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保护与开发研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g45y5465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运河旅游逐渐兴起,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江苏省无锡市首先推出古运河旅游项目。古运河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历史人文和民俗风情在旅游业中名声大噪。之后,徐州、淮安、苏州、扬州等地纷纷开发古运河旅游,且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尤其是海外游客。20世纪90年代后,古运河的游览人数逐渐减少。1981年,无锡推出了古运河旅游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前,无锡年均接待3万人左右的游客,而之后逐年下降。大运河历时2 000余年,全长近3 2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拥有丰富的资源,却没有发挥出它的功效,甚至没有被人们记起。
  直到2005年,国内專家呼吁大运河应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2019年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正式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上了日程。《规划纲要》中指出了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的功能定位。隋唐大运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洛阳又是隋唐大运河的核心,拥有丰厚的遗产资源。洛阳市以此为契机,在国家的号召下吸纳其他城市的经验,做好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可以推动洛阳市高质量发展。

二、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保护与开发现状


  近年来,在《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关于加强大运河河南段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指导下,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开发一直在稳步推进。起初,为了成功申遗,洛阳市进行含嘉仓和回洛仓遗址周边环境整治,拆除遗产点本体及周边不协调的建筑物,以保留粮仓遗址的真实性;开展部分运河故道的环境治理工程;以山陕会馆古建筑群为依托,建设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和相应服务管理设施;修建天堂、明堂、九洲池在内的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申遗成功后,洛阳市保护并展示回洛仓和含嘉仓遗址,修建洛河漕运文化公园,围绕隋唐大运河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旅游产品,如规划建设由老城区和瀍河区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50公顷的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以展示隋唐大运河洛阳段辉煌的成就。未来几年内,洛阳市计划着力打造洛河展示区、含嘉仓遗址展示区、回洛仓遗址展示区、隋唐洛阳城遗址展示区四大片区,建设隋唐城大运河遗址博物馆等一大批重大项目。

