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由南京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群教学团队以及在“两课一开放”中培养创新型遗传学专业人才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68-01
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遗传学的内容和知识体系更新很快,单纯依靠教科书乃至参考书,都会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因此,继续采用老师讲学生被动学的模式进行遗传学的教学已不能满足遗传学发展的需要。另外,遗传学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遗传学与众多的学科之间具有广泛的交叉与融合,各学科的发展推动了遗传学的快速发展,遗传学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遗传学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适应遗传学学科特点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为了贯彻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我们对遗传学的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主要措施如下:
1.建立遗传学教师团队,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教师必须站在领域的前沿,才能登高望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遗传学的教学包括《遗传学》和《遗传学实验》两部分,在我校都是必修课程。我们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共四个方向,分别是生物教育(师范类)方向、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方向、生物技术方向、生物工程方向。因此,根据遗传学的教学要求,我们建立了由7位老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这些老师来自不同院校,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团队老师在科研过程中及时地掌握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及时地传授给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对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设计,集思广益,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讨论,准确应对。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渔
除教材之外,给学生推荐至少5本参考书,其中至少1门是国外教材。同时还安排一些内容要求学生通过相关网站或学术期刊进行查阅,明确教学的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将传统教育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真正的以“学”为主,使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3.优化考核模式,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成绩评价体系
如何避免死读书,读死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建立一套合理的、操作性强的成绩评价体系非常重要。为了鼓励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做了一些调整和改革,采用过程性考核机制,减少考试成绩比重,增加课堂互动、课程论文、作业、实验操作等能力考核的比重。
4.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
科学研究使遗传学实验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不断更新。传统遗传学实验课程的主要操作是集中在果蝇杂交、染色体分析等方面,但是随着遗传学的发展,经典遗传学的内容在不断缩减,而分子遗传学的内容在不断扩充。但是,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是在微观水平,需要成熟的技术、理想的模式材料等。团队老师长期积累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材料,為本科生开展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和材料保障。另外,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平台,所以我们改革了传统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课,增加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在验证性实验中加入设计与综合研究等创新元素。
5.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通过对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让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相关老师的研究课题或者在老师指导下,申请大学生创新实践课题,在老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文献检索、研究设计、结果分析等科研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以致用。
总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创新教育的理念和行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程罗根,周州,英晓莉,贺阳. 新时期遗传学教学的主要问题与思考.课程教育研究,2017(16):188-189
[2]林杰,刘国瑞. 关于深化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中国高教研究. 2015(3):21-25
[3]张旺,杜亚丽,丁薇. 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 教育研究. 2015(1):28-34
[4]程罗根.遗传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的实践与体会.课程教育研究,2015(4):26-27
[5]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中国大学教学.2013(6): 20-2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68-01
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遗传学的内容和知识体系更新很快,单纯依靠教科书乃至参考书,都会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因此,继续采用老师讲学生被动学的模式进行遗传学的教学已不能满足遗传学发展的需要。另外,遗传学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遗传学与众多的学科之间具有广泛的交叉与融合,各学科的发展推动了遗传学的快速发展,遗传学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遗传学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适应遗传学学科特点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为了贯彻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我们对遗传学的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主要措施如下:
1.建立遗传学教师团队,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教师必须站在领域的前沿,才能登高望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遗传学的教学包括《遗传学》和《遗传学实验》两部分,在我校都是必修课程。我们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共四个方向,分别是生物教育(师范类)方向、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方向、生物技术方向、生物工程方向。因此,根据遗传学的教学要求,我们建立了由7位老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这些老师来自不同院校,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团队老师在科研过程中及时地掌握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及时地传授给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对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设计,集思广益,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讨论,准确应对。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渔
除教材之外,给学生推荐至少5本参考书,其中至少1门是国外教材。同时还安排一些内容要求学生通过相关网站或学术期刊进行查阅,明确教学的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将传统教育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真正的以“学”为主,使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3.优化考核模式,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成绩评价体系
如何避免死读书,读死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建立一套合理的、操作性强的成绩评价体系非常重要。为了鼓励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做了一些调整和改革,采用过程性考核机制,减少考试成绩比重,增加课堂互动、课程论文、作业、实验操作等能力考核的比重。
4.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
科学研究使遗传学实验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不断更新。传统遗传学实验课程的主要操作是集中在果蝇杂交、染色体分析等方面,但是随着遗传学的发展,经典遗传学的内容在不断缩减,而分子遗传学的内容在不断扩充。但是,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是在微观水平,需要成熟的技术、理想的模式材料等。团队老师长期积累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材料,為本科生开展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和材料保障。另外,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平台,所以我们改革了传统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课,增加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在验证性实验中加入设计与综合研究等创新元素。
5.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通过对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让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相关老师的研究课题或者在老师指导下,申请大学生创新实践课题,在老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文献检索、研究设计、结果分析等科研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以致用。
总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创新教育的理念和行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程罗根,周州,英晓莉,贺阳. 新时期遗传学教学的主要问题与思考.课程教育研究,2017(16):188-189
[2]林杰,刘国瑞. 关于深化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中国高教研究. 2015(3):21-25
[3]张旺,杜亚丽,丁薇. 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 教育研究. 2015(1):28-34
[4]程罗根.遗传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的实践与体会.课程教育研究,2015(4):26-27
[5]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中国大学教学.2013(6):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