  “你是一休吧?欢迎之至肚子饿了吧?开始用餐!”
  侍者在一休和长老面前放上了一张很精致的饭桌,然后把饭菜摆上。
  哎呀,这么高级的饭菜啊!一休在寺院里,成天是稀粥、咸菜、大酱汤。这么多菜让他胃口大开。
  “哎,不必客气,用吧!”
  大名这样招待着。
  桌子上,有红烧鱼,还有焖鸡块。
  长老偷着拉了拉一休的袖子,小声说:
  “这是些荤菜,你可别吃啊”
  长老早就留意了。他想,要是一休把鱼真的当成树叶吃起来,可就不好办了。那样,不是等于往长老脸上抹黑了吗?
  可是,一休没什么顾忌。
  “盛情难却啊!”
  一休这么客气了一句,就鱼呀,肉呀,大块大块地往嘴里塞。
  “好香,好香!长老,你怎么不吃呀?”
  这时,大名却突然发怒了。
  “一休!你是侍奉佛祖的,怎么破了斋戒,吃起鱼肉来了?你身为和尚,这是有违佛门规戒呀!”
  原来,大名是想考验考验一休,才故意把鱼和肉摆到桌子上的。
  可是,一休是个什么都不在乎的人。
  “大名阁下,我的喉咙跟京都城的街道一样,粮店的货从这儿通过:菜店的货、油店的货,也从这儿通过。”
  “什么?”
  “刚才,鱼店的鱼、鸡店的鸡,都从我喉咙这儿过去了。”
  “你这个小和尚,真能说!”
  对刚才一休的答辩,大名感到佩服。
  可是,他又马上站起来,挎着宝刀,走到一休跟前,“嗖”地一下,抽出了刀。
  “既然是都城的街道,刀铺的货也要通过。来,咱就过过试试!”
  大名把刀一下子伸到一休嘴前。
  这下不要紧,可吓坏了长老。他想,早听我的就好了吧,悔之晚矣!大名逼迫一休张开嘴,硬要把刀子捅进去。
  可是,一休胸有成竹。他眼睛盯着眼前的宝刀。过了~会儿,说:
  “大名阁下,你不像个卖刀的,顶多能算个愣头愣脑的武士。”
  “何以见得?”
  “我的嘴是个关卡。货物通过,要在这里接受检查。想你抽出刀来走路,不佩做武士。所以决不能放你过去。”
  “嗯……嗯……”大名满口答应。
  “宝刀呢,关卡没收了。”一休说。
  大名听了,“嚓嚓”一下子把宝刀收进了刀鞘,说
  “佩服,佩服!一休,照你说的办,这把宝刀,奖给你了。以资鼓励,以资鼓励”
  
  画屏上的老虎
  
  这个也是一休和大名的故事。
  一休到底有多聪叫,大名还要考查考查。
  于是,他又把一休叫来了。
  “一休,我有一事相烦,你不会推辞吧?”
  “什么事啊?”
  大名手指客厅的一个角落,那里放着一块画屏。
  画屏上画着一只老虎,很逼真,老虎凶得好像要扑出来一样。
  大名说
  “照实说吧,这只老虎成了精了,每天晚上都扑出来,在城堡里横行。一休,把它捆起来,管束管束,怎么样?”
  一休听了,马上站起来说:
  “可以!”
  他拿出来一条毛巾,系在自己头上,还在额前打了个结,然后对大名说
  “马上动手,请借给我一根绳子。”
  大名命令手下的家臣去取绳子。
  一休拿到了绳子,就远远地退到跟画屏对着的屋角处。
  “好吧,现在就开始捆,请大名阁下和家臣们都绕到画屏后边躲躲,省得老虎扑出来伤着你们。”
  大名照办了。家臣们笑嘻嘻地看着:这个小和尚要干什么呢?
  一休岔开腿,拉开架式。
  “喂,喂:老虎精,奉大名的命令,我要把你捆起来。也许是我会被你吃掉。滚出来吧,我要和你拼个你死我活。”
  一休非常认真。老虎呢,当然不会出来。
  “你怎么不出来?害怕了吧?”
  一休这样喊了一阵以后,说
  “各位家臣,请你们在画屏后边吆喝吆喝,把老虎轰出来,它不出来,我没法捆啊!”
  家臣们不知如何是好。
  大名却按捺不住了。
  “你说什么,一休?画上的虎你还想赶出来?岂有此理!”
  于是,一休说:
  “这就奇怪了。刚才大名吩咐我的时候,不是说了吗,这只老虎每天晚上都出来乱闯。它自己都能出来,轰还轰不出来?”
  “嗯……可也是!”
  大家都无话可答。一休接着说
  “也可能是因为时间不到,它才不出来,要是这样,还是等晚上再捆吧!”
