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是新时期培养人的目标之一。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学科,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重要教学资源来开展生活教学。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落实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文史结合,让学生学好语文,重视历史,从而学好历史。
【关键词】语文 历史 结合
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学中要教好历史,化枯燥的灌输为有趣的学习,就要在历史教学中注意文史的结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语文知识,把教材内容形象化,学生肯定感兴趣,课堂效率也肯定不错。笔者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效果的确不错。
一、开展文史结合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与社会》这门课很多学生把它当成一门副课,很不重视。对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纵横九万里的祖国大地,知之甚少,真愧为炎黄子孙。所以在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的第一课,我要让学生的中国历史有个系统的了解。在梳理过程中注重与语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几个知识点:中国大一统和分裂的时期,中国的古代文化,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等等。为此,我特意设置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探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是什么历史时期?有哪些代表人物?我们学过他们的哪些文章?(春秋战国)
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是谁?(秦始皇)
“风萧萧兮易水寒,将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诗是谁写的?楚汉相争最终谁得天下,建立的是什么王朝?(汉)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后主要以史为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后汉即是历史上的什么时期?东汉后期处在一个怎样的分裂局面?(三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知的是什么心?他们最终建立什么王朝?(晋)……
唐宋元明清最辉煌的文学成就是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所以,把教材内容文学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二、开展文史结合教学,能够很好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课的教学,表面看来平淡,有些教师认为只要了解,没什么深奥的内容,谈不上什么教学难点,其实不然。比如在教学地理知识时,因为知识抽象化,有部分学生无法明白我国地势特点。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我在教学中巧妙地插入语文知识,让学生结合其熟悉的诗词来学习,难点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了。就如教学“中国古代文化成就”这一章来说。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领会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了解中国的大江大河受地势的影响,体现出独有的特点(从东向西流,上中游落差很大)。我先让学生收集体现这一特点的古诗词,进行一次古诗词的背诵比赛。“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即从三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学生在背诵中再次领悟诗歌的深远意境,深刻理解我国的地势特点,并牢记在心。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思想处在最活跃、最开放的时期,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明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我加进了许多文学元素。社会课上有个专题,要求学生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主张,历史书上讲解得不是非常的详细,这时我就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语文课文来作深入的记忆。比如孔子,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仁”也是“克已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对于这些思想,在《论语》中可都有记录。这时我就让学生找出与以上观点相对应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比如墨子,他“非攻”的思想在《公输盘》一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讲墨子时,我先让学生去再看《公输盘》这篇课文,在再读之下,学生对墨子“非攻”与“兼爱”的主张就记得更为深刻了。这个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开展课堂文史结合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的提示文字告诉我们:“把环境和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并提高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将会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保护并治理好生态环境,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繁荣的未来。”我国人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对于这些理论知识同学们都已了解,但感触不多。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环保问题,在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我就结合语文课本中的几篇文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敬畏自然》等,让学生明白人们围垦湖泊、改道江流会造成湖面萎缩,降低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使得洪灾的危害大大增强,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地的沙漠化,至使曾经美丽无比的仙湖罗布泊最终消失。如今社会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酸雨等问题,已经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面对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协调?通过文史结合,学生会思考得更加深刻,更清楚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总之,课堂开展文史结合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语文知识这一重要教学资源,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到诗情画意的情景中学习。把掌握知识变为学习需要,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老师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喜欢学,我乐意学,真正把学习社会看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用。尤其是新课标实施后,它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让各门学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能举一反三,能融会贯通,增强学习兴趣,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让社会这一学课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第二中学)
【关键词】语文 历史 结合
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学中要教好历史,化枯燥的灌输为有趣的学习,就要在历史教学中注意文史的结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语文知识,把教材内容形象化,学生肯定感兴趣,课堂效率也肯定不错。笔者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效果的确不错。
一、开展文史结合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与社会》这门课很多学生把它当成一门副课,很不重视。对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纵横九万里的祖国大地,知之甚少,真愧为炎黄子孙。所以在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的第一课,我要让学生的中国历史有个系统的了解。在梳理过程中注重与语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几个知识点:中国大一统和分裂的时期,中国的古代文化,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等等。为此,我特意设置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探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是什么历史时期?有哪些代表人物?我们学过他们的哪些文章?(春秋战国)
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是谁?(秦始皇)
“风萧萧兮易水寒,将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诗是谁写的?楚汉相争最终谁得天下,建立的是什么王朝?(汉)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后主要以史为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后汉即是历史上的什么时期?东汉后期处在一个怎样的分裂局面?(三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知的是什么心?他们最终建立什么王朝?(晋)……
唐宋元明清最辉煌的文学成就是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所以,把教材内容文学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二、开展文史结合教学,能够很好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课的教学,表面看来平淡,有些教师认为只要了解,没什么深奥的内容,谈不上什么教学难点,其实不然。比如在教学地理知识时,因为知识抽象化,有部分学生无法明白我国地势特点。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我在教学中巧妙地插入语文知识,让学生结合其熟悉的诗词来学习,难点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了。就如教学“中国古代文化成就”这一章来说。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领会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了解中国的大江大河受地势的影响,体现出独有的特点(从东向西流,上中游落差很大)。我先让学生收集体现这一特点的古诗词,进行一次古诗词的背诵比赛。“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即从三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学生在背诵中再次领悟诗歌的深远意境,深刻理解我国的地势特点,并牢记在心。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思想处在最活跃、最开放的时期,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明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我加进了许多文学元素。社会课上有个专题,要求学生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主张,历史书上讲解得不是非常的详细,这时我就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语文课文来作深入的记忆。比如孔子,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仁”也是“克已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对于这些思想,在《论语》中可都有记录。这时我就让学生找出与以上观点相对应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比如墨子,他“非攻”的思想在《公输盘》一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讲墨子时,我先让学生去再看《公输盘》这篇课文,在再读之下,学生对墨子“非攻”与“兼爱”的主张就记得更为深刻了。这个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开展课堂文史结合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的提示文字告诉我们:“把环境和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并提高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将会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保护并治理好生态环境,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繁荣的未来。”我国人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对于这些理论知识同学们都已了解,但感触不多。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环保问题,在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我就结合语文课本中的几篇文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敬畏自然》等,让学生明白人们围垦湖泊、改道江流会造成湖面萎缩,降低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使得洪灾的危害大大增强,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地的沙漠化,至使曾经美丽无比的仙湖罗布泊最终消失。如今社会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酸雨等问题,已经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面对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协调?通过文史结合,学生会思考得更加深刻,更清楚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总之,课堂开展文史结合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语文知识这一重要教学资源,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到诗情画意的情景中学习。把掌握知识变为学习需要,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老师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喜欢学,我乐意学,真正把学习社会看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用。尤其是新课标实施后,它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让各门学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能举一反三,能融会贯通,增强学习兴趣,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让社会这一学课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