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入学教育,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有效增强专业志向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56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中学学生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专业志向的真正形成。而入学教育是使学生建立专业学习志向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近年来我们努力探索入学专业教育新思路与新方法。作为职业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我们的“开学第一课——专业初探”是在教师精心策划与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融入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及任务驱动等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专业探索活动。这种探索活动的一个重要亮点,首先是将服装各生产环节所需要的步骤、内容、工作要求、预计完成时间等信息,展现在不同类型的服装生产分析表中。透过每种课堂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分析表不断展开讨论:不同类型服装在生产时对应的技能要求、工作内容的差别,以及不同技能在相应的服装专业课程中的关联性。学生只要积极投入活动,就能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尽情体验服装生产各个环节,使他们的感性认识不断升华,同时,他们对服装生产的理念也随之更新。这种入学专业教育探索活动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开学之初能反向推导出未来专业学习的全景图,更具体地理解未来服装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与即将学习的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帮助中职服装专业高一新生快速适应新的专业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
  一、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致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需要有动机,“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个体对目标的认识,由外部诱因变成内部的需要,进而成为行为的动力”(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第九章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原因:有的是在入学前没有对本专业进行较为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如果家长仍未能及时对孩子专业选择适当加以引导的话,那他们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内容及岗位技能需求会出现一无所知的状况,由于对未来岗位与所学课程内在关系无法链接,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没有清晰的目标及方向,对整体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没有大致的“蓝图”,最终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二)学习方法不当致学习动力不足
  有的学生是因为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相对于普高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中职的学生学习成绩偏低。通常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行为多数是在学校、教师、家长的推动之下才进行,较少出现主动学习的行为。长期如此便养成了被动学习的行为习惯。针对中职育人目标而言,教师的主要育人策略更需侧重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实操能力。学生的学习行为少了教师、家长的推动,更容易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三)专业认知偏差致学习动力不足
  受限于年龄阅历及行为习惯的影响,较少学生会对服装专业及服装相关的岗位、工作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样势必容易让学生对服装行业的岗位认识存在偏差。比如说,有的学生只知道缝纫工人及服装设计师这类常见岗位,对别的岗位一概不知;还有的学生认为:服装专业课程就只有缝纫课程和服装设计课程,他们不知道设计课程具体涵盖了哪些课程类目等。虽然有的学生在询问起当初填报服装志愿的原因时能肯定地回答“因为自己喜欢服装”,但几乎没有学生能相对完整地说出自己高中三年将要学习的课程有哪些,服装行业的岗位有哪些。专业认识偏少或存在片面性认识的现象,对他们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也起着消极的作用。
  二、“开学第一课——专业初探”活动内涵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授课方法更多地以“灌汤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这有悖于《教育心理学》理论中提到的学习策略教学原则——主体性原则。“何为主体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教学应发挥和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甚至连学习目标、过程、方法都要由他人来设计甚至监控和评价,那么也就无所谓学会学习了。”(莫雷《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节 “学习策略的学习与指导”)
  该探索活动是为中职服装专业高一新生专门设计的体验式课堂,上课形式多以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实操体验、实训参观为主。该课堂设计初衷是希望学生能通过参与活动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推导出各服装生产环节中的工作内容,以及这些岗位与即将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协助学生快速建立对高中三年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全景图”。
  课前教师需要做的是:对服装企业用人需求等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整理、总结出企业的生产工序与内在要求,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策划与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最终结合市场、企业用人需求将“服装生产分析表”嵌入教学设计中,作为课程活动的主线,全程围绕该主题层层推进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学生从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维感觉中领悟该课堂的内涵意义。课后布置目标任务,让学生综合考虑:所观察到的本校工作室的工作情况、服装生产环节、专业学习课程内容、自身学习兴趣与特长等因素,为自己制定专业学习计划,理清学习方向,树立学习目标。
