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容忽视,主要问题是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大多数农民还只是当环境违法行为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时才愿采取行动,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环境利益,这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差距。所以在整个农村地区全面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一、加强对农村干部群众的环境法规教育
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人口环境意识整体提高将给整个环保事业带来全新的面貌。环保部门向农村宣传普及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应当作为一件大事、要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
我国目前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仍未完全确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治型法律秩序仍未被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型法律秩序所代替。尤其是大多数农村干部,政策性意识浓厚,法律性意识较淡薄,致使许多法律法规在农村实施过程中给以政策化,以政策的原则性、实践性、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造成农村市场经济法治建设障碍重重。近年来,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农村一些干部为了本地区经济利益而置环保法于不顾,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策略来发展经济。这样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对立起来,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这些干部的地方保护主义对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同时,一些农民缺乏接近环保法、了解环保法,认识不清环保法的内在经济动因,而为了自己一时的经济利益滥伐林木,大肆捕获珍稀动植物,过度放牧,加剧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遭到了大自然的严重惩罚。所以对农村干部进行环保法规的培训势在必行,应当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来抓,同时上级政府部门应把环境保护成果放在政绩考核的首要位置。这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责任。
二、加强对企业的环境教育,建设生态文明企业
当今农村的大多数环境问题,都与企业活动有关。有许多重污染企业已经逐渐由城市边缘地区向农村地区迁移,噪声、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已经不单是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它也是农村地区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容置疑的,亟须以生态道德文明观加以调节、规范。应当明确的是,在企业价值理念上,讲企业的“最大利益原则”,应当也只能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绝不能以损害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企业在决策中,要有社会、长远和生态、环保观点;在生产过程中应当把采用循环利用技术和清洁工艺,实行绿色生产、生产绿色产品,作为对企业生产的道德文明要求;在企业消耗方面,应当尽量采用替代原料和清净能源,坚持节约能源、资源、提高使用效率的原则,以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总之,企业应当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把保护环境与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任务之一,并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
三、在文化教育群体中充分展开环境保护教育,发挥青少年的作用
加强学龄前到小学阶段的环境教育。各校要把培养专兼职环保师资作为近阶段的主要任务来抓。环保部门定期组织对环保师资的培训,培训时要做到:1.明确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一大批农村教师能正确认识环境问题,了解基本环境科学知识,树立环境与发展一致的认识,为言传身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2.明确农村老师应作为培训对象。3.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最主要的是要培训老师渗透环保知识的技巧和方法。4.明确培训的渠道。要提高教师环保知识水平的主渠道是教师进修学校,环保部门要与教师进修学校保持经常的联系,以便随时沟通新的教学内容,相互沟通新的环境教学技能。
总之,学校的环境教育要从“看护型”向“玩中学”型转变;从未成年人的灌输型教育向自然“体验型”转变,让他们在树林、河流、湖泊等生态良好区域游玩中体验生态良好的意义与乐趣,辅以教师的启发讲解,从小养成热爱大自然的良好习惯。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美化校园、清理垃圾活动;可以编排文艺节目,使学生在自编自演中受到教育;散发环保小知识等资料有针对性地向周围邻居宣传环保知识;在自已家中使用节水方法、节电方法,使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四、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民众广泛参与决策,参与行动,参与监督。上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各式各样的民间环保组织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近年来,我国民间环保组织也频繁出现在农村地区。保护野生动物、监督环境违法企业,这些都是民间环保组织可以参与的活动,这种支持对环保事业的开展来说是极其有益的,环保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要大力发展和支持,同时可采取奖励、扶持制度来促进其良好发展。
总之,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依靠农村群众的主动参与和监督、企业的积极配合、政府的大力倡导。只有全社会都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农村的环境才能真正得到保护,农村的生态资源才能成为可持续资源。
一、加强对农村干部群众的环境法规教育
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人口环境意识整体提高将给整个环保事业带来全新的面貌。环保部门向农村宣传普及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应当作为一件大事、要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
我国目前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仍未完全确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治型法律秩序仍未被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型法律秩序所代替。尤其是大多数农村干部,政策性意识浓厚,法律性意识较淡薄,致使许多法律法规在农村实施过程中给以政策化,以政策的原则性、实践性、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造成农村市场经济法治建设障碍重重。近年来,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农村一些干部为了本地区经济利益而置环保法于不顾,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策略来发展经济。这样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对立起来,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这些干部的地方保护主义对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同时,一些农民缺乏接近环保法、了解环保法,认识不清环保法的内在经济动因,而为了自己一时的经济利益滥伐林木,大肆捕获珍稀动植物,过度放牧,加剧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遭到了大自然的严重惩罚。所以对农村干部进行环保法规的培训势在必行,应当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来抓,同时上级政府部门应把环境保护成果放在政绩考核的首要位置。这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责任。
二、加强对企业的环境教育,建设生态文明企业
当今农村的大多数环境问题,都与企业活动有关。有许多重污染企业已经逐渐由城市边缘地区向农村地区迁移,噪声、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已经不单是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它也是农村地区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容置疑的,亟须以生态道德文明观加以调节、规范。应当明确的是,在企业价值理念上,讲企业的“最大利益原则”,应当也只能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绝不能以损害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企业在决策中,要有社会、长远和生态、环保观点;在生产过程中应当把采用循环利用技术和清洁工艺,实行绿色生产、生产绿色产品,作为对企业生产的道德文明要求;在企业消耗方面,应当尽量采用替代原料和清净能源,坚持节约能源、资源、提高使用效率的原则,以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总之,企业应当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把保护环境与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任务之一,并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
三、在文化教育群体中充分展开环境保护教育,发挥青少年的作用
加强学龄前到小学阶段的环境教育。各校要把培养专兼职环保师资作为近阶段的主要任务来抓。环保部门定期组织对环保师资的培训,培训时要做到:1.明确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一大批农村教师能正确认识环境问题,了解基本环境科学知识,树立环境与发展一致的认识,为言传身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2.明确农村老师应作为培训对象。3.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最主要的是要培训老师渗透环保知识的技巧和方法。4.明确培训的渠道。要提高教师环保知识水平的主渠道是教师进修学校,环保部门要与教师进修学校保持经常的联系,以便随时沟通新的教学内容,相互沟通新的环境教学技能。
总之,学校的环境教育要从“看护型”向“玩中学”型转变;从未成年人的灌输型教育向自然“体验型”转变,让他们在树林、河流、湖泊等生态良好区域游玩中体验生态良好的意义与乐趣,辅以教师的启发讲解,从小养成热爱大自然的良好习惯。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美化校园、清理垃圾活动;可以编排文艺节目,使学生在自编自演中受到教育;散发环保小知识等资料有针对性地向周围邻居宣传环保知识;在自已家中使用节水方法、节电方法,使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四、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民众广泛参与决策,参与行动,参与监督。上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各式各样的民间环保组织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近年来,我国民间环保组织也频繁出现在农村地区。保护野生动物、监督环境违法企业,这些都是民间环保组织可以参与的活动,这种支持对环保事业的开展来说是极其有益的,环保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要大力发展和支持,同时可采取奖励、扶持制度来促进其良好发展。
总之,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依靠农村群众的主动参与和监督、企业的积极配合、政府的大力倡导。只有全社会都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农村的环境才能真正得到保护,农村的生态资源才能成为可持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