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在梦里见到外婆。
  外婆是我外公的小老婆,因为外公和我的大外婆没有生养儿子,所以,当时家境还不错的外公就娶了我的外婆。嫁给外公后,外婆生养了四个子女,外公卻在我母亲年幼时早早地撒手人寰。
  外婆是个要强的女子,她清瘦稍长的脸庞,中等偏高的个子,穿着抄襟长衫,在我记事起,她就已经老了,可是她的腰板挺得直直的,一点儿不显老。那些年,因为我们家里人手少,农忙的时候,妈妈就把我和弟弟送到外婆家,请外婆照顾我们。我跟弟弟稍微大了一点儿,去外婆家,外婆就让我们干活:跟着她一起,把刚收割的豆子背回家。豆子还在秸秆上,刚从地里收起来的豆子水分还很多,每次我只背三四把就很吃力,汗水顺着脸往下淌,可是我不敢不去,因为外婆会很严肃地训斥我们。
  其实,外婆对我们是极好的。我二表姐(大舅家的二女儿)和我从小一起玩,我们一起上学放学。清晨,二表姐和我起床要去上学时,外婆便跟着起来了,给我们俩做“油炒饭”。所谓油炒饭,就是用猪油炒的包谷饭。不要小看油炒饭,那时候,家境困难的我家全年要断油好几个月,更不要说吃肉了。有一次,远居的大姨妈去看外婆,将家里最好的肉煮了给外婆带了一块去,外婆舍不得吃,拿给我和二表姐吃,我们推辞不吃,外婆假装生气:“你们不要害我,晓得我都没有牙齿的,吃瘦肉塞牙得很!”
  外婆是文盲,我妈妈也是文盲,所以,外婆很支持我和二表姐上学。那时候我们的成绩也还算好,于是外婆尤其疼爱我和二表姐,总说我们将来是有出息的人,有好吃的还会给我和二表姐留着。外婆家的柴山上基本没有柴,全长着草,所以,外婆家做饭烤火都烧草。这些年,一想起外婆,我的眼前常常会出现这样一幅景象:外婆坐在火边,手里不停地捆草,不停地加在火里,而火塘里的火燃得很旺,锅里总是热气腾腾。
  我上中学后,只有假期才能回去看望外婆,我甚至都不记得最后一次见到她是什么时候,只是晓得回家,妈妈告诉我,外婆一直心系着我们家,家里的鸡蛋她舍不得吃,而是换成钱给了我们。外婆年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放假回去看她,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让外婆享福。可是,还没有等到我上完中学,外婆就离开了我们。那些年除了写信,没有别的联系方式,收到信的时候,外婆已经走了好久了,我一个人伤心地哭了很久,疼爱我的外婆走了,她还没有看到我长大,还没有让我好好孝敬,她老人家就走了!这成了我一生的遗憾。
  外婆离开我已经28年了,那些缺吃少穿的日子也离我们远去了,可是全家人相扶相携的场面一直在眼前晃动。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村东头坡下长了几棵樗树,也就是传说中的“臭椿”。都说“桃李有奇质,樗栎无妙姿”,这樗树虽然长着与香椿相似的外形,叶子却是散发着恶臭,尽管这样,仍然每年春天都会有谁家的孩子在摘香椿嫩芽炒鸡蛋时弄错而摘了臭椿叶回去,结局肯定是少不了一顿臭骂的。  自我记事起,满娘就像樗树一般在村子里存在着。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嫁到村子里来的,印象中她似乎从来没有年轻过,一直都是满头白发,白得就像是枯槁蜕皮的樗树干。脸
期刊
今年的夏天,不知道怎么那么热。烈日高照,多日无雨,迎面吹来的风,都是热的,叫你难忍。在入伏的一天晚上,我轻装素裹,来到东山纳凉,顺便捉几只蝉,叫你美不胜收。  知了,又称蝉,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昆虫,通常有四五厘米长,嘴可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蝉的身体两侧有环形发音器官,比丛林中的金丝雀叫声大,通常附在树干上,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  前来东山脚下纳凉的人们,三五成群,显得拥挤。在东山的
期刊