  三、“开学第一课——专业初探”的特点
  (一)趣味性较强
  该课堂融入小组讨论、情景体验、现场实操、趣味打卡等活动,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能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互动性较高
  整体活动紧紧围绕不同类型服装生产工序,由小组长带领学生分组参与讨论,小组共同输出讨论结果,从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的协作互助意识。
  四、“开学第一课——专业初探”教学活动的意义
  (一)逐层引导,更新认识
  常规的中学课堂,课时多以一到两节大约在45~90分钟为主,在此安排之下,教学内容并不见得能够十分透彻地讲授清楚。
  相反,在本課堂活动中,教师设置了一整天的活动时间,每个时间段由不同的活动内容支撑,整体的教学活动教师都围绕“不同类型的服装生产分析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填写到分析表中,而表格的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学生的分享发言及分析表的不断完善,教师能快速掌握学生对服装专业生产环节及岗位要求的认知情况。对于分析表中呈现出的错误认识,教师及时对内容进行点评修正,补充缺失的内容,并帮助学生扫清认知障碍,调整更新学生脑海里对服装专业的认识。   (二)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各小组自由选择成团,成团后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维系小组之间各成员的紧密联系。例如在任务下达后,组长需充分利用小组成员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合理分工,为小组成员贡献智慧提供机会。有的学生领取资料收集的任务,有的学生领取书写白板的任务,有的学生领取分享发言的任务等等。每个活动环节最后各小组都将有一位代表向大家分享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的结果,所有小组都必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须落实。每人透过活动为小集体贡献个人力量,为集体作贡献的举动能让学生发自内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所在,积极的情绪体验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
  (三)全情体验,自主管理
  课堂开始之初,教师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喜好为自己选择座位,并对自己喜欢的小组成员投票,得票率最高的学生作为小组的“老大”,“老大”组织小组成员商讨小组口号、小组标志、小组规章等。教师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并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制定小组规则。教师所有的举动都向学生传达着一个信息:学生具有主动选择的权利,自主管理的能力及义务。采用自由民主的游戏规则,对于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四)实训考察,多维感受
  以趣味性极强的打卡方式完成服装各大工作室或校企合作点的实地参观考察任务。每个工作室将安排一位专业教师对本工作室相关的生产环节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可通过听教师解说,也可与各岗位中的师傅进行交流学习,或参与简单的工艺制作活动,或亲手触摸感受服装生产当中的某些环节等活动。透过实训考察,学生对各项服装生产环节进行深入了解,多维度感受服装生产,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强专业志向。
  (五)复盘总结,树立目标
  实训参观学习前,教师布置观察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细心感受每个服装工作室或校企合作点三种以上的生产工序、了解其工艺名称、所运用的生产技能等相关信息,并尽可能将情况完整地记录下来。回到“专业初探”的课堂,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展示服装专业相应的课程及书目(图1),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技能、工序与即将学习的专业课程、书目进行一一对应,教师能现场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及方向。学生通过教师的针对性讲解,对专业理论及技能学习,以及未来企业用人需求等重要信息进行有效梳理,倒推高中三年需要学习的技能种类,快速建立专业学习的“全景图”,大致地构建高中三年的学习总目标及阶段性要求。
  五、“开学第一课——专业初探”在服装专业课堂中的效果
  (一)解决课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课前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多数新生在入学前对即将学习的专业了解甚少,比如,他们当中有的因受电视剧影响而报了服装专业,也有的是为了离家更近才报的服装专业,课前调查答卷显示出:几乎没有学生对服装专业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及目标。至于每个阶段需要着重学习哪些专业知识,就更不清楚了,新生对自己的职高三年学习几乎是毫无规划可言的。
  “开学第一课——专业初探”让学生透过亲身感受与体验活动,明白了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所需技能,对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与探索的习惯,一进校就主动对自己未来的学习进行合理规划有着重要意义。课后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能掌握到学生是否对某项工序感兴趣,是否对某项技能有了进一步认识,是否了解某项技能对应的是哪类课程,是否了解到某項技能将来对应的是哪些工作岗位?透过该系列的感受与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点燃学生对某项技能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快速建立专业学习的“全景图”,树立明确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及方向。
  (二)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及交际沟通能力
  为了顺利完成教师发布的活动任务,组长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组织大家按进度完成活动任务。小组成员之间需要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不同的性格、不同观念的学生总会有不用的应对方式,产生不同的声音,小组内的同学需要运用自己的交流沟通智慧向大家表达自己的想法、立场,最终小组的每个成员都需要对零碎的想法进行整合,派出代表发言。大量地与人互动,学生的交际能力必然会得到锻炼。在交流展示活动中,只要教师善于及时巧妙地引导学生,他们就会看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升自信心,这对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改变学生对服装专业认知的片面性
