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首个世界遗产空间技术应用机构 落户中国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C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基于空间技术的世界遺产研究与培训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成立大会24日在北京举行。
  该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将依托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建设,旨在利用对地观测中心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领域的优势资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成员国在世界遗产地的监测、保护和管理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主任、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主任郭华东介绍,当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为世界遗产地的监测和保护提供了新的应用手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洲航天局于2001年共同发起了“利用空间技术监测教科文组织遗产地的开放计划:从太空到现场”,旨在呼吁国际空间机构、空间科学研究机构、大学等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分享空间技术来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工作。中国科学院以联合考古实验室的名义加入了这一计划。在此合作基础上,双方均有意将合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依托中科院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为此,中国科学院于2007年5月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正式申请。该提议于2009年10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大会批准。2011年4月,中国政府批准建立该中心。
  据了解,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将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多边国际组织平台,开展与世界各国的合作,重点将放在亚洲、非洲,为它们在遗产地的监测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其遗产地管理者提供技术培训,以加强能力建设。
  (新华网)
其他文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在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对于二者概念的混淆,极易造成"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经济现象。当前,中国
近年来,随着家居虚拟展示应用的推广,针对图像的室内场景建模技术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在图像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单张复杂室内图像提出了一套箱体建模方法。首先进行代表房
一项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技术,有望帮助日本的灾害处理人员控制和清理核事故所造成的污染。  处理核污染物,传统的方法还是用肥皂和水擦洗污染表面,而这样做的时候,清理人员往往必须移动危险废物,这加大了核辐射物进入供水或土壤的机会,也增加了工人自身的风险。更糟糕的是,其副产品是受污染的水,处理起来又是个难题。  现在,一种称为DeconGel的净化胶,正被用于处理福岛核事故禁区内外从路面到建筑物的多种场合。
为了实现对海量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数据的高效查询,研究了RDF三元组在分布式数据库HBase 中的存储方法,基于MapReduce 设计了海量RDF数据的两阶段查询策略,将
物联网结合各种主干传输很适合远程实时监测,但是在一些位置偏远地区,一般没有互联网、有线专线等基础通信的IT 远程传输主干,移动信号也比较弱甚至可能没有,从经济角度和实
美国近日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肥胖或许是导致人们听力丧失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腰围或许有助于预防听力损伤。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肥胖是造成中老年人听力急剧退化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肥胖从人们的壮年时期开始损害听力,55岁前腰围过粗的男性比同龄男性的听力要差。而女性在停经后,由于缺少了雌激素的保护,听力状况也会随着腰围变粗急剧恶化。   专家建议,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听力丧失。
吃得并不多,也不经常喝啤酒,但是很多中年男性还是无奈地长了“啤酒肚”,这是为什么呢?不妨先反省一下自己的睡眠。   “睡眠质量不高的男性很多都有啤酒肚,而啤酒肚男性往往睡眠状况也不太好。”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胖子国”在对肥胖人群进行统计学分析时发现,啤酒肚(也就是向心性肥胖)与睡眠问题互有关联。   研究人员认为,睡眠时间关乎腹部脂肪增加,可能是因为睡眠质量差可能使人疲倦,导致日间无力锻炼身体,也
在业务流程管理中,确定流程模型的最小变化域是一项重要的问题。已有的方法主要是从整个模型的角度去分析考察它的最小变化域,计算量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尽快查找到目标模型中的最小变化域,提出了Petri网动态切片的方法。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源模型和目标模型的结构图得出目标模型的可疑区域,接着依据行为轮廓的思想在目标模型可疑区域中搜索出变化域,然后通过Petri网动态切片的方法得到目标模型的最小变化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和飞控软件复杂度的提高,对飞控软件可靠性和实时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软件老化缺陷中存在一类缺陷,会使系统响应逐渐变慢,最终出现失效,严重影响飞控软件的可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看见别人挠痒,自己身上某个地方也不由自主地痒起来。一项最新研究认为,人的瘙痒感觉的确会“传染”,这可能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大脑活动机制。   新一期《英国皮肤病学杂志》刊登报告说,美国韦克福雷斯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请一些志愿者参与相关实验,志愿者分别观看一段有人挠痒或不挠痒的视频。结果显示,观看有人挠痒视频的志愿者,更多地出现挠痒行为,其频率约是其他人的两倍。   此