大千世界,人来人往,于滚滚红尘中,你的出现如千年花开,那是混沌的迷雾中一道绮丽的闪光,夺人魂魄,沁人心脾。  如三月的第一缕阳光,穿越漫长的隆冬,从冰雪皑皑的雪峰之巅,从蒹葭苍苍的河曲之湄,从穷枝秃秃的丫杈之尖,轻轻滑下,抖落一地的斑斓,萌动绯红的心跳,心灵之门訇然洞开,和煦之风徐徐劲吹,吹绿了萋萋芳草,吹开了姹紫嫣红,吹来了鸟语花香。情感如春潮般翻卷,生活如阳光般绚烂,希望如烈焰般喷张……和春天
期刊
清晨,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树上的鸟儿,飞过来,飞过去,呼朋唤友,兴奋异常,好像在报告什么特大喜讯。轻缓的风,温婉可人,天上的云,淡若烟尘,波澜不惊。冬都有点儿羞愧了,四处寻觅居处,藏起残身。  迎春开了,先开的三五朵儿,是探路的仙子。娇黄柔嫩,勇敢率性,鞭炮似的引爆了春天。暗红的枝条上大大小小的芽苞,一簇簇铺陈开去,画蛾眉,理云鬓,低眉结裙带,颔首羞见人,完全是少女的纯洁天真。  湖水轻漾,风吹麦浪
期刊
一棵白桦领着另一棵白桦,神态好看地走进秋天,遇见了湛蓝,遇见了火红,遇见了成群云集的丹顶鹤。大片大片金黄的水稻田,像我们年少时没有推开的窗扇,关紧了午后许许多多的回忆,张贴了外面精精彩彩的风景,等待一双双粗大的手,推开满目幻梦的往事和故事,让文字和数码们快乐地仰视和眺望。  这是一个收获的时节,一块土地幸福地告诉一块土地,一棵稻穗甜蜜地告诉一棵稻穗,成熟了。密密麻麻的喜悦流行在辽阔的田野,稻浪一阵
期刊
我记得,那榆树总是逢春先花后叶,从嫩生生的枝条里冒出一团团、一簇簇鹅黄色的鲜嫩的榆钱儿,在料峭的春风里颤巍巍地蠕动着。走在树下,像是被笼罩在馥郁的香气里,肺腑一清。  榆钱保持鲜嫩的时间只有三五天,这几天里,家人也忙着采集,将榆錢和上细面做成菜团上锅蒸,一锅热腾腾的面团,往往是一家人一顿美味的晚餐。爷爷经常望着满桌的榆钱菜团浮想联翩,絮絮叨叨地说起过去:“榆树可是救命树啊!”在三四十年代,家里能有
期刊
大院门前那棵魁梧的木棉树,不经意间,令我眼睛一亮,光秃秃的枝头上,一朵木棉灿然盛开。  接着,木棉花一接十,十接百,争先恐后地娇情绽放,映红了天际。我欢喜雀跃,伫立在木棉树下,仰望。定睛地看,凝神地想,憨憨地笑。我喜歡木棉,喜欢木棉花尽情的红、无所顾忌的红、傲然的红,大气凛然的红。  在南方,木棉树又称英雄树,南方人赋予了它英雄的品格,那是因为它的刚直,它的昂首向上,它热血般殷红的花朵。小时候,喜
期刊
一天下班后,我去举“市”闻名的马家巷觅食,因厌恶了平日里的老三样——炒饭、盖浇、面条,而想吃点稀罕物。  寻了一阵,看见路旁一个卖各类粥的小摊,便停下脚步。对我而言,它们即是“稀罕物”了,很少吃,也比较清淡。我点了一杯豆沙粥,然后拿出一張100元的钞票——真的没有零钱。摊主是个年轻的女子,其时她已经装好了粥,却不接钱,只说:“我做的是小生意,可找不开。”可能是刚出摊,手边没有足够的零钱。我也急了,
期刊
节假日,老公经常喜欢邀朋友来家里打牌。我呢,是个喜欢安静又贪恋温暖的人,经常姗姗起床……洗衣服、打扫房间、做饭,直到晌午才刚搞好。清理完后就找个有阳光的地方,静静地捧上一本书,或坐在电脑上玩玩游戏、看看新闻……一来二去,老公的朋友也便知道我的习性,经常调侃我说:不出去走走,像个藏房新娘,朋友肯定不多?  我朋友确实是不多。一则我信奉这个理儿:“几个知己,一些好书,人生足矣。”二则我生性内向,不善主
期刊
这几日,读书很慢,有时半途间还要返回来看看,返回来又看看,以期获得一些杂感。  读今人所选编的《元曲三百首》,卻发现,原来,每一个字都是用来吟唱的:“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马致远《南吕·金字经》),“恨不该,止不过泪满旱莲腮。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商挺《双调·潘妃曲》),“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徐再思《双调·蟾宫曲·春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