  以往,部分职中高一新生对于自己即将面临的专业学习基本内容一无所知,更无从谈起对未来服装行业发展、服装就业前景认知是否准确与全面。专业初探活动正是针对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在专业认知上的巨大欠缺与片面性,有意识地创设整体教学活动,通过制定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不同类型服装生产分析表,让学生在大量的小组互动合作与实训室交流参观中获得深切体验,进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有感而发地畅谈体会,最后由学生将讨论内容填写在白板上。根据学生讨论出的结果,教师可以判断学生对专业的总体认知是否发生良性改变,从而把握学生的专业学习志向与精神状态,以利于往后的教学因材施教。显而易见的是,在专业初探课程结束后,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服装生产分析表的填写,由刚开始上课时的错漏百出,逐步转变为能比较清晰、精准地表达服装生产工序的状态。
  六、结语
  “开学第一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力图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教师在开发课程之前,需要精心构思、策划好有趣的教学活动及任务,摒弃“填鸭式的”说教活动安排,使整体专业初探的教学活动设计有所创新,活动形式必须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最终协助学生推导出整个高中学段的专业学习“全景图”,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站在学校育人的角度,本活动的开展力求为将来学生就业做长远的铺垫。而本课程的整体活动设计、落地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是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一种提升。我们力求摆脱传统说教式的入学教育惯性,创新入学专业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千方百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服装生产环节的认识,明确专业学习方向,为将来进入真实的服装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其他文献
生活在2800年前的意大利撒丁岛上的居民们有一种古怪的习俗——让死者的脸上呈现笑容,2009年6月,科学家宣称他们终于破解了这一习俗的奥秘:当时岛上居民借用一种特殊的植物药剂实施仪式性杀戮,这或许算得上是一种特殊的下毒方式。    在荷马的著作中多次提到被称为“死亡药剂”的毒药。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诗人荷马杜撰了“冷笑”(sardonic gnn)一词,词中的sardonic根源于Sard
19世纪,科学家发现了电和磁的联系,开辟了驾驭能量、传输信息的新途径。人类刚刚步入工业社会,又匆匆奔向一个新的时代——电气时代。  当发明家们和工程师们在拓展蒸汽动力的道路上轰轰烈烈前进的时候,一些鲜为人知的学者在实验室里默默地研究着另一类现象——电。这种研究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因为没有人知道探索它会有什么结果,更不能预测电对人类有什么实用价值。这些学者研究电纯粹是出于好奇心,希望了解自然。  早在
歌唱是情之所至,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和核心。笔者在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探索中,深刻地体会到“声情并茂”这一演唱要领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声情并茂的演唱指导。近年来,所教学生在各类竞赛中也获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广东省职业院校学前专业技能大赛(声乐组)中多人荣获二等奖;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学生参加广东大中专学生十佳歌手大赛(中职组)获得一等级。笔者也屡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不过二三十年的光景,全球海洋的生态状况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的滥捕滥捞,就连那些幼小的鱼子鱼孙也难逃恢恢渔网。    奥尔特巴拉是英国东部濒临北海的一个古老的小镇,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到这里来观赏美丽的海域风光:不远处的海面上穿梭游弋着无数只白色的渔舟;海岸边渔民们卸下捕捞到的堆积如山的鱼类和贝类,就地销售给渔场;成群的海鸥在空中翩翩起舞,不时发出尖细的鸣叫……然而,这一切今天都看不到了
2009年9月19日,帕特·安皮特罗,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蒙特利湾分校海底测绘实验室首席水文学家、技师、项目经理  我们使用多波束声纳和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探测深水洞穴,这两台仪器由多种复杂的传感器和其他许多组件组成,系统各部分互相连接并交流和分享彼此的数据信息,计算机系统则将所有的数据资料都记录下来。  多波束声纳系统包括以下主要部分:声纳本身,通常安装在船体水线之下,或安装在一根可下沉到水中的
美国气象学家正在进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龙卷风追踪行动。龙卷风可怕而神秘的面纱有望最终被揭开。    2007年5月4日,年轻的气象学家迈克·乌姆沙伊德开始跟踪俄克拉何马州北部的一场风暴。他目睹了雷达显示屏上的一个小点如何在短短15分钟内演变成一场猛烈的大雷雨。他后来回忆说:“雷雨来临的速度真是快得惊人!”这场风暴异常猛烈。持续时间长达6个半小时,产生了大约22个龙卷风。所幸,这场龙卷风席卷之处是一片
生病的宝宝在夜间大声啼哭;年轻女子不相信自己的丈夫已在车祸中遇难而绝望哭泣;眼泪在—个成年男子的眼眶中打转,他正在看电影《泰坦尼克》;婚礼上,新娘的母亲无法控制地呜咽……哭泣,是我们最熟悉,也最令我们感到神秘的—种人类行为。尽管所有可以移动眼球的动物都拥有瞬膜或内眼睑,都会流泪,但唯独我们人类将眼泪演变成一种可以用来表达复杂情感的方式,仅此一点就足以将人类与其他动物,甚至与灵长类动物区别开来。那么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和核电站危机,重创日本。本文介绍地震、海啸及核泄漏等相关知识。    ①致命地震海啸②核泄露危机③“超级月亮”惹的祸?    逆断层地震  在会聚板块边界(简称会聚边界)的俯冲带,当一个地壳板块被强力潜没到另一个板块下面时,就会发生逆断层地震。由于板块边缘略微倾斜导致大段被卡住,这类地震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地震,矩震级能超过9级。自19
积冰消融、冰架坍塌、湖泊消失……北极正在发生巨变。毋庸置疑,全球变暖已经影响到了北极。那么,北极的变化会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坍塌的冰架    2005年8月13日,北极一块相当于1.1万个足球场大的巨型冰架突然发生断裂,形成浮冰,漂浮在海面上。这是加拿大30年来最壮观的一次冰架崩塌事件。科学家认为,冰架断裂有多种原因,但主要与全球变暖有关。    这块巨大的冰架是从距离北极
疮疤揭示月球苦难童年    最新天文学研究证实,月球表面密布的陨击坑讲述了月球从童年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的暴烈撞击事件,这段历史为地球共享却最终被从地球上抹去。这项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在何时、又怎样以及如何频繁地踏足地球。天文学家说,在早期太阳系中频繁发生的大型撞击事件可能会阻止生命诞生或促使生命迅速演化,不过,这么多又这么大的撞击抛出物在太阳系里四处飘浮,却有可能增加了它们最终将生命带给地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