三、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保护和开发对策


  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保护与开发并不冲突,“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在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时,要坚持贯彻“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理念,注重历史遗址遗迹的原貌修缮、自然生态的整体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在充分保护和传承因运河产生的文化遗产基础上,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提高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生态环境、居住品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洛阳运河故事,开发高质量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塑造运河旅游品牌,实现隋唐大运河洛阳段保护与发展“双赢”的局面,使隋唐大运河遗产能够持续保持风貌和活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一)加强运河保护
  大运河由于种种原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加上城市变迁、保护欠缺、人文破坏、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因素,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泯灭殆尽,如果再不加以保护,随时面临文化断流的危险。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传承利用要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首先,修复生态面貌、改善水质、清理河道、维护周边环境;其次,遗址遗迹可以借鉴已有的运河廊道保护方式,尚存的遗址遗迹可在保持基本原貌的基础上稍加整修,重新修建已经毁灭的遗址遗迹,在重要节点尽可能恢复历史原貌,确因各种原因无法复原的遗址遗迹可利用VR、AR现代科技向游客展示;最后,结合测绘、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监测隋唐大运河洛阳段地形、水系、交通、地表覆盖等的变化情况,了解影响运河的各项指标,结合大运河遗产本体监测通用指标,建立大运河扬州段监测管理平台和隋唐大运河洛阳段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对接国家统一监测预警接口,在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上实时报送监测数据,助力大运河遗产全线监测预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聚焦运河沿岸的生产、生活、民俗、音乐、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班,进一步扩大传承人群,做好隋唐大运河洛阳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
  (二)科学合理规划
  目前,相关机构还没有制定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相关规划,相关规划亟待提上日程。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开发好坏关系到整条大运河的旅游发展,所以隋唐大运河洛阳段在规划设计方面,应严格筛选符合条件的编制单位,使世界遗产能够得到合理地保护规划,对大运河遗产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重现繁华的帝都洛阳与漕运历史,使人们浮游于千年帝都御河上,见证古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感受古代人民巧夺天工的工艺与高超的智慧,根据国家颁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文件和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及洛阳市的《洛阳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年)》文件要求,结合洛阳市运河旅游资源的特点,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规划应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做好全域旅游发展,可以以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含嘉仓、回洛仓、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津桥等历史建筑、历史桥梁和历史遗存为重要节点,勾勒运河生态旅游带、构筑运河文化旅游带、发展运河休闲旅游带、构建运河康养旅游带。
  (三)开发运河旅游产品
  由于运河旅游资源涉及美学、地质、地貌、生态、生物、历史地理、文化、民俗、考古、社会学、建筑、园林、规划等多个方面,应组织不同专业专家考证民谣、歇后语、诗词、民俗、水产、古迹、地名、民间流传故事、戏曲、工艺等内容。对于难以恢复的重要遗产遗迹,利用全息投影等高技术手段,将一些典型的运河文物展示在观众面前;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建立多媒体大屏幕影像演播厅,优化剪辑影像资料,定点定时播放,或者在APP程序上借助手机视频媒介介绍历史的来龙去脉,传唱运河洛阳故事、传说;建设运河文化展示馆,通过三维场景展示、单点全景展示、声光电技术、连续全景展示、船载全景展示等技术手段,重现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前世今生,尤其是重要场景、重要活动、重大历史事件的展示,增强游客的直观感受,使游客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推动传统产业和现代创意产业深度融合,强化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符号,塑造大运河文化品牌,使之处于大运河文化研究的领先地位,提升文创产品、非遗产品、餐饮产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和农副产品的价值;结合无人机、GIS等技术手段,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搜集等多种形式进行普查,借鉴苏州、扬州、杭州等城市遗产数字管理平台经验,建立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文化资源普查与数字化工程,并利用大数据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展览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村庄遗留下来的生产农具、生活用具,把一些传统民俗、礼仪、工艺、戏曲、技艺等通过漫画、雕塑、现场制作等形式,唤醒游客记忆;推出几条精品旅游线路,如遗产研学游、运河专题文化旅游、水上精品游等。   (四)培养运河人才
  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隋唐大运河洛阳段,运河人才培养是关键。运河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成立专门的运河研究中心,设立运河专项资金。目前,很多城市都建立了专门的运河研究中心或者运河研究院,如山东聊城成立了运河学研究院,招聘了一批高端人才,开展运河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洛阳师范学院成立了大运河研究中心,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但是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很多研究无法深入,所以要通过设立运河专项资金鼓励科研人员研发运河保护技术、挖掘历史文化等;吸纳优秀运河人才,大力引进运河研究领域相关学科的高端人才;组织科研人员到北京、扬州等城市学习,吸纳新思路、新理念,为隋唐大运河洛阳段发展持续输入新鲜血液。二是建立运河人才专业库,举办运河人才培训班,培训主题围绕运河相关的戏曲、工艺、“非遗”等传承人的培养;通过举办论坛、会议、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与行业内专家、学者的交流,汲取成功经验;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学术型运河人才,产出一批运河旅游一线人员,加大岗位培训,提升服务技能。
  (五)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政府、企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决策主体,其中,政府一直是区域合作的重要主体。各个区域内部的资源共享是实现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石,如要实现旅游区域内部共同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控制。首先,强化区县项目合作,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文化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运河沿岸区县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其次,洛阳市与省内其他城市联手设计旅游线路,具体可借鉴武清携手通州、廊坊共建的京津冀旅游新商圈,该商圈地域相连,共同挖掘资源丰富的大运河旅游文化资源,打造跨區域旅游合作平台,并成立“通武廊旅游合作联盟”,推出3条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对洛阳段大运河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大运河洛阳段也可联手郑州段、商丘段等推出几条旅游线路,助力运河旅游发展。最后,洛阳市与运河沿线其他城市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加强市场合作,通过合力市场营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整合双方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共享利益;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如精品古都游,形成运河旅游节庆品牌联动效应,提高隋唐大运河旅游的知名度,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带。
  (六)加大宣传
  目前,洛阳市政府与高校通过举办论坛、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洛阳在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中的重要性,城市宣传片也融入了大运河元素,但这与北京、扬州、杭州等城市相比还远远不够,仍需通过各种形式继续加大对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宣传力度,让海内外游客了解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历史文化。如政府、企业等制作隋唐大运河洛阳段遗产专题宣传片、歌剧等音像资料,做好对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产品的宣传工作;在每届牡丹花卉节、黄金周等节假日举办隋唐大运河文创节、美食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节、文化生活节等大型节庆活动,让海内外游客知晓洛阳市在大运河中的重要地位,学习隋唐大运河文化内涵,了解隋唐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利用当下微信、微博、抖音等用户数量多的新媒体进行宣传,让更多游客发现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内在美,激发游客旅游动机。

四、结语


  本文在阐述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开发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一系列对策。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需结合考古、文产、音乐等专业进一步考究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资源。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
  基金项目:洛阳市社科(2019A035)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范会珍(1989—),女,河南济源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其他文献
候鸟迁徙的春夏之际,成群的鸟儿从南方,跨过江河,飞过原野,向着适宜的北国飞去。一路上,春风为它们助力,人类为它们护航。天空中,不时出现的人字形雁阵,翻飞的鸟浪,构成一幅幅壮观的画面。  然而,鸟的迁徙路线充满艰辛,停歇的驿站也是险象环生。在善良的人们眼中,鸟儿是美的化身,是友爱的使者,可是在一些利欲熏心的人眼中,鸟儿是盘中的美餐,手中把玩的宠物,是可以换来金钱的商品。  迁飞季节,保护候鸟,成为各
期刊
从1988年海南独立建省,到2010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再到2018年海南开始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经过3次伟大变革之后,海南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民生事业都在蓬勃发展,海南省成了国人梦寐以求的度假天堂和黄金圣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海南投资兴业、休闲度假、商业汇演等,给海南省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海南省因为公共资源不足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三亚市作为海南省旅游城市的标杆和品牌,在国内
期刊
天上星星盼月亮,  林中鸾鸟盼凤凰,  盼到那条状元路,  讲得故事十里长,  一段姻缘传佳话,  从古到今美名扬。  ——桂林渔鼓《状元路》秦小桔演唱桂林渔鼓剧照何紅玉(左一)在演唱桂林渔鼓《二姐做梦》,恩师王仁和(左二)在打渔鼓伴奏(1962年)①二十世纪60年代桂林市曲艺团应陶铸副总理邀请,参加中南戏剧观摩会演,《祝中南戏剧观摩会演胜利成功》曲艺大联唱  “敲起渔鼓拉起了弦,唱一个小段名叫《
期刊
引言  从2018中国国民健康大数据报告中可知,在世界各国人均寿命排行榜中,中国位于第83位。在健康问题上,慢性病的普及、疾病的年轻化、人口老龄化突显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方面的资讯。近年来,健康消费的地区分布上呈现出经济增长越快、健康消费越高的特点。健康需求和消费逐渐打破了区域和年龄的界限,不管是严峻的健康问题,还是消费者对健康信息的不断关注推动健康消费增加,都值得度假型酒店在康乐方面做出相应调
期刊
引言  我国在线旅游体验兴起于1999年,国内在结束第一个旅游黄金周后,许多在线旅游公司相继成立,这一年也被称为在线旅游元年。相比传统旅游,在线旅游给予用户全新的旅游体验。在线旅游指各旅游主体通过网络与旅游客体之间完成旅游产品的销售和营销。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旅游营销模式给旅游企业带来全新的营销思路,在线旅游体验也成为各大旅游企业精准营销的主要考虑因素。一、在线旅游发展历程和现状  在线旅游的兴起彻
期刊
引言  在北京市延庆区西北山区,有一处被认为是千古之谜的崖居遗址——古崖居,是先人在石壁上开凿的石窟居室遗址。延庆区古崖居是国内目前已经发现的最大的崖居遗址,现存石室147间。古崖居可根据位置分为前山及后山,均建在陡峭的石壁上。此地海拔在800m以上,开凿历时31年,占地5km2。中科院中国建筑学会会长杜先舟先生赞其为“建筑史上的空白、文物史尚待雕琢的宝石、旅游业养在深闺未识的美女”。一、丰富的地
期刊
引言  随着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受到环境持续恶化的影响。目前,传统意义下的旅游产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生态旅游的管理模式应用广泛,为了在保护生态旅游区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价值,景区需要探究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并不断进行实践,保障生态旅游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立足现阶段的实际情况,针对现阶段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
期刊
引言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来源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3年,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尔在研究欧洲旅游发展时最早在旅游研究中引入生命周期概念。1980年,巴特勒系统性地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抽象性地概括了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过程,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目前,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尚存在许多争议,但其对旅游地发展的定性预测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旅游目的地凭借其核心旅游吸引物,结合游客显性需求
期刊
引言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与传统的工业和农业相比,旅游业属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目前,我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已经成为某些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并且,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业创造的经济收益逐年增加。而正是由于旅游人数增长,给环境带来的负荷也越来越大,旅游业衍生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比如,有的景区出
期刊
引言  程益民学者在2003年提出了乡村旅游的旅游项目。其中,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目的,在村庄野外进行游玩和居住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多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论接连被提出,新型的旅游方式和旅游概念的提出不仅缓解了乡村的同质化问题,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各地乡村旅游收入达到4 000多亿元,接待人数超过20亿元。据研究显示,大多数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都是乡村。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