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是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所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但是,目前的大多数小学在实施综合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并不十分积极,很多标准还是以传统内容为基础,从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主要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在学生生活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和实施综合活动课,其主要目的是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小学是人才培养最关键的阶段,所以,必须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和实施予以充分的重视。
一、明确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目标
作为小学教学活动中一门新兴的课程,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对其还没有形成全面的认识,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设置这一门教学课程,其始终认为这一课程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不良的影響。正是因为对综合实践课的意义没有充分的了解,才会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所谓的综合实践课与传统的课外活动存在很多差别,这一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社会进行更多的接触,使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另外,综合实践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防止其与传统的课外活动课混淆,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同时在课程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求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教师则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将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达到每位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能提高的目的。而且,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实际表现都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其充分了解综合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同时,教师也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设计出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内容,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就是其是否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出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创新精神,这是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自主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方案的设计,并根据自身现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进行自主创新的尝试,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和实践感悟表达出来,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构思独立完成实践操作的活动。此外,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事物的方式,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对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进行总结,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理解并解决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对于启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探秘“七巧板”》时,采取拼摆七巧板组合的竞赛,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七巧板的奇妙,同时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分析鉴赏水平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综合实践课程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活动,创造生活实践的场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生活化的实践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而且,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及时对其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使学生正确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和内容。比如,在学习《垃圾分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深入家庭、学校等场所的实践调查作业,要求学生详细了解各种不同垃圾桶的形状、颜色以及体积等,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垃圾桶情况调查表》。然后根据学生实际调查的情况展开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
新的教学理念不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现出来,同时这一课程的开设也促进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实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促进综合实践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小琳.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冯新瑞,田慧生.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J].教育研究,2015(11):69-75.
?誗编辑 李琴芳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在学生生活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和实施综合活动课,其主要目的是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小学是人才培养最关键的阶段,所以,必须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和实施予以充分的重视。
一、明确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目标
作为小学教学活动中一门新兴的课程,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对其还没有形成全面的认识,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设置这一门教学课程,其始终认为这一课程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不良的影響。正是因为对综合实践课的意义没有充分的了解,才会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所谓的综合实践课与传统的课外活动存在很多差别,这一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社会进行更多的接触,使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另外,综合实践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防止其与传统的课外活动课混淆,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同时在课程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求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教师则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将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达到每位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能提高的目的。而且,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实际表现都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其充分了解综合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同时,教师也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设计出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内容,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就是其是否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出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创新精神,这是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自主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方案的设计,并根据自身现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进行自主创新的尝试,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和实践感悟表达出来,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构思独立完成实践操作的活动。此外,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事物的方式,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对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进行总结,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理解并解决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对于启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探秘“七巧板”》时,采取拼摆七巧板组合的竞赛,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七巧板的奇妙,同时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分析鉴赏水平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综合实践课程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活动,创造生活实践的场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生活化的实践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而且,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及时对其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使学生正确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和内容。比如,在学习《垃圾分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深入家庭、学校等场所的实践调查作业,要求学生详细了解各种不同垃圾桶的形状、颜色以及体积等,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垃圾桶情况调查表》。然后根据学生实际调查的情况展开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
新的教学理念不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现出来,同时这一课程的开设也促进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实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促进综合实践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小琳.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冯新瑞,田慧生.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J].教育研究,2015(11):69-75.
?誗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