  这下,大名完全服了:
  “好了,我甘拜下风。”
  大名又给了一休很多奖品,一休满载而归,回到了庙里。
  (万朋 编译)
其他文献
上课的铃声一响,正玩得热火朝天的同学们像听见了号角的军人,快速走进教室,刚才还熙熙攘攘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年轻的女教师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扩句和缩句……”老师话音未落,一向发言积极的李阳就叫道:“老师,我知道扩句就是将一个短句子变长!”  老师肯定了李阳的看法后,接着说道:“准确地说,扩句就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
期刊
同学们,你听说过“画龙点睛”的故事吗?  中国古代南朝梁代有个著名画家叫张僧繇,他特别擅长画龙。后来,梁武帝在金陵建起了安乐寺,张僧繇奉命在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栩栩如生的龙,却始终没有画上龙眼睛,人们都觉得很奇怪。张僧繇解释说画了龙的眼睛,那些龙就会飞走。可人们却不信,认为他在骗人。张僧繇无奈,只好给其中两条龙画上了眼睛。只见他在眼白上轻轻一点,过了一会儿电闪雷鸣,两条龙乘着祥云腾飞,直上云天,
期刊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是意大利的伟大作家,他创作的《十日谈》是欧洲最早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1348年黑死病大流行的佛罗伦萨为背景,描写了十个主要人物——七位少女和三位少年,他们离开了被死亡恐怖笼罩的城区,在宁静的乡间自行安排轻松而详和的生活。这十位年轻人在“富于想像的狂欢”中躲避着黑死病对人类生命的威胁。为了增强战胜灾难的信心,这十个人每人每天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十天下来,他们一共讲
期刊
生动就是把文章写得言之有物、新鲜活泼,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而又不失新颖深刻,小读者可以试着在以下几方面多下点功夫。  首先,写人状物要善于抓住特征。状物,可写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和气味:叙事,可描写精彩的场面、生动的细节;写人,可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写动物,可写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并点明与人的关系。要潜入写作源头,去认真观摹,动用全部_的感官用心体悟,有
期刊
机智的举动    在一个冰天雪地、狂风大作的天气里,一人去探望生病的朋友,路上摔了许多次,终于到了朋友家。  “到这儿来可怕极了!”他说道,“真难想像,我每向前走一步,就要滑回去两步。”  “那你究竟是怎样走到这里的呢?”朋友追问道。  “哎,别提了!我是怕了这鬼天气,转身往回走,结果很快就滑到了这里。”    批评    有位旅行家骑着马外出旅行,夜晚来临时,他将自己的马栓在了旅馆门外的柱子上。
期刊
清代末年,有位秀才是个近视眼。一天,他正坐在窗前读书,猛一抬头,看到淡淡的窗纱上晃动着芙蓉花和牡丹花。他心中大喜:大概是小妹蹲在窗下举着花在逗他呢!于是,他放下手中的书,轻手轻脚来到窗下,想抓住小妹。没想到秀才扑了个空,窗下根本没有人,倒是把栖落在窗台上的蝴蝶和黄莺给惊飞了。原来,秀才在窗纱上看到的仅仅是芙蓉花和牡丹花的影子。秀才灵机一动,立刻写出了一句联语,  日照窗纱,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
期刊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字友三,出生于湖北淆水下巴河镇的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里。13岁时,闻一多考入清华学校。在清华学校经过近10年的系统学习,他熟读了我国大量的历史文化典籍,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20世纪初爆发的新文化运动中,闻一多大力倡导并亲自参与写作白话文和新体诗,一直到1925年,他都不写旧体诗。用闻一多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废旧诗六年矣”。而就是在这一年,他写了一
期刊
3 绝妙的好主意    下午,丁一在操场上遇到了马洪超。其实丁一不是遇到了马洪超,而是马洪超在操场上等丁一。马洪超的目光带着疑问、警惕,还有一丝渴望,渴望丁一给他个明确的答复,告诉他,丁一已经原谅他了。  丁一认为自己应该给他一个答复,因为丁一已经决定原谅马洪超了。他的闹心事已经不少了,他渴望开心,他不准备和马洪超再计较下去了。马洪超主动向他道歉,承认自己先动手不对,这已经让丁一对马洪超刮目相看了
期刊
我家养了许多花,有富贵竹、马蹄莲、茶花、君子兰……我最喜欢的是君子兰。  听爸爸说,这盆君子兰已经养了17年了。那个大大的花盆里面有6棵君子兰,1棵是妈妈,5棵是宝宝。它们的叶子长长的、宽宽的,叶脉也很清楚,横着的,竖着的,形成“目”字形。她们的叶子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今年春节,我扒开叶片,看见了5个花芽,像5个大豆豆,我高兴得跳起来,君子兰就要穿箭开花了!  过了几天,箭杆长高了,每只花芽上
期刊
一个声音    曾经幻想过,如果世上再出现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人,那该有多好啊!那么我不就不用忙学习了吗?我就可以睡懒觉,自由自在地玩,让那个“纪翔”去帮我处理一切事物,这样真的很幸福……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我哼着小曲儿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刚钻进小胡同,就感觉有人在背后拍了我一下:“嗨!纪翔!想克隆一个你自己吗?你可以拨打电话3220001联系本公司,本公司是国际知名大公司,